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60岁,因双侧胸壁疼痛半月,加重伴双下肢活动受限、小便失禁3天入院。查体:肋弓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左侧明显。右下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II级。双下肢肌张力较低。双下肢生理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肺部CT示:右肺下叶结节影,纵隔淋巴结增大(图1)。图1肺部CT示患者肺部原发占位病灶胸椎MRI示:约T4-5水平椎管内髓外背侧硬膜下可见截面约1.2×0.8cm等T1长T2信号肿物,同层面脊髓受压信号不均。诊断:神经鞘瘤,转移瘤不除外。入院后CT椎管造影检查见肿瘤位于T4-5节段髓外硬膜下,肿瘤主体位于脊髓左侧,脊髓明显受压(图2)。图2CT椎管造影显示椎管内占位情况腰穿提示椎管内堵塞,压力为10cmH2O。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及椎管减压术。术中打开T5椎板后可见,硬膜外脂肪减少,硬膜张力较高。切开硬膜后见鱼肉样组织,与硬膜、脊髓及周围神经根粘连紧密,且血供丰富,完全切除肿瘤后可见脑脊液流出。缝合硬膜及肌肉各层。术后大小便功能较术前有所恢复,双下肢肌力改善不明显,但肋弓以下感觉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报告为肺小细胞癌。术后行脑及其他部位检查,结果示肝内、颅内等处均有转移性病灶。  相似文献   

2.
大脑后动脉蛇形动脉瘤合并梭形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女性 ,61岁。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 4年 ,入院前4d ,头晕、乏力加重。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5年余。CT :可见松果体区一分叶状稍高密度占位 ,约 2 5cm× 4 0cm× 3 7cm大小 ,周边呈蛋壳样钙化 ,周围脑组织受压 ,CT增强后可见病灶内条索状强化影 (图 1 ,2 )。MRI:松果体区见大小约 4 0cm×2 5cm× 3 7cm的异常信号灶 ,T2W1呈高、等、低混杂信号 ,周围为环状极低信号 (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钙化 ) ,中央见线性“流空” ,T1W1呈等、高、低混杂信号 ,增强后见病灶内点、线状强化 (图 3 ,4)。D…  相似文献   

3.
嗅沟神经鞘瘤复发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3岁,因“左侧嗅沟神经鞘瘤术后2年,发作性幻嗅半年”入院。患者2年前因头痛视力下降8个月就诊,当时查体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侧嗅觉丧失;颅脑CT平扫可见左额叶有一类圆形偏低密度占位病灶,病灶边界清晰,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图1)。术前诊断为左额胶质瘤;术中见肿瘤基底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胶质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3例胶质细胞增生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灶位于额叶5例,颞叶5例,丘脑2例,顶叶1例。术前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行水抑成像(FLAIR)检查3例,波谱成像(MRS)分析3例,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1例。结果CT扫描病灶呈斑片状低密度影10例,混杂密度影伴钙化3例。MRI平扫病灶多呈片状或斑片状,边界不清,无明显水肿;增强后轻中度强化5例,无明显强化8例;3例行FLAIR检查均呈明显高信号;MRS分析示:胆碱(Cho)、肌酸(Cr)增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轻度下降。肿瘤全切除11例,立体定向活检2例。随访12例,时间6个月~9年;术后5年演变为胶质瘤1例。结论脑胶质细胞增生症无特征性CT及MRI表现,临床极易被误诊,综合分析CT、MRI,特别是MRI特殊序列影像特点,能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1岁。因头痛,头晕,双下肢乏力3个月于2005年6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颅神经检查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无共济失调,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第四脑室内一类圆形占位,均匀一致稍高密度影,大小4.5cm×3.5cm×3cm,无钙化,边界清楚;MRI平扫加增强(图1):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室管膜细胞瘤或胶质瘤,中度脑积水。行后颅窝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小脑蚓部,类圆形,大小约4.5cm×3.5cm×3cm,表面淡红色。基底部与枕大孔区硬脑膜粘连,血供主要来自硬脑膜。肿瘤质韧,予分块切除。术后1周复查CT(图2):枕部颅骨缺损,局部可见脑膜膨出,未见肿瘤残余。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摘要(图1) 女,60岁;因阵发性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4次于2011年3月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头部CT示:右侧颞叶一团状高密度影,大小约5.5 cm×3.7 cm×5 cm,内见结节状致密影,轻度占位效应.头部MRI显示:右侧颞叶内一类圆形信号异常,T1WI及T2WI均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内可见斑片状及结节状等T1、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增强扫描结节状病变明显强化.术前诊断考虑颅内肿瘤伴钙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横纹肌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横纹肌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术前CT示右侧颞叶不规则团块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钙化灶,病灶周围可见水肿带。术前MRI示右侧颞叶斑片状稍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结果采取大骨瓣开颅切除肿瘤,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右颞部横纹肌样脑膜瘤伴变性。结论影像学诊断横纹肌脑膜瘤易出现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设计切口和骨瓣时要足够大,要将钙化全部暴露在骨窗范围内,否则钙化很难完整切除,术中应用磨钻和咬骨钳配合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17岁 ,头昏头痛呕吐 1小时 ,查体血压 16 /9k Pa,四肢活动正常 ,脑膜刺激征阳性。CT平扫所见 ,第三、四及双侧侧脑室均见血样密度灶 ,右枕顶叶可见小片状高密度灶 ,其周围见条带状脑脊液样低密度影 ,无明显占位效应 ,CT疑右顶叶 AVM破裂出血。CTA检查 :采用 GE公司 His-peed Fx/ i CT机 ,用 Medrad高压注射器 ,6 5 %泛影葡胺12 0 ml,2 ml/ s自肘前静脉注入 ,开始注射后 14 s扫描 ,采用准直 3mm,Pitch值为 1,16 0 m As自颅底向上扫描 4 0层 ,间隔1.5 mm重建 ,三维重建后 ,用 MIP法显示。 CTA表现 :右枕顶叶可见团块状及…  相似文献   

