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是由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多样。现将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 2月收治的 IM患儿中资料完整者 4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 IM 41例 ,诊断以具有 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 (异淋 )≥ 1 0 %或 <1 0 % ,但 E-BVIg M均阳性为标准[1 ] 。41例中男 2 1例 ,女 2 0例 ,年龄 9个月~ 1 1岁 ;0~ 1岁 2例 ,~ 3岁 1 4例 ,~ 7岁 1 6例 ,~ 1 1岁 9例。1 .2 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 5天以上 40例 ,淋巴结肿大 41…  相似文献   

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infectious mononucteo-sis,IM)是由 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除典型 IM临床表现外 ,由于可使多个系统或器官受累 ,因而 IM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现将我院1996年 12月至 1999年 5月收治的 IM2 6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4例 IM中 ,男 170例 ,女 94例。年龄 5个月至 14岁 ,其中≤ 1岁 13例 ( 4 .9% ) ,~ 3岁89例 ( 33.7% ) ,~ 10岁 143例 ( 54.2 % ) ,>10岁 19例 ( 7.2 % )。1.2 临床特征 :2 64例 IM中 ,发热 96.6% ( 2 55/2 64) ,其中低热≤ 38℃占 11.8% ,中度发热 (~…  相似文献   

3.
陶玉  徐酉华 《华夏医学》2001,14(4):522-523
我院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共收治川崎病 (KD)患儿12 0例 ,现就其临床表现、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根据实用儿科学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自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 12 0例 ,其中男 80例 ,女 40例。发病年龄 3月至 11岁 ,其中 3个月至 1岁 17例 ,~ 2岁 2 7例 ,~ 3岁 2 8例 ,~ 4岁 2 0例 ,4岁以上 2 8例。1.2 临床表现  12 0例均有发热 ,入院时发热病程 2~ 11d,平均发热 6 .8d,体温高达 39.5~ 41.2℃ ,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 ;10 4例有皮疹 ,皮疹为猩红热样皮疹或荨麻疹…  相似文献   

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3):195-196
[背景]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实验室检查结果.[病例报告]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20例IM患儿,其中发热1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肝脾肿大4例,异型淋巴细胞异常19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2例.[讨论]通过临床表现及相关血液化验检查结果可较好地诊断IM.  相似文献   

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102-1106
【目的】总结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确诊为IM的85例患儿,回顾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中医证候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儿童IM发病特点,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IM患儿中以男性为主,发病年龄以学龄前为主,发病节气以霜降、寒露、处暑最多见。(2)临床表现方面: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别占94.1%(80/85)、98.8%(84/85)和100.0%(85/85),且大多数IM患儿伴有鼻塞表现,但皮疹少发;其中脾肿大及皮疹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热毒壅滞证最常见,占69.4%(59/85),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热毒炽盛证、热邪犯肺证和正虚邪恋证,分别为17.6%(15/85)、10.6%(9/85)和2.4%(2/85)。(4)有近半数的IM患儿合并有肝功能异常,在常见的危险因素中,发病年龄及节气与IM合并肝功能异常关系较密切(P0.05或P0.01),即患儿的年龄越大[OR=2.839,95%CI(1.406,5.731)]、发病节气越往后[OR=1.118,95%CI(1.003,1.247)],其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越大。【结论】IM患儿的中医证型主要为热毒壅滞证;发病年龄及节气是IM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热程与EB病毒DNA(EBV-DNA)检测阳性率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IM患儿32例,分析其热程与EBV-DNA阳性率和拷贝数的关系.结果 儿童IM治疗前EBV-DNA的阳性率为68.75% (20/32),拷贝数平均为1.39×107/ml(中位数8.36×104/ml),检测时发病时间平均6.6天(中位数8.0天).患儿治疗前E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4天91.67%、5~8天61.54%、9~12天33.33%、13~16天0.热程1~4天EBV-DNA的检出阳性率和拷贝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组患儿EBV-DNA的阳性率随着热程的增加而呈直线下降,相关系数R=0.99(P<0.05).结论 在患儿发热早期(1~4天)检测EBV-DNA对儿童IM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而发热9天以后,该项检测在临床诊断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5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分析统计患儿临床表现特征性及误诊原因。结果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100.00%),结膜充血(92.00%),口唇皲裂(88.0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上升(72.00%),血培养阴性(100.00%),各类临床表现百分比均较高,其中持续性发热、血培养阴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临床表现(P0.05)。早期误诊共7例:1例患儿误诊为药疹;2例患儿误诊为猩红热,4例患儿误诊为败血症,误诊为败血症百分比最高57.14%(4/7),显著高于其他误诊类型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具有一定典型性,其误诊原因复杂,应综合分析患儿临床检查结果,提高川崎病诊断准率。  相似文献   

