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抗肝纤维化作用及时IL-10、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苦参素注射液干预组,检测Ⅰ型胶原在各组肝组织中的表达及IL-10、TGF-β1在各组血清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肝组织、苦参素注射液干预组肝组织和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中Ⅰ型胶原表达的平均密度值分别为0.298,0.313,0.5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IL-10表达含量分别为1412.38pg/L、1311.81pg/L、877.03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TGF-β1表达含量分别为491.29pg/L、665.36pg/L、959.09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可减轻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TGF-β1和IL-10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三七总皂甙对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观察三七总皂甙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用牛血清白蛋白等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同时给予三七总皂甙60mg/kg和30mg/kg皮下注射治疗,共6周。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分离肝组织,作病理学纤维化程度分级和免疫组化观察Ⅰ、Ⅲ型胶原及TGF—B,的合成表达。结果 三七总皂甙能降低血清转氨酶,增加肝脏白蛋白的合成,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及TGF—β1的合成表达。结论三七总皂甙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氨酸对复合法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作用,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缬氨酸治疗组。应用复合造模法完成肝纤维化模型,缬氨酸治疗组于第7周开始用大鼠灌胃针灌注缬氨酸1.2g.kg-1.d-1,实验于10周末全部结束。采用HE和Masson两种染色方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瘦素、TGF-β1在肝脏内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变化特点。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较正常组纤维化程度加重,且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增多(P〈0.01);缬氨酸治疗组中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瘦素与TGF-β1的表达也减少(P〈0.05)。结论缬氨酸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中瘦素、TGF-β1的表达,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理诊断为S3-S4期的16例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期前后3次进行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GF-β1蛋白、Fas及HBcAg抗原,TUNEL方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期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结果在S3-S4期,患者Fas、TGF-β1显著表达,肝细胞的DNA损伤严重。干扰素α治疗3个月后Fas抗原、TGF-β1表达程度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程度减轻(P〈0.05);肝组织HBcAg表达程度无显著改变;连续6~9个月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逐渐改善(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显著。结论干扰素仪能显著改善S3-S4期患者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但需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03~2012-03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CHB患者和38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ASA)检测血清TGF-β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肝组织活检,分析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的关系.结果 CHB患者的血清TGF-β1的水平远高于正常人水平.CHB G1、G2、G3、G4期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652.78±75.64) mg/L、(673.46±61.43)mg/L、(663.69±73.51) mg/L、(659.47±65.85) mg/L及(302.53±132.87) mg/L,血清TGF-β1的含量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血清TGF-β1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TGF-β1是导致机体发生CHB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CVD)对肝星状细胞TGF-β1、α-SMA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和部分作用机理。方法将传代培养的HSC-T6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组、模拟对照组、药物处理组3组,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水平。结果 CVD处理后,HSC-T6的TGF-β1、α-SMA的水平下降。结论 CVD具有一定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 HMGB1在 CCL4导致的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CCL4肝纤维化组、抗 HMGB1抗体组,建模8周后取肝组织及血清。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 HA、Col-Ⅰ、PⅢP 和 IL-6、TNF-α的含量;用 HE 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和胶原纤维形成情况;用 Real time RT-PCR 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 TGF-β、α-SMA 和MMP-9 mRNA 的表达。结果:CCL4肝纤维化组小鼠血清 HA、Col-Ⅰ、PⅢP、IL-6、TNF-α含量和肝组织 TGF-β、α-SMA 和 MMP-9 mRNA 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P <0.05);而且抗 HMGB1抗体组小鼠血清 HA、Col-Ⅰ、PⅢP、IL-6、TNF-α含量和肝组织 TGF-β1、α-SMA 和 MMP-9 mRNA 表达均明显低于 CCL4肝纤维化组小鼠(P <0.05)。结论:抗 HMGB1抗体可减轻小鼠肝纤维化,减少小鼠炎症因子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HMGB1可能通过启动炎症反应而促进肝纤维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病理诊断为S3~S4期的16例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期前后3次进行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GF-β1蛋白、Fas及HBcAg抗原,TUNEL方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期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结果 在S3~S4期,患者Fas、TGF-β1显著表达,肝细胞的DNA损伤严重。干扰素α治疗3个月后Fas抗原、TGF-β1表达程度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程度减轻(P<0.05);肝组织HBcAg表达程度无显著改变;连续6~9个月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逐渐改善(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显著。结论 干扰素α能显著改善S3~S4期患者肝细胞凋亡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但需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1-4,封3
目的探讨肝组织及血清中AngⅡ、TGF-β1的表达与不同程度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倍升高的慢性HBV感染患者50例,均行肝穿刺活检术。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活动度(histologic activity,A)和纤维化分期(fibrosis,F)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纤维化组(A2F2)及显著纤维化组(≥A2F2),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AngⅡ、TGF-β1的水平,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的AngⅡ、TGF-β1水平。行肝功能、HBV DNA定量和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并对上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血清AngⅡ、TGF-β1在轻度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情况评估中的意义。结果严重纤维化程度高的慢乙肝患者,其血清及肝脏AngⅡ和TGF-β1水平也相应明显升高。结论 AngⅡ和TGF-β1在乙肝患者体内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进程,可作为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指标,为后续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40%CCL4诱导的大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制备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给予氯沙坦灌胃,共6周,分别取血和肝组织,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检测大鼠肝组织中AngⅡ、AT1R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干预组炎症反应、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 P<0.05),肝功能改善;肝组织中AngⅡ、AT1R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氯沙坦可能通过降低AngⅡ、AT1R的表达,而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起到一定的保护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低剂量组和卡托普利高剂量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和肝匀浆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图像分析法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卡托普利能降低肝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P<0.01),减轻肝纤维化(P<0.01),两剂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卡托普利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内RMS激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柔肝煎冲剂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照组正常喂养大鼠,采用复合因子法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不进行治疗,治疗组用柔肝煎冲剂治疗。