9.
海绵状血管瘤(CM)是较为常见的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常规脑血管造影不能显示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为30~60岁,男女比例相等.有反复出血倾向,常呈自限性;病灶内可合并血栓和钙化.影像学可见病灶内不同演变时期的出血产物,周围组织可见陈旧性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积.X线检查仅见钙化,难以定性诊断.脑血管造影常无异常发现,合并静脉畸形时可见静脉聚集.CT检查显示,病灶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略高密度影,不均匀,其内可见钙化和出血,病灶无明显占位征象和水肿.有30%~ 50%的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可无异常表现.MRI检查为首选诊断方法,可直接显示病灶内不同时期的出血征象(T1WI和T2WI序列)及其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梯度回波序列(GRE)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28岁,因"突发抽搐2次"入院,既往有乙肝病史,无中耳炎、鼻窦炎及结核等病史.患者入院前20 d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抽搐两次,表现为全身强直性阵挛抽搐,伴意识障碍,来本院门诊求治,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力正常对称,行头颅CT示:左额顶高密度影、伴广泛脑水肿(图1),头颅MR示:左额顶、大脑镰旁占位,形态不规则,均匀强化,与大脑镰关系密切,见可疑"鼠尾征"(图2),入院后诊断:左额顶、大脑镰旁占位:脑膜瘤?脑血管造影(DSA)示病灶为左侧颈外单一供血,染色明显,血供丰富(图3),亦符合脑膜瘤的特点,术前高度怀疑脑膜瘤,并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病灶为脑外病灶,呈黄白色、质软,界限清,硬脑膜、颅骨完整、无明显破坏,于镜下全切病灶,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病理为:慢性炎性肉芽肿,伴干酪样坏死.术后补充行结核菌素试验、胸片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结核杆菌、寄生虫及真菌)均未见阳性发现.术后予口服抗癫痫治疗,3个月后复查头颅MR示病变未见残留,术区脑水肿仍较为明显(图4),术后半年复查示脑水肿基本消退(图5).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病人,男性,35岁。间断性头痛1月余,加重5天于1996—12—19入院。无恶心、呕吐,无视力下降。查体: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双眼底无视乳头水肿。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T)示:双侧脑室圆形水样低密度影,双侧脑室轻度扩大。腰穿压力1.86kPa(190mmH_2O)。诊断:脑透明隔囊肿伴轻度梗阻性脑积水。于同年12月30日在局麻下行立体定向透明隔囊肿穿刺纵裂池分流术。术后次日头痛缓解。腰穿压力1.18kPa(120mmH_2O)。第8天痊愈出院,现随访9个月,无任何症状,复查头颅CT囊肿消失。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49岁,主因左面部发作性疼痛5年余,加剧一周入院。查体:左咬肌较右侧萎缩。头颅CT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大小1.1 cm×1.4 cm,CT值-90~ -70 HU(图1);头颅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一椭圆形短T1稍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病灶大小1.7 cm×1.1 cm(图2),考虑脂肪瘤。行左侧乙状窦后入路桥小脑角肿物切除术+左三叉神经感觉后根部分切断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桥小脑角,椭圆形,内侧与脑干紧密粘连,边界清楚,血供丰富,质地中等,大小2.0 cm×1.5 cm,面、听神经及三叉神经位于肿瘤前下方。病理检查大体所见:淡黄色可漂浮小…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瓦匠。因感冒后头晕、行走不稳5 d于2013年12月31日就诊于某医院神经内科。入院后行头部CT显示右侧基底节及右侧侧脑室后角旁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行头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左侧延髓、右侧基底节及右侧侧脑室后角旁可见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上述病灶周围不连续环形强化,考虑脱髓鞘假瘤可能性大(见图1、图2)。视觉诱发电位显示PVEP60’:P100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男,10岁。因间断性头痛10余d加重4d伴抽搐一次收入我院。查体:神清,双瞳等大等圆,双眼球上视不能,锥体束征( )。脑CT示:肿瘤呈类圆形块影,位于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后部),约6cm×4cm×2cm,边界清楚,混杂密度伴有高密度钙化灶影及低密度脂肪影,侧脑室扩张及积水。CT诊断为颅内畸胎瘤。顶枕开颅经小脑幕入路行松果体区肿瘤全切术术中见肿瘤囊实性,血运丰富,质地较软,约7cm×5cm×2cm,边界清楚但无完整包膜。切面呈鱼肉状,见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可见角质化物、毛发、软骨及骨质。病理检查大体观察:肿瘤为灰白、灰褐色碎组织,总体积约为5c…  相似文献   

