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临床可疑的冠心病患者及5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均对其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7%,阳性预测值为86.2%,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具有非创伤性、安全性的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复查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并可用于冠脉支架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PCI术后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50例患者,分析比较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①DSCT能清楚显示全部支架,95%支架图像达到良好以上;②DSCT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率分别为92.3%、94.45%、89.5%、94.2%及77.95%,与SCAG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③DSCT对直径≥3.0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直径<3.0mm支架.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评价PCI术后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对比冠状动脉斑块行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接治的所有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中,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2月间的4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选择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诊断方式开展实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双源CT进行检查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  相似文献   

4.
汤文华  郭晓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52-152,154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9月问来我院诊断的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DSCTA检查,2周后再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双源CT的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横断面重建。结果76例患者993段可评价的冠脉节段中经DSCTA检查后有812段显示正常,181段冠脉显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与CAG检查结果相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其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6%、96.14%、82.32%、97.91%。结论DSTCA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无创,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大于60岁34例,为老年组;年龄小于60岁26例,为非老年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给予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心电图改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19例患者(老年组患者11例,非老年组患者8例)57支血管进行常规冠脉造影和MSCT检查。结果:与非老年组患者相比,老年组患者在血糖、血压以及血脂方面出现异常,并且心悸、胸闷和胸痛的临床症状较为常见。老年组患者经MSCT检查发现26支血管狭窄和冠脉造影结果一致,其敏感性83%,特异性100%,阴性预测值95%,阳性预测值93%。冠脉造影和MSCT检查结果总体一致。结论:在控制患者心率前提下,采用MSCT检查方法作为诊断患者是否患冠心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方法:使用西门子64层双源螺旋CT机和MeoRao双筒高压注射器以及心电门控和非离子造影剂等,受试者100名,男65人,女35人,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58岁。结果:96例成功,4例失败。结论:护理工作是冠状动脉成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护理工作是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狭窄性冠脉病变,若未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等.冠脉造影(CAG)是诊断冠脉狭窄的主要方法和标准,但其创伤大、风险高,不宜作为健康筛查的首选方法.而双源CT(DSCT)为一种无创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避免CAG检查的不足.从DSCT检查的特点、准确性、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血管CT(CTA)对患者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检查,记录两种检查各自的阳性、阴性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狭窄等病变情况,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4.2%。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诊断灵敏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810例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疾病诊断技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在心脏成像和冠脉造影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背景介绍在运用心脏CT(computed tomography)和冠脉造影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准确率一直在不断的提高,但仍有一些情况如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1],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冠状动脉持久快速的运动,以致于传统的CT由于旋转速度太小而无法达到足够大的分辨率。随着技术的发展,螺旋CT的运用使心血管CT和造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64层的螺旋CT旋转速度仅为330m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使用双源CT对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3例不成功外,其余患者图像进行三维处理后均得到较好的诊断效果。结论:认真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因素,提高成像质量对诊断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晓东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18-118,120
目的 分析和观察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36例冠心病病人,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3.0T磁共振心肌成像扫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对于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静息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表现为心肌灌注减少,总阳性率为36% (13/36),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组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磁共振腺苷负荷试验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其检测的阳性率降低为63%(22/36).临床结果显示,对于心肌缺血的检测,心脏磁共振腺苷负荷试验与静息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6例患者中,延迟扫描成像均无延迟增强改变.结论 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又称冠心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三高一多”的特点,即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复发率高,且并发症多。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能够早期发现并治疗十分重要。因此,发明一种既无创、易使患者接受又有较高诊断准确性的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诊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计算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FFR)既有CCTA的无创性优势,又与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将就CT-FFR检查与其他常用冠心病检查方法的对比、CT-FFR检查的原理、诊断效能、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冠心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SCT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平扫及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有创性CAG检查。根据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者诊断效果的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SCT冠状动脉成像共评价698节段血管,正常491段,占70.34%;轻度狭窄73段,占10.46%;中度狭窄69段,占9.89%;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65段,占9.31%。CAG共评价649节段血管,正常460段,占70.88%;轻度狭窄68段,占10.48%;中度狭窄62段,占9.55%;重度狭窄及完全闭塞59段,占9.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且MSCT安全无创,可作为CAG的临床替代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双源螺旋CT获得可靠冠状血管影像的护理。方法:患者463例,行双源螺旋CT冠脉造影(DSCTCA),利用双源螺旋CT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451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有12例失败,其中8例未能屏住气,另4例在扫描过程中心率未控制好,波动明显。以上12例重新检查,获得较佳图像,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双源螺旋CT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医生能够在任何心率、无需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检查并获得可靠的高清晰图像,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较大的分支。因此护理操作贯穿检查的每一步,通过精心护理与检查相互配合是取得高清晰图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狭窄度≥50%)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DS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标准,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基础,DSCT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2.0%、98.0%、96.2%、95.2%、96.6%。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作为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段,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1例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8例为单纯冠心病组。两组均行双源螺旋CT检查,记录冠脉狭窄程度;同时根据CT值和密度将斑块分为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软斑块,分析诊断价值。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冠脉Ⅲ级狭窄率为29.41%,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Ⅰ级、Ⅱ级、Ⅳ级狭窄情况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钙化斑块比例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而混合斑块比例、软斑块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双源螺旋CT对冠脉狭窄程度≥50%、冠脉狭窄程度≥75%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诊断价值逐渐提升。ROC曲线分析显示,双源螺旋CT对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软斑块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对软斑块的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诊断价值相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效果,为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6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模式进行检查,分析三种扫描模式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冠状动脉阶段图像质量结果情况。结果: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模式病例数分别是102例、186例、316例,占比分别为16.9%、30.8%、52.3%;对于冠状动脉段的比例分别为99.5%、99.4%、99.2%,三种扫描模式对冠状动脉段的评价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扫描模式在扫描时间、DLP、ED上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扫描模式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均不错,超快速螺旋模式对于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的检查更好,可以优先选择,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谢春萍 《医疗装备》2023,(15):84-87
目的 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的CHD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和金标准诊断ISR的一致性、ISR在各级冠状动脉中的检出结果及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结果 12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植入支架152枚,CAG检出ISR 31枚(20.39%),检出非ISR 121枚(79.61%);CTA对ISR的诊断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56),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87.10%、95.39%、97.52%;CTA对左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后降支(PDA)冠状动脉中ISR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100.00%、80.00%、90.91%,对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的检出准确率较低,分别为75.00%、77.78%;CTA对冠状动脉中ISR正常、轻、中、重度狭窄的检出准确率较高,分别为80.00%、70.00%、85.71%、90.00%,对闭塞的检出准确率较低,为50.00%。结论 CTA对CHD患者PCI术后ISR诊断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