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风的根本病变是体内出现了痛风结晶。诊断痛风,应当查到痛风结晶的存在。因此。确诊痛风需要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痛风结晶的产生及危害痛风结晶是尿酸盐过饱和后所产生的结晶,常出现于肾脏、关节滑膜及关节腔和肌腱中。这种结晶日积月累后逐渐变大,最终形成痛风石。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结晶产生的基础和根源。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或因尿酸排出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的一组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及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近年来,痛风患者逐年增加,且因其常伴有高血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通常会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以及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4.
痛风,在医学上被定义为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患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出现单一关节的急性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尿酸盐形成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痛风不仅仅让患者感到剧痛,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进行性的疼痛,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发作后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绝大多数患者为男性。慢性痛风也可能出现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正>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盐在小关节沉积,引起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慢性病损,典型表现为关节及周围组织明显红肿热痛。痛风发作时的疼痛剧烈,被人们形容为"天下第一痛",令患者痛苦不堪。高尿酸血症是引发痛风的基础病变,长期血尿酸过高易引起痛风石,导致骨质破坏、关节畸形,还会引发痛风性肾病,包括肾间质炎症、梗阻性肾病、尿酸性结石等。还有新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组织中而引起的慢性疾病,会导致患者骨、组织等处形成痛风石[1]。近年来,据数据统计[2],我国的高尿酸血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成为中国慢性病“四高”之一,且痛风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最小痛风患者仅13岁。痛风一经确诊,虽有药物能够缓解,但易受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再次复发。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预防高血尿酸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由慢性高尿酸血症继发的关节内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沉积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关节炎。饮食和肾尿酸盐转运的遗传多态性是导致原发性痛风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痛风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介绍,并对痛风发生机制的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低嘌呤饮食对痛风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清尿酸浓度过高,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骼、软骨和肾脏等处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并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低嘌呤饮食可以减少外源性尿酸的形成,有利于体内尿酸盐的排泄。本文对34例痛风病人在临床症状、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高尿酸血症病人过度饱和的体液中析出的尿酸钠晶体在关节或肌腱内或周围沉淀时引起的一种周围关节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1] 。具有家族遗传倾向[2 ]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结构改变 ,老年痛风在临床中已变得并非少见[3] 。为了提高对老年痛风的认识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防止演变成慢性关节炎及痛风石和致肾损害。现将我院 1991年~ 2 0 0 0年 10年间收治住院的 4 0例老年急性期痛风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及方法1·1 诊断标准 参照Holmes标准[4 ] ,略作修改。⑴滑囊积液内发现尿酸盐结晶 ;⑵痛风结节针吸或活…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机体代谢性疾病之一,患者体内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肌腱、滑囊及其附近,激活免疫系统,诱发急性和慢性的炎症反应。尿酸盐沉积的根本原因是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充分纠正高尿酸血症。痛风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痛风发作,除此以外,痛风对代谢、心血管和肾脏都有不良影响。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消除或降低这些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血尿酸增高可引起痛风发生,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痛风关节炎,其次是痛风石及肾脏损害。但并不是所有血尿酸增高都会引起痛风发作的,只有当增高的尿酸沉积在关节组织,刺激关节并引发一系列炎性反应时才会引发痛风发作。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终生不发生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临床资料表明,只有大约5%~1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最终发展成为痛风。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关节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中医治疗宜辨证与辩病相结合,痛风中医内科学“瘅症”范畴,它综合了“痛瘅”,“着瘅”,“热瘅”,的基本特征,即以灼痛,重着,麻木,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痛风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患者常出现痛风石,这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在患者耳郭、关节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周围皮下,可见淡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赘生物,质地偏硬,类似石子。痛风石不仅影响肢体外形,而且沉积在关节处的痛风石是痛风发作的罪魁祸首,剧烈的疼痛让患者痛不欲生。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负责代谢分解作用的酵素,没有发挥应该有的功能,造成尿酸排泄的管道受阻,使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过高,造成大量尿酸盐结晶在人体内沉淀,引起种种发炎疼痛的症状。这种代谢酵素的缺乏,主要是来自于遗传影响。验血可知道体内尿酸是否过高,验尿则可知血中尿酸高是因为肾脏排出太少,还是体内生成的尿酸太多。X光检查无助于急性痛风诊断,因为无法显示出沉淀物,但是长期患痛风,X光可以看到关节损伤的迹象。最根本的检查方法是从关节内抽取少量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有尿酸结晶,即可确定无疑。10%高尿酸血症者会患痛风要了解尿酸有无偏高,并不…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泻减少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血中尿酸升高 ,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 ,引起急性关节炎、皮下尿酸结石、尿酸性肾结石、尿酸性肾病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风可以是嘌呤代谢先天性缺陷所致 ,也可以是遗传性肾小管排泄尿酸盐障碍引起 ,常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继发性痛风占痛风病的5%~10 % ,见于核酸分解代谢增加或肾脏排泄尿酸盐获得性缺陷的疾病 ,可由某些肿瘤、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多种原…  相似文献   

17.
四、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目的是:①尽快终止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②防止痛风关节炎复发:③预防或逆转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肾脏及其他部位而引起并发症;④预防或逆转促进高尿酸血症的其他疾病,如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痛风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由于蛋白质中的嘌呤代谢失调,使血液中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逐渐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肾脏等组织内,从而出现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以及肾实质病变和尿酸结石等病变。本病的发生与饮食、遗传、环境、外伤等因素有关,多发于中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对健康危害很大。以下9类药物可使尿酸升高,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者应慎用。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具有双重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大于3克/天)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  相似文献   

20.
痛风的治疗     
正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的分期痛风按照其自然病程可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期、痛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期。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但未出现痛风(关节炎、痛风石或肾结石),一般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可持续10~20年,许多患者可终身不出现痛风。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后面详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