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多年来存在分歧意见,2003年在Bethesda召开会议,经专家论证及2003年WHO发表卵巢肿瘤分类均对本瘤有较明确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现分别介绍涉及命名、病理诊断标准及分型(典型及微乳头型)、腹膜种植(浸润性及非浸润性)、微浸润(<3mm或10mm2),累犯卵巢表面,累犯淋巴结,复发肿瘤及基因分析。1命名1929年Taylor等曾提出卵巢“半恶性”或“增生性”囊腺瘤命名,1971年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及国际抗癌联盟(IUAC)提出低度潜在恶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伴上皮增生及核异常,不伴浸润性毁坏性生长,预后介于良性及恶性之…  相似文献   

2.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新观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学新观念周先荣自从卵巢浆液性交界肿瘤(或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命名以来,有关其诊断、处理等方面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对这组病变的本质认识不清楚是产生种种混乱的根源,例如,它们是良恶之间的过渡状态,还是一组独立病变?它们是如何发生的?...  相似文献   

3.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是指组织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组低度恶性潜能的卵巢肿瘤,具有发病年龄轻、早期发现、预后好的特点,但术前诊断困难,虽然血清肿瘤标志物、盆腔超声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可协助诊断,但准确率不高。手术是治疗BOT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对BOT的手术治疗方式逐渐由根治性手术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转变,术后一般不需辅助化疗。然而,关于其早期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妊娠结局及预后等问题一直存在广泛争议,就BOT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BOT的临床诊疗及新的诊疗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发病年龄较轻,多数患者确诊时为早期,预后较好,晚期及伴有浸润性种植者预后相对较差。治疗应行全面分期手术,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卵巢交界性肿瘤可远期复发,需长期随访。MBOT更易出现浸润性复发,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是一类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故称之为交界性、潜在恶性或潜在低恶性肿瘤.1929年 Taylor 首次报道了这类组织学上良性、而临床表现恶性的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FIGO 于1971年正式将卵巢上皮性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类,1973年 WHO 采纳了这个分类法.  相似文献   

6.
7.
分析49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及其伴有微灶浸润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13例交界性伴有微灶浸润的病例的复发与死亡率,与单纯交界性病例差别无显著性(P>0.05);40例临床分期Ⅰ期的病人中,97.5%长期生存,Ⅲ期则显著下降(1/3,P<0.01);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或单侧附件切除术不影响预后;进行单侧附件切除和囊肿剥出术的16例中,5例(31.3%)在随访过程中正常妊娠和分娩。提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恶性度是较低的,在伴有微小范围癌变时不影响病人预后。对临床Ⅰ期,尤需保留生育能力者,单侧附件切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卵巢交界性肿瘤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卵巢交界性或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命名前,卵巢上皮—间质肿瘤仅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交界性肿瘤是从一般的恶性上皮肿瘤中分出一个具有更好预后的亚群,于1973年列入WHO卵巢肿瘤分类中。近年来随着对其本质认识加深,对这组肿瘤的命名、组织发生、诊断、治疗、预后均提出一些新的观点,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首由Taylor在1929年确定为一独立的临床和病理类型。1961年FIGO将其归为卵巢囊腺瘤的一个亚型,即肿瘤不侵犯间质,但有较大程度的上皮增生,以此区别于良性和恶性型。本文复习1975年1月~1987年1月在Brigham和Women’s医院行初次手术的8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平均年龄39岁(17~77岁)。其中浆液性细胞型39例(48.7%),粘液性37例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内容:1.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命名与诊断标准2.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种植与转移3.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诊断的困难性4.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分期、预后及复发5.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治疗探讨6.复发性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治疗7.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治疗的随  相似文献   

11.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腹膜种植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复习48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卵巢原发瘤、腹膜种植灶和复发瘤的病理资料,并用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检测其PCNA表达状态。结果:48例卵巢原发瘤的组织形态均为典型的浆液性交界性肿瘤,PCNA表达均为弱阳性或阳性。无种植或合并良性种植共25例,随诊5~28年,无复发。22例合并非浸润性种植,随诊5~23年,9例手术后8~10年复发,其中3例远期(10~23年)癌变,3例死于过分治疗导致的肠梗阻。1例合并浸润性种植,术后3年5个月死亡。PCNA的强阳性反应仅见于浸润性种植和浸润性复发瘤。结论:种植灶的病理类型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种植灶的PCNA表达状态对其病理分型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卵巢浆液性及粘液性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自1973年被WH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以来,对其病理诊断标准尚有不同见解,导致临床处理困难,特别是近年有关交界性肿瘤病理学上提出了新的亚型以及微浸润和浸润性种植等概念,更促使了人们对此类肿瘤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本质的探讨。本研究回顾分析了1992至2005年诊治的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  相似文献   

13.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卵巢交界性肿瘤又称低恶性潜能肿瘤(LMP),由于患者发病年龄低,其早期诊断、治疗方式、预后及随访成为关注的焦点。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浆液性肿瘤生成的二元论学说,故临床对LMP的手术范围,化疗提出了新观点。就LMP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也称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卵巢上皮性肿瘤(ovariml epithelial tu-mor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LMP),是一组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卵巢病变,由Taylor在1929年最先报告,1973年WHO正式命名。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5%,在生物学行为、组织病理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方面都与卵巢癌有着明  相似文献   

15.
卵巢交界性肿瘤(BOT)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20%,其生物学行为介于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浸润性肿瘤之间,为低度恶性卵巢肿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大多数患者接受了过度治疗。主张对部分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治疗。目前对于BOT的治疗尚无明确的标准和治疗规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及争议。就BOT在手术治疗(全面分期手术、保守性手术、再分期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复发后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卵巢交界性肿瘤又称低恶性潜能肿瘤(LMP),由于患者发病年龄低,其早期诊断、治疗方式、预后及随访成为关注的焦点.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浆液性肿瘤生成的二元论学说,故临床对LMP的手术范围,化疗提出了新观点.就LMP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卵巢交界性肿瘤又称低度恶性潜能肿瘤,是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一组特殊类型的卵巢肿瘤。发病年龄轻,多数疾病为早期,预后较好,晚期及伴有浸润性种植者预后相对较差。主要病理类型为浆液性和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交界性肿瘤一般应行全面分期手术,年轻患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早期和低危病例无需术后辅助治疗,晚期和浸润性种植者可行术后辅助化疗。交界性肿瘤多远期复发,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是一组至今还在不断认识中的疾病,形态学表现为“交界性”,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于良性肿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但更趋向于保守性手术,一般无需辅助性化疗。  相似文献   

20.
正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BOT)约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10%~20%,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肿瘤(low malignant potential tumor,LMPT)或低度恶性卵巢癌(low malignant ovarian cancer,LMOC),以浆液性交界瘤与黏液性交界瘤多见。从病理和临床两方面对BOT和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进行比较,病理方面:BOT的上皮细胞尽管细胞层次增加,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