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城乡统筹居民医疗保险真实保障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为切实提高我国参保患者医疗保障水平提供证据。方法:利用频数分布和虚拟变量回归模型方法对天津市城乡参保居民就医微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真实保障水平与政策范围内保障水平之间差距较大;医疗保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参保患者年龄、缴费级别、医疗费用、医院级别等因素均会对患者真实保障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结论与建议:在医疗保险制度完善阶段,为提高参保患者真实保障水平,应淡化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设定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保障水平和真实保障水平差距的评价范围、细化医疗保险政策内容,科学设置阶梯型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同时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科学测度我国健康服务效率水平,考察其区域差异现状,为改善我国区域健康公平、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8~2020年的健康服务效率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进一步考察我国健康服务效率的区域差异状况。结果:我国健康服务综合效率的总体均值达到0.770,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地区人均GDP及青壮年人口比例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健康服务效率,而城镇化率的增长会对地区健康服务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健康服务效率的差异化程度正逐渐降低,全国四大区域间的效率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为38.6%,是整体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各地区应努力营造有助于提升自身效率的外部条件,坚持贯彻健康公平的价值理念,促成地区健康与经济融合发展,并以政府主导、科技加持推动各区域间健康服务水平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投入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卫生资源投入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各项指标权重,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地区差异分析和纵向动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上学日与周末睡眠时间差异.方法 2010年9-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8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0 603名6~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上学日与周末的睡眠时间.结果 6~12岁小学生周末睡眠时间高于上学日,但周末男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低于女生(t=3.35,P< 0.05),女生睡眠时间并未呈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周末睡眠严重不足、不足和适中的比例为13.63%(2 809/20 603)、27.27%(5 618/20 603)、59.10%(12 176/20 603);各年龄别儿童周末睡眠适中的比例(> 50%)明显高于上学日比例(< 30%);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即使周末仍然有超过1/3睡眠时间不足.上学日睡眠严重不足的儿童中,有近10%的儿童在周末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而对于上学日睡眠时间属于睡眠不足、睡眠适中的儿童周末处于严重不足状态;上学日睡眠严重不足、不足和适中的儿童超过国家规定的10 h的比例为29.75%、64.48%、86.44%;周末睡眠时间少于平时、与平时基本一致、适度补眠(1 h内)和补眠过度(> 1 h),四者的比例分别为9.41%、22.77%、43.32%、24.50%;睡眠严重不足的学生中,补眠适度的比例仅超过40.00%;而睡眠不足、适中的学生中补眠适度的比例分别为54.00%和30.00%左右.睡眠适中的儿童中,周末睡眠时间少于平时的比例最高,接近20.00%;睡眠不足与严重不足的儿童中,周末少于平时的比例为8.16%和3.45%.结论 我国小学生周末过度补眠与周末睡眠不足的现象并存,睡眠习惯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健康水平的差异和产生原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1981-2010年,各地区的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健康水平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且健康水平的地区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的缩小趋势不显著。此外,本文探讨了卫生支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平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对健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国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数据进行分析,指导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工作的评价。方法利用同期HepB实种人数和百白破联合疫苗(DTP)应种人数相比,估算HepB接种情况。结果尽管各省报告HepB全程接种率很高,2001~2004年平均分别为86.95%、91.02%、92.49%、96.67%,但估算接种率较低,2001~2004年分别为48.2%、52.53%、61.96%、80.83%,2004年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估算仅为58.38%。结论各省报告HepB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差距表明,HepB接种率未达到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项目既定的HepB3接种率85%和HepB1及时接种率75%的目标,必须加强HepB纳入免疫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度2003—2018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趋势和2018年我国31个省份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为推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利用因子分析模型对能够反映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15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自2003年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各省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13个省份的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因子综合得分大于0,贵州、海南、甘肃、青海、西藏等18个省份的因子综合得分小于0。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综合评分高于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结论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应当发挥政府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供需适配为抓手,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4省(自治区)农村居民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在甘肃、青海、山西和新疆4个省(自治区)16个项目县抽取的84个行政村共5443名农村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570名(47.2%)调查对象知道至少1种生殖道感染症状,男性的知晓率(34.2%)低于女性(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540,P<0.01)。