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治疗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8例正常的女性盆腔血管造影进行子宫动脉的分析。对 14例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进行前瞻性分析 ,术前均行B超引导下病灶穿刺活检。结果 :正位投照子宫动脉开口显示仅 9.4% ,子宫动脉开口主要被臀上动脉掩盖为 86 .2 1% ;子宫动脉开口显示在左、右前斜位 2 5°~ 30°头侧倾斜 15°对子宫动脉显露最为理想。术前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肌瘤组 ( 10 /11) 91%、腺肌症组 3例均符合。单侧的子宫动脉卵巢支栓塞 ,术后性激素变化未见异常 ,月经正常来潮卵巢功能未见受损。结论 :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中对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利于客观及科学的评价 ;左右前斜位 2 5°~ 30° ,球管向头侧倾斜 15°是利于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最佳角度 ;单侧的子宫动脉卵巢支栓塞不会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成功率.资料与方法 7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及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影对子宫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40.8%子宫动脉起源于臀下阴部干;29.6%源于臀下动脉;18.3%源于阴部内动脉,8.5%源于脐动脉,2.8%髂内动脉主干.47.3%子宫动脉在正位造影显示较好,86.2%子宫动脉在10°~30°右斜位造影或10°~30°左斜位造影显示较好.结论 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分支;斜位造影显示子宫动脉优于正位造影.  相似文献   

3.
分析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对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成功率。资料与方法7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及子宫动脉造影,观察子宫动脉起源及开口情况,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影对子宫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40.8%子宫动脉起源于臀下阴部干;29.6%源于臀下动脉;18.3%源于阴部内动脉,8.5%源于脐动脉,2.8%髂内动脉主干。47.3%子宫动脉在正位造影显示较好,86.2%子宫动脉在10°~30°右斜位造影或10°~30°左斜位造影显示较好。结论多数患者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分支;斜位造影显示子宫动脉优于正位造影。  相似文献   

4.
子宫动脉开口摄影角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开口在DSA图像上的“最易显示角度区间”.方法 对12例患者子宫动脉开口部CTA三维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进行标准正位和旋转观察,在正位分析出子宫动脉开口与其附着动脉的内外关系,在左右斜位获得能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小角度区间.对27例患者子宫动脉开口部用同样方法于DSA造影过程中验证这个区间的准确性.结果 41支子宫动脉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外侧,向对侧倾斜10°~40°可显示清晰;13支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内侧,向同侧倾斜30°~50°显示清晰;24支开口位于附着动脉前方,大角度倾斜40°~60°显示清晰.结论 “最易显示角度区间”能很轻易、清晰显示子宫动脉开口.  相似文献   

