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对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0年92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从给药途径、用药类型和不良症状等方面分析其发生情况.结果:给药途径上,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为71例(占77.17%);用药类型上,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为43例(占46.74%),其次是中成药,为31例(占33.7%);不良症状方面,皮疹、呼吸系统和胃肠道反应最多,三种共为83例(占90.21%).结论:应加大对抗生素滴注和中成药注射剂应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用药过程的指导,同时应及时控制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潘红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284-5285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时所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本文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发生的75例ADR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旨在发现和研究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今后的用药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和特点,提供临床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36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90例;其次中药注射剂38例;肠外营养药32例;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做好ADR发生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尹向荣 《现代保健》2010,(31):149-150
目的 总结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为药品再审查与评价及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21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器官损害表现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特别是头孢菌素类导致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心血管系用药;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反应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静滴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相当普遍,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加强检测,健全相关报告制度,完善防范处理方案,对降低用药风险,保证用药安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子杰 《现代医院》2011,11(12):64-65
目的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105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增加,男女比例为1∶1.4;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生物制品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汪晓燕 《临床医学工程》2012,(10):1830-1831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全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1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ADR发生年龄段以青少年及老年患者多见;45.1%的ADR由抗微生物药引起;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占91.2%,且多发生在用药15min以内;临床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经治疗后均治愈,无致死或导致严重后果病例。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对抗菌药及静脉用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田晓芳 《现代保健》2011,(16):84-85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9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92例ADR中,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产生ADR的重要给药途径(91.3%),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比例最高(56.52%),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9.78%).结论 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上报的135例ADR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5例ADR中,中老年患者发生最高,男性患者发生较多,抗感染药物发生最多,静脉给药方式发生最高,累及器官或系统损害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ADR,进一步增强其监测和报告,严格掌握药理作用,提高用药水平,减少或避免发生ADR,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2年本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收集的236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对各组织器官的损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12个类别,其中以抗菌药物为主,其次是中成药(包括注射液及其他制剂)、诊断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3.9%;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过敏反应。结论抗菌药物、中成药以及诊断用药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注意给药途径方式、特殊人群(特别是老年患者)以及不良反应类别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符颖  麦丽珍  欧慧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92-2194,2197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上报27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9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250例,占89.61%;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共185例(61.67%);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37.28%。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兵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兵团2011年各师团医院上报有效ADR报告481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ADR类型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1例ADR报告中。35~47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9.7%。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为56.7%。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和附件损伤占57.2%。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静滴药物。减少ADR在医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给以后的临床用药作参考依据,该院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做系统的整理和分析,以便了解这类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方法该院对2013年8月—2014年7月一年内上报的147份ADR报告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院ADR涉及的药品以抗病毒及抗菌药物为主;发生的器官或系统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突出。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是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105例老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105例老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结果因果关系评价肯定、很可能、可能、待评价分别为75、22、3、5例。105例治愈92例,好转13例。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0.09%;静脉滴注给药发生率最高,占70.48%;抗感染药品最常见,占43.81%。结论应重视老年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老年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某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促进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内江市二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22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9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7.6%(108例),中药制荆占9.2%(21例),抗肿瘤类药物占8.8%(20例);静脉途径给药引起ADR 201例,占88.5%;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和皮肤及其附件;头孢菌素类发生ADR的29例,占抗感染药物总例数的26.8%;其次是喹诺酮类26例,占24.1%.结论 抗感染药引起ADR占比例最多,静脉途径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两重属性:既能治病也能产生有害的反应,即药品不良反应.它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7-2009年全县各级医院上报的12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统计的ADR中,发现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较多,注射用中成药在抗感染药后,也占较大比例。结论医药人员在做好ADR监测工作的同时,要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比,探讨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搜集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间的15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例ADR中所涉及的药品,41岁~60岁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42例占26.9%(42/156),生物制品33例占21.2%(33/156),抗感染药27例占17.3%(27/15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中药制剂,加强对生物制品和抗感染药物的质量监测,把好药品质量关,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对我院搜集2006年2月至2008年5月间的15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例ADR中所涉及的药品,41岁~60岁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42例占26.9%(42/156),生物制品33例占21.2%(33/156),抗感染药27例占17.3%(27/156),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中药制剂,加强对生物制品和抗感染药物的质量监测,把好药品质量关,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0.
黄善芹 《现代保健》2009,(8):106-106
通常情况下,药品是用以治疗患者疾病的,新药审批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该没问题。许多人认为,只有使用了假药、劣药,或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事实上,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为什么还会出现药品的不良反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