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推动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起从孕育、成长到养老的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服务体系,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卫生计生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山东省潍坊市以医养结合为目标,建立健康养老保障机制,是"大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方融合,才能推进健康养老保障机制的建立。科学规划健康养老服务。需要从3个方面鼓励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部分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提供现状、经验及困境。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江苏省20家接收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随访服务、特色养老和医疗相关服务等。结果:70%医养结合机构的性质为医养合作一体化;随访服务内容相对完善,健康养老服务存在缺失;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离不开政策和政府财政的支持;面临着专业人才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等困境。结论:20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同时,应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开展重点随访服务,提供多层次服务,开通危急重症“绿色通道”。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依托单位的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现状、成果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建设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2019年1月对江苏省24家依托于不同单位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健康养老服务内容与现状、遇到的困境、医护服务人员缺失程度和各主体在服务过程中作用缺失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3.33%的医养结合机构为半自理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八成机构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83.33%)和重大疾病转诊服务(79.17%),仅有50.00%的机构考虑帮助老人实现心愿;70.83%的机构认为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制度障碍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遇到的最大难点;83.33%的机构认为医生和护士资源最为缺乏。结论应注重老年人精神需求,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提高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完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促进医养结合多方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潍坊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介绍了该市在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背景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索中的具体举措,分析医养结合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总结精准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建立中医药和智慧医养体系、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经验。提出通过促进医养功能耦合、提升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健全多层次长期护理制度、拓宽医养结合融资渠道、壮大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等路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真正实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患病比例的增加,就医质量需求的增长,让如何养老成为了当今重要的热点社会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有的养老需求,促使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新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的提出,已经得到各方面的积极响应。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较弱、专业人才短缺,医养服务质量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不高、政策细则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仍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巨大问题和困难。该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多层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加快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医疗保险方式,健全护理保险体系、完善相关法律规范,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以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养老机构成本运营和效益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传统养老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便于管理只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和简单的生活照护,而不能为老年人提供医、康、养、护综合服务;养老机构的服务覆盖面多局限于相对健康、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患有重大疾病、需要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的失智、失能老年群体很难得到有效服务。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供给主体的效益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供需主体支付能力不对称,支付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医养服务从业人员明显不足,缺乏医护专业人才等。为此,应开创新思路,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医养结合作为一种非常契合我国老年人需求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经各地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探索并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是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政策“碎片化”且部门权责重叠、筹资机制不健全、养老观念陈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充足、养老服务人才资源匮乏、服务设施落后、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结论:完善法规体系,优化合作机制,加强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搭建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养老产品和服务模式,营造良好风气,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医养结合是以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核心,合理优化配置医疗养老资源。通过回顾总结日本老龄化社会以来养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探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转型、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养和发展中医药医养服务等问题,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构建提出多维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为老年人提供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意义,并为养老服务模式提出建议。方法通过对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对护理的需求及医养结合现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的优势,建立完善的转诊流程和机制,使养老和医疗有机结合,加快专业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结果我国现阶段存在四种医养结合的模式,对于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政府应在监管同时加大补贴投入,规范社区管理,加强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构建多元化医疗供给体系。以我院为例的医养结合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医养结合这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医中设养,完善了我国养老体系,因此应使其健康良性发展,使其变得更为专业化、系统化和规模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口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为制定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60岁以上老年人3 601名,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基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养老方式选择以及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 544份,有效应答率98.42%。老年人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43.68%,93.28%的老人与配偶和(或)子女同住,6.30%的老人独居;4.77%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30.11%的老年人部分自理需要照顾。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5.83%,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精神或心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及关节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患病率依次为31.94%、13.54%、2.51%、2.51%、0.90%、2.20%、3.02%、4.23%和17.41%。78.8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并有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11.91%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关系、自评健康状况与居家养老医疗服务需求存在相关性;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费用可接受范围在1 000元以下的占7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主要做法,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在东、中、西部各选取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且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武汉市、重庆市共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调查。运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研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养老服务等。每个调研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不同种类医养结合服务的服务对象、主体、方式和内容均有所不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部门间仍需要进一步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程度有限。结论:顶层设计需要考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的需求以及机构服务能力,制定老年人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标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服务的内容与对象,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2014年开展的中国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实证检验家庭老年照料与社区上门生活护理服务和社区上门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家庭照料会显著减少老年人使用社区上门生活护理服务的概率,二者呈替代关系,但是在高龄和中、重度失能老人中,两者呈互补关系;(2)对于上门医疗服务则存在互补关系,家庭照料会显著增加老年人使用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的概率,但是在低收入老年人中,二者存在替代关系。文章建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与家庭照料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高龄、中、重度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照料需求,实现家庭照料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现状、特点和问题,为完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12个省/市选择包含10种类型的34家提供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机构进行现场调研,运用主题框架法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格局正在形成;整合型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有一定探索,须进一步总结推广;多部门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和保障措施还不完善。结论和建议:应建立居家社区医养结合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服务标准体系和保障政策;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主体作用,补齐医疗服务短板;探索适宜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医养结合服务的方式、所需资源及保障条件等可行策略进行归纳分析。方法:选取东、中、西部地区已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且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武汉和重庆三地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和焦点组访谈,定性资料采取主题框架分析法。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医养结合应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依托,借助信息化手段,以服务协作等方式不同程度参与;所需资源以人力资源、资金投入、设备和信息化建设为主;需要政策支持、多部门协作、支付制度、第三方参与等多重保障条件。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平台,应充分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在不同形式下与养老资源进行协作融合;国家层面需做好顶层设计和相应标准,提高统筹层次。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老年护理实践起步晚,患者在老年护理医院需要接受何种护理服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本文分析了我国老年护理医院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提出老年护理医院应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从转变传统护理服务观念,探索助理护士管理模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建立老年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适合国情的老年护理医院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建议,对提高老年护理病人生活质量和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方法:通过近两年的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工作的实践,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化模式。结果:米市巷街道的居家养老医疗工作实现了可持续化、标准化、网格化、信息化、中医特色化,有效提升了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象。结论: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是实现“老有所医”的一种可持续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相关因素对中国失能老人选择照护模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失能老人选择非正式照护较多,养老院照护和家政服务利用率较低。低龄、夫妻分离、城镇、重度失能、少子、子女距离较远、社区照护体系完善的失能老人对正式照护的利用率更高;非正式照护对家政服务有较强替代作用。建议在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家庭养老院”,实现非正式照护与正式照护的整合,推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弱失能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剧增,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成为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策略依据积极老龄化理论提出的政策框架,对方庄社区基于IFO C模式的居家医疗服务发展现状、基本经验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完善居家医疗服务发展路径: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推进居家医疗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完善志愿参与者机制,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机制,保障服务人员执业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