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换位思考,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实践中的效果.方法 把换位思考的理念渗透到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了解患者的需求,满足患者的需求,加强护患沟通,重塑护士形象.结果 护士服务意识增强,护理工作更人性化,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护患纠纷大大降低.结论 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换位思考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5月起引入换位思考在急诊输液患者中进行全面的管理,对采用换位思考方法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投诉率进行分析。结果:急诊科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换位思考前,而投诉率明显低于换位思考前。结论:换位思考运用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福利机构中岗前培训对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增强适应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保证护理安全,提高职业认同感,更好适应岗位服务于孤残儿童。方法:对新聘护理人员进行不少于15d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进入岗位。结果:考核后发现考核结果显著优于考核前评分。结论:对新聘用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不但能够增强适应临床工作能力,而且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保证护理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74例癫痫孤残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分析,积累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抗癫痫治疗经验。方法:以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为对象,依据2013年7月观察期起始时使用抗癫痫药物种类数量情况进行分组,单药治疗组38例,联合用药组36例,观察各组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总治疗有效率为78.4%,其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单药治疗组疗效有效率84.2%,联合用药组为72.2%,两组患儿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癫痫孤残儿童需尽早、长期、系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有利于癫痫疾病的控制,提高癫痫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春燕  董晓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68-1369
目的:提高护理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对孤残儿童的水平。方法:对64名护理员为期三年的培训,采用考核成绩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成效。结果:经过培训,护理员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孙奕  巩桂双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92-2294
目的:收集中国儿童福利机构基线数据,调查分析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护理人员年龄、教育程度、培训情况及工作需求,为编写护理人员培训教材、建立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认证体系奠定基础。方法:采取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四川等8个地区的13个儿童福利机构及其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儿童福利机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具备一定的护理经验,但他们目前所接受的培训还不能满足孤疾儿童全面发展和康复的需要。结论:应建立健全专业的儿童福利机构护理人员培训和考核体系,提高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进一步提高孤残儿童养护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75例孤残儿童手术前、后体格发育状况的对比调查,了解手术干预对孤残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对75例手术干预治疗孤残儿童前、后体格发育指标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75例孤残儿童术前体格发育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75例孤残儿童手术前、后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干预效果明显。结论:孤残儿童以手术干预去除病因十分必要,有利于孤残儿童的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孤残儿童定期营养监测,及时实施肠营养干预,改善营养状况,以利于孤残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的孤残儿童进行营养评估和肠营养干预。结果:肠营养干预对营养不良孤残儿童显著有效,受干预孤残儿童体重增长速率与正常儿童比较P<0.01,出现部分赶上生长。结论:孤残儿童有必要定期进行营养筛查、评估和及时肠营养干预,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孤残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孤残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左启华等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量表》,对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内300名孤残婴幼儿进行社会适应性行为测评和系统分析。结果: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总体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明显落后;各年龄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接受各种干预的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得分与未进行干预的孤残婴幼儿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水平较低,且早期干预对其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老年卒中患者的自主行为能力下降的特点,探讨换位思考在老年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要求护士以患者及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满足其需求。结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无护理投诉和纠纷的发生。结论:换位思考使护理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主动为其服务,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观察福利机构0~3岁孤残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研究相关因素,探索更科学、合理、实用的方法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方法:在我院入院满45天的孤残儿童中,选取日常生活正常,无特殊治疗需要,原发疾病病情稳定,不严重影响体格发育的0~3岁儿童540名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我院0~3岁孤残儿童体格发育与2005年九市城区3岁以下男、女童身高体重测量值相比较均与低于2~3个标准差的曲线大致相符合。结论:福利机构孤残儿童体格发育落后于正常儿童,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应探索更多相关因素促进孤残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福利院唇腭裂孤儿的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我福利中心50例唇腭裂孤儿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中心50例先天性心脏病孤儿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自尊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WHO-QOL100量表进行心理状况与生存质量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自尊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HO-QOL100量表: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和心理领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福利院唇腭裂孤儿存在更多心理问题,生存质量更低,需尽早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和其照顾者各744名,使用SF-36、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一般社会人口学指标对主要照顾者进行测量。结果:配偶照顾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评分较常模中同龄居民的评分比较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女照顾者中,男性照顾者在除生理机能(PF)、生命活力(VT)和心理健康(MH)以外的其他5个维度的评分均较常模中同龄居民的评分有显著下降,女性照顾者在除PF以外的其他7个维度的评分均较常模中同龄居民的评分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生活质量评分与其年龄、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与照顾者的关系以及每日照顾的时间有关。结论:长期居家照顾失能老人的模式导致照顾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建议采取居家型照护和社区长期护理相结合的照护方式,减轻照顾者的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PANSS和BPRS总分及阳性、阴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半年随访时,试验组社会功能各因子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促进精神病性症状消失,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冠脉综合征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2组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状况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6.67%,观察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高患者舒适度,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推动和谐医院建设,帮助患者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16.
HIV may affect the elderly in a number of ways. They may become infected themselves; their children may suffer prolonged illness and incapacity, and need the elderly to look after them; the same children may then die from the illness, leaving the elderly without the suppor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his bereavement also leaves the older people to meet funeral costs and then to take care of orphans left behind. HIV has impacts on old people in ways that are social , economic,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in nature.

