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PCR法)在副溶血性弧菌鉴定中的意义。方法用传统微生物检验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同时用分子生物学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从腹腔病人19份标本中分离出14株可疑菌,PCR特异性扩增带在250bp~500bp之间且靠近250bp片段,其大小为285bp左右。本次共检样品19件,检出该菌14件,其检出率为74%。结论经过细菌形态学、生化反应、溶血试验确定该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生物学PCR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7-2009年原上海市南汇区食物中毒样品、食品样品和腹泻患者肛拭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情况。方法根据WS271-2007中的方法对区内6家医院就诊腹泻患者肛拭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采用直接增菌法,食品监测样品经匀质后按1∶10增菌,增菌后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样品中的检查情况、季节分布、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共检测样品9897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28株,检出率为3.31%。7-10月是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的高峰月份。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发生总数的25.93%。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年龄在6-9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1∶1,患者大部分处于靠近东海的东部地区。64.28%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水产品食品样品中检出,且样品均在东部地区的摊位上采集。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原南汇地区最主要的致病性病原菌,存在季节性差异,人群分布差异,样品分布差异和地域分布差异。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和注意饮食卫生是降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副溶血性弧菌是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本研究建立一种快速标本处理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方法,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对一组56例腹泻患者粪便便标本进行了检测,经细菌培养培养证实为副溶血性弧菌的9份标本,PCR法均阳性;培养法阴性的39例中,有7例检测到TDH基因。统计学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当一致,但检出能力PCR法显著高于培养法。本法简便,快速,特异,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以检测toxR基因作为副溶血性弧菌种水平上的特异性基因鉴定,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副溶血性弧菌(VP)筛选方法.方法 根据toxR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扩增被检VP所含的相应基因.分别用标准株及地方株做对照,同时与常规鉴定方法比较.结果 对浙江省2005年收集的286株来自临床病人和海产品的可疑VP鉴定,用常规方法鉴定出VP占总数的62.24%;用toxR基因检测,鉴定率占所有菌株的61.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05),对40份海产品增菌液直接检测toxR基因与常规增菌分离鉴定法,均有37份标本检出VP,检出率为92.5%.结论 该检测方法快捷、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作为VP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杭州市下城区某员工食堂暴发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采集中毒患者粪便标本、厨师肛拭子标本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标本共25份。经常规鉴定,共检出11株VP(10株来自患者粪便、1株来自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对11株VP进行血清分型和耐药性检测发现,11株VP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试验(KP)阳性;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均一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1株菌进行种属特异基因(R72H)和毒力基因(tdh、trh)检测,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型和聚类分析,11株菌的VP种属特异基因(R72H)均为阳性,毒力基因复合PCR结果,tdh(434bp)阳性,trh(250bp)阴性;11菌株经PFGE聚类分析得到3种带型,聚类分析相似性百分比为93%。  相似文献   

6.
殷立明  韩贵忠 《疾病监测》2007,22(10):658-658
2007年某宾馆接待大型会议,参会代表在同一餐厅就餐后陆续出现261例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的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导致的集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1流行病学调查2007年9月4日,在某宾馆承接大型会议,参会人员约1700余人,当晚在同一餐厅就餐,就餐形式  相似文献   

7.
林国建 《疾病监测》2008,23(10):663-664
目的 查明本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在10例患者、3名厨工肛拭样品、菜墩涂抹样品及8份剩余食物样品中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这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闫革彬  吕京静 《疾病监测》2007,22(6):423-423
2006年7月27日接到辖区某医院"有多名腹痛、腹泻、呕吐伴发热症状患者就诊"的报告,区疾控中心和监督所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1.1基本情况2006年7月26日下午,北京市某单位共计58人到昌平区某培训中心召开工作会议,自报到至7月27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20日,据报告某单位有数人因在酒店用餐后发生腹泻,腹泻物多为黄色水样便。我们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采集酒店内墩板刀具等涂抹样4份、熟食2份、活扇贝1份以及现症病人肛拭4份进行分离培养。活扇贝1份和2份病人肛拭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10.
