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减少慢性皮肤溃疡瘢痕形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减少慢性皮肤溃疡瘢痕形成的影响,采用顺序均衡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复黄膏组和白玉膏组各30例,比较患者愈后瘢痕面积与原始创面积比值、溃疡愈合时间、上皮组织生长的动态时间,以及部分瘢痕上皮组织的显微形态结构。结果显示复黄膏组愈后瘢痕面积与原始创面面积比值明显低于白玉膏组(P<0.05)、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快于白玉膏组(P<0.05)、生长相同比值的上皮组织所需时间明显少于白玉膏组(P<0.01),且复黄膏组瘢痕上皮修复较白玉膏组完成、成熟,接近正常皮肤表皮形态结构。提示复黄膏具有减少慢性皮肤溃疡的瘢痕形成,加速溃疡愈合,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之中  易倩 《陕西中医》2021,(3):341-343
目的:探讨透脓饮联合象皮生肌膏外涂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象皮生肌膏治疗,观察组采取透脓饮联合象皮生肌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愈合指标、细胞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0.27%(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及腐肉去除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TNF-α及IL-6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脓饮联合象皮生肌膏外涂治疗慢性皮肤溃疡能减少创面愈合时间,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3.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促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祛瘀生肌为原则 ,所制复黄生肌愈创油膏 ,采用大鼠体表溃疡模型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肉芽组织蛋白质含量较白玉膏对照组及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肉芽组织中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 1 1种氨基酸含量与模型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其中甘氨酸含量与白玉膏组相比 ,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可能是通过影响肉芽组织中有关氨基酸的含量以促进创面的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4.
肖秀丽  王振宜  唐汉钧 《陕西中医》2011,32(12):1671-1673
目的:动态观察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简称复黄膏)对Wistar大鼠糖尿病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创面对照组、模型组和复黄膏组,制备糖尿病合并皮肤创面模型,复黄膏组给予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外敷,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纱布外敷,1次/d。造模后分别于3、11d分批处死动物,采用Real-time RT-PCR技术观察不同时段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TGF-β1、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创面修复3d时,复黄膏组创面中TGF-β1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和创面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创面修复11天时,复黄膏组创面中TGF-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低于创面对照组(P<0.05),但和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复黄膏组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和创面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通过促进难愈性创面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进而促进Ⅰ、Ⅲ型胶原mRNA增殖及调节二者的平衡,起到促进创面良好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对皮肤溃疡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根据“祛瘀生肌”为原则所制复黄生肌愈创油膏,采用大鼠体表溃疡模型和小鼠耳廓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天数较白玉膏对照组及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形态学显示,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具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加速伤口良好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黄生肌膏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鼠背部开放创面为模型,观察了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上皮出现时间,肉芽组织与皮肤温度之差,肉芽组织中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等指标。结果复黄生肌膏组平均愈合时间较阳性对照组白玉膏及模型组分别提前约4天(P〈0.05)及7天(P〈0.01),其他指标也优于白玉膏组及模型组,有明显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祛腐生肌膏外涂、对照组给予紫草油纱外涂,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00%、对照组7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腐生肌膏对溃疡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8.
祛瘀生肌法对创面微量元素Zn、Cu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斌  唐汉钧 《新中医》2001,33(1):75-76
对大鼠创面组织中微量元素Zn、Cu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创面Zn含量较正常皮肤高,而Cu未见升高,复黄膏Ⅰ组创面组织中Zn含量同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Ⅱ组Zn含量同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白玉膏组创面组织中Zn含量亦比模型组高(P<0.05)。实验各组间创面组织中Cu含量无明显区别。结论:祛瘀生肌法(复黄膏)对Zn创面趋化性影响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拔毒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皮肝渍疡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拔毒生肌膏外敷,对照组30例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敷,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创面愈合率及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肉芽及上皮组织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拔毒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6,(6):745-746
目的:分析祛腐生肌方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祛腐生肌方组,每组30只,依据文献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每天换药1次,共计15d,观察各组用药后5d、10d、15d创面愈合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IL-1)水平含量;水解法测定大鼠皮肤肉芽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祛腐生肌方组第5d创面愈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10、15d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祛腐生肌方组第5、10d血清TNF-a、IL-1水平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第15d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祛腐生肌方组第5、10、15dHy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祛腐生肌方能促进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状态、增加创面胶原蛋白,提高局部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芙蓉软膏对大鼠皮肤疮疡的药效学,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组、芙蓉软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通过对皮肤划损致感染的方法,建立大鼠皮肤疮疡模型。各组进行相应干预。观察芙蓉软膏对大鼠体质量、进食情况、毛色、活动情况、疮疡处组织、伤口愈合时间、体表温度及血常规等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给药第4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WBC明显升高(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百多邦组和芙蓉软膏组大鼠WBC明显降低(P0.05);给药第7 d,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CH、MCHC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百多邦组WBC、MCH明显降低(P0.05),芙蓉软膏组WBC、MCH明显降低(P0.05)。给药第7 d,与模型组比较,百多邦组、芙蓉软膏组愈合动物数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给药3~7 d大鼠疮疡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芙蓉软膏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去腐生新膏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扶济复)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下肢溃疡患者5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9例)、B组(16例)、C组(18例),其中A组予去腐生新膏联合扶济复外敷,B组予扶济复外敷,C组予去腐生新膏外敷,观察患者首次新鲜肉芽出现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溃疡感染率、疤痕平整率、溃疡面积、溃疡深度、溃疡色泽积分、溃疡分泌物积分、新生肉芽组织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首次新鲜肉芽出现时间、溃疡愈合时间、新生肉芽组织积分、疤痕平整率均显著优于B组(P<0.01,P<0.05);A组治疗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溃疡色泽积分改善均显著优于B组(P<0.01,P<0.05)。