15.
例1 男性,28岁.患者自杀将钢钉自额顶部钉入颅内,当时无昏迷,行头颅X线检查示:额顶部颅内异物(图1).查体:意识清楚,额顶部可见部分钢钉末端,长约6cm,其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急诊行"颅内异物拔除术",术后复查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未见颅内明显血肿.术后7d复查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恢复良好.于10d后出院,可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0岁,既往体健。入院前2月出现眶后及前额疼痛,偶伴闪光暗点。入院前1周出现癫痫发作伴短时间意识丧失,经抗癫痫治疗后转该院。查体:皮肤粘膜未见异常血管,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体征。脑电图显示左额及右额、颞叶发作性慢波。头颅CT平扫显示右额叶有一高密度区及双额、顶叶大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显示右额叶病灶明显增强及双额、顶叶部分小病灶亦增强。颈动脉造影于动脉期及毛细血管期见多发的血管病灶,其部位与CT所见病灶相符合。MRI未发现出血灶。初步诊断为脑转移瘤,但未发现原发病灶。入院后行右额顶开颅术切除右额叶最大病灶,术中见皮质下有一包膜完整的1.5cm×1cm×1cm大小的哑铃型肿物,其周围白质水肿,将肿物与几枝小的供应动脉及静脉分离后完整切除。术后当日给予β-美沙酮12mg,逐日递减并在一周内停药。术后2周CT增强扫描显示残余病灶变小且病灶周围低密度区也变小,术后5个月CT增强扫描显示残余病灶完全消失,术后9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年遇到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经伽玛刀治疗1年后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临床资料例1:男性,32岁,因复视3年、视力下降半年入院。体格检查:双侧嗅觉丧失,左侧眼球外展运动受限;视力左眼1尺指数、右眼正常;视野左眼无法检查,右眼颞侧偏盲;眼底显示左眼视乳头苍白,右眼视乳头颜色变浅且边界欠清。全脑血管动脉造影可见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明显开大,左侧大脑中动脉抬高,但未见肿瘤染色。X线片可见鞍区骨质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头颅CT平扫可见鞍区、靶上区及左侧鞍旁有一5cm×4cm×3cm大小的卵圆形低密度影,边…  相似文献   

18.
例 1 男 ,2 1岁。突然头痛、恶心、呕吐 ,双上肢屈曲样抽搐、项强二横指 ,克氏征阳性。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检查(DSA)示右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的起始部有一约 0 3cm× 0 5cm大小的梭形动脉瘤影。例 2 男 ,33岁。以头痛、恶心、呕吐一个月内反复二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项强、腰穿为血性 ,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DSA检查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中部可见 0 4cm× 0 5cm大小动脉瘤影。 2例患者均为翼点入路、术中探查前交通动脉存在无变异 ,通血良好 ,采用阻断A1段主干夹闭梭形动脉瘤两端 ,术后收到…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2岁。间歇性发热20d,体温在37.8℃~39.4℃之间,自服药物疗效欠佳,以“上呼吸道感染”于2006年1月13日入院治疗,疗效欠佳,经头颅MRI检查发现蝶鞍扩大,鞍内见约15mm×19mm×28mm类圆形结节状影,边缘光滑,周围可见环形强化,其内见小条状T1Wl、T2Wl序列低信号影和斑片状T1Wl、T2Wl序列高信号影。血液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转入我科后查左眼视力0.1,右眼视力0.2,双跟视野颞侧偏盲,性激素六项中T:107.21ng/ml,腰穿脑脊液化验示细胞数672×10~6/L,经多次腰穿鞘内注射治疗后,脑脊液化验细胞数降至正常,术前拟诊断“垂体瘤并垂体脓肿”。后于全麻下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切开鞍底,穿刺见脓性液,抽出脓液约10ml,切开硬膜,彻底清除脓肿,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脓腔。术后病理诊断为垂体脓肿。脓液细菌培养阴性。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腰穿检查结果正常,1周后复查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1.0,激素水平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胶质肉瘤患者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总结脑胶质肉瘤的MRI诊断要点。结果本组MRI表现类型共4种:(1)11例表现为不规则团块状混杂信号,即T1WI混杂低信号,T2WI混杂稍高信号或高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实质性强化,病灶占位效应显著,瘤周组织水肿明显。(2)3例不规则团块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瘤内包绕血管但未见囊变、坏死信号,病灶周边可见环状水肿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2例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影,周围可见大片状长T1长T2水肿影,静脉注入Gd-DTPA后可见病灶呈条带状明显强化影伴局部脑膜强化。(4)1例表现为等T1长T2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更长T2,增强后厚壁不规则环形强化。结论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