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络病理论"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之论述,从阳络、阴络及肾络的角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讨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及中医病因病机。同时将络病学说中阳络、阴络及肾络与"热、毒、瘀、虚"病机相结合运用于临床治疗中,并提出以"瘀"邪贯穿疾病始终之病机,以"活络化瘀"之治法为原则贯穿疾病始终,结合现代医学及药理研究,将活血化瘀药及藤类药物灵活运用于临床治疗中,并且重视后期络病调护。  相似文献   

2.
络脉与健康     
络脉遍布人体全身,按照分布位置不司,可以分为阳络和阴络,阳络分布于体夷皮肤,阴络分布于五脏六腑.按照功能不同,络脉又可以分为气络和血络,气络运行经气,护卫人体,血络运行血液,营养人体.所以说,络脉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畅通与否也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络脉概念诠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络脉的概念、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络脉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别,而且有气络、血络之分和阴络、阳络之异.络脉之三大特性:即分布的广泛性、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维性;络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络脉流通、络脉渗灌和络脉反注.强调络脉虽与微循环相似,但并不能等同,络脉是功能结构载体.  相似文献   

4.
总结李光熙运用透皮外治法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理论观点与临床经验。李光熙通过多年来对PAP患者的临床诊疗发现,寒痰凝聚,痰瘀互结是该病的核心病机,临床以温通经络、化痰祛瘀为原则,运用温散酊进行治疗。在治疗方式上从“玄府-肺络”角度着手,基于玄府与肺络之间的密切关系,创新性运用外治法治疗,借助表里经脉循行,以玄府-阳络-肺经-肺之阴络为通路,将药物直达病所,以行温阳化痰祛瘀之效,明显改善PAP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有大量关于络的论述,但其名称各异、所指不一,同时当前中医教材中对络脉也没有进行全面概括,导致中医学子对络的认识侧重于浅层络脉,因而引发了对"久病入络"理论的误解。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内经》中的相关论述,结合后世医家注解及近现代医家观点。本文认为应根据其深浅分布不同而将络脉分为阴络和阳络两大类,"久病入络"及当下对络病的研究涉及的是深层阴络,而当前中医学子所认识的络脉更多的是浅层阳络。  相似文献   

6.
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灵柩·脉度》载有"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从经脉支横别出的络脉的干线部分分为二大类:①是从体表络穴分出的"别络",为十四络;②是从体内经脉别出的"大络",为五脏六腑之大络。二者均是经脉气血营养体内外组织器官的重要通道,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络脉从经脉分出后,又逐层细分,形成由别络或大络至孙络的各级分支组成的网络系统,即别络或大络之后又逐级细化分层为系络、缠络、孙络等网络层次,孙络为络脉系统的最小单位,统称为络脉系统。络脉纵横交错连成网片状,其分布有在外、在内之别,在外者称为阳络,在内者称为阴络,因此,络脉系统在机体的空间位置呈现出外为阳络、中为经脉、内为阴络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络脉理论源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其认为病邪侵袭人体后存在"由经入络、由气及血"的发展过程,是指导疑难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重要学术理论。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病毒侵袭皮肤,沿神经网络流转并发病,与络脉理论相合。根据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可将络脉分为阳络、气络、血络、阴络,据此论治带状疱疹应注意:阳络损伤,宜温阳通卫、清热散邪;气络损伤,宜补其不足、通其脉络;血络损伤,宜养血调营、通散调畅、凉血散血;阴络损伤,宜疏肝利胆、化湿通络、填补肾精。  相似文献   

