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劲松 《现代保健》2011,(15):154-155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治愈53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6 9%(53/61);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的腹平片和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中手术证实18例,绞窄性小肠梗阻6例,完全性小肠梗阻12例;3例为高位,其余为低位;18例中11例为肠粘连和腹内粘连带,3例为肿瘤,3例为肠扭转,1例为肠套叠.结论:CT在肠梗阻中有重要价值,对于早期发现肠绞窄,鉴别肠梗阻的程度,明确梗阻病因和梗阻部位,较腹平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国内关于肠梗阻CT诊断及影像表现的文献,总结出肠梗阻的MSCT表现,包括其类型、病因、部位、程度、是否伴发绞窄。结果 MSCT对于肠梗阻的类型的判断、病因的分析、梗阻部位的判断、是否伴有肠绞窄方面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是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可以更明显地显示梗阻的部位及原因。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MSCT上有不同的表现。结论 MSCT对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不但体现在梗阻类型的判断、原因的分析、是否伴发肠绞窄方面,而且对于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开口位置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07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螺旋CT和腹部彩超资料,对二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类讨论.结果:螺旋CT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达59.8%,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达43.0%,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达63.2%,与腹部彩超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明显优于腹部彩超,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致病因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梗阻实施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诊断的效果。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36例儿童急性肠梗阻患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采取手术治疗确诊,对所有患儿术前均采取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检查,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患儿实施超声检查对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检测准确率与腹部X射线平片检查相比明显较高,患儿实施超声检查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肠绞窄检测准确性与腹部X射线平片检查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急性肠梗阻实施超声诊断效果优于腹部X射线平片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儿不同程度肠梗阻与血清磷脂酶A2浓度间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的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和动力性肠梗阻组(P<0.01)。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中,肠坏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肠缺血组(P<0.01)。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与动力性肠梗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磷脂酶A2对临床上早期判断是否出现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意义,可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对小儿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肠梗阻患儿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磷、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和对照组(P<0.01),而单纯性肠梗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沦: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对早期诊断肠绞窄有重要意义,可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而血清磷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肠坏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s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经128层MSCT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MSCT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相符合,48例肠梗阻中,粘连21例,肿瘤6例,肠套叠5例,嵌顿疝4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麻痹性3例,粪石2例,肠扭转6例,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1.66%(44/48)。结论:128层MSCT检查能显著提高肠梗阻存在与否、对梗阻病因、有无绞窄诊断准确率高,对诊断急性肠梗阻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3例手术治疗的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就诊时即诊断为肠绞窄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55例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行肠粘连松解术47例,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5例,小肠内固定术2例,肠短路吻合术1例.62例治愈,1例术后第3天死亡.41例随访0.5~9年,7例复发,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结合影像学资料动态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肠绞窄征象,准确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儿不同程度肠梗阻与血清磷脂酶A2浓度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不同类型、不同阶段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的浓度,通过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和动力性肠梗阻组(P〈0.01)。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患儿中,肠坏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明显高于肠缺血组(P〈0.01)。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中磷脂酶A2浓度与动力性肠梗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磷脂酶A2对临床上早期判断是否出现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意义,可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诊治中,对肠绞窄、肠扭转等并发症很难做出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腹平片或其他检查做出诊断,往往为时已晚,因此许多作者主张早期手术,以降低病死率[1]。近年,随着CT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对小肠梗阻的部位、原因能做出诊断并能发现早期肠绞窄和肠粘连所致肠扭转[2]。本文通过对我院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例的分析,探讨CT在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2年5月~2004年3月,我院共收治105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其中54例病人行CT检查,男30例,女24例,年龄25~85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2.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发生率较高,约占肠梗阻总数的30—63%。手术时机选择取决于肠梗阻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如何既解除梗阻,又避免肠绞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收治的23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德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112-2113
目的 探讨CT技术及其后期三维图像重组在单纯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0例经CT检查诊断为单纯性小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前的诊断正确率为31%(22/70),而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85.7%(60/70),CT检查前后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CT诊断技术可明显提高单纯性小肠梗阻的梗阻部位、梗阻程度、梗阻原因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灌洗一期肠吻合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急性左半结肠梗阻行术中灌洗一期手术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一期愈合,肠漏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术中灌洗一期肠吻合在治疗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手术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MSCT诊断为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MSCT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中,完全性肠梗阻1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9例为结肠癌性肠梗阻,1例证实为肠多发息肉所致套叠性肠梗阻,梗阻原因定性准确率为97.5%(39/40),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梗阻部位:升结肠14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12例,横结肠与升结肠复合病变1例,结肠及小肠多发病变1例,MSCT对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结论 MSCT对结肠癌性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存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早期诊治.方法:对绞窄性小肠梗阻46例进行分析.结果:46例均行手术治疗,行粘连松解34例,行肠部分切除、肠道重建12例,其中切除肠管5~20 cm 9例,20~50 cm 3例.45例治愈,1 例死亡,未出现短肠综合症.结论:根椐临床表现,结合必需的辅助检查可以早期诊断绞窄性小肠梗阻,尽早手术是治疗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马其彬 《现代保健》2010,(22):139-140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9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用时4~20 d,平均12 d;1例通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手术应慎重,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X射线联合CT扫描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7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X射线检查及CT检查。对比腹部X射线、螺旋CT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及类型诊断准确率。结果: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准确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X射线与螺旋CT联合诊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符合率均较腹部X射线及CT单独诊断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射线与CT联合诊断急性肠梗的准确率较高,可早期对肠梗阻患者的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梗阻类型作出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CT检查在腹部肠梗阻临床诊断效果.方法:从我院腹部肠梗阻患者选取70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CT检查)和对照组(X线检查),均为35例,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同手术病理吻合度、检查舒适度、图像清晰度和操作难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梗阻原因、梗阻部位、梗阻诊断、绞窄性梗阻同手术病理结果吻合度分别为91.4%、94.3%、97.1%、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检查舒适度(94.3%)、操作难度(8.6%)和图像清晰度(91.4%)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腹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CT检查具有较高优势,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潘秀 《中国医师杂志》2002,4(3):239-240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的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 ,其中绞窄性肠梗阻 32例 ,单纯性肠梗阻 116例。对比临床物理学诊断 :实验室检查WBC升高、X线检查和腹部超声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探讨。比较各项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结果 超声检测的敏感性为 81 3% ,特异性 89 7% ,符合率为 89 2 % ;X线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2 5 0 %和 94 8% ;物理检查符合率为 75 7% ,WBC大于 10× 10 9/L的符合率为 79 7%。结论 腹部超声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应列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