Aims

We wanted to understand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HIV/AIDS on lives of older people following the death of their productive children, and to examine how the elderly struggle to take care of HIV/AIDS orphans. While it is generally appreciated that older people undergo such hardships,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in Malawi to unravel the magnitude of these problems. We hope that our findings will increase awareness and lead to more being done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s faced by older people as a result of HIV/AIDS.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older people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provide care and support to their ill children, and following the death of their children to become parents again in taking care of the orphaned grandchildren. This is a particularly big challenge in a country like Malawi, dependent on hand-hoeing for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where food production requires people who are physically strong. 79% of older people taking care of HIV/AIDS patients or orphans were found to have limited or no information about HIV/AIDS. 31% were dependent on relatives for support, while 69% sustained themselves through piece work, small business or farming.

Conclusion

Elderly people need more resources and assistance to enable them to fulfil their vital role in caring for HIV-AIDS orphans. They are also in critical need of more information about HIV-AIDS, as many are sexually active with multiple partners, and preventive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not reaching this important section of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曹步村社区伤残居民的现况及其生存质量。方法面对面访谈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逐一登记伤残基本情况并做SF-36问卷,多因素变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曹步村社区现有伤残居民143人,占社区服务人口总数的1.1%,以肢体残疾为主(占59.5%),以中、老年人残疾为主(占70.3%),以疾病致残多见(占54.8%),主要的致残疾病是小儿麻痹症、脑卒中、精神病及糖尿病,伤残人员所有8个领域的健康指标评分均低于普通非伤残居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05)。残疾是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照顾和社会照顾是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社区伤残居民的生存质量低下,大都缺乏足够的家庭照顾和社会照顾,需要家庭与社会共同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8.
苏学宇  舒勤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079-1080,1098
结合目前死亡教育的现状及对社区艾滋病致孤儿童开展死亡教育的原因分析,提出对不同应激阶段的致孤儿童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死亡教育,以尽快减小父母死亡对致孤儿童所造成的严重心理创伤,提高致孤儿童再次应对亲属死亡的承受和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兰凤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92-139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寻求降低剖宫产率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以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方法:2008年3月1日2009年2月28日将宫内孕足月产妇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产妇入院即进行心理干预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则进行产科产前常规观察护理。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及分娩教育,可以减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其对自然分娩的自信心。结论:心理干预促进产妇身心健康,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型患者5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护理、饮食指导、运动锻炼、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采用自身对照法,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进行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生活质量调查测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控制体重、合理膳食、规律睡眠、戒烟限酒情况、运动锻炼、社会限制等健康行为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使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