A组溃疡愈合时间、溃疡感染率、新生肉芽组织积分优于C组(P<0.05,P<0.01);A组治疗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溃疡色泽积分、溃疡分泌物积分改善均优于C组(P<0.01,P<0.05)。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去腐生新膏联合扶济复治疗慢性下肢溃疡能够显著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感染率,改善疤痕外观,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促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选取24只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所有大鼠均建立缺损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治疗组用象皮生肌膏外敷溃疡创面,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药物干预第14天时分别取3组创面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大体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血管化程度,酶联免疫反应技术测定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3组于干预后3、7、14、21 d创面愈合率,评价创面愈合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细胞活力增强,皮肤各层结构层次清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有更多的血管生成,但略少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干预后14、21 d时组织VEGF平均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于干预后第3天创面闭合率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大鼠于干预后7、14、21 d创面闭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外敷可恢复高糖受损细胞活力,促使细胞增殖,促进溃疡组织VEGF表达,加速血管形成,改善局部血运,促进创面上皮化,从而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芩连合剂对幽门螺杆菌延缓乙酸性胃溃疡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幽门螺杆菌(Hp)多次重复感染乙酸性胃溃疡大鼠,造成Hp相关的慢性胃溃疡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技术观察该方对Hp感染的慢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mRNA和胃黏膜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影响.结果:中药组与Hp 乙酸组相比溃疡底部及周围胞浆中bFGFmRNA表达明显增强,并能显著提高胃黏膜PCNA标记指数的阳性率.结论:芩连合剂能有效拮抗NCTC11637株Hp对慢性胃溃疡的延缓愈合,其加速溃疡愈合的主要机理与促进溃疡周围bFGF表达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促进愈合作用及其对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模型大鼠胃液pH、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病理形态及胃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和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II型受体(VIPR2)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心理性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检测胃液pH并评估胃黏膜溃疡指数(UI),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胃粘膜形态学改变,RT-PCR法检测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液pH不同程度升高,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液pH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胃粘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弥漫出血、溃疡糜烂,较正常组损伤明显,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正常组及各治疗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奥美拉唑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中药高剂量组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较奥美拉唑组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抑制应激所致胃酸分泌,并可改善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黑布膏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组织Toll样受体(TLR)2、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抽取10只大鼠为空白组,剩余大鼠参照Kligman法建立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后随机被分为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治疗21d后,观察治疗前后皮损变化、大鼠耳廓造模区域组织病理变化,并以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耳廓造模区域组织TLR2、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皮损已基本接近空白组,其余各治疗组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皮肤角质层接近空白组;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耳廓组织TLR2、TLR4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除加味黑布膏低剂量组外,其他3组耳廓组织TLR2、TLR4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黑布膏对轻度增生性痤疮瘢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有效性可能与降低局部组织TLR2、TLR4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0Co源一次性照射剂量与大鼠放射性溃疡程度的关系,观察黑绛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60 Gy、40 Gy照射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6只。60Co源一次性照射右后腿,记录溃疡出现时间、程度。60 Gy、40 Gy照射组再分别分为模型组、黑绛丹治疗组和利凡诺治疗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溃疡形成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溃疡发生率、病理改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观察期为90天。结果 与40 Gy照射组比较,60 Gy照射组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溃疡出现时间早(P<0.05)。同一剂量组中,黑绛丹组皮肤溃疡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利凡诺组(P<0.05);在40 Gy组中,与利凡诺组比较,黑绛丹组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 Gy黑绛丹组溃疡治愈率明显高于60 Gy黑绛丹组(P<0.05)。病理观察证实黑绛丹对放射损伤局部上皮细胞有增殖、修复的作用。结论 随放射剂量增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出现时间提早,且溃疡程度加重。黑绛丹可有效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对低放射剂量大鼠溃疡模型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复方尿囊素乳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慧  黄桢 《中成药》2004,26(1):46-48
目的:研究复方尿囊素乳膏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愈合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创伤和烫伤2种皮肤溃疡模型,记录用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用显微镜观察溃疡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和自身对照组相比较,复方尿囊素乳膏可明显缩小小鼠皮肤溃疡面积(P<0.001),同时炎症细胞浸润也有明显减少(P<0 001);并且经局部刺激性实验证明本制剂无刺激性.结论:复方尿囊素乳膏可明显促进小鼠皮肤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温和灸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表面巨噬细胞及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探讨温和灸干预难愈性创面瘢痕形成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8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取72只,在其背部制造全层皮肤损伤开放性创面。予以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温灸组、TDP组,每组24只。不予任何干预的8只大鼠作为正常组。TDP组、温灸组取创面局部及双侧"肾俞"足三里"穴,分别以TDP照射或艾条温灸,每穴15min,每日1次。以HE染色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表面巨噬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第7、10、14天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温灸组、TDP组、模型组创面修复组织巨噬细胞数均明显较正常组增多(P<0.05);在治疗第7天,温灸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多于模型组(P<0.05);在治疗第10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多于模型组(P<0.05),且温灸组多于TDP组(P<0.05);在治疗第14天,温灸组、TDP组表面巨噬细胞数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且温灸组少于TDP组(P<0.05)。大鼠创面修复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在治疗第7、14天,温灸组、TDP组均较模型组高(P<0.05,P<0.01);第14天温灸组高于TDP组(P<0.01)。温灸组、TDP组胶原蛋白Ⅰ/Ⅲ值均较模型组接近正常组;在第14天,温灸组优于TDP组(P<0.05)。结论:温和灸能促进创面愈合,且可降低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不同时间内创面组织巨噬细胞数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