8.
1脏腑络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脏腑络痹,就是脏腑络脉痹阻不通。络脉是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的统称,《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的络脉循行于体表的称阳络,循行于体内、布散于脏腑区域的称阴络,形成外(阳络)-中(经脉)-内(阴络)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汪晓军  马赟  熊娜娜  江澄  谢静 《新中医》2010,(9):125-126
指出中医色诊独重面色的不足,结合《素问.经络论篇》提出对色诊的认识当上升到经络的角度,即望色当分经色与络色,其中经有常色以应五脏之色,络色之中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从而丰富中医色诊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络系统与络病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络系统是经络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络系统的组成主要有十五大络、阴络、阳络、缠络、孙络和浮络等。它是运行人体气血、沟通脏腑肢节、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功能单位。络病理论认为络病是由各种因素而导致络脉痹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一类病变。深入研究络系统和络病理论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医传统理论 ,并对其中的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辨证论治等理论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于运用现代医学对传统中医进行微观研究 ,提出相应的假说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头项寻列缺”临床机理不清的问题进行剖析,明晰源流,提出见解。“头项寻列缺”目前主要从列缺穴位特殊性、列缺所属肺脏生理功能、列缺所属肺经与膀胱经相关及现代科技等方面加以阐释。结合文献发生学对“头项寻列缺”进行溯源研究,认为“头项寻列缺”应是以《凌门传授铜人指穴》所载“千金十一穴歌”中“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为基础,结合其它歌赋与临床实践提炼而成。历代文献中列缺主治风病的记载与现代临床医家多将头项病症与风邪相联系为“头项寻列缺”提供了理论支撑。“头项寻列缺”对临床治疗风邪所致头项病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肠络望诊是中医肠镜下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中经络学说新的组成部分。本文系统阐述了肠镜下肠络望色诊。肠络颜色变化能够反映疾病的性质,通过笔者临床实践与观察,发现肠络中的阳络、阴络的色诊能反映疾病深浅、寒热、脏腑虚实,对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天士论治络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成军  李晓娟  束沛 《新中医》2013,(2):151-152
叶天士不仅是温病大家,而且对内伤杂病诊治亦有突出的贡献,尤以其提出的"络病"学说为代表。笔者通过研读叶天士之《临证指南医案》[1],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将叶天士论治络病之法综析如下。1脏络、腑络易血瘀络脉是气、血、津、液运行输布之枢纽,具有运行气血、输布津液等功能。《内经》把络脉分为"阳络"和"阴络",  相似文献   

14.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手太阴肺经乃气血流注之始,对其进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经络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与手太阴肺经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手太阴肺经循行及自身特性、肺脏与经络气血生成和运行的关系、阴阳和子午流注与手太阴肺经等方面探讨手太阴肺经作为十二经脉流注之始的理论基础,以期为经络理论和临床运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肺络,为手太阴肺经的分支,联系肺与大肠表里两经,同时也是精、气血、津液、神升降出入的通道。肺络为病,多因外感(风、寒、湿、燥、热)、内伤引起。气滞、血瘀、津停、痰凝等导致肺络郁闭不通,久病体虚则致肺络空虚,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则生出相应的肺系疾病。本文从玄府与络脉的关系着手,讨论肺络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1玄府与肺络的关系1.1玄府的含义及生理功能玄府理论源于《内经》,建立  相似文献   

16.
系统学是钱学森提出的研究系统结构与功能一般规律的科学。以系统学为指导,结合《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肺病诊治理论,将中医肺系统分为肺卫、肺络、肺脏三个子系统。肺卫在表,病变部位以皮毛、鼻为主,治疗肺卫病变当轻散风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肺络是肺脏与肺卫连接的部分,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络病变的主要治法为温肺化饮、清宣肺热、宣降肺气,分别采用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肺脏是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病变部位最深,治可温肺补阳利水,方用真武汤。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从络论治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络病学说始于《内经》,发展于《伤寒论》,至清代叶天士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明确指出经脉是主干,向下分出络脉、孙脉。《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浮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临证指南医案》说:“阴络即脏腑隶下之络。”可见由经脉别处的络脉循行于体表部位的是浮络、阳络,循行于体内的络脉是阴络,分布于各个脏腑,成为脏腑之络。六淫外侵,邪客肌表,入舍阳络,留而不去,传入经脉,正邪相争,病在经气,迁延不愈,病久延虚,虚气留滞,…  相似文献   

18.
女性的经、带、孕、产等生理功能主要是脏腑、天癸、经络、气血协同作用于胞宫的表现,因此脏腑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胞宫的影响上。通过查阅期刊文献发现,关于肺与女性生殖关系的论述很少。有鉴于此,笔者查阅复习了有关肺与女性生殖关系的古今文献,并进行了认真梳理与思考。通过对肺经与胞宫联系、肺通过主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主忧悲、肺在色为白、肺与其他四脏协同影响等方面的阐述,得出肺与女性生殖关系较为密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伍喜良 《环球中医药》2012,5(5):390-391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中医之藏象学说妙理精微。肺系疾病的论治自然多从肺脏论治,但是结合中医学肺之生理特点和病理表现,一些肺外疾病也可从肺(肺经或肺脏)入手论治。通过外感病(表里同病)、痤疮(肺外病变)、水肿(肺外病变)3个病案体会从肺脏辨证的特点及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医坛对络病理论的研究正在进行的如火如荼,而气络学说作为络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开始焕发生机与活力。本文经查阅近15年来相关文献,列举了不同医家关于气络概念的认识,并且总结、比较各医家对气络概念理解之异同。同时梳理了当代各医家运用气络理论指导临床,进行诊断治疗的特色疾病,并将其分门别类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泌尿系统。涉及的具体疾病有肺毒疫、哮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帕金森、老年痴呆、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中风、诸神经痛、温病、冠心病、胰岛素抵抗、黧黑斑、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本文旨在对气络的概念和临床应用进行梳理,希望对日后的基础和临床工作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