5.
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子宫动脉选择性插管采取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置鞘、插管[1~3],以Cobra或者Robert导管进行.造影取正位或左右斜位显示子宫动脉[1,2,4~7].该方法有如下缺陷:①股动脉途径操作时术者手、臂部接近盆腔易受辐射;②正位或左右斜位均不能很好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起始段;③同侧子宫动脉插管时无法行导丝引导,对侧子宫动脉也常常不易选择性深插.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膈下动脉血管造影解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国人膈下动脉 (IPA)的血管造影解剖。材料和方法 :对 168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IPA造影 ,其中男性116例、女 5 2例 ,年龄平均 5 2 .7岁。用手推或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入速度 2~ 3ml/s、总量 8~ 12ml。投照位置以正位为主 ,少数病例辅以斜位、侧位取像。结果 :做右侧IPA造影 162支 ,左侧 99支。左、右IPA以共干发自同一血管者占 42 .9% ;右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5 9.3 % :发自腹主动脉占 3 7.0 % ,右肾动脉开口占 17.9% ;左侧IPA单独起源者占 18.2 % :发自腹腔动脉占 12 .1%、腹主动脉占 6.1%。 96.7%IPA开口位于胸 -12 ~腰 -1椎体水平。结论 :IPA起源、开口位置及分支走行等 ,对介入治疗医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三维DSA观察子宫动脉的开口位置、解剖形态及最佳投照角度,以提高子宫动脉的插管成功率.方法 对42例(84侧)成年女性子宫动脉进行前瞻性206°旋转DSA检查,对获取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子宫动脉的DSA表现,并观察子宫动脉的最佳显示角度.结果 所有84侧子宫动脉开口均能在三维DSA上清晰显示,其中58侧起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操作技术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以提高技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和X线辐射。方法 :对 10 6例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不同设备和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成功率 ,并比较用不同投照角度造影对子宫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早期在旧设备下治疗的 2 1例患者 ,有 2支子宫动脉插管未成功。后在新设备下治疗 85例 ,全部子宫动脉插管成功。正位造影子宫动脉显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 9.0 %和 2 4.0 %,右倾斜和左倾斜 3 0°~ 40°造影分别为 5 4.0 %和 2 9.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要安全、快捷地进行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 ,良好的操作技术和设备条件是基础。为清楚显示子宫动脉起始处以指导插管 ,取左和右倾斜造影 3 0°~ 40°较正位要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卵巢动脉的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国人卵巢动脉(OVA)的血管造影解剖,为选择性OVA插管治疗提供信息。资料与方法对138例进行了前瞻性OVA造影。96例(盆腔疾病组)因盆腔或妇科疾病行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42例(无盆腔疾病组)为无盆腔或妇科疾病患者。针对患者的原发疾病,按常规完成血管造影检查后行腹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OVA造影,观察OVA的起源、走行、管径及参与盆腔疾病的供血情况。结果138例中,102例行两侧OVA选择性插管成功,96.1%的OVA发自腹主动脉前外侧壁,异位开口发生率占3.9%。两侧OVA开口在同一水平者占41.2%,左侧OVA开口高于右侧者占56.9%,右侧高于左侧者占2.0%。96.4%的OVA开口于L2椎体上缘至L3椎体下缘之间,98.6%开口低于肠系膜上动脉、98.2%低于肾动脉开口,左侧OV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开口者占96.9%、右侧OV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开口者占81.3%。在盆腔疾病组,至少有一侧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者占34.4%。无盆腔疾病组OVA直径左侧为(0.9±0.3)mm(98.6%≤1.1mm),右侧为(0.8±0.3)mm(95.6%≤1.1mm);盆腔疾病组,左侧OVA直径为(1.7±0.6)mm,右侧直径为(1.8±0.8)mm;有盆腔疾病组与无盆腔疾病组之间的OVA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29,P=0.00001)。结论卵巢动脉造影所见,包括其起源、开口与椎体的相对位置、管径及分支供血分布等,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1151例,探讨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特点,评价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陕西省多个医疗机构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1151例子宫肌瘤介入栓塞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单侧或双侧股动脉选择插入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内并行超液态碘化油加平阳霉素混合液栓塞瘤血管床至瘤染色消失.术后第3、6、12个月复查B超,观察瘤体大小.结果 子宫动脉起源于髂内动脉前干、髂内动脉主干、臀下阴部干、阴部内动脉、臀上动脉的比率依次为73.8%、12.6%、7.6%、4.5%、1.6%.子宫动脉起始段成角分别为锐角63.4%、直角22.1%、钝角14.5%.DSA能清楚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行程的投照体化分别为:正位18.5%、同侧斜位56.2%、对侧斜位71.6%,提示对侧斜位投照为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行程的最佳体位.子宫肌瘤供血情况:早双侧优势型约占65.3%、呈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单侧优势型约占24.7%、呈单侧供血型约占10.1%.瘤体染色特点: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主干明显增粗、迂曲,动脉期肿瘤血管增多、增粗、扭曲,形成抱球状血管网,瘤巢内血管增多、紊乱,聚集呈毛线团状结构,称毛线团征;实质期,单发肌瘤瘤体呈浓密均匀染色,轮廓清楚.多发肿瘤呈边缘呈波浪状染色;肿瘤染色清晰显示瘤体的大小、形态、边缘.术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瘤体缩小比率:3个月缩小1/2的约31%,6个月缩小1/2的约61%,12个月缩小1/2的约78%,约6.9%瘤体大小无变化.约1.4%无效.结论 大样本多中心观察表明,子宫肌瘤是富血供良性肿瘤,大样本子宫动脉栓塞术证明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了解子宫动脉的血管解剖特点、采取合适的投照体位,可以明显提高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认清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机理和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组65例,30例采用侧卧位侧后方穿刺椎间盘,35例采用俯卧位穿刺椎间盘,前者的总有效率为86.6%,后者为85.7%,两者无明显差异。侧卧位穿刺的解剖途径距重要神经的距离比俯卧位穿刺近,刺伤神经的机会亦较多,侧卧位法,穿刺椎间隙的后1/3,是抽吸的理想部位。俯卧位法,针尖指向椎间盘的前方,吸出物可能较少。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于鼻窦、上颌窦检查时 ,大都采用俯卧式瓦氏位摄片检查 ,将患者俯卧在摄影台上 ,X线垂直拍照。这种方法较为传统 ,摆放时操作人员和病人都不方便 ,因此 ,照片上经常出现鼻窦或上颌窦显示不很清楚 ,影响诊断结果。经过反复实践我们改用立位后 ,效果良好 ,且摆放位置方便准确、迅速 ,患者舒适、容易配合。提高照片的成功率 ,对其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将拍摄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 采用GENDEXATC 5 2 5X线机 ,高速增感屏 ,固定滤线器 ,2 0× 2 5 ( 8× 10 )的胶片 1张 ,横放。2 投照体位 患者直立于胸片架前 ,面朝胸片架…  相似文献   

13.
DSA中斜位造影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斜位造影在D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2例均先作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对没有显示病变或显示病变不完全的病例加摄斜位;对脑血管造影加摄斜位或行旋转 DSA。结果:83 例次各动脉斜位造影中 59 例次清楚显示病变。结论:斜位造影有助于显示动脉开口、血管走行、病灶起源、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胸部前弓位在临床上常用来检查肺尖部和锁骨下病变。凡在胸部后前位片上被肋骨或锁骨遮蔽的空洞或病灶都能清晰显示 ,特别在新生入学体检胸片中 ,发现大量肺尖部及锁骨、第一、二肋骨重叠处病灶 ,采用前弓位投照对该部位病灶的明确和定性有重要价值。以往传统的胸部前弓位投照方法是 :患者背向摄影架站立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中线 ,两足分开站稳 ,肘部弯曲 ,手背紧靠暗盒 ,腹部向前挺出 ,两肩尽量内转 ,使肩胛骨影不致与肺部重叠。一旦遇到病重 不能站立的患者 ,我们则采用卧位投照 :患者仰卧于诊断床上 ,胸背部放置一约 30°木制三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屈过伸位功能摄片在腰椎疾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腰腿痛患者进行过屈过伸腰椎侧位片检查,观察腰椎椎体向前及或向后移位、滑脱情况和棘突分离或相互靠近情况。结果经Meyerding法测量,过伸位显示存在椎体滑脱者93例,过屈位显示椎体滑脱者29例;过屈位棘突局部不能分离者35例,过伸位棘突局部不能靠近者17例。结论过屈过伸位检查常能够发现常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所不能显示的腰椎失稳和功能改变。有时还能发现常规片中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解剖结构性改变。对X线观察腰椎活动,判断腰椎失稳以及估计病人治疗后功能恢复的程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