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输血治疗对早产贫血患儿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95例早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贫血程度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5例,另选择35例无贫血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的基础生命体征、Hb与HCT、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结果四组治疗后的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HR、RR显著高于重度组,中度组治疗后的R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Hb显著高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治疗后的Hb显著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HCT显著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治疗后的HCT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组治疗后的脑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重度组,对照组治疗后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显著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中度组治疗后的脑氧饱和度及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治疗后的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能在不影响血压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早产贫血患儿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改善患儿贫血程度,可在严格把握临床指征前提下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呼吸暂停局部脑组织氧监测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暂停时局部脑组织氧监测情况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应用TSAH-100型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对329例早产儿在出生后的第1、2、3、5、7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saturation,rSO2)的监测,使用Agilent M1205A新生儿监护仪同步测定经皮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turation,SO2)。结果:329例早产儿中监测到26例呼吸暂停时脑氧合出现下降,呼吸暂停时SO2与rSO2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且rSO2下降较SO2出现得更早,灵敏度更高。结论:早产儿呼吸暂停时rSO2的监测有利于临床上及时发现早产儿呼吸暂停并积极予以相应的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减轻脑缺氧损伤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检测正常及疾病状态下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探讨影响新生儿rSO2的相关因素,验证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的脑rSO2正常值的可靠性。方法:应用NIRS技术,研究5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的脑rSO2变化同时,测定110例患有影响脑rSO2疾病的新生儿,对照两组间脑rSO2差异。结果:正常新生儿脑rSO2测定值为(62.03±2.51)%,疾病状态下新生儿rSO2测定值为(53.18±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足月新生儿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脑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有合并胎儿窘迫或羊水Ⅲ度污染生后无症状的新生儿出生后脑rSO2在出生后第1天、第2天均略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第3天以后脑rSO2数值接近,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脑rSO2测定值影响无显著意义;产前有合并胎儿窘迫或羊水Ⅲ度污染生后无症状的新生儿出生后脑rSO2仅在出生后第1天、第2天均略高于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状态下的脑rSO2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NIRS检测技术能够客观反应脑rSO2的氧合状态。正常足月新生儿测得的正常值范围值可信,<57.9%提示脑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rSO2的检测对脑损伤综合征婴儿脑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将30名脑损伤综合征婴儿按年龄分为2月龄、3月龄、4月龄组,并选取同年龄的正常婴儿作为对照组,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每组婴儿oddball范式声音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反映脑氧合的氧饱和度rSO2的变化量,应用婴幼儿智能测查量表测查脑损伤综合征婴儿组神经心理发育;用成组t检验比较各组的脑氧饱和度的变化量,用相关性分析分析脑损伤婴儿组脑氧饱和度的变化量和神经心理测量量表智能指数(MDI)的相关性。结果 2、3、4月龄组的脑损伤综合征婴儿脑氧饱和度的变化量小于同年龄组的正常婴儿的脑氧饱和度的变化量;4月龄组的正常婴儿的脑氧饱和度的变化量大于3月龄组以及2月龄组正常婴儿的脑氧饱和度的变化量(P0.05);脑损伤综合征婴儿组的脑氧饱和度的变化量与婴幼儿智能测查量表智能指数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脑氧饱和度的检测可以作为有脑损伤婴儿脑功能的一种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 SO2)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择期行糖尿病足手术的40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后常规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不行针刺,采用常规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和术中指标,比较两组患者r SO2的基线值、最小值及最大值。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肺部慢性疾病病史、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以及r SO2基线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r SO2最小值和最大值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813,t=9.4123;P<0.05)。结论:手术前针刺预处理可以提升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r SO2。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氧合及组织灌注的评价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氧合和组织灌注的评价,为临床评价脑损伤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脑损伤患儿的脑组织氧饱和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短暂吸低流量2 L/min的氧,并与对照组对照,观察吸氧后脑氧合和组织灌注的改变.[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脑组织氧饱和度为53%±3%,低于对照组的62%±4%,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儿吸氧后还原血红蛋白下降,氧合血红蛋白上升,脑组织氧饱和度上升,脑氧合及脑灌注的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组织氧饱和度能客观评价脑组织的氧合状态,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存在脑氧合和脑灌注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检测正常新生儿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建立新生儿脑rSO2的正常值参考值范围。方法:应用TSAH-100型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测定我院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2、3、10~15天时的脑组织氧饱和度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新生儿脑rSO2在出生后第1天为(62.02±2.86)%、第2天为(62.06±2.40)%、第3天为(61.91±2.29)%、第10天后为(61.96±2.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正常新生儿的rSO2在出生后第2、3、1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O2与SPO2总体呈正相关。