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梅芳  孟静岩 《天津中医药》2017,34(12):854-855
健脾法和利湿法虽然为治疗泄泻常用的治法,但是有些证型更适合用其他的治法。以下通过研究清代医家何梦瑶辨治泄泻的用药规律,浅析积泻、寒泻、肾泻、脾泻、食泻等证型对健脾法或利湿法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2.
赵坤教授认为小儿秋季腹泻病因病机乃外邪侵犯,脾虚湿盛而致。以从"湿"治泄为基本原则,并辨虚实寒热。根据症候表现将秋季腹泻分为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胃虚弱四型。分别用藿香正气散加味、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自拟健脾止泻汤加味、参苓白术散或七味白术散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张亚松  邹洁  黄甡 《国医论坛》2019,34(5):57-58
目的:总结黄甡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分析病案,总结经验。结果:遵循辨证求因、辨病论治原则,灵活运用经方治疗小儿腹泻,并将小儿腹泻归纳为外寒犯胃证、热盛下利证、湿盛作泻证、食滞中焦证、寒热错杂证、中阳虚馁证、下焦不固证七个证型,疗效显著。结论:黄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 小儿腹泻是常见病证之一,以夏秋季节为多见,延误治疗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或危及生命。本文拟就几年来中医药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加以综述介绍。一、辨证分型治疗目前小儿腹泻分型尚未有统一标准,基本上以病因病机为分型依据,多数分为伤食泻,热泻,虚泻和寒泻4型;有人认为还可分为惊吓型,积滞型和暑热泻型等。林氏等对201例小儿腹泻分为湿热型  相似文献   

5.
李贵 《家庭中医药》2011,(11):29-29
无论在中医还是西医,小儿腹泻都被列为小儿常见病。西医按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又分为肠炎和痢疾等。中医把小儿腹泻划分为湿热泻、脾虚泻、伤食泻、寒湿泻等。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1):21-22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宁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湿热型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小儿泻速停颗粒为对照,将小儿脾虚湿热型急性腹泻患者120例,进行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60例口服健脾止泻宁颗粒和小儿泻速停颗粒模拟剂,对照组60例口服小儿泻速停颗粒和健脾止泻宁颗粒模拟剂,剂量及服药次数依患儿年龄而定,两组疗程均为3d,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结果:两组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6.67%、对照组86.67%;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8.33%、对照组86.67%;止泻时间比较,治疗组28.38±11.23h,对照组34.65±13.69h;上述各疗效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受试者未见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止泻宁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湿热型急性腹泻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小儿泻速停颗粒。  相似文献   

7.
贺永清老中医善辨治小儿腹泻,其临床经验丰富,心得颇多,彼之伤食,湿热,寒湿,脾虚泻四案之治,分型准确,理法精湛,方药凝炼,可谓匠心独运,知常达变,一法之中,四法之中,诸法备焉,诚乃治小儿腹泻之大法,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凡 《四川中医》2006,24(3):81-82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清肠、健脾、收涩三法治疗小儿久泻的疗效。方法:在清肠、健脾、收湿治法指导下拟定2组处方分阶段运用,治疗脾虚失运、湿热内蕴型久泻患儿108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腹泻状况、大便常规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腹泻及伴随症状显著改善甚至消失,大便常规正常或明显好转;痊愈显效率82.41%,总有效率94.44%。结论:联合运用清肠、健脾、收涩三法治疗小儿久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腹泻,中医称之为小儿泄泻,是儿科最常见疾病之一。本文对126例该病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其中治疗组用中药治泻方治疗82例,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用西药治疗44例,总有效率为72.7%。实验结果表明:治泻方能促进小肠的吸收功能,不影响在体肠管的运动功能,并对常见的致泻性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均为本院门诊患儿,以腹泻为主诉,除外痢疾  相似文献   