在8种生殖道感染症状中,调查对象对外阴瘙痒的知晓率较高(37.6%)。有64.2%的未婚女性、56.3%的已婚女性、69.8%的未婚男性和71.7%的已婚男性不知道生殖道感染途径。多因素分析表明,民族(OR=0.591,95%CI:0.473~0.737)、性别(OR=2.572,95%CI:2.289~2.889)、婚姻状况(OR=1.573,95%CI:1.192~2.075)和文化程度(OR=1.491,95%CI:1.398~1.590)与生殖道感染症状知晓情况有关联,民族(OR=0.751,95%CI:0.592~0.953)、性别(OR=1.985,95%CI:1.760~2.239)和文化程度(OR=1.465,95%CI:1.372~1.564)与生殖道感染途径知晓情况有关联。结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生殖健康知识比较匮乏,在今后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成年居民知觉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择18~65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具有完整人口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特征、生活方式、疾病史和体格测量数据的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评估调查对象的知觉压力水平,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因素与知觉压力的关联性。结果研究共纳入6679人。知觉压力评分均值为22.6,中位数为24.0。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第5、25、50和95百分位数上,18~45岁人群知觉压力水平高于46~65岁组,两组差异随知觉压力评分的增加而减小(P5,β=1.31,95%CI 0.38~2.24;P25,β=0.91,95%CI 0.28~1.53);与对照组相比,初中文化程度者在较高百分位数上知觉压力水平高(P50,β=0.81,95%CI 0.32~1.30;P75,β=0.42,95%CI 0.11~0.72;P95,β=0.62,95%CI 0.06~1.18);在婚者在第50、75和95百分位数知觉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P50,β=-0.81,95%CI-1.40^-0.23;P75,β=-0.39,95%CI-0.68^-0.10;P95,β=-0.95,95%CI-1.79^-0.12);在第5、25、50和75百分位数上,目前无工作者知觉压力水平高于有工作者,且差异随知觉压力评分增加而减小(P5,β=1.31,95%CI 0.32~2.31;P75,β=0.53,95%CI 0.35~0.71);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在知觉压力评分的各个百分位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身体活动水平者在第25、50和75百分位数的知觉压力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25,β=1.15,95%CI 0.41~1.90;P50,β=1.09,95%CI 0.62~1.56;P75,β=0.28,95%CI 0.07~0.49);城市化水平、饮酒等分别在知觉压力评分的不同百分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房所有权、吸烟、睡眠时间是否适宜等在各个百分位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成年居民知觉压力水平总体偏高,且与年龄、婚姻和工作状态、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和身体活动水平等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李尚乐    张雨萌    邓宇帆    吴奎  潘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2,(16):2980-2985
目的 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文章以成都市为例,对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方法 利用成都市医保结算数据,对基本医保、补充医保对肺和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经济补偿效果进行研究,以“实际补偿比”作为保障水平的度量指标,引用“底线补偿比”和“患者自付比例”对保障水平予以评价。结果 2013—2020年住院患者实际补偿比在57%~86%之间,2014—2020年门特患者实际补偿比在75%~97%之间,且住院实际补偿比超过了20%阈值下的底线补偿比,门特实际补偿比超过了5%阈值下的底线补偿比。从患者自付比例来看,除了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其他情形下均达到了我国2030年个人自付占比为25%的目标。结论 成都市对重特大疾病患者已实现相对较高的保障水平,这得益于成都市医保敢开先河,不断构建完善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当前我国本科医学院校的布局,并对其区域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对院校数量、院校水平利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院校地区、省份的分布,对区域GDP总量、区域人口与院校规模做相关性分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深入分析院校分布差异性.结果:我国开设医学类专业的本科院校有420所,且分布不均匀;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31个省级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31个省级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的情况.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省级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的情况.结果 31个省(市、自治区)省级结核病防治所共有504名结核防治人员,9个省专职人员配备在20人及以上(29.0%),19个省专职人员配备为10~19人(61.3%),3个省专职人员配备少于10人(9.7%).省级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数量与全省人口数的比例平均为1∶247万人.每人平均需承担2.4项职能.因首要工作接受培训人数303人(60.1%),结核病防治督导人员的受培率最高,为74.0%,病人发现与治疗管理人员受培率最低,为38.9%.实验室人员技能熟练掌握率最高,为89.0%;其次为结核病防治规划督导为84.9%;其中可熟练掌握技能者235人(占76.8%);未接受培训的201人中,技能不熟练者24人(11.9%).结论各省人员数量不平衡,现有人员接受培训率低,不同岗位人员技能熟练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中国老年膳食指南指数(CDGI(2018)-E),评价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采用等权重连续性评分方法,建立CDGI(2018)-E,并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评价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CDGI(2018)-E总分范围为0~110分,包含3个大类1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足量"摄入类[谷薯类(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其他谷物及杂豆)、水果、蔬菜(蔬菜总量、深色蔬菜占比)、大豆及坚果类、奶及奶制品]。"适量"摄入类(水产品、畜禽肉、蛋类)和"限量"摄入类(油、盐、酒)。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指南指数的均值为53.79分(中位数53.42分),高收入水平和高教育水平的老年人膳食指南指数较高,东部高于西部和中部,城市高于农村。"限量"摄入类的评分较高,而"适量"和"足量"摄入类的评分则主要分布于0~15和0~25,导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评分较低的前5个指标依次为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水果、其他谷物和杂豆、畜禽肉。最高分数组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_2、烟酸的摄入量高于其他组。