结论:郑州市正常足月新生儿脑rSO2测定值参考范围为(62.03±2.51)%,如果低于57.9%则提示有脑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1)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在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给予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根据是否给予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7),其中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观察两组复苏72 h后复苏液体量、液体平衡量、尿量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第72 h的复苏液体量、液体正平衡量分别为7 020.60(3 600.00,10 200.50)ml和1 240.22(760.50,2 010.22)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尿量为5 700.20(3 010.22,8 540.43)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72 h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分别为(84.10±10.44)mmHg、(15.22±1.82)mmHg和(76.20±3.2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72 h的乳酸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分别为(1.21±0.34)mmol/L和321.02(190.38,540.0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住ICU时间为(9.82±1.82)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用药时间和不同剂量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用药时间、不同剂量的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早期治疗A组、早期治疗B组和晚期治疗A组、晚期治疗B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早期治疗A组、早期治疗B组和晚期治疗A组、晚期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不同用药时间、不同剂量给予rHuEPO治疗。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测定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总数(WBC)等,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各组Hb、RBC、Hct均逐渐下降,治疗后1、2、3、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治疗A组下降幅度最小,与对照组、早期治疗B组、晚期治疗A组、晚期治疗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产儿在出生后3天内使用rHuEPO750U/(kg.周),每周3次效果好,对于预防早产儿贫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出生后会出现呼吸窘迫、组织缺氧及酸中毒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导致大脑及其它器官功能的损害.有关对MAS患儿脑组织氧合状态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应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提供无创组织氧监测仪,利用其对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在近红外波段具有不同吸收谱特性的原理,在国内外首次监测MAS患儿出生后病程不同时相对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35例胎龄<35周、出生体重1 200~2 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出生后第1周即应用EPO 200 IU/kg,隔日1次,每周3次,共5周;对照组17例未予EPO治疗。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0天开始口服铁剂及维生素E,必要时输血。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儿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EPO可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早产儿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氧呼吸器在高原不同海拔环境下对机体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140名受试者分别在高原(海拔3 700,3 750,3 950,4 700,4 900,5 300m)进行运动负荷实验,首先检测静息状态下不使用仪器的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和心率.而后进行运动负荷实验(不佩戴增氧呼吸器),检测数据,并检测1,2,3min的恢复心率和血氧饱和度.24h后佩戴仪器后,重复以上检测;结果:静息状态下,与不使用单兵高原增氧呼吸器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在高原不同海拔环境下使用增氧呼吸器后,SaO2明显增加,心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实验结束后,佩戴增氧呼吸器后在3 750,3 950,4 900m的高度下机体SaO2明显升高,差异特别显著(P<0.01);结论:增氧呼吸器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下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士兵的军事作业能力,而且效果显著,对高原习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中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联合监测用于老年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择期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老年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全部患者术中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术中给予对照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研究组则联合监测术中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中相关药物使用剂量、麻醉苏醒情况;术后第1、2、3和4天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2和24 h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认知状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丙泊酚、瑞芬使用量少于对照组,麻黄碱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组间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谵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和2 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降低,术后24 h回升,但研究组降低幅度不及对照组,各时点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联合监测脑氧饱和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利于提高监测准确度,减少术中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较单用脑电双频指数更利于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且患者认知状态所受影响小,术后谵妄发生少,术后恢复质量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幼保健》2017,(2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产贫血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剂量rh-EPO,观察组给予高剂量rh-EPO。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RBC、Hb、Hct)和铁蛋白(SF)水平,患儿输血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866,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RBC、Hb、Hct和S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再次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上述时间段的RBC、Hb、Hct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29,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39,P0.05)。结论高剂量rh-EPO对早产儿贫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更明显改善患儿的相关实验室指标,降低输血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张文远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F0003-F0003
早产儿贫血是影响早产儿成活及生存质量的常见问题之一,且易出现并发症.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1].本文中我们观察了加用EPO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方法比较64例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与60例对照组早产儿的红细胞记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的变化。结果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的早产儿红细胞记数、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和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早产儿。结论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可减轻早产儿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E)预防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早产儿(孕周<35周,出生体重<2 500 g)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VitE的使用量把治疗组分为低剂量组(2.5 mg/kg/d,17例)、中间剂量组(5.0 mg/kg/d,19例)和高剂量组(15 mg/kg/d,17例),疗程6周,选择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和早产儿输血率为评价指标,分别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及治疗组中不同剂量组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预防早产儿贫血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Hb浓度、Hct及R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中不同剂量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VitE治疗可以改善早产儿贫血状况,但不同剂量间疗效差异不大,建议临床小剂量VitE用于预防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