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LC术后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LC的患者70例,均未出现胆管损伤并发症.总结分析所有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探究LC术后出现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总结避免LC术后胆管损伤的方法.结果:综合分析以上患者资料,认为胆囊积液的胆结石、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1294例在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对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共有42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25%,腹腔内感染最高,16例占38.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胆囊病变类型及术中失血量无关,而与患者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胆囊破裂与否、脂肪厚度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加强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术中熟练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积极控制胆囊急性炎症及选择更为合适的手术时机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LC)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对评估患者疼痛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86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97例单号入院患者归为实验组,在LC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将189例双号入院患者归为对照组,在LC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借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手术当天,实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实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内疼痛缓解幅度大,疼痛改善效果更好。结论: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优化疼痛评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因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行LC治疗的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护理,于术后24 h、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进行评分,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术后24 hVAS评分为(5.53±0.56)分,术后72 h VAS(2.02±0.29)分,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呕吐、切口渗血以及胆漏,发生率分别为6.0%、4.0%、4.0%;平均住院时间为(6.3±1.2)天;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0%。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基层医院LC手术胆道损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1 500例基层医院LC病例资料,总结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 500例病例中,中转开腹63例,共发生并发症46例,胆管损伤5例,胆漏8例,出血7例,腹腔内感染4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及难易程度的评估,掌握胆道系统及血管的解剖与变异,精心细致,准确无误的操作,对有效降低基层医院LC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 1020例LC患者,选取其中36例中转开腹患者作为病例组,108例LC成功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istic回归模型分析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65岁(OR=3.234,95% CI:0.532~6.853),病程>72 h(OR=2.342,95% CI:0.568~5.656),上腹部手术史(OR=2.453,95% CI:0.345~7.453),胆囊壁厚度≥6 mm(OR=2.453,95% CI:0.453~6.343),白细胞计数≥15.0×109/L(OR=4.532,95% CI:0.535~8.329)是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综合评估患者具有的危险因素进而选择手术方案,对降低LC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行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200例,观察患者的各项自身指标和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并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行的预防措施。结果 2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3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6.50%;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感染患者分泌物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革兰阴性菌27株,真菌3株,分别占34.78%、58.70%及6.52%;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各项自身指标及术中出血量、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因素与是否发生术后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手术时间>90min、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为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手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均为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切除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为手术时间过长、开腹手术、急诊手术、术中进行胆总管探查和发生胆囊破裂,患者自身因素对感染的发生影响较小,临床上可在术中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老年人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秦安市人民医院近几年来老年病例(年龄〉60岁)462例LC患者病例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除5例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结束手术,无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并对并发症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230例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62例)及腹腔镜手术组(168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肛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共有13例(7.7%)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胆囊壁厚、白细胞计数、Calot三角粘连、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Calot三角粘连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Calot三角粘连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毅 《现代医院》2013,(12):42-4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其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2—5年的长期随访,有68例出现了手术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25例,胆管炎17例,胆总管结石16例,消化不良症状15例,胆管良性狭窄10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若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正确地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盘锦市中医医院2013—2020年收治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23例,依据术中是否中转开腹将纳入患者分为非中转组384例和中转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病史、肝胆系统术前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殊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体会.方法: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制定的术后护理)和对照组(接受一般术后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焦虑、抑郁评分,术后24 h恶心呕吐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48 h疼痛干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48 h疼痛干预例数同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术后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陆江燕 《医疗装备》2023,(13):124-126
目的 观察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82例行日间LC的患者,采用中文版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估患者术后7 d恢复质量,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同资料患者QOR-15评分情况,分析日间LC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7 d,82例日间LC患者平均QOR-15评分为(118.72±16.63)分;不同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应对方式、家庭功能资料的日间LC患者QOR-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初中、无配偶、消极应对方式、家庭功能障碍均为日间LC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一般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日间LC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水平一般,可能受应对方式、家庭功能、婚姻状况及受教育程度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引发中转开腹的临床发病因素。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需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120例,按发病时间分为三组。均实施相同手术方法,观察手术后需进行中转开腹的发病率。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救治时间对引发中转开腹有着直接的影响(P〈0.05)。同时患者的体温、胆囊壁厚度、胆囊有无肿大,以及白细胞计数等均对中转开腹率有着直接的影响(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在出现症状后72 h内为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好治疗时机,同时体温及白细胞计数等因素与引发中转开腹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有很多,包括胆管损伤、胆漏、胆道残余结石、出血等,有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早期如果不能发现和及时治疗,后果会很严重.本文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以此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以及罗哌卡因术前切口局部浸润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08月10日到2014年08月10日到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8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在切皮前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4ml注入,完成手术前将0.5%盐酸罗哌卡因20ml喷洒在腹腔内,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疼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3%、41.66%;观察组较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具有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右肩部疼痛发生率为20.83%、50.00%,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术中腹腔内表面麻醉以及术前切口浸润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疼痛的情况,其镇痛效果较为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富元  刘洋  彭以萍 《现代保健》2010,(11):158-15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2月治疗的6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胆漏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本组6例中有4例为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1例为肝总管壁损伤;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经非手术处理,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非手术治疗仍为LC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诊的6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设定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概率。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都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概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切除胆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我院急诊科的相关猝死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掌握对猝死患者危险因素的识别方法以及相关的应急处理对策,提高急救水平,降低患者的猝死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9月间急诊猝死患者260例的病例资料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且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的猝死患者中,青年患者的猝死率所占比重最大;从猝死的原因来看,心脏性猝死居于首位,脑血管意外位于第二位;从性别分类来看,男性猝死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女性.结论:青壮年男性是猝死病患的主要发病人群,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男性青年需要尤其注意,同时,医院的急诊科室相关医护人员也要提高对猝死患者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肠粘连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肠粘连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肠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