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Excel、 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连-厚朴药对配伍在中医方剂中的应用,揭示其配伍规律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出含黄连-厚朴药对的方剂475首,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药对的配伍比例、主治疾病及疾病所属科属。结果:475首方剂中,黄连-厚朴以1∶1配比出现频次最多,为215次,占总数45.26%;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出现频次最多,为329次,占总数69.26%;普通感冒及流感以1∶1配比出现频次最多,为10次,占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及流感方剂总数50%。结论:运用频次统计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药药对配比及其应用规律,可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艺娟  谢玉玲 《光明中医》2022,(16):2887-2890
目的 探讨《中药成方制剂》中含白芷方剂的药物组成规律。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白芷方剂的主治疾病、证候、四气五味归经、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及出现频次较高的疾病、证候进行用药规律的分析。结果 对353首含有白芷的方剂进行分析,总结出常用主治疾病22种,常用药物组合19种,常用证候类型11种。白芷与不同药物配伍组成不同方剂,发挥不同的功效,从而治疗不同的疾病。结论 含白芷方剂的药物组合较多,它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主要还是与当归、川芎、防风等活血祛风、散寒止痛类中药同用,通过对含白芷方剂的组合规律分析,为药物临床配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成药治疗心悸的病症特征及组方规律,并由此探讨新的处方,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悸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功能与主治"出现"心悸"相关病症的所有中成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该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心悸的病症特征、成方组成的用药规律及探索新方。结果:对治疗心悸的107个中成药和195味药物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所治心悸的病症特征和这些药物的性味归经特征、用药频次及组方规律。心悸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主要证型为心血瘀阻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和气滞血瘀证。治疗方面以益气、活血药频数最高且为关键药物,而主要的关联规则为远志-当归和远志-炒酸枣仁(置信度均为0.8);通过分析进一步挖掘出18个核心药物组合,并探索出9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治疗心悸的中成药进行数据分析,可明确心悸的病症特征及用药规律。该病最多见于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治疗以活血益气,补益肝肾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分制剂》(简称《成方制剂》)含蛇床子方剂的主治疾病、证候类型,用药频次、药物组合等。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收集《成方制剂》含蛇床子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含蛇床子成方制剂46首,涉及326种中药、15种疾病、9种证型,与蛇床子配伍的中药以甘味、温性、归肾经药为主;治疗肾系病证主要药对是"蛇床子-淫羊藿",治疗瘙痒症状疾病的主要药对是"蛇床子-冰片"。结论: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药蛇床子功效的认识,为蛇床子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干姜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筛选符合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干姜方剂的主治疾病、证侯、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通过131首方剂的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7个,主治疾病62种.干...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提取方中含有黄连-半夏的方剂,分析这些方剂配伍黄连、半夏的作用及主治,并结合古代文献的相关论述、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对黄连-半夏对药配伍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更进一步丰富对药的配伍理论,为临床运用黄连-半夏对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36部涉及黄连-吴茱萸药对的古籍中相关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以该药对为主的方剂组方比例结构及其主治,总结黄连-吴茱萸药对在配伍结构、炮制方法、剂型选择与服用方法等方面的应用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药对可治疗多种疾病,且配伍结构、炮制方法、剂型选择、服用方法等都可影响其疗效,这些因素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都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黄连与牛黄是临床常见的清热泻火中药,二者配伍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是治疗火热病证的经典药对。自《华佗神方》一书首次记载黄连与牛黄药对以来,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妇、儿内外各科均能找到应用痕迹,其中以治疗心肝经火热证最为精湛,涌现了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牛黄丸和黄连丸等经典名方。从药对配伍的历史源流、机制和特征分析这3个角度,系统考察了黄连与牛黄药对的创制年代、临床应用主治、配伍剂量比例、中药基原、炮制方法、方剂剂型,勾画出黄连与牛黄药对配伍应用的全景图,为拓宽该药对的临床范围、新药开发和有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聆  徐榕  陈燕 《中医临床研究》2022,(15):125-129
目的:基于王琦大师“体病相关”学说,探寻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与疾病证素间的相关关系,构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简易辨识评价表,为社区老年人群、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气虚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易评估工具,从而实现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早发现、早预防。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患者病历资料231例,进行病例回顾性研究,提取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相关证素,由此形成《老年气虚体质及冠心病相关性调查问卷》。运用《老年气虚体质及冠心病相关性调查问卷》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老年版(65岁以上)》对湖南省3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筛选有效证素,通过计算OR值确定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的关联程度,由此构建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简易辨识评价表。随后,通过临床对照实验,检验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气虚质简易辨识表的准确性。结果:四肢乏力、神疲体...  相似文献   

11.
