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佳梦  李洁  沈灵姿 《医疗装备》2023,(21):126-128
目的 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氧疗在肺癌根治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4月我院心胸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后低氧血症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传统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疗,观察组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氧疗。比较两组氧疗后3 h、6 h和12 h的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及呼吸频率(RR)的变化,以及氧疗期间舒适度、气道湿化情况治疗失败事件。结果 观察组氧疗后3 h、6 h和12 h的Pa O2及Pa O2/Fi O2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氧疗后3 h、6 h和12 h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后3 h、6 h和12 h的HR及R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疗期间舒适度和气道湿化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后效果较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随机将96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2例,分别采用气道内间断湿化法、超声雾化吸入法、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湿化法,从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刺激性咳嗽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效果最佳,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湿化气道流速恒定、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安全有效,气道湿化效果最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9月住院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用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间断滴注及氧气雾化;观察组30例采用气道内持续恒温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和湿化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痰液粘稠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痰栓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的50%,增强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持续恒温气道湿化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不良反应,符合人体生理需要,气道湿化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增强舒适感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建立人工气道并且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A组采用传统湿化方法,间断向气道内注入湿化液;B组采用微量泵持续向气道内泵入湿化液;C组采用呼吸机自带的雾化器装置,配合智能输液装置持续雾化.观察三组气道湿化不足、满意、过度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道湿化不足、气道湿化满意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气道湿化过度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雾化式的湿化满意度明显优于间断式、持续滴注式气道湿化法.间断注入式易导致湿化不足.在临床护理中选用持续雾化式湿化法能得到满意的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叶兰 《医疗装备》2023,(19):153-156
目的 探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联合气道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72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气道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呼吸功能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舒适度量表(GCQ)评分、呼吸机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撤机后24 h,观察组PaO2、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24 h,观察组生理、社会环境、环境及心理舒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联合气道...  相似文献   

6.
曹微微 《医疗装备》2020,(5):187-188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间断性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2%)较对照组(38.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春霞 《医疗装备》2021,(1):119-121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在老年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法,试验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 试验组痰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痰液黏稠度及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治疗1周后,试验组痰液黏稠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气道湿化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王俊辉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146-1147
目的 探讨适合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湿化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1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微量泵持续滴入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观察组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发生率和痰痂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微量泵持续滴入法可以有效减少刺激性咳嗽和痰痂形成的发生率,为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有效,让容易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根据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输液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液;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气道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及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减少气道内的痰痂形成,避免气道痉挛、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输液泵持续滴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肺部感染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轻中度Ⅰ型呼吸衰竭患者12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氧疗湿化组和HFNC组,各64例。常规氧疗湿化组采用气泡式氧气湿化鼻导管给氧,HFNC组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经鼻塞导管给氧。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2和24 h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血气指标变化。对痰液进行黏稠分度以评估气道干燥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24 h后痰液黏稠程度。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存活者ICU住院时间。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RR、HR、PaO2、PaCO2、PaO2/FiO2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间断法、持续法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心肺复苏术、手术全麻尚未清醒等,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共84例,按照患者家属自愿原则,将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组设为试验组,间断性滴药湿化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2例,通过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湿化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8.1%、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 滴药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性滴药湿化法.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61-66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主动与被动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室(GICU)收治的44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39例气管切开吸氧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被动人工气道湿化(持续微量泵入湿化液)护理,研究组采用主动人工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器内加45%生理盐水)护理,连续护理3 d后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满意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研究组的湿化过度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刺激性咳嗽、气道损伤、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0%、0.00%、2.27%、2.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12.82%、15.38%、17.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吸氧患者采用雾化主动湿化相对常规微量泵持续泵入被动湿化具有更显著的湿化效果,以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对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气管切开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行气管切开后早期应用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痴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微量输注泵持续气道湿化可以明显减少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湿化效果达到生理性需要,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人工呼吸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万赟  赵云 《医疗装备》2023,(23):133-135
目的 探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联合舒适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于医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撤机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血气水平、气道痰痂发生率、重新置管率、撤机成功率及撤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气水平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道痰痂率及重新置管率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撤机过程中实施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联合舒适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气道痰痂发生率、重新置管率及撤机有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尘肺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20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鼻导管吸氧,药物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尘肺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呼吸(RR)、心率(HR)、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等指标检测。结果 两组PaO2、SaO2均升高,PaCO2降低,pH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好转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尘肺呼吸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段利雅  张鹏 《现代保健》2012,(22):18-19
目的:对气管切开患者分别采用持续气管内滴药与传统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护理,统计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A组66例,采取持续气管内滴药法对气道进行湿化;B组66例,采取传统雾化吸入法对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研究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在气管切开后3、6、12d对患者进行痰液细菌培养,A组阳性例数少于B组(P〈0.05)。在所有痰液细菌培养标本中,G-菌占75.23%,G+菌占24.72%,较常见的细菌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传统雾化吸入法与持续气管内滴药法比较,后者能明显缩短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胡静静 《现代保健》2011,(16):118-119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中湿化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的优点.方法 30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B组采用注射器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液,C组采用雾化湿化法.分别从气管切开并发症、静脉血氧饱和度及拔管时间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降最低,末梢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率最高,拔管时间最短.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中湿化方法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气道持续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方法比较,探索最佳气道湿化途径。方法选择10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使用微量注射泵抽取0.45%生理盐水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道内滴入法湿化气道(湿化液同),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4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能准确控制湿化液,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