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其才  陈荣章  李美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15-115,121
目的探讨梅毒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所有产科门诊孕妇孕中期常规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筛查,对RPR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并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检测,对确诊梅毒者实行长效青霉素标准治疗3周,并追踪梅毒孕妇产后新生儿TPPA及TRUST滴度检测情况,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3660例孕妇RPR阳性7例,发生率0.19%,检测TPPA阳性4例,占RPR阳性者57.14%(4n),梅毒检出率0.11%(4/3660),1例梅毒孕妇TRUST滴度1:64,胎儿宫内死亡引产,余3例梅毒孕妇TRUST滴度1:1~1:4,产前滴度均为1:2,3名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TPPA检测均阳性,TRUST滴度均0,未提示发生胎传梅毒。结论孕妇梅毒筛查检出率低,但梅毒孕妇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对改善胎儿预后、预防胎传梅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几种诊断方法对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32例病期大于1年的潜伏梅毒、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的无神经症状的梅毒患者抽取脑脊液并进行脑脊液(CFS)白细胞和蛋白常规和梅毒实验室试验(VDRL)、梅毒血清快速反应素试验(RPR)、荧光密螺旋体抗体(TPPA)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2例梅毒患者CFS五项检测,有21例出现阳性,其中5项全部阳性有1例,3项阳性4例,2项阳性4例,1项阳性12倒;常规检测发现7例异常(21.88%),其中3例(9%)蛋白和5例(16%)白细胞升高,5例(16%)VDRL阳性患者同时出现RPR和TPPA阳性,7例(22%)RPR阳性患者同时出现TPPA阳性,17例(53%)TPPA阳性有10例其它4项皆为阴性。结论病期大于1年复发梅毒、血清RPR持续阳性患者其脑脊液存在异常,可能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应及早采取神经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梅毒抗体阳性待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新生儿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及其新生儿使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和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母婴RPR的滴度。结果: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阳性88例,阴性43例;131例新生儿RPR滴度阳性48例,阴性83例。母婴梅毒滴度等级相关系数为0.85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越高,新生儿RPR滴度阳性率也越高。临床上对梅毒抗体阳性的产妇应联合检测母婴的RPR和TPPA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孕期内和妊娠前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的不同影响。【方法】将梅毒孕妇按其发现和治疗时间是在妊娠期内还是妊娠期前分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观察Ⅰ组是在妊娠时发现梅毒进行正规的青霉素抗梅毒治疗,观察Ⅱ组是已接受正规青霉素治疗后才怀孕。【结果】观察Ⅰ组165例中。9例Ⅰ期梅毒患者治疗均成功分娩产出活婴,14例Ⅱ期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1例,142例潜伏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36例;各期梅毒患者总的治疗成功率94.5%(156/165)。观察Ⅰ组经过足量治疗后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0.6%(34/165),其中6例患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高于母亲的4倍;观察Ⅱ组174例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87%(5/174),但RPR滴度均低于母亲;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6.16,P〈0.005)。观察Ⅰ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3.64%(6/165),给予青霉素驱梅治疗,跟踪随访2年先天梅毒均治愈;观察Ⅱ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57%(1/174),跟踪随访2年RPR滴度均阴转。差异有显著性C庠3.93,P〈0.05)。【结论】妊娠梅毒不良结局高于妊娠前进行驱梅治疗的孕妇,对女性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和对梅毒孕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其所分娩新生儿发生先天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孕期内和妊娠前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的不同影响。【方法】将梅毒孕妇按其发现和治疗时间是在妊娠期内还是妊娠期前分为观察Ⅰ组与观察Ⅱ组,观察Ⅰ组是在妊娠时发现梅毒进行正规的青霉素抗梅毒治疗,观察Ⅱ组是已接受正规青霉素治疗后才怀孕。【结果】观察Ⅰ组165例中。9例Ⅰ期梅毒患者治疗均成功分娩产出活婴,14例Ⅱ期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1例,142例潜伏梅毒患者治疗成功136例;各期梅毒患者总的治疗成功率94.5%(156/165)。观察Ⅰ组经过足量治疗后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0.6%(34/165),其中6例患儿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高于母亲的4倍;观察Ⅱ组174例所生新生儿中,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87%(5/174),但RPR滴度均低于母亲;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6.16,P〈0.005)。观察Ⅰ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3.64%(6/165),给予青霉素驱梅治疗,跟踪随访2年先天梅毒均治愈;观察Ⅱ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0.57%(1/174),跟踪随访2年RPR滴度均阴转。差异有显著性C庠3.93,P〈0.05)。【结论】妊娠梅毒不良结局高于妊娠前进行驱梅治疗的孕妇,对女性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和对梅毒孕妇进行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可减少其所分娩新生儿发生先天梅毒。  相似文献   

6.
