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档案建立在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老年流动人口健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6—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和江苏省南京市抽取2 447名≥60岁老年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对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并采用Monte Carlo法检验健康档案建立在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 057名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效用值为0.875(0.783,1.000);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目前/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月均可支配收入、子女数、住房类型、流动时间、流动范围、流动原因、近1年患病负伤或身体不适情况、是否患慢性病和医疗保险情况等混杂因素后,Tob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β=0.030)、主观支持(β=0.063)和建立健康档案(β=0.034)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效用值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均P <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对健康效用值的间接效应值为0.017(95%CI=0.003~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农村流动人口的视角分析公共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流动老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5年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公共健康教育对农村流动老人健康的影响。结果 接受公共健康教育使农村老年流动人口的自评健康状况向好的概率增加2.4%(0.5%~4.3%,P<0.05)。纠正变量间的内生性后,公共健康教育使农村流动老人自评健康向好的概率增加2.5%~2.9%(P<0.01)。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健康教育对高龄、高文化水平、东部地区的农村流动老人健康的影响更大。结论 公共健康教育对农村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应充分考虑老年流动人口的特征,关注不同类别、不同文化水平农村流动老人的偏好,提供契合流动老年人的合理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流动人口就医流向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升流动老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利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及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存在不均衡性,选择不理会或自行买药的比例最高,其次依次是本地医院、社区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除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个体特质外,家庭月均收入、是否独自流动、社会交往以及参保情况对流动老人就医流向选择作用明显。结论:应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引导合理就医、完善流动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等途径,优化流动老人就医流向,促进健康服务均等化,提升流动老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了解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现况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支持与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关系,以探索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和促进的切入点和途径。方法:在昆明市某区,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49岁并在昆明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得到有效问卷1028份。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对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流出时间长短、业余活动是否接触大众媒体和是否有知心朋友等社会支持要素对生殖健康知识综合得分有显著影响。结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教育和促进不能脱离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来开展,需要依靠政策和社区,创造支持性环境,促进流动人口与流人地居民的交流和融合,建立流动人口自助互助组织,引导流动人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老年流动人口目前基本健康状况及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流动人口接受体检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筛选流动家庭中的65岁及以上同住老人进行分析。描述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其接受体检的因素。结果共纳入样本4 751例,老年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较好,27.3%调查对象患有被医生确诊的高血压或糖尿病,其中有36.9%在过去一年接受过医生的随访;36.0%的人在过去一年参加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免费体检。教育水平高、接受过医生随访对参加健康体检有促进作用,参保地在户籍地、流动范围大对参加健康体检有不利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老年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良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同年龄一般老年人的水平,但针对老年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有待改善,配套健康管理措施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动育龄妇女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并探讨流动特征、工作特征对其影响。方法通过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996名广州市流动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参考范德普尔问卷设计的题目评价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规模指数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育龄妇女在广州市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主要为1~3人,移居广州年限大于10年社会支持网络规模较大,租房、居住单位宿舍、家庭主妇以及每天工作时间大于8 h社会支持网络规模较小。结论影响流动育龄妇女社会支持网络规模的重要流动特征和工作特征包括移居广州年限、住房类型、职业以及每天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干预和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库(CMDS)中2771例≥45岁的少数民族中老年流动人口相关数据,采用SPSS 26.0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及分位数回归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Amos24.0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不健康者336人(12.1%),社会融合较差者1031人(37.2%),接受健康教育较差1563人(56.4%),有慢性病者534人(19.4%);健康与不健康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健康教育、慢性病患病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较差、接受健康教育较差、有慢性病等因素显著影响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P<0.05);分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时间、流动原因、社会融合情况、接受健康教育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在不同...  相似文献   

8.