10.
林苑琪  徐雯 《新中医》2008,40(6):108
抗生素的运用是西医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优势所在.然而.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抗生素不但无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肠道有益菌群的减少,导致病情加重.中医治疗则有一定优势.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已有较多成熟的治疗经验.如<幼科准绳>指出: "夏秋治里", "冬春治表", "身热泻黄多渴为热,宜凉剂", "肢冷泻青不渴为寒,宜温药"等.又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谓:"小儿泄泻认须清,伤乳停食冷热惊,脏寒脾虚飧水泻,分消温补治宜精."  相似文献   

11.
小儿健脾止泻膏,是我所主任医师朱进忠多年医治小儿食欲不振、慢性腹泻、秋季腹泻的中药敷脐外治经验方(本方主要成分含丁香、肉桂等)。经临床观察100例,确有较好的疗效,兹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在2岁以下(包括2岁)者45例,  相似文献   

12.
周步青辨治小儿顽固性泄泻经验310007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周文华先父周步青老中医,自幼习医,行医五十余载,专于儿科,尤长于治疗小儿泄泻。现将他辨治小儿顽固性泄泻的经验,简述如下。虚寒久泻温中散寒暖脾胃虚寒久泻临床最为多见,初起每因感受寒邪或过食冷物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脾止泻汤在治疗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小儿腹泻患儿1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止泻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疗程。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83.1%,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疗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补脾化湿、温肾止泻,提高患儿免疫力能有效缩短疗程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患儿采用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平度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研究样本,遵从随机化原则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4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44例)采用痛泻要方热奄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小于参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痛泻要方热奄包用于脾虚湿困型小儿腹泻患儿临床治疗中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建议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黎家楼 《新中医》2008,40(11):78-78
目的:观察加味泻黄散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加味泻黄散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5.71%和97.62%,对照组分别为66.67%和88.89%.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泻黄散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口疮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五更泄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阳 《新中医》1995,27(4):6-7
五更泄辨治探讨杨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五更泻以其泻时在五更而得名,又名晨泻、鸡鸣泻、肾泻,临床多从肾虚论治。笔者认为,五更泄除肾阳虚衰外,尚有其他因素可以导致,现将其辨治略述于次。1肾虚火衰治以温肾健脾《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相似文献   

17.
小儿泄泻是一种以腹泻为主症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征。笔者1994~1996年宗健脾燥湿法以自拟苓香汤治疗小儿泄泻58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58例均为中医儿科门诊病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岁。58例中(诊断标准参见《小儿内科学》〔1〕)属急性腹泻7例,轻型腹泻29例,迁延型腹泻22例。中医辨证分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属伤食泻9例,风寒泻6例,湿热泻29例,脾虚泻14例。化验检查:大便常规有少量白细胞、脂肪球。6例大便少量粘液。25例接受大便细菌培养,4例培养出大肠杆菌。部份病例治疗前使用过乳酶生,氟哌酸,…  相似文献   

18.
我院高哲睿老中医,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对治疗小儿腹泻很有经验。现将高老中医对虫泻治验介绍于下: 虫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农村临床所见的小儿腹泻属于虫泻者为数不少。寄生虫(多为蛔虫)在肠道繁殖,而受其代谢物或死亡分解的虫体的严重干扰而产生大便频繁,糟粕不化等症即所谓虫泻。本病与消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读元代医家曾世荣著作《活幼心书》,发现曾氏深谙小儿腹泻病因病机。曾氏认为,小儿腹泻与脾胃功能最为密切,又与小儿功能未全而感受六淫之邪、乳食失宜、易受惊吓等相关,临证细分9种腹泻类型,包括冷泻、热泻、伤食泻、水泻、积泻、惊泻、风泻、脏寒泻、疳积酿泻,基于此创立小儿九泻九治法。但防治本病时,曾氏不拘泥于“九治”,其注...  相似文献   

20.
李若萍 《光明中医》2007,22(9):75-75
目的:探讨中医燥湿健脾法治疗小儿久泻.方法:用升阳除湿汤随证加减观察治疗小儿久泻28例.结果:痊愈26例,显效2例,病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21天.结论:用燥湿健脾法治疗小儿久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