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联合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Ⅰ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Ⅱ组,比较三组的血清Cys-C、 HbA1c水平,分析血清Cys-C、 HbA1c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ys-C、 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 <0.05)。血清Cys-C联合HbA1c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 <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氧化应激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氧化应激的改变及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2例T2DM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FP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并将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2DM组空腹和餐后2 h SO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和餐后2h MD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中SOD与FPG2、hPG、HbA1c呈显著负相关(r=0.712、0.863、0.631,P=0.000、0.000、0.003),MDA与FPG2、hPG、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672、0.583、0.471,P=0.000、0.000、0.00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氧化应激水平有显著相关性,FPG2、hPG及HbA1c的改变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1年6-9月产前门诊建卡检查孕妇,以《妇产科学》诊断GDM标准,其中正常妊娠50例,产前检查诊断为GDM孕妇74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66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和HbA1c,并比较各组孕妇三指标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可靠性、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的GCT及HbA1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耐量受损组相比,GDM组的GCT及HbA1c水平同样均显著升高(P〈0.05);GDM组和糖耐量受损组FPG、OGCT、HbA1c诊断阳性率大小顺序为HbA1c〉OGCT〉FPG;GDM筛查中HbA1c敏感性、可靠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1%、97.9%、98.2%和81.8%,均显著高于FPG、OGCT(P〈0.05)。结论 HbA1c在GDM患者诊断中具有快速,阳性率、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在临床GDM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1组,40例未发生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2组,随机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空腹血糖、糖尿化血红蛋白(HbA1c)、尿酸(UA)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肌酐,比较各组上述指标的情况。结果研究1组、研究2组HbA1c、UA均高于对照组;研究1组HbA1c、UA水平均高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中肾功能失代偿者HbA1c、UA水平高于肾功能代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程度与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水平呈显著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与尿酸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初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初诊断T2DM患者153例,分为DPN组和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采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DPN的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标准。结果 DPN在初诊断T2DM中患病率为38.56%;DPN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NDPN组,空腹C肽低于NDPN组(均有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糖尿病早期即应该干预DPN和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的资料完整的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HbA1c及空腹血糖水平、相关性。观察两组HbAIc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bA1c与空腹血糖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性。HbA1c≥6.5%时灵敏度、特异性之和最高。结论:HbAIc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较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879-188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T2DM)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T2DM患者根据Scr水平分为四组:糖尿病无肾病组(无肾衰组),Scr水平正常;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A组),Scr133~177μmol/L;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B组),Scr 178~442μmol/L;糖尿病尿毒症期(C组),Scr〉707μmol/L。测定HbA1c水平、尿微量清蛋白总量、空腹血糖(FPG)水平,常规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肾衰竭组HbA1c、UAER与无肾衰组比较显著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生化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病患者中HbA1c和UAER水平随肾损伤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C组〉B组〉A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1c水平增高,UAER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8012,P〈0.01)。结论 HbA1c可作为T2DM肾损伤诊断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名南  盘国雄 《中国保健》2008,16(8):378-37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按WHO诊断标准诊断的糖尿病150例,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美国津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和空腹血糖(FPG).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是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早期筛查作用及患者的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GDM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25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HbA1c与FPG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种指标对GDM的筛查结果,并对GDM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HbA1c与F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A1c对GDM的诊断符合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FPG;孕妇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压以及肥胖是GDM患者的高危因素。结论在GDM的早期筛查过程中,检测HbA1c与FPG水平可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HbA1c筛查效果更好。为了降低GDM的发病率,应重视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新增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糖尿病(DM)诊断标准和2003年ADA空腹血糖(FPG)≥7.0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用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糖尿病筛查的阳性标准与诊断标准相雷同[1]。探讨HbA1c作为诊断标准与FPG水平之间关系。方法:在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A1c及空腹血糖(FPG)的含量,抽取住院患者50名,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全部未经治疗。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2]:在空腹12小时,禁饮8小时后检测值进行统计测定。选取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50人作为检测对象,无特殊病史(无肥胖、肝、肾病史)。结果:HbA1c水平与FPG浓度与正常相关,证明HbA1c水平测定对诊断糖尿病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55例体检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2h-PG),采用ROC曲线确定Hb Alc诊断糖尿病的诊断界点。结果以FPG≥7.0 mmol/L或2 hPG≥11.1 mmol/L为诊断DM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 A1c 6.1%为最佳切点,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83.4%;以FPG7.0 mmol/L且2 h-PG(7.8~11.1)mmol/L为诊断IGT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 A1c 5.8%为最合适的切点,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55.8%;以FPG(6.1~7.0)mmol/L且2 h-PG7.8 mmol/L为诊断IFG的金标准作ROC曲线,Hb A1c的5.6%为最合适的切点,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44.2%。