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全面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形势下,出现了功能与能力不匹配的严峻问题。文章深入剖析了基本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外部需求挑战和内部能力制约,切实提出了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即按“二十大”要求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将协同治理引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既最优化发挥基本医疗保障的核心功能,也最大化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功能。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功能与能力不匹配提出三种破解途径,并按照全面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1+4+2”框架提出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为新时期医疗保障制度深化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立足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提出政府部门支持惠民保发展的整体性治理模式。方法:分析我国惠民保发展历程及特征,以整体性治理理念和多元治理工具为基础,构建政府部门支持惠民保发展的整体性治理模式,并基于典型地区治理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结果:当前政府部门在支持惠民保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性治理水平仍然不高,存在产品定位模糊、信息化工具和市场化工具尚不成熟、不同层次保障主体与医疗医药协同水平不一等问题,影响了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结论:作为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崭新尝试,政府部门支持惠民保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提供整体性治理,具体包括厘清政府市场职责边界,推动政府部门系统化支持,强化信息治理工具,以及通过提高社会化参与水平实现多元共治等。  相似文献   

3.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但其保障水平仍然有限, 在多层次医保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惠民保作为一项新的社商融合型商业健康保险, 兼顾了商业化运营和普惠性保障的双重特性, 为满足群众多层次保障需求、缓解重特大疾病经济负担、促进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补充。作者从价值导向机制、政策互补机制、运营支撑机制等方面系统分析我国惠民保发展的社商融合特点, 并基于"层级-机构-工具"三维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体性治理框架, 分析当前惠民保发展过程中社商融合存在的问题, 认为应明确多元主体功能定位, 提升信息化整合能力, 优化产品设计及服务, 从而充分放大惠民保的补充保障效能, 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和三个发展阶段和目标,通过"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多类型"制度设计,构建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的保障体系。认为现阶段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应以全民医疗保障制度为基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延伸、医疗救助制度为托底的"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但仍严重依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保障,各个层次存在发展不平衡、保障模式单一、交叉重复等问题,在医疗消费水平日益上涨和人口老龄化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在实现全民医保和确立“以健康为导向”的建设目标基础上,需要对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进行重新建构。本文建议以“调结构、强衔接、分类保障”为主要内容对现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架构进行完善,并提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共建共享机制、完善相关技术支撑体系和强化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监管等配套措施以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明显处于"碎片化"的管理状态,而医疗保障系统的"碎片化"面临公平和效率两方面的问题."碎片化"本身就最可能是在各群体之间产生不公平的保障待遇的"温床".事实上,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在医疗保障筹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和个人及家庭疾病经济负担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状况,从而导致了健康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7.
镇江市自1995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医保制度改革,已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通过对镇江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实践回顾,借鉴国际医疗保障制度全民覆盖的经验,就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改革发展提出建议:校准"一体化"目标,推进"三个加快";深化"一体化"内涵,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欠发达地区构建公平互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亟需建构四个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为托底,增补具有卫生防疫和保健功能的预防层医疗保障,以及面向更高医疗保障需求的补充层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行衔接机制,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价值导向的碎片化、理论指导的碎片化、资源配置的碎片化、管理职能的碎片化、政策的碎片化、服务提供的碎片化、协作机制的碎片化和信息碎片化等多种问题。通过树立整体性思维,从全社会的角度有效地整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关功能载体以应对存在的碎片化问题,是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疾控事业发展,实现疾控体系治理现代化,提高广大人民健康水平所面临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上海市儿童医疗保障的发展历程和“双保险”制度,系统检索上海市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相关政策文件,基于不同文件在各阶段需解决的问题,开展政策梳理和分析。少儿居民医保和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作为上海市儿童医保的主体,两个制度保障对象、保障范围、筹资水平和给付水平等协同完善发展,有效促进上海市多层次儿童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当前上海市儿童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生育率下滑,参保意愿不稳定;多部门管理,结算流程相对复杂;医疗费用增长快,可持续性面临挑战等问题,建议以人为本,完善多层次儿童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三医”联动是新一轮医改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深化医改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从健康治理的视角观察,“三医”联动是通过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领域的改革,使“三医”领域的运行机制和治理主体的行动策略协调统一、相互支持,从而共同促进改革目标达成的过程,其本质是重塑“三医”领域的制度环境和行为规则,为治理主体提供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三医”在特定改革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达到制度耦合状态,根本目标则是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落实“三医”联动的改革要求,可以从治理主体和需求分析的双重视角出发,识别改革目标,设定政策议程,分析实现特定改革目标需要遵循的路径和措施,并督促政府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细化各自领域的改革措施。同时,还需要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提升技术支持手段,为“三医”联动改革的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系统地梳理了四川省新医改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四川省十年新医改取得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卫生筹资结构日趋合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增强、医疗卫生资源大幅增加、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医药费用涨幅得到有效控制、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等成效。下一步应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整体、协同推进医改;以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健康四川建设奠定健康基础。  相似文献   