张荣  周华  潘鹏  洪福昌  温桂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6):947-948,1010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血清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serum IgM western blot,IgM-WB)在新生儿先天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取34例梅毒孕妇及其新生儿和40例非梅毒对照孕妇及其新生儿,分别给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血清IgM-WB试验和常规血清学方法(TPPA、RPR、19S-FTA-ABS),以双盲对照的形式评价上述实验诊断方法和常规实验室检测(临床+常规血清学方法RPR滴度的比较+治疗)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的作用. 结果 34例孕妇梅毒病例所生的新生儿中,按常规综合诊断方法3例确诊为先天梅毒,6例拟诊为先天梅毒.34例完成妊娠的梅毒孕产妇病例中,孕妇胎盘和脐带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11例阳性(9例常规方法诊断为先天梅毒);新生儿血清IgM蛋白印迹试验10例阳性(9例常规方法诊断为先天梅毒);40例作为对照的非梅毒孕妇及新生儿各项检查均为阴性. 结论胎盘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血清IgM蛋白印迹试验诊断梅毒,结果显示可能高于现行的常规综合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且优于常规综合诊断方法中的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梅毒相关检测阳性患者的分布,分析梅毒易感人群所在,为预防和治疗梅毒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及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ing card test of plasma regain,RPR)联合检测的标本中,578例TPPA阳性标本按照年龄、性别、就诊类型、科室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二者联合检测为双阳性的患者根据RPR检测的滴度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8例TPPA阳性患者中,男性295例(51.0%),女性283例(49.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490例(84.8%),住院88例(15.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但血清学反应阳性检出率以≤20岁区间最高,为92.6%,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主要分布在皮肤科门诊.联合检测双阳性患者437例(符合率75.6%).按照RPR检测滴度分布从1∶1至1∶128不等,患者人数随滴度升高而减少.结论 梅毒感染人群主要分布于中青年,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梅毒患儿以及老年患者.就诊类型以门诊居多,尤其是皮肤科门诊.阳性确诊病例分布以低滴度患者较为集中.对以上易感人群加强梅毒预防知识教育,进行及时有效的追踪检测对控制梅毒的大范围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TP-IgM-WB)在诊断早期先天梅毒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93例(1例双胞胎)新生儿血标本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和TP-IgM-WB检测,探讨TP-IgM-WB在先天梅毒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在梅毒孕妇所生的93例新生儿中,常规综合方法早期诊断先天梅毒26例,TP-IgM-WB法诊断先天梅毒32例,6例TP-IgM-WB血清试验阳性但常规综合方法疑似病例经18个月随访后最终确诊为先天梅毒,两种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31)。结论 TP-IgM-WB用于诊断早期先天梅毒优于常规综合诊断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梅毒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滴度变化替代脑脊液检测预测疗效的可行性。方法:治疗47例符合条件的神经梅毒患者后,记录6个月的血清RPR滴度及脑脊液异常,并分析治疗前不同血清RPR滴度下有效预测值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26例(55.3%)患者血清RPR治疗有效,37例(78.7%)患者脑脊液异常治疗有效,治疗前血清RPR≥1∶16的患者组血清RPR滴度变化更能预测脑脊液异常的变化。结论:在高血清滴度的患者中,血清RPR可以替代脑脊液检查预测神经梅毒患者的疗效,避免过多腰椎穿刺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老年梅毒假阳性检测中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6年5月门诊收治的150例老年首次RPR检测结果 显示梅毒感染阳性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访结果 确定是否患有老年梅毒感染,并对PRP滴度检测结果 进行分析,探讨该方法 在老年梅毒假阳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在本次研究选取的150例病例中RPR滴度分布情况如下:<1:8者、1:8者、1:16者、≥1:32者分别有43例、35例、32例、40例,随访结果 确诊为梅毒感染者分别有20例、22例、28例和40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6.51%、62.86%、87.50%和100.00%;不同分布间梅毒患者的临床分期明确.结论 在老年梅毒感染诊断中符合率随着RPR滴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可有效减少假阳性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驱梅治疗的方法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妊娠期合并梅毒孕妇,依据确诊梅毒及首次注射首剂青霉素治疗时间分为3组,其中在妊娠早期(孕周≤12周)24例为早孕组,妊娠中期(12周<孕周<29周)31例为中孕组,妊娠晚期(孕周≥29周)34例为晚孕组,给予规范苄星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观察围产儿预后。结果:早孕组及中孕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8.33%、19.35%,明显低于晚孕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9例孕妇根据初次检测RPR滴度不同分组,其中滴度≤1∶4者53例,滴度≥1∶8者36例,滴度≤1∶4者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7.55%,明显低于滴度≥1∶8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预后发生率(27.