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甲状腺次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组(R组,n=30)和芬太尼组(F组,n=30)。R组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05mg,继以0.1~0.12μg.kg-1.min-1持续泵入;F组给予芬太尼氟哌利多混合液2ml,观察10min后两组均行C4一针法双侧颈丛阻滞。结果:手术时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F组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在吸氧状态下脉氧均无明显降低,R组有2例患者在给瑞芬首剂后出现呼吸暂停。OA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合作度评级:R组明显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并与氟哌啶作比较.方法将90例ASA Ⅰ~Ⅱ级于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均分3组对照组不用药物,地塞米松组为地塞米松10 mg,氟哌啶组为氟哌啶5 mg,均为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结果地塞米松组与氟哌啶组恶心呕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氟哌啶组有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用来预防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因副作用少较氟哌啶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配伍用于颈丛阻滞是否可延长镇痛时间并减少甲状腺术后副作用。方法 187例颈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93例):0.3-0.375%布比卡因 地塞米松(单侧用5mg,双侧10mg);B组(94例):单纯用0.3-0.375%布比卡因,术后记录有效镇痛(VAPS≤3分)维持时间及4、8、16、32、64h各时间段的镇痛有效例数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有效镇痛维持时间平均为20.3h,B组平均为3.5h。结论 ①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配伍可显著延长布比卡因颈丛阻滞的镇痛时间;②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配伍用于颈丛阻滞可使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手术中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瘤手术患者80例,分成两组,就单行颈丛阻滞麻醉(对照组,n =40)与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n =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对照组病例相较麻醉前,HR、DBP、SBP 指标均有程度不等升高(P <0.05);观察组 RR、HR、DBP、SBP 指标虽有程度不等下降(P <0.05)。组间,观察组 RR、HR、DBP、SBP 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 <0.05)。观察组 SPO2虽有下降。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3.7±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1.4)分,P <0.05]。观察组无术中知晓患者,对照组术中知晓28例,占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甲状腺瘤手术中,应用颈丛神经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对单用颈丛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李健森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75-377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40例,两组都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Ⅰ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8μg/mL,瑞芬太尼0.8 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镇静分级评分(Ramsay)2级时开始手术,缝合皮肤时停止给药。Ⅱ组:于手术前静脉给与芬太尼2μg/kg。观察两组病人术前、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Ramsay评分及镇痛评分。结果:Ramsay评分:Ⅰ组在分离甲状腺时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和分离甲状腺时也有差异(P<0.05)。镇痛评分:Ⅰ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Ⅱ组与术前相比各时段均有差异,Ⅰ组和Ⅱ组之间在手术开始、分离甲状腺和术后均有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Ⅱ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双侧甲状腺手术镇静和镇痛麻醉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瑞芬太尼是新型μ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无蓄积等特点[1],国内已应用于无痛人流等门诊手术[2]。我们将瑞芬太尼应用于颈丛阻滞下锁骨手术,对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探讨,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颈从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常存在阻滞不全或患者紧张不适,影响了临床应用。瑞芬太尼为一新型、超短效的阿片类镇痛药物,近两年受到重视。本文对瑞芬尼太复合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辅助颈丛阻滞神经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4月岳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入的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切除患者110例(男61例,女49例),随机均分为2组(n=55)。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对患者进行SBP、DBP、HR、RR、SpO2监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3.4±49.6)min,睁眼时间(14.3±6.5)min,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辅助颈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恢复迅速,对患者的呼吸影响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丛神经阻滞最常用于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受高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因此,使颈丛阻滞非常完善,也难以达到手术时完全无痛及舒适的要求,也不能完全抑制因手术刺激喉头和气管所致的呛咳和心率、血压改变等不良反应。因此,加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甲状腺叶切术的应用效果及合适的靶控浓度。方法甲状腺叶切除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22~56岁,体重43~75kg。随机分为A组(颈丛阻滞+生理盐水输注)、B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ng/ml)及C组(颈丛阻滞+瑞芬太尼靶控输注2ng/ml),每组20例。3组病例均行颈丛阻滞,15min后A组生理盐水输注、B及C组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10min后进行手术。记录诱导前(T1)、切皮前(T2)及手术开始后每15min及术毕(T3~7)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及Ramsay评分,记录患者不适反应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术中利多卡因及血管活性药使用量,术后进行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B、C组利多卡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术者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A、B组T2~3与T1MAP相比均有显著性升高,B及C组T2~5显著低于A组。A组T2~7HR显著性高于B、C组,B组仅T2高于T1,C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时间点A组RR显著高于T1,B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T3~7时间点B及C组PetCO2显著高于A组,C组高于B组。C组有4例在T3出现轻度呼吸抑制,但RR及PetCO2均值未超出正常值范围。B及C组T2~7与A组相比BIS均显著下降,但均值始终保持在80以上。A组Ramsay评分T2~7均显著低于T1,B及C组T2~7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颈丛阻滞合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1~2ng/ml)均能满足手术镇痛需要,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单纯颈丛阻滞,意识清楚且舒适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瑞芬太尼靶控初始浓度为1ng/ml,在强烈手术刺激时可提升靶控浓度至2ng/ml,但不宜过高以免造成严重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超声引导双侧颈浅丛阻滞(modified ultrasound-guided bilateral superficial cervical plexus block, MUBSCPB)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全麻下甲状腺手术(颈部开放性切口)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MUBSCP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MUBSCPB组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左右两侧均在超声引导下,以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穿出点为靶点,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8 ml,完成颈浅丛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法。比较两组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每小时用量,吗啡累计用量(术后24 h、48 h),麻醉术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清醒后1 min及术后4 h、12 h、24 h、48 h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术后补救镇痛比例,术后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 相似文献
16.
颈丛神经阻滞最常用于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受迷走神经的支配.颈丛阻滞麻醉可抑制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的活性,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由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存在阻滞不全的缺陷,在麻醉中常合并有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功能方面尤为突出.我院自2002年采用颈丛阻滞联合瑞芬太尼微量泵输注用于187例甲状腺手术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刻(T1)、手术30 min(T2)、喉罩(或插管)拔除即刻(T3)、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T4)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各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术后3、5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A、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A、B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3、5 h疼痛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和单纯喉罩全麻都能很好的满足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要求,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效果佳;苏醒快,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少,只是联合组有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作用,这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便利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比两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中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改良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2、T3、T4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且术中丙泊酚用量、OAA/S评分、术后3、5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1,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甲状腺手术患者中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减少围术期HR、SBP、DBP的波动,减少丙泊酚用量,患者术后苏醒较快,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甲状腺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A组患者用0.447%的罗哌卡因20ml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每侧10ml,待效果确定后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诱导用药相同,咪达唑仑0.05μ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5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插入适合的气管导管,然后行机械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记录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B组切皮、分离甲状腺及拔管时血压及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而A组各时段无明显变化(P〉0.05)。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短(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甲状腺腺瘤手术,在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20.
颈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成两组:I组双侧颈浅丛 术侧颈深丛神经阻滞(n=29);II组喉罩浅全麻 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n=30)。术后随访患者术中操作痛并以VAS模拟视觉疼痛评分标准进行疼痛评分,随访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结果I组无痛患者15例(51.7%),疼痛患者12例(41.4%),有2例非常痛的患者(6.9%)改为喉罩全麻;II组30例患者放置喉罩均一次成功,30例患者均无疼痛。两组术后并发症相似。结论喉罩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