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基于RCM理论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疗设备维修模式改革之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焕 《医疗设备信息》2002,17(11):35-36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重视维修本身的科学化和维修策略的制定,通过优化设备的使用、维修、改进、更新等各环节,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设备的期望期,是医疗改革中值得医院探索和推广的维修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HRCT)检出煤工尘肺肺气肿与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及两种CT在煤工尘肺肺气肿检出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9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行64排螺旋CT和HRCT扫描检查,并进行肺气肿定性及定量分析。肺功能检查(PTT)采用比利时麦迪公司(Mdeisofi)Bodybox 5500体积描记仪测定通气功能和容积功能。用SPSS统计软件对两种CT与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和HRCT评分与肺功能检测指标中的RV、RV/TLC%、TIE有很好正相关(P〈0.001);而FVC、DLCo、FEV1/FVC%、FEV1%、MVV均有很好负相关(P〈0.001)。肺气肿64排螺旋CT和HRCT诊断的阳性率高于肺功能检出阳性率(P〈0.005),两种CT肺气肿检出率经配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χ^2=2.78,P〉0.05,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对肺气肿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64排螺旋CT和HRCT对肺气肿检出,与肺功能检测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1),即64排螺旋CT和HRCT与肺功能检出肺气肿方面有同样敏感性;CT诊断肺气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肺功能,说明对于早期肺气肿诊断64排螺旋CT和HRCT检查优于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我院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CT室同时完成冠脉造影(CAG)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患者49例,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64排螺旋CT在冠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91%。结论 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临床心脏介入手术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统计分析东芝TOSHIBA16排螺旋CT中后期维修费用,评估和改进维修费用管理方法,构建动态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地节约维护费用,提高CT的社会效益、诊疗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邓辉东 《医疗装备》2020,(8):136-137
64排螺旋CT机是影像科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类设备,通过诊断疾病、监测病情,帮助临床较好地掌握患者病况,进而为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1]。该设备属于高精尖医疗设备,尽管当前CT机工业制造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但频繁的临床使用仍会加剧设备老化的风险,导致设备故障发生率不断升高。该文简述64排螺旋CT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的基本构成,介绍了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图像伪影、机械运动故障以及扫描中断3例故障的原因与维修过程,为同行维修类似故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45例,支架数83个,分别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显示83枚支架中能满足影像评价的68枚(81.9%),68枚支架中ISR阳性13枚(19.1%),ISR阴性55枚(80.9%);CCA检查结果显示68枚支架中ISR阳性9枚(13.2%),ISR阴性59枚(86.8%)。与CAG对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ISR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3.3%(10/12)、94.7%(53/56)、76.9%(10/13)、96.4%(53/55)、92.7%(63/68)。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0.539,说明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的无创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军队医疗装备可靠性维修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战争,对军队医疗装备的可靠性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文中以可靠性保障理论为基础,以提高装备可靠性和战备完好性为目的,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管理模式,并对军队医疗装备维修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于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4月间接收的5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评估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64排螺旋CT对于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RCM理论构建军队医疗装备RCM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以RCM理论为基础。指导并建立军队医疗装备RCM管理体系。通过利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装备组成部件出现故障后对装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确定了适合采取预防性维修措施的装备重要功能产品(FSI),避免盲目采取预防性维修措施而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为维修策略的决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
GE Lightspeed VCT64排螺旋CT在医院中应用广泛,本文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我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次故障维修过程。在维修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故障表现的蛛丝马迹,认真分析故障成因,积极尝试各种方案,前后经过近两天的努力,最终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联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疑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行16排螺旋CT和64排螺旋CTA,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A及两者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检出率,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93例疑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DSA检查确诊62例,确诊率为66.67%;16排螺旋CT检出阳性51例,检查准确度为73.12%;64排螺旋CTA检出阳性54例,检查准确度为80.65%;两者联用检出阳性60例,检查准确度为93.55%;两者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A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两者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蒋龙 《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46-147
目的探讨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意义,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27例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其临床表现及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27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中咳嗽26例,占96.30%;胸痛19例,占70.37%;咳痰23例,占85.19%;发热8例,占29.63%;其他15例,占55.56%。27例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时,可发现支气管壁有明显的增厚、支气管腔内肿瘤的征象、其中12例患者存在支气管腔阻塞或支气管腔狭窄,2例患者见支气管远端由于阻塞形成粘液栓塞,病灶周围淋巴结肿大以及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27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经64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支气管腔异常24例(88.89%)、肺炎14例(51.85%)、支气管壁异常22例(81.48%);手术病理诊断显示支气管腔异常25例(92.59%)、肺炎16例(59.26%)、支气管壁异常23例(85.19%)。两种诊断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需结合临床特点联合其他诊断方法降低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T核磁血管成像(MR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与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8例,脑动脉畸形2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出脑动脉瘤34例,脑动脉畸形2例,且瘤体的大小存在差异;脑动脉狭窄或闭塞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出21例,3T核磁血管成像检查26例,血管狭窄的程度也不一致。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检查中,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3T核磁血管成像技术均为无创性血管检查,CTA对于脑动脉瘤准确率较高,但颅底位置容易漏诊。MRA对于过小动脉瘤容易漏诊;CTA对钙化和软斑块显示比较好,M RA可以较好的显示血流方向以及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腹症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中选择84例,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诊断金标准为手术结果。对比64排螺旋CT检查与手术结果对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方面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可以获得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霞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7):444-444,44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6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并采集数据,同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128例患者均一次性检查成功。18例失败(4例未能屏气、14例扫描过程中末控制好心率致图像质量差)其中10例重新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造影检查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的配合,护理工作则贯穿于检查的每一步,重视训练呼吸和控制心率,防范对比剂过敏可保证检查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CT和肺功能检查检出煤工尘肺肺气肿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和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检查对煤工尘肺肺气肿检出率方面有无差异。方法选择96例I期煤工尘肺患者行64排螺旋CT和HRCT扫描检查并评分,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指标为残气量(RV)、肺总量(TLC)实测值,用力肺活量(FCV)、一氧化碳弥散量(DL10)、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0)、最大通气量(MVV)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实测值/FVC实测值的百分比,残总比(RV/TLC%)。结果64排螺旋CT和HRCT肺气肿评分与RV、RV/TLC%、TLC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7、0.553、0.485和0.620、0.600、0.542;P均小于0.01),与FEV10/FVC%、FVC、DLCD、FEV10、MVV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百分比均呈负相关(P均小于0.01)。64排螺旋CT和HRCT诊断肺气肿的阳性率分别为78.13%和83.33%,明显高于肺功能检出肺气肿阳性率(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4排螺旋CT和HRCT两种检查方法对肺气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64排螺旋CT和HRCT对肺气肿检出高于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早期肺气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用于肝脓肿检查中的影像特征及结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3月肝脓肿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70例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与影像学特征。结果:70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率为97.14%,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经64排螺旋CT平扫影像特征表现为:肝右叶41例、肝左叶29例,病灶直径(4.65±0.69)cm,分隔状18例、椭圆形52例,病灶清晰19例、模糊51例,病灶密度内部均匀14例、不均匀56例,合并征象占比最高的为不规则分隔征37.14%。增强扫描影像特征表现为:双环强化征37例(52.86%)、三环强化征16例(22.86%)、分隔强化征14例(20.00%)、边缘强化征3例(4.29%)。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肝脓肿患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颅脑病变患者分别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88例)和64排螺旋CT扫描(46例),比较两组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值,并进行对比。结果320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3.28±0.36) mSv,64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10.15±0.59) 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具有图像质量高、有效剂量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