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分别为3.22%、2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孕妇分娩新生儿RPR阳性率为20.83%,先天性梅毒患病率为0,中孕组分别为19.35%、3.23%,晚孕组分别为70.59%、26.47%,早孕组及中孕组RPR阳性率、先天性梅毒患病率明显低于晚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采取驱梅治疗时机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先天性梅毒患病率密切相关,早期正规进行驱梅治疗能明显改善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LISA和RPR联合检测在孕妇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PPA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进行梅毒检测,确诊病例再行ELISA和RPR检测。结果 32729名孕妇中TPPA确诊病例101例,感染率3.09‰;ELISA阳性101例,阳性检出率3.09‰;RPR阳性58例,阳性检出率1.80‰。结论 ELISA联合RPR检测,有利于提高孕妇梅毒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便临床判定感染状态及检测疗效,是孕妇梅毒筛查实验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检测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对3681例待检者、113例梅毒患者、100例正常人进行RPR与TPPA联合检测和分析.结果:3681例待检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66例,阳性率为1.79%,TPPA阳性79例,阳性率为2.15%.113例梅毒患者中,共检测出RPR阳性86例,阳性率为76.1%,TPPA阳性113例,阳性率为100%.100例健康体检者RPR和TPPA结果均为阴性.结论:TPPA和RPR都是快速有效的梅毒检测方法,但确诊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孕妇梅毒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就诊的24 964例孕妇同时采用ELISA、TPPA和TRUST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4 964例孕妇标本中ELI-SA阳性180例,TPPA阳性178例,TRUST阳性74例。新感染患者74例,既往感染的患者104例,患者阳性率为0.71%;TPPA和ELIS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κ=0.972),在45例一期梅毒患者中,阳性符合率为97.78%,23例二期梅毒患者阳性符合率为95.65%,在6例三期梅毒患者中,阳性符合率为100.00%;TPPA和TRUST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κ=0.476),在一期梅毒中的阳性符合率为71.11%,在二期梅毒中的阳性符合率为100.00%,在三期梅毒中的阳性符合率为66.67%。结论对于孕妇梅毒筛查,可先用ELISA方法进行筛查,提高初检结果的检出率,阳性结果通过TPPA确诊,用TRUST试验观察疗效、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17-01~6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脑血管分院住院患者中梅毒的发病情况,分析化学发光法在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化学发光法对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阳性者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分析该院住院患者中梅毒的检出情况,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9092例住院患者化学发光法阳性256例(2.82%),与TPPA符合率为94.92%;其中RPR滴度小于或等于1∶2有216例(占化学发光法84.38%)。小于20岁组、小于30岁组检出率仅为0.63%、0.66%,30岁以上至70岁以下年龄组分别是1.29%、3.63%、2.90%、2.57%,而70~80岁和80岁以上年龄组老年人的检出率3.42%、4.49%。几乎全部临床科室均有梅毒筛查阳性病例,其中综合内科、重症医学科、综合外科、神经内科的阳性率分别为3.57%、3.44%、3.20%、3.01%,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住院患者的平均检出水平。结论 梅毒血清学试验化学发光法联合TPPA和RPR是目前临床诊断最常用且有效的梅毒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梅毒的临床特点 .[方法 ]采用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对疑为先天梅毒的 4例患儿进行血清检测 .[结果 ] 4例患儿梅毒血清学试验均呈阳性 ,临床表现符合早期先天梅毒的诊断标准 .[结论 ]先天梅毒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 ,为预防和控制先天梅毒 ,应开展孕妇梅毒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诊疗方法.方法:对7例确诊为先天性梅毒病例的诊疗过程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为阳性,母亲血TPHA均为阳性,经青霉素1个疗程驱梅治疗,治愈好转出院.结论: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1 638例孕妇产前肝炎病毒及梅毒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泰洲  洪楷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05-1206
目的 了解潮汕地区普通孕妇乙型(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RPR)产前感染的情况,分析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并探讨其传播途径.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六项、抗-HCV,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BV-DNA、HCV-RNA;RPR做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1 638例孕妇检测HBsAg阳性189例(11.5%);30例HBV-DNA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中8例阳性,母婴传播率26.7%.RPR阳性3例(0.18%);抗-HCV阳性15例(0.92%),其中10例HCV-RNA阳性,所生10名婴儿有2例阳性,母婴传播率20%.结论 潮汕地区普通孕妇人群产前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感染率不低,并有垂直传播的危害性,故提倡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