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霄  全娅群  余波  肖艳  刘娟  何刘婷  贺俊源  田莹 《骨科》2022,13(1):62-65, 70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PEID)和经椎间孔入路(PETD)行脊柱内镜治疗L;/S;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内镜治疗L;/S;椎间盘突出症的67例病人的病例资料,按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PEID组(35例)和PETD组(32例)。观察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后住院时间及术者满意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PEID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PETD组短[(57.50±12.19)min vs.(82.06±15.84)min],术中透视次数明显较PETD组少[(5.47±1.46)次vs.(8.54±2.70)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住院时间及术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充分掌握PEID和PETD两种术式配合的要点,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治疗L;/S;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保证,让病人在安全有效的环境下得到最优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孔入路间断内窥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L5、S1椎间盘突出症115例,其中男79例,女36例;年龄14~79岁,平均38岁。病程2~15个月,平均8.3个月。均表现为S1神经根支配区症状。采用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穿刺针测试工作面无神经根或硬膜囊后,使用器械直接摘除椎间盘组织,然后在内窥镜下观察神经根减压情况;游离型的患者在内窥镜下观察神经根压迫情况,摘除神经根周围椎间盘组织,然后进入椎间隙摘除游离的椎间盘组织。结果术中4例穿刺失败,1例改为小开窗手术,3例改为后外斜入路手术;其余采用经椎板间孔入路间断内窥镜技术。术后8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73%±12%,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3%±5%和12%±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59例,良15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92.5%。结论经椎板间孔入路间断内窥镜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1-03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在保留黄韧带的基础上进行脊柱内镜操作。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第2天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3例,可2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1例术后7个月复发,均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结论 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和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还需要术者掌握脊柱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4.
屈孝东  刘宝成  宋恒涛  齐睿  高正超 《骨科》2023,14(3):291-296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新兴微创技术,其双通道分离、可移动化操作、无专用器械限制、单侧入路双侧直接减压的特点弥补了单通道内镜视野及操作空间狭小、受专用器械直径限制以及间接减压导致突出物残留的缺点,使UBE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年来,UBE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达到其他术式如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治疗LDH的相同效果,对于椎间孔镜操作困难的病例,如椎间盘重度脱垂游离的病人以及复发性LDH,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UBE的硬脊膜撕裂、硬膜外血肿、LDH复发/减压不彻底等并发症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3-02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9例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最大直径≤6 mm),其中PELD组18例,UBE组11例。比较PELD组与UBE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自如,未诉不适症状。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2个月。PELD组手术时间较UBE组短,切口长度较UBE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14例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摘除脱垂的髓核组织。手术时间50~100(68.4±11.6)min。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1例出现腰痛不适,予卧床、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5.0±2.1)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3/14。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0年6月我院分别应用UBED(UBED组)和PETD(PETD组)治疗单节段LDH患者56例,UBED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59.6±10.5岁,随访时间13.5±2.7个月。PETD组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60.3±12.3岁,随访时间13.8±2.9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术后1年通过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PETD组多(49.6±15.6ml vs 25.3±9.7ml,P<0.05),术中透视次数少(3.35±0.81次 vs 7.71±1.73次,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血红蛋白减少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89.7% vs 88.9%,P>0.05)。结论:UBED与PETD治疗LDH均安全有效,与PETD相比,UBED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UBED术中出血较PETD增加,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相当,UBED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皮内镜经椎间盘摘除术(PEID)治疗L5~S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20-06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医疗区骨科收治的72例L5~S1腋下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椎板间入路PEID组(PEID组,31例)和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组(传统开放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及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PEI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和拆线时间均短(少)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12个月,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EID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PEID与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腋下型LDH,在改善患者的VAS、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椎板间入路PEID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痛苦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等优势,故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49例瞄。椎间盘突出症均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全内窥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结果49例获得6-9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术后各随访时间的腰痛及腿痛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按腰椎改良MacNab功能标准:优22例,良26例,可1例。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B组60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C组60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手术疗效。结果 C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 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比实施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效果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175-117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椎板间神经根肩侧入路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此微创技术的优越性。[方法]2013年8月~2015年3月,对收治的45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板间神经根肩侧入路行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前和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3个月直腿抬高角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和术后定期随访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即刻及术后1、3个月的直腿抬高角度分别为(65.74±3.58)°、(69.45±4.31)°、(70.65±4.21)°,均较术前的(26.78±3.65)°显著增加(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27±0.69)、(2.48±0.42)、(2.15±0.26),均较术前的(7.81±1.49)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为(13.54±5.39)%,低于术前的(79.32±10.11)%(P0.05)。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5.5%(43/4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板间神经根肩侧入路内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短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合并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合并高髂嵴的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俯卧位下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对照组接受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术前及术后随访各时间点的疗效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术后优良率86.67%与对照组8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 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全可视化脊柱内镜辅助动力磨钻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L4-5 13例,L5-S1 39例。采用全可视化脊柱内镜辅助镜下动力磨钻经椎板间入路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或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 ODI)及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5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工作套管牵拉神经引起术后单侧下肢肌力下降,保守治疗6个月后改善;另1例术后出现责任节段以下双下肢麻木,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好转。手术时间90~240(151.54±37.58)min,住院时间6~7(6.75±0.437) d;随访时间13~28(21.21±5.035)个月。术后第3、6、12个月(或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与微创通道下(minimally invasive, MIS)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接诊的LDH患者46例,其中行MIS TLIF的22例,设置为A组;行UBE TLIF的24例,设置为B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椎间融合情况、腰椎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中均无患者转为开放式手术。与A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透视次数减少,术后引流量增加(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d血清CRP水平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个月腰部疼痛VAS、腿部VAS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VAS评分、ODI指数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 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在术后1周、3月、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优良率达到93.75%。结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清福  乔宇  王昕  胡骏  刘毅  赵志刚 《骨科》2024,15(2):169-172
目的 探讨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住院的60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依照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PEID治疗,对照组行开窗下髓核摘除术(FD)。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天、1个月的VAS评分、OD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DL评分均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治疗腰L4/5椎间盘突出症与FD比较,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对腰椎组织结构破坏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短期内症状缓解迅速,手术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与经椎板间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2月~2018年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3D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6月—2019年9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1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UBE-TLIF治疗(研究组),18例采用3D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滑脱程度Meyerding分级、滑脱类别、病变节段、病程和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36例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在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技术,内镜直视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硬膜囊和神经根减压和松解.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6例患者术后有明显的疼痛缓解,2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不彻底.随访2~12个月,平均4个月,进行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23例,良8例,可5例,差0例.结论 应用脊柱内镜经皮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 2020 年 10月—2021 年 10 月采用 UBED 联合纤维环缝合术治疗的 19 例 LDH 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12 例,女 7 例;年龄26~59 岁,平均 39.1 岁。病变节段:L45 13 例,L5、S1 6 例。病程 3~15 个月,平均 6.7 个月。术前神经功能检查示患者肌力、感觉、腱反射均不同程度减弱或消失。根据纤维环裂口位置选择单纯缝合器缝合法(14 例)或锚钉辅助缝合法(5 例)。术前,术后 3 d 及 3、6 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腰腿痛情况和腰椎功能状态;术后 3 d 及 3 个月复查腰椎 MRI 了解髓核摘除及神经减压情况;术后6 个月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