袁梦  李博  程妍  袁月明 《疾病监测》2012,27(3):214-217
目的 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血清群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溯源提供依据。 方法 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菌株血清型别,多重PCR方法检测Vp三种毒力基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trh(相对耐热直接溶血素)与tlh(不耐热溶血素)的携带情况。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同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ERIC)PCR分型技术分析不同来源菌株基因型特征。 结果 24株分离株中主要血清群为O3:K6(33.3%),均携带tlh基因、均不携带trh基因。66.7%(16/24)的菌株携带tdh基因,O3:K6血清群菌株均携带tdh基因。ERIC PCR分型分为3个克隆群:E1群包括4株O1,2株O2,O4、O5各1株,E2群包括3株O1,2株O5,O2、O4、O10各1株;E3群包括8株O3。 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多种型别Vp引起。主要血清群为O3:K6,在食品与患者中都分离出该血清群的菌株,经ERIC分型,这些菌株来自同一个克隆群。除O3血清群外,从食品、加工存放食品的器具及患者中分离出其他不同血清群Vp,经ERIC分型,不同血清群分为2大克隆群,提示此次食物中毒的传染源可能与食品、加工存放食品器具污染Vp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起28人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共采集样品16份,其中剩余食物5份,物表涂抹样品4份,患者肛拭子4份,厨师肛拭子3份。所采集样品参照 GB 4789.4.10-2010、GB 4789.5-2012、GB/T 4789.6.11-2003、GB/T 4789.7-2008、WS/T 9-1996进行检测。结果从1份剩余食物和2份患者肛拭样品中检测出副溶血性弧菌,生化反应一致,神奈川试验均阳性。其余标本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经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宿州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的肠道感染情况。方法对两年中分离到的302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溶血素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中共检测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3165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02株,检出率为9.5%。其中脲酶阳性48株,占副溶血性弧菌的15.9%。以7~9月副溶血性弧菌榆出最多(252株),占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数的83.4%。对302株副溶血性弧菌溶血素检测结果表明,耐热溶血素(TDH)阳性213株,占70.5%;不耐热溶血素(TRH)阳性43株,占14.2%。副溶血性弧菌对痢特灵(FR)的耐药率为66.3%,其次是氨苄西林(AMP),为61%。结论脲酶阴性与阳性副溶血性弧菌均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荧光PCR技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成都市2009年分离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感染来源。方法利用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基因。用PFGE对菌株进行分型,所得结果用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25株分离菌tdh基因阳性有20株,1株为trh阳性。以SfiⅠ酶切后PFGE分型,25株菌被分成了16个带型,环境分离株菌型分散。结论成都市副溶血性弧菌暴发的感染来源复杂,PFGE技术可以对暴发流行中的细菌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报告了一起跨省旅游团的食物中毒,32名游客有10人发病,罹患率为31.2%。采集的10份病例肛拭,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其中5份肛拭同时检出O3:K6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两种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显示,同一血清型的菌株为高度相似克隆,同一样本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为不同克隆。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我市某县某公司152名员工于2004-05-26零时左右在公司职工食堂加餐,食谱均为稀饭、花卷、咸鸭蛋和炒菜,1 h后陆续有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前后共有86人出现此等症状.立即送医院就诊给予脱敏消炎、输液治疗均已好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院肠道门诊病人标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其耐药性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病人肠道标本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528份腹泻病人肠道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例,检出率为9.85%。52株副溶血弧菌含5个血清型,以O3血清学菌群为优势菌群,占总检出例数的71.15%。所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88.46%和82.70%,对头孢噻吩和阿米卡星不同程度耐药。结论该医院地处沿海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O3血清型为优势菌群,呈现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17.
协同凝集实验诊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方法 将抗副溶血性弧菌多克隆抗体包被到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 Ⅰ株上制成SPA菌体试剂,建立协同凝集试验(COA),检测样品中可能的副溶血性孤菌.结果 COA检测的敏感性为2×106 cfu/mL.检测过程为5 min.112份临床标本的测定结果 与培养法相比较,COA的特异性、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分别是100%、94 2%、97.3%.结论 本研究为发展简便、敏感和快速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协同凝集检测试剂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血清、耐药性检测,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血清型及耐药状况,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2005版)进行耐药性鉴定;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 结果 从31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共分出9个群,44个血清型,O3:K6型共检出134件,占42.14%,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的主要血清型;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95%以上,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等也存在耐药现象,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 结论 有必要加强对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包括对其耐药情况的监测,警惕超级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19.
南江县曾发生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引起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分三组到医院和就餐现场进行调查采样。采用分离霍乱弧菌的方法,成功分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现就此事件的采样检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镇江地区2018年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18年食品风险监测中要求的食品和疾病病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毒力基因tlh、tdh、trh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食品、疾病患者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21/35)和1.48%(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2,P<0.01)。30株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均阳性,食品来源菌株(食品株)tdh基因和trh基因均为阴性;疾病来源菌株(疾病株)tdh基因和trh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11.11%。食品株和疾病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食品株分别为100.00%、66.67%和66.67%,疾病株分别为100.00%、88.89%和88.89%;疾病株和食品株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77.78%和52.38%,多重耐药谱均以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红霉素为主。结论:镇江地区食品和疾病样本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疾病株的毒力基因、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高于食品株,多重耐药谱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