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状况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征  彭安辉  张丽荣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3563-3566
[目的]了解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状况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为构建贵阳市相应的社会支持健康促进模式提供基础信息. [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抽取522名农村流动人口进行测试. [结果]农村流动人口社会支持总分15~61(35.69±6.87),3个维度得分分别是客观支持分3~20(7.08±2.76),主观支持分8~32(21.76±4.82),支持利用度分3~12(6.85±1.9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来源地等人口社会学因素在社会支持总分及其维度上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结论]贵阳市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上女性较男性、已婚人群较未婚人群、外省来源地较本省有一定的优势,但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趋势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为提升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2018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中的逐步回归法和KHB分解法探究健康教育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作用机理。结果 Probit模型显示,健康教育对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有一定促进作用(β = 0.017,95%CI:0.012~0.021);纠正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后,接受健康教育能够使老一代流动人口自评健康状况向好的概率增加2.2%~2.3%(P<0.001);异质性分析发现健康教育对于60岁及以上和低收入的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老一代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结论 健康教育既能直接促进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又可以通过健康意识间接促进其健康状况;提升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水平需从扩大老一代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加大对老一代流动人口中健康弱势群体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以及引导老一代流动人口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沈阳市4所学校的858例流动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的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最常见,发生率为48.50%。女生的支持利用度高于男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健康状态下的学生获得社会支持不同,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为主;流动女童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流动男童;社会支持影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主观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社会参与类型和家庭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交互作用,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筛选获得12 686名老年人,使用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特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关性,分析其对老年人积极、消极情绪的影响,探讨多元社会参与类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有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较好的发生比高达5.72%~17.50%;休闲娱乐型、社会交往型社会参与及与家人同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该两类社会参与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家务型社会参与则对心理健康有负向影响。结论:不同类型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和部分互替性,与家人同住为代表的家庭支持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鼓励老年人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与家人共同居住,以提高老年人的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地位对随迁老人家庭归属感的影响,并分析其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9月至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以及随迁老人新的社会家庭环境融入状况量表中家庭归属感维度对北京市的854名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随迁老人的家庭归属感总得分为(13.03±3.773)分。老人社会地位对家庭归属感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总效应为4.648;老人经济地位是影响家庭归属感的关键,总效应值为2.530;子女支持能够通过经济地位作用于家庭归属感,效应值为0.201。结论 随迁老人家庭归属感中等偏下水平,应及时甄别随迁老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给予相应的支持,尤其是子女支持,促进老人精神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徐玲  雷鹏  吴擢春 《中国健康教育》2011,(7):494-497,501
目的探讨中国城市老年人自感健康与社会网络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老年人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8年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两个方面,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评估社会网络对城市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中国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感健康评分均值为70.96±14.79分,最主要经济来源为自己或配偶的比例为83.53%;每周与邻居交往、参加亲戚朋友聚会、社会聚会和从事力所能及劳动的比例分别为76.08%、25.96%、10.94%和18.31%;对自感健康评分的影响重要性分别为0.039、0.070、0.023和0.022,仅次于身体健康状况。结论社会支持/参与是独立于身体健康状况之外的自感健康的风险因素。社会参与情况对自感健康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区域经济水平和来自配偶和子女的支持。社会网络内部不同构成要素对自感健康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自理能力现状,并分析社会支持对空巢老人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2597名空巢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调查。结果 山东省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评分为低、中水平占97.2%,ADL受损者占74.1%;社会支持总评分(r=-0.137,P<0.01)及其主观支持(r=-0.150,P<0.01)、客观支持(r=-0.086,P<0.01)维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社会支持是ADL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空巢老人自理能力较差,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自理能力呈负相关。通过“政府-社区-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提升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支持对上海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60岁以上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采用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上海市某中心城区1512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了人户调查,并询问其组织参与及主观获得帮助支持情况。结果上海市中心城区老年人,自认为目前健康状况很好的占16.7%,生活中每天保持持续30分钟以上体力活动的占77.9%,抑郁症状的现患率为39.9%。较多地参与各类组织活动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现患率明显低于较少参与的老年人,获得帮助支持较多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现患率低于获得较少的老年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锻炼,较多地参与组织活动是影响老年人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结论开拓及完善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活动,使老年人能够获得多种渠道的帮助或支持,对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类别社会资本(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对我国农村户籍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性别差异.[方法]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对9068名60岁以上农村户籍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社会参与(正式和非正式)和人际信任对农村户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显著,有社会参与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描述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干预方法,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随访研究的方法,应用一般信息的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SAS)和抑郁(SDS)量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西城区60~80岁2 342人社区老人。2 342人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社区社会支持干预、个体心理疏导、团体心理指导和小组讨论干预方法进行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观察其自然变化。结果北京市西城区2 342人社区老人中423人(18.1%)获得社会支持较少;1 469人(62.7%)获得中等社会支持;450人(19.2%)获得高社会支持。支持总分39.67(6.59);客观支持分9.47(2.47);主观支持分22.90(4.23);支持利用度7.30(2.21)。社会支持总分与婚姻、工作、家庭类型、家人关系、看电视、读书、养宠物、歌舞、性格、情绪调节、生活质量总分、幸福度总分、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相关。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社会支持各方面的评分(P<0.05)。结论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社会支持与老人生活质量、幸福度、焦虑、抑郁等诸多因素有关。建议对社会支持较低的社区老人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河南省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精神健康的关系.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5 57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探讨医疗保险和居住安排的中介效应.结果 河南省老年人精神健康受损1 999人,受损率35.89%....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服务利用现状,分析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老年人健康状况提供建议。方法: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Anderson模型为理论框架,使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5 164名流动老年人中,健康或基本健康、患有医生确诊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流动老年人比例分别为88.57%、16.00%;年龄、家庭收入、本地朋友数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平时生小病是否就医有影响(P0.05);年龄、基本医疗保险、本地朋友数量、自评健康状况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住院服务利用有显著影响(P0.05)。建议:"三保合一"有望改善流动老年人医疗保险保障作用;加强流动老年人家庭及社会支持建设;做好预防医疗服务具有较好成本效益;关注流动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