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骆丁  张娜  郑源  程鹏飞  陈丽花  张华 《中国急救医学》2021,(2):182-184,F0003
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用于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的早期除颤。欧美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推广AED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但国内居民对其认知水平和普及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AED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国今后的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院外心脏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生存率在0.6%-25%之间,我国则不到1%[1-2],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OHCA的抢救时间窗为4-6 min,必须在时间窗内实施CPR与除颤;每延迟1min,OHCA生存率降低10%。每平方公里的救护车数量需要增加80%才能将救护车响应时间缩短1 min[3]。  相似文献   

3.
动体外除颤仪急诊急救的应用与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急诊急救中对心搏骤停(CA)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2007年我科在急诊急救中出现CA 10 min内获得AED 除颤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组;收集2002~2007年我院临床科室因各种原因出现心搏骤停10 min内未获得AED 除颤的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研究AED在心搏骤停患者中早期使用的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组心搏骤停患者因AED的使用抢救成功率仅62.3%;对照组心搏骤停患者因未使用AED抢救的成功率达2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D在心搏骤停患者早期使用能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并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袁健瑛  高永莉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482-1485
心脏骤停是心脏突然停止泵血引起循环停止的临床综合征,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心脏骤停的早期识别和心肺复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始动因素,二者主要由旁观者完成.本文就旁观者在院外心脏骤停现场急救中早期识别、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大众对院外心脏骤停的认识,并为临床急救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互联网+”日间手术肺癌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2月—9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两个院区的2 885例接受日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2月—5月的1 324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6月—9月的1 56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未改进前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日间手术APP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手术取消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和退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互联网+”日间手术健康教育模式,可实现肺癌患者从预入院到出院后的全方位精准健康教育,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互联网+"全程信息化慢性伤口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借助互联网技术,组建专业化的慢性伤口管理团队,搭建慢性伤口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比较系统应用前后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护理人员处理慢性伤口的能力、患者伤口愈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应用全程信息化慢性伤口管理模式后,患者伤口愈合程度高于应用前,满意度显著提高,医联体护理人员处理慢性伤口的能力高于应用前(P 0. 05)。结论基于"互联网+"全程信息化慢性伤口管理系统的构建,可进一步优化慢性伤口诊疗流程,提高慢性伤口治愈率和护士处理慢性伤口的能力,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实现区域内慢性伤口的同质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构建了线上、线下并联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实施该模式过程中构建管理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网络平台,明确了服务内容、资质管理、质量控制等.2019年4月至12月,线上专科护理门诊咨询量达1306例次,线下居家护理184例次,患者满意度100%,零投诉,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基层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搭建"护士到家"平台,设置"护士端、患者端、平台管理端"三个端口,确定护士资质、服务对象筛选、服务项目确定、制定安全措施等;通过服务数据、医疗成本、星级评定、患者随访、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该模式的实践效果。结果 2018年9月—2019年9月,平台共注册护士247名,注册患者人数4106例,上门服务1197人次;患者好评率100%,随访满意度100%,护士满意度94.7%。结论我院探索开展的"护士到家"有效解决了有居家护理需求患者的问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相似文献   

9.
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我市试点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运行。本研究介绍了“互联网+护理服务”运行经验,包括构建医院协调、第3方合作平台统一管理的运行架构、确定服务内容和定价、网约护士准入资质认定、完善服务流程、确认利益分配模式、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监管体系和风险控制措施。半年来,提供上门服务335人次,无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纠纷,为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大型公立医院引领的同质化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为政策指导,构建基于同质化理念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建立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级协同护理服务。以伤口换药和PICC导管维护2项专科护理服务为试点,与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试运行。结果建立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中心-入驻医疗机构-护士三级管理模式,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共完成伤口换药33人次,PICC导管维护5人次。满意度评价得到了患方的一致认可。结论大型公立医院以自身优势医疗和护理资源在引领和协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同质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居家护理和延续护理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还需在后续运行中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优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互联网+”信息化医护管理平台,构建造口患者居家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下单的居家造口护理患者(试验组)和同期出院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造口住院服务流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互联网+”信息化平台进行居家造口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口健康知识知晓率、非计划再入院率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与同期出院患者相比,接受造口延续性护理服务后,试验组患者对造口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提高、非计划再入院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造口居家患者提供系统、科学、专业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提高造口居家患者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但还需要进一步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居家护理服务评价系统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示范基地的构建及应用推广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10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试验组在建立“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示范基地的基础上,运用“317护”健康教育软件进行健康教育,并选择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示范基地的构建及应用推广效果较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以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进行实践,为更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起到推动作用。 方法 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平台,组建上门服务护理团队,通过“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方式,为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疾病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结果 2020年5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为84例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112次,患者满意度为100%。 结论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可以解决行动不便人群的护理问题,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士的专业价值和职业自豪感,提高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敏  杨一枭  张志芳 《循证护理》2022,(24):3343-3348
目的:基于家庭医护平台,构建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并评价其运行效果,以期为偏远地区及基层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借鉴。方法:采取B2B2C模式,设计我院“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平台。平台包括监控平台端、医护端和用户端3个端口。服务项目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母婴护理和康复护理4个方面,共66项服务内容。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平台的运行效果。结果:目前平台共有来自30个科室的234名注册人员,其中39人持有专科护士证;男15人,女219人。2021年4月21日—2021年8月31日,订单数量随时间呈总体上升趋势(共292单)。订单数量20单以上的项目为新生儿足跟采血(46单)、新生儿胆红素测定(44单)、静脉采血(29单)、听力监测(29单)、更换尿管(29单)、更换胃管(27单)、压疮护理(20单)。访谈用户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信息平台和护理人员上门服务的操作和态度均满意,系统好评率为100%,并且愿意继续使用本平台预约服务。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够为居家病人解决健康照护问题,发挥护士专业特长,提升护士专业价值感。结论:基于家庭医护平台“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老年慢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与实施的效果。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护理小组,并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评估老年慢病"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认同感。结果选取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69例患者,共服务147次,其中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输液港维护21例,基础护理操作17例,慢性病健康教育11例,慢性伤口换药8例,康复护理7例,安宁疗护5例。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94.0%。实施该模式后,护士的把握感、自我效力感、有意义感、一致感、自我决定感及各维度总均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可满足老年慢病群体多元化、专业化的居家照护需求,降低再入院率。该模式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multidisciplinar y diabetes care team,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 litus,GDM)患者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40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构建基于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MDCT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MDCT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个体化远程管理。干预前及分娩前1周,应用糖尿病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监测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计算血糖达标率,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hort-Form 36-item,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后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差异。妊娠结束后,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以及患者对干预方法的满意度。结果:截至研究结束时两组各失访7例。两组患者干预后药物、饮食、运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5个维度的治疗依从性得分及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01),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好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均显著改善(均P<0.001),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对照组干预后血糖达标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干预后在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研究组的上述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后活力、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研究组的降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研究组患者羊水过多、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所接受的干预方法,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采用基于MDCT的“互联网+”远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系统、全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岗前培训和考核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方法 在护士岗位胜任力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以该指标体系为依据,应用于87名报名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培训中,以验证其效果。结果 选取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等领域的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0%和100.0%,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88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79(P<0.001)。最终形成的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108项。87名参加培训的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人数为45名(51.72%)。45名护士完成60例患者上门服务,患者对护士服务满意度为100.0%,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无投诉。结论 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能够对从业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