结论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钠、钾等一系列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营养素在不同分值老年人群中存在差异,老年人的膳食质量整体偏低,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水果的摄入状况亟待改善,营养教育和干预工作的主要针对对象应放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农村、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老年人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成年人肉类摄入状况及其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膳食及相关数据的18~5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 367名。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县城居委会、城市居委会、村和郊区村作为基本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20户,户内所有家庭成员均作为调查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在调查的3 d中任意一天消费了畜禽肉的成年人,就被视为相应肉类的消费人群,利用3 d的肉类食物摄入计算肉类及亚类的人群消费率和平均每天摄入量(全人群和消费人群),评价各种肉类摄入量占肉类总摄入量的比例并分析肉类消费在不同特征(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人肉类总体消费率为86.0%,畜肉和禽肉消费率分别为83.6%和30.0%。成人肉类平均摄入量为94.0 g/d,其中畜肉和禽肉平均摄入量分别为77.4 g/d和16.7 g/d。消费人群肉类、畜肉和禽肉摄入量分别为109.8 g/d、92.5 g/d和55.6 g/d。猪肉摄入量占肉类摄入总量的73.9%,占畜肉摄入量的86.3%。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量比较,分别有49.9%和32.2%的成年人畜禽肉摄入量超过和低于推荐量。西部地区、城市、高收入及高教育水平人群肉类消费率、摄入量及超过推荐量的比例均较高(P<0.05)。结论 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成人肉类摄入模式不甚合理,摄入过量的现象比较严重,猪肉摄入量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方法以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和有完整连续3 d24 h膳食调查数据的65岁及以上居民3107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C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价维生素C摄入状况。结果 6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天摄入71.8 mg维生素C,中位水平为59.5 mg/d。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家庭收入水平和居住地的老年居民维生素C摄入水平分布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约70.1%的老年居民存在膳食维生素C摄入不足风险,而膳食维生素C摄入不足风险较低的老年居民仅占21.6%,且受年龄、学历、家庭收入水平及居住地的影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水果和根茎类是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占膳食维生素C总摄入量97.6%,且不同特征老年居民各类食物提供维生素C的比例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不足状况严重,应鼓励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烹调油和烹调盐的消费状况。方法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本研究选取具有完整膳食数据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居民(共4897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居住地特征和地域老年居民的烹调油和烹调盐消费量。膳食调查采用个人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法。根据家庭成员的膳食能量比估算每个家庭成员烹调油和盐等调味品的分配比例,并进一步计算每个家庭成员的烹调油和盐等调味品消费量。结果研究人群烹调油消费量P50为29.81 g/d;烹调盐消费量P50为7.84 g/d。男性、60~69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者、农村居民烹调油和烹调盐的消费量相对较高;南方居民烹调油的消费量相对较高;中、低家庭人均收入者及北方居民烹调盐的消费量相对较高。29.24%的老年居民烹调油消费量低于推荐量,59.71%的老年居民则超过推荐量;烹调盐消费量超过推荐量的老年居民比例则高达77.64%。老年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为22.36%。结论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烹调油和烹调盐消费量总体偏高,营养健康知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的摄入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择有完整连续3天24小时膳食调查数据的3222名65岁及以上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膳食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的摄入状况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的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维生素摄入不足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居民每天摄入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的中位数分别为:男性0.8、0.7和12.8 mg,女性0.7、0.6和10.9 mg。南方老年居民维生素B1摄入不足的危险性高于北方老年居民。8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维生素B1摄入不足的危险性高于65~79岁老年居民。农村教育程度低的老年居民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危险性高于城市教育程度高的老年居民。男性80岁及以上、教育程度低、北方、农村和收入水平低的老年居民烟酸摄入不足的危险性更高,女性教育程度低、北方和农村的老年居民烟酸摄入不足的危险性更高。结论 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80%以上的老年居民存在膳食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摄入不足风险。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地区、城乡、收入的老年居民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摄入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国不同省份综合健康状况,并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较。方法从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收集134个国家(地区)和中国31个省份的社会人口学指数、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等数据。采用K 均值聚类法对世界各国(地区)综合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采用HemI 1.0.3软件绘制中国不同省份的社会人口学指数、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等指标的分布热点图,采用判别分析评价中国不同省份综合健康状况。结果134个国家(地区)综合健康状况由好到差分为类别1~8,中国归为类别4。中国各省份的综合健康状况总体表现为东部沿海高、西部内陆低,其中上海、北京归为类别1,浙江、江苏、广东、天津归为类别2,福建、辽宁、山东归为类别3,云南、广西、新疆、贵州归为类别5,青海、西藏归为类别6,其他16个省份归为类别4。结论中国综合健康状况处于世界中上水平,不同省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