霍志鹏  王玉  张兰兰  周水平  冯锋 《中成药》2012,34(10):1901-1904
目的 分析大黄-黄连不同比例合煎时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变化,研究配伍对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HPLC方法,用加离子对试剂的乙腈-水流动相洗脱,分析配伍合煎液、黄连单煎液和大黄单煎液.结果 大黄-黄连1∶2~2∶1之间的5个配伍量中小檗碱溶出随大黄所占比例增大而降低;且黄连中4个主要生物碱成分溶出随大黄所占比例增加有相似的降低趋势.结论 本实验分析了大黄-黄连配伍合煎液中4个主要生物碱类成分溶出的变化,对临床应用和含有大黄-黄连配伍的新药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黄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蒽醌类物质为其泻下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中医认为大黄泻下峻猛为大黄的毒性。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一直被认为是解毒圣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该文将大黄配伍甘草减毒作用分为煎煮过程、肠道代谢2个环节,分别从化学成分、肠道菌群、Ⅰ/Ⅱ相代谢、药物转运方面综述近年来大黄配伍甘草减毒的研究进展。二者配伍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结果出现,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最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连与人参不同配伍剂量对水煎液中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人参黄连分别按1∶0,2∶1,1.5∶1,0.5∶1比例配伍,煎煮制备水煎液,采用HPLC测定不同配伍剂量水煎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人参-黄连不同配伍样品中盐酸小檗碱质量分数分别为36.68,39.41,44.33 mg·g-1,盐酸药根碱分别为8.607,8.349,10.790 mg·g-1,二者含量随人参用量的减少而增加。结论:黄连-人参配伍后不利于盐酸小檗碱和盐酸药根碱的溶出,按0.5∶1配伍时黄连中2种生物碱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升麻黄连药对治疗口腔溃疡的最佳比例.方法:选取6个不同配伍比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升麻黄连药对不同比例提取物中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含量;比较升麻黄连药对不同比例治疗氢氧化钠灼烧造成的大鼠口腔溃疡的平均溃疡直径缩短值(mm·d-1).结果:升麻黄连药对以2∶1配伍,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的综合评分最高,治疗大鼠口腔溃疡,除升麻单用组外,其他各不同配伍比例组均有效,其中升麻黄连2∶1组的平均溃疡直径缩短值最大为(0.72±0.02) mm.结论:升麻黄连药对最佳配伍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16.
丹参和三七的配伍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总结了近年来丹参、三七及其有效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了丹参与三七的不同配伍形式对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稳定性、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药配伍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且不同比例配伍的相互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葛根与黄连配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机坏境为切入点,探析葛根与黄连配伍所针对的病机核心是湿浊阻滞,甚至蕴结成湿热胶结之势,而此病机的根本却责之于脾不升清。故此配伍组合常与调理脾胃之品配合使用,且常用于脾胃素亏之人或潜在脾胃亏虚体质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HPLC测定天南星、半夏、白附子中8种核苷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PFP(2)柱(4.6 mm ×250 mm,5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 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尿嘧啶、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胸苷、腺苷进样量分别在0.00434~0.434 μg(r=0.9999),0.00234 ~0.234 μg(r=0.9999),0.00407 ~0.407μg(r=0.9997),0.01090 ~1.090μg(r=0.9999),0.00201 ~0.201 μg(r=0.9999),0.00732 ~0.732 μg(r=0.9999),0.00122 ~0.122 μg(r=0.9997),0.00207 ~0.207 μg(r=0.999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 (RSD 2.1%),98.7% (RSD 2.4%),103.7% (RSD 3.0%),99.4% (RSD 1.4%),101.8% (RSD 2.0%),102.9% (RSD 1.9%),98.3% (RSD 2.8%),102.3% (RSD 2.7%).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快速,结果可靠,为测定天南星、半夏、白附子中8种核苷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连和吴茱萸在传统临床应用中,常按不同比例配伍用于各种胃热、胃寒证,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该文主要采纳Pubmed中收录的文献,尤其侧重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黄连与吴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及生物药剂学研究等方面阐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应用的科学性,展望了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延胡索红花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延胡索红花配伍后对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中药配伍的合理性。方法:对单味延胡索及其与红花配伍后的加水煎煮,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动态含量。结果:延胡索红花配伍后延胡索乙素含量减少,同时煎煮75min延胡索乙素含量也逐渐下降。结论:延胡索与红花配伍,降低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此结果为延胡索红花配伍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