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电动起立床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以及对患者偏瘫后肢体的康复影响效果。方法 将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训练后康复效果、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功能以及治疗前后BBS、FMA、QOL、ADL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效果对比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躯干控制功能对比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BS、FMA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FMA评分对比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OL、ADL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ADL评分对比可见,观察组患儿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中采用电动起立床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肢体功能,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语言及肢体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WAB评分、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AB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脑梗死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3.
孙海燕  班文明  徐兵 《医疗装备》2022,(19):127-129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上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均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的康复依从性、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促进其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为提高康复质量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2022年1—5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收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功能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使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及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MA、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4个月的FAC、BBS评分及6MW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肢体低频脉冲电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血清髓磷脂碱性蛋白(MBP)、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06%,高于对照组7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ADL评分、FMA评分、BBS评分显著升高,血清MBP、S100β水平降低,而血清NGF水平升高,且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石晓庆 《现代养生》2022,(18):1589-1591
目的 分析强化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康复联合心理护理综合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SES)评分、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MA、ADL、CDSES、WEMWBS各项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更好的满足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需求,不仅有效地缓解了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影响,还显著地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实现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查蓉珍  喻玫  毛妍 《现代养生》2022,(19):1673-1676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锻炼联合气压治疗仪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91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干预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腘静脉)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运动功能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移动能力评定量表(MRMI),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评定表(Barthel指数)。结果 两组干预4周后,BBS评分、FMA评分、MRM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但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但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干预前,但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刘春燕  王振凤  刘婷 《医疗装备》2022,(20):162-164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与康复训练护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FMA、BBS、FAC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BDNF、SDF-1α、EPC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可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上下肢体运动功能和血液学指标,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下肢训练脚踏车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效果,为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纳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训练组,每组39例。常规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训练组在开展常规护理同时借助脚踏车进行下肢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步长、步宽、步速及步频)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后,训练组FMA和BBS评分为(24.32±2.00)和(28.45±2.02)分,均高于常规组的(18.45±2.05)和(24.34±2.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态参数明显改善,而训练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31%,高于常规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训练脚踏车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面瘫程度、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面瘫程度(社会生活功能、躯体功能)、吞咽功能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面瘫程度(社会生活功能、躯体功能)、吞咽功能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均上升,但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脑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吞咽功能,有利于促进面瘫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药师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0)和干预组(n=7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干预组给予社区医院药师服务模式。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84,P<0.05);干预组对药学服务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862,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上、下肢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45、8.031、13.878、7.251,P值均<0.05)。结论:社区医院药师服务模式可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平衡训练(基于体感互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取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在该基础上采取传统平衡训练,试验组则采取基于体感互动综合平衡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BBS、FMA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BS、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康复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为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综合平衡训练(基于体感互动)有利于改善其平衡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龙巧玲 《现代养生》2023,(10):771-773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实施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0例,根据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肢体肌力、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下肢肌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肌力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运用针灸康复护理效果,为提高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 抽取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采取随机表格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运用针灸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情绪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针灸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理念的两种系统康复训练方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17例,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A组(58例)和B组(59例),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A组给予Bobath系统康复训练,B组给予模拟现实系统康复训练。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6 min步行距离、手功能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BI、FMA、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 <0.05),但干预后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手功能变化均较干预前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obath系统康复训练与模拟现实系统康复训练两种方案均能有效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总体活动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提高活动耐性、手功能方面,Bobath系统康复训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体外反搏配合早期康复思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推拿、针灸、理疗等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n=20)与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组,n=2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NFI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NFI均有程度不等降低,FMA、MBI评分均有程度不等升高,但观察组降低和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应用体外反搏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功能障碍,对保障预后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住院ID号,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核心肌群康复锻炼,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外周面积、运动轨迹长度以及治疗后1天、5天和2周的坐位时长。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MWS和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MWS和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面积、运动轨迹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面积、运动轨迹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两组患者的坐位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5天、2周的坐位时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康复锻炼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延长坐位时长,预后良好,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赵美丽 《医疗装备》2020,(7):179-180
目的探讨康复器械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不同训练方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康复器械训练,比较两组的恢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器械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刘佩  陈楚玲  田佳蓉 《现代养生》2022,(18):1597-1599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步态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评估(MoCA评分)、帕金森相关量表评分(UPDRS评分、Wsbster评分),以及步态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6min步行测试(6MWT)]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UPDRS、Wsbster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缩短,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oCA评分、BB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6MWT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康复中,给予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认知及步态功能,减轻帕金森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