结果柔肝煎冲剂可使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HA、LN明显降低,FAK、α—SM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柔肝煎冲剂治疗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对肝纤维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佛莱心苷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每组6只。肝纤维化模型组、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每周3次,共12周。从第6周起,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小鼠每日灌胃异佛莱心苷(10 mmol/L),水飞蓟素治疗组小鼠每日灌胃水飞蓟素100 mg/kg,连续给药6周。采集各组小鼠静脉血,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肝组织做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组织免疫荧光检测TGF-β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GF-β1、IL-1β、IL-6和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AKT/Smad2通路变化。 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和AS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小鼠血清ALT和AST均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重和肝重/体重也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形态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组织免疫荧光显示肝纤维化模型组TGF-β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异佛莱心苷和水飞蓟素治疗后肝脏TGF-β1表达降低。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炎症指标(TGF-β1、IL-1β、IL-6和TNF-α)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后p-Smad2、Smad2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异佛莱心苷治疗后肝脏组织中AKT/Smad2表达下降(P<0.05),提示该通路异常激活被抑制。 结论异佛莱心苷对小鼠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AKT/Smad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TIMP-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TIMP-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RTPCR扩增TIMP-1cDNA片段,定向克隆到转录载体pSPF18上,构建pSPF18/TIMP-1重组质粒,转化E-coli JM109,进行质粒提取、酶切鉴定、序列分析、体外转录合成探针、原位杂交。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获得的TIMP-1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262bp,与预期结果相同;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pSPT18/TIMP-1重组质粒;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IMP-1主要在激活的肝星型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正常肝细胞中表达,且随着肝纤维化的逐步形成,TIMP-1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TIMP-1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并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反义TIMP-1对实验性肝纤维化中TIMP-1及MMP-1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勇  李睿  周婷  杨军  陆天才  李洪安 《华夏医学》2006,19(6):1056-1059
目的探讨反义TIMP-1对实验性肝纤维化中TIMP-1及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抽提TIMP-1/PCDNA3.1( )重组质粒、PCDNA3.1( )表达质粒,以脂质体Lipofectmine2000包埋;以复合因素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N)、肝纤维化组(19只C)、空质粒对照组(19只P)、反义TIMP-1组(11只AT),P组、AT组定期给予腹腔注射脂质体包埋好的PCDNA3.1( )、TIMP-1/PCDNA3.1( )质粒50μg,实验周期满时,取剩余N组(12只)、AT组(11只)、C(11只)、P(10只)肝组织;应用HE染色、VG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肝纤维化分级,应用SABC法行切片染色,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部位行灰度值测定;采用SPSS软件做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病理学形态分级采用Ridit检验。结果反义TIMP-1质粒组与肝纤维化组、空质粒组相比TIMP-1、MMP-13表达明显减少(P<0.05),空质粒组与肝纤维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之间的病理学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义TIMP-1质粒组病理学分级较空质粒组及有明显改善(P<0.05);空质粒组与肝纤维化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义TIMP-1/PCDNA3.1(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使TIMP-1、MMP-13的表达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上皮细胞失去上皮细胞的特征而获得成纤维细胞典型特点的变化过程。EMT在肾纤维化、肺纤维化研究较多,也有可能在肝纤维化时发生重要作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被认为是肝脏中成纤维细胞的主要来源,而肝实质上皮细胞的肝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一直被忽略。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很可能也伴随有肝细胞的间质变,即有EMT的发生。因此,如果从肝纤维化时可能发生EMT的多个环节探索其阻断措施及其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将有助于了解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EMT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为肝纤维化的病因研究和建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忻  刘玲  李加新 《海南医学》2009,20(10):16-18
目的探讨由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及层粘连蛋白(LN)组成的肝纤四项与由血小板计数(PT)、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前白蛋白(PA)组成的PAPP指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8例处于不同炎症进展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包括60例肝穿刺患者)的标本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标本,检测血清中的HA、PⅢNP、C-Ⅳ、LN、ALT、PA、PT、PLT。结果肝纤四项与PAPP指数在肝炎各组及肝纤维化组不同病理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肝纤四项及PAPP指数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和对抗纤维化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滴丸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甘草甜素组、复方丹参滴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第8周末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肝组织切片染色在HE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复方丹参滴丸组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降低血清中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的含量,改善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与甘草甜素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有减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反应、增强机体抗肝纤维化损伤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可以激活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ECM)。为了明确IGFBPrP1在肝纤维化小鼠中的作用和机制,设计了本实验。 方法:采用经典的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的方法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腹腔给予抗IGFBPrP1抗体。取肝组织,分别对肝组织石蜡切片做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胶原纤维形成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肝组织IGFBPr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CM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表达的变化。 结果: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AA5周组较正常对照组胶原纤维形成增多(P<0.01),TAA5周+抗IGFBPrP1抗体组胶原纤维的形成少于TAA5周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AA5周组肝组织IGFBPrP1、α-SMA、TGF-β1和Smad3、Collagen I、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显著增强(P<0.01),抗IGFBPrP1抗体的使用可以减轻上述改变(P<0.01)。 结论:IGFBPrP1在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IGFBPrP1抗体通过抑制肝纤维化小鼠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ECM的主要成分Collagen I与FN的合成等途径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