13.
县域医共体的构建与运行超越了单一行政部门和服务组织边界,需要运用更加系统化与整体性的视角进行治理.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三方面结合安徽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实践,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与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紧密型医共体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逻辑与实现路径.并进一步对整体性治理模式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健康治理的视角,从政策指导与愿景、系统设计、协同合作、监管能力、问责制与透明度、信息收集与监测六个方面对我国居家社区医养结合的治理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居家社区医养结合的治理功能主要面临长期发展计划与目标缺乏、政府多部门协同效率欠佳、非政府力量参与治理作用有限、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后续问责制与透明度不明晰等问题。未来应从完善相关发展计划与目标的制定、持续深化部门间协同合作力度、重视多中心治理能力的发挥以及强化监管与问责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了医共体与医保协同发展的理论缘由,并运用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了当下医共体和医保协同发展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了相应建议。研究认为,医共体和医保协同发展是协同治理应对复杂性公共管理问题的理论要求,也是“三医联动”改革实践的理论升华,更是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二者协同还存在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对元主体的清晰界定、多元主体参与不足以及协同措施碎片化的实践困境,未来需要以健康中国作为长期性共同目标,发挥党委、政府启动协同治理的元主体作用,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并强化协同治理措施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药品价格管理与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虚高的药价不但加重了患者用药负担,也让医保资金不堪重负。做好药品从定价到医保准入、目录内价格调整及退出的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医保管理制度。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是国家治理变革的产物,更是医保制度在顶层设计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品价格管理制度与机制的深入研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基于我国现阶段实践首次提出了“药品医保生命周期”与“药品医保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对医保在药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然而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体系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建立。本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将构建协同机制的要素进行四维整合;通过剖析三体系协同运行的现状,提出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整合现有制度规范、建立协调整合机制、革新信息平台建设等建议,为探索合理可行的多体系协同机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系统综合改革及治理成效和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服务普遍不满意评价现状及其背后成因的深层次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剖析患者满意度形成机理及其背后隐含多元主体监管治理特征的基础上,厘清患者满意度的概念及内涵;从医疗服务结构—过程—结果要素层面梳理与归纳出患者满意度内在维度;从政府—社会—医患层面挖掘社会医疗体制与政策、医院组织管理、社会医疗舆情、公众参与、患者认知等因素对患者满意度的潜在作用及影响;根据患者满意度内在维度—影响因素—职责分析—治理主体的双向作用逻辑思路,结合利益相关主体影响—参与—协同治理前沿理论,构建患者满意度测评与治理路径框架,并提出模型实证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新医改通过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旨在促进医疗服务网络分工协作。但由于政府治理的分散化,区域医疗机构间纵向协作尚缺乏外部支撑环境:监管主体单一化、协作体制不顺畅、激励约束机制不匹配、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而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的纵向协作松散,又导致协作缺少统一的管理组织、稳健的协作机制、共同的利益凝聚,从而导致区域纵向医疗服务提供陷入裂解性困境。本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视角,深度剖析了我国区域医疗机构纵向协作偏弱的现状,借鉴区域医疗机构纵向协作的国际经验,重新整合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等主体协作力量,优化区域医疗机构纵向协作的治理方式,重塑我国纵向医疗网络的系统使命。  相似文献   

20.
少子老龄化是我国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少子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需求、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代际失衡问题,对医疗保险筹资和服务提供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面临少子老龄化和经济低迷的双重挑战,一直在进行卫生服务提供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文将系统梳理日本医疗保障应对老龄化的改革历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卫生系统框架和协同理论,从政府治理、多层次保障、筹资与支付、基金预算与卫生资源、整合型服务等方面总结日本医疗保障和卫生体系的变革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为我国完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走向健康老龄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