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尽早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该院诊治的患者进行统计共有156例,24 h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发现有急性心肌梗后抑郁症的患者40例,将其作为该次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20例,对传统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于心梗后第2天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经过护理一周后采用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观察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模式的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组,且基本恢复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干预患者100%的满意度明显超过传统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早期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多种精神压力,改善抑郁症状,使其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实际指导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在焦虑情绪上发生的变化.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该院医治急性心肌梗死的70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为患者分组:行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行临床护理干预的35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SAS).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为(36.22±6.74)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43.97±12.31)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从生理和心理角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心理因素给生理机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有效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梗(AMI)病人早期并发焦虑症状主要由:(1)心前区疼痛及再发疼痛;(2)死亡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恐惧;(3)预后的不确定等因素引起。本文针对其主要表现,分析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通过降低或消除焦虑水平,使患者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梗(AMI)病人早期并发焦虑症状主要由:(1)心前区疼痛及再发疼痛;(2)死亡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恐惧;(3)预后的不确定等因素引起.本文针对其主要表现,分析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通过降低或消除焦虑水平,使患者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的影响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90例急性心梗患者,以入院时焦虑评分为因变量,分析临床影响因素,然后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评分,并在随访期间比较治疗依从性。结果①睡眠质量、社会支持、主观感受、对医生信任、绝对卧床时间等因素对焦虑评分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年龄、性别、文化、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住院费用等因素影响较小(P〉0.05);②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焦虑影响因素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状态,并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提高长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对缓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恐惧、焦虑等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病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的缓解状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因焦虑、恐惧,心情差,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而观察组通过强化护理干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提高可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猝死,主要原因之一为便秘。针对原因本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排便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对策,有效的预防了便秘的发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猝死发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体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数目相等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结果: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占30%;研究组发生并发症5例,占1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降低并发症,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焦虑症患者坦度罗酮干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介入术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坦度螺酮(律康),10-30mg/d,每4周复诊1次,每次复查心电图、判断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测定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5.3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SCL—90评分(22.23±3.24,21.20±3.01)和SAS评分(51.75±4.84,48.80±4.35)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S和SCL—90评分均是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坦度罗酮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介入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预防中胺碘酮对降低病死率、减少除颤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60例,分为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胺碘酮治疗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心律失常控制、除颤次数和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除颤次数分别为(1.40±0.3)次和(3.65±0.4)次(P〈0.01);胺碘酮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心律失常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3.33%;病死率分别为36.67%和70.00%(P〈0.05);胺碘酮治疗试验组不良反应5例。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急救治疗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可显著降低除颤器的使用率,增加抢救成功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1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入院时实行首接负责制,住院和出院前后进行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评定。结果:患者出院前HAD分值较入院时测定降低4分以下62例,510分36例,12例患者分数无明显变化。患者焦虑症状减轻,诊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提高高血压伴焦虑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孕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给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0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其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对两组测定数据进行Spass13.0统计学分析、对照。结果:观察组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有了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帮助不孕症患者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的改善。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心理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方案实施后试验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能够保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0例,均经头颅CT或MR确诊,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综合性护理)和对照组(随机对症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的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干预8周后的SAS评分达(42.82±5.64)分,SDS评分达(36.93±3.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49.13±7.16)分及SDS评分(42.12±5.28)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干预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无效仅3例,对照组无效8例,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十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随机对症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干预后的LVEF、HAMA评分、S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VEF分别较入院时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升高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HAMA评分、SA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SAS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HAMA评分、SAS评分降低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3.3%,对照组的有效率达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膀胱镜检查前后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对焦虑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放松、分散注意力、听音乐,把专业知识及诚恳的语言运用在膀胱镜检的每一个环节中。结果: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增强了对医务人员信任,医患关系得到改善。结论:心理干预能使患者在环境适宜、体位舒适、备受关注的氛围中接受膀胱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和其他并发症(便秘、压疮、肺炎、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AMI患者并发症,相比常规护理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