结论 Hb 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指标具有可行性,其灵敏度较高,诊断糖调节受损特异度不高,联合实验有助于提高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在一般人群中筛检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效果。方法测定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江西省南昌市和湖北省武汉市的1416名调查对象的HbA1c,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患者分布及血糖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根据1999年WHO标准,研究对象中糖尿病、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分别为86例和262例。与OGTT相比,HbA1c≥6.5%的灵敏度为41.9%,特异度为98.9%。HbA1c标准与OGTT标准检出的糖尿病患者例数不同,两部分人群的HbA1c水平不同。HbA1c 5.7%~6.4%筛检IGR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55.1%。HbA1c 5.7%~6.4%与IGR检出的患者不同,HbA1c 5.7%~6.4%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IGR患者。结论 HbA1c≥6.5%诊断糖尿病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HbA1c 5.7%~6.4%筛查糖尿病前期的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清糖化白蛋白(GA)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早期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昔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保健检查的单胎孕妇138例(孕期22~24周),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以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值作为诊断GDM的标准,将138例妊娠妇女分为正常妊娠组100例,GDM组38例,同时测定两组的HbA1c、GA、FGP和OGT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将HbA1c和GA水平作为GDM的筛查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GDM组HbA1c、GA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t值分别为8.622、7.554,均P<0.05);②相比较OGTT,HbA1c和GA的检出率存在差异(χ2值分别为62.490、40.601,均P<0.05);③分别应用HbA1c、GA在正常妊娠组中检出8.00%和12.00%可疑血糖异常患者;④ROC曲线分析HbA1c取5.90%,灵敏度为78.90%,特异度为89.00%~94.00%;GA取15.50%,灵敏度为65.80%~68.40%,特异度为66.00%~88.00%。结论 HbA1c在GDM诊断中敏感性高于GA,与OGTT联合对GD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梅 《中国保健》2010,(4):23-2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氧化酶法和免疫比浊法对健康妊娠组及妊娠糖尿病组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50g葡萄糖筛选实验(GC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测定。结果妊娠糖尿病组FPG、GCT、HbA1C与正常妊娠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IC在妊娠糖尿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范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78+78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择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67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7例)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n=30例),并以正常健康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h-UA)和血清IL-18水平。[结果]DM组和DN组患者的的FPG、HbA1c和IL-1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DM组和DN组对比,FPG、HbA1c无明显差异,但是DN组患者的24h-UA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DM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IL-18水平与24h-UA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54,P﹤0.05)。[结论]IL-18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和肾脏损害程度的临床实验室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德志 《现代保健》2013,(10):74-7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及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为A组,合并并发症患者50例为B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患者50例为C组作为对照,监测三组患者HbA1c与FBG的水平,并分析HbA1c水平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A、B组HbA1c、FBG的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且HbA1c水平越高,FBG水平也随之增高;HbA1c〉10%者26例(57.8%),8%〈HbA1c〈10%者10例(24.4%),HbA1c〈8%者1例(7.1%),并发症发生率随HbAlc水平的增高而增高。结论:HbA1c水平的高低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诊断与疾病控制的重要指标,可较好的反应患者一段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应定期给予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90例研究对象设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DM+CHD)、糖尿病组(DM)及冠心病组(CHD)。测定受试者血清的SAA和CRP,然后与测定的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体质指数(BM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CHD组的SA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DM组、CHD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水平与SBP、DBP、FPG、HbA1c、TG、CRP、WBC呈正相关;CRP水平与BMI、SBP、DBP、FPG、HbA1c TG、SAA、WBC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CRP、SAA、WBC、BMI有关。结论亚临床炎症可能参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SAA、CRP均与SBP、DBP、FPG、HbA1c、WBC呈正相关;SAA、WBC、CRP和BMI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中的作用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值(ABI)将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ABI≤0.90)及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78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PAD患者共53例,检出率67.9%,与对照组相比较,PAD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PG、2hPG、HbA1c、HDL—C、TG、TC、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BI可作为PAD的无创早期诊断方法,其中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罗格列酮治疗组(DM+RSG组,n=40例)和格列吡嗪治疗组(DM+GLP组,n=38例),观察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及结束时检查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白蛋白排泄率用随机晨尿的尿白蛋白/尿肌酐(ACR)比值表示;比较24h平均收缩压(MASBP)和24h平均舒张压(MADBP)。结果治疗6个月后DM+RSG组和DM+GLP组FPG、P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DM+RSG组ACR由治疗前21.8±6.3mg/mmol降至14.6±4.8mg/mmol(P〈0.01),DM+RSG组治疗前后MASBP和MAD-BP降低值同DM+GLP组治疗前后MASBP和MADBP降低值,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尿白蛋白排泄率同MASBP和MADBP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521和0.489,P〈0.05)。结论本组研究发现罗格列酮具有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提示罗格列酮具有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和心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损害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其糖代谢异常情况,探讨脑梗死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脑病科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范围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7例,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患者的糖代谢情况。结果:糖调节受损、糖尿病与正常血糖患者比较,中度及重度组脑梗死比率明显升高;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比率较糖调节受损患者明显升高;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均明显高于脑梗死轻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及损害程度明显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监测血糖并控制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