8.
<正> 我科1994年~1998年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均符合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诊断标准。男14例,女6例。起病年龄:1~2月18例,3月2例。母乳喂养17例(85.0%),混合喂养3例(15.0%)。发病前均未用过维生素K预防。 1.2 临床表现:病程(1/2)h~3天16例;3天以上4例。其中表现为发热12例,呕吐、烦躁惊厥或意识障碍16例,前囟饱满、两眼凝视、瞳孔不等大、呼吸不  相似文献   

9.
肝结核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结核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以致死亡。本文就我院1965年4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14例肝结核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其目前的诊断方法及特殊治疗作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3~65岁,平均34.7岁,其中40岁以下10例(71.4%),45岁以上4例(28.6%),病程20d至1年,平均4.4个月。其中13例为病理诊断(手术活检7例,尸检病理3例,肝穿活检2例,腹腔镜直视下活检1例),1例系临床诊断。1.2 症状:发热13例(92.8%),纳差10例(71.4%),消瘦9…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引起[1-2],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出现误诊、误治.我们分析了263例IM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IM的诊断及重症判别能力,减少误诊.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263例IM患儿,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IM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70例,女性93例;发病年龄6个月至13岁,其中6个月至1岁43例(16.35%),>1 ~3岁98例(37.26%),>3~6岁75例(28.52%),>6~13岁47例(17.87%);发病季节:夏秋季(6~11月)占58.17%,高于冬春季(12月~次年5月).  相似文献   

11.
邝国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0):78-78,85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10年2月因反酸、烧心或非心源性胸痛等诊断为GERD的130例样本资料。结果本组130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造影剂反流入食管的反流现象,食管下段及贲门处黏膜紊乱的101例患者大多观察到胃食管反流现象,占77.69%,29例阴性,占22.31%。其中胃镜诊断8例反流性食管炎(6.15%),食管下段憩室5例(3.85%),4例(3.08%)食管静脉曲张,2例(1.54%)食管裂孔疝。结合其临床症状,可以明确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结论 X线消化道造影可在筛查食管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引起的急性增生性传染性疾病,症状体征变化多端,缺少特异性,临床极易漏诊和误治。为了加深对本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现将我院2007年7月~2011年3月诊治的29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IM患儿29例,均符合IM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年来麻疹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9月收住入院的76例麻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麻疹病人中,临床上均有发热、皮疹,大多患者皮疹典型,在发热第2天出疹5例,发热第3天出疹24例,发热第4天出疹23例,发热第5天出疹14例,发热第6天出疹7例,发热第7天出疹3例。有麻疹粘膜斑76例(100%),有结膜充血67例(88.2%),有腹泻56例(73.7%),有支气管炎50例(65.8%),有肝损害47例/75例(62.7%),有肺炎6例(7.9%)。76例中好转出院73例,转院3例。结论麻疹病人临床表现腹泻多,可作为麻疹的一个临床特征。麻疹的诊断应综合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早诊治,及早隔离。  相似文献   

14.
黄文 《医学综述》2009,15(11):1754-1755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M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M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39例(69.4%),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17例(30.6%),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部X线检查均有改变,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MP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最高,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发热,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李晶  欧阳颖  何海兰 《重庆医学》2012,41(30):3210-3211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中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起病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儿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IM患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其中以眼睑浮肿和(或)上呼吸道梗阻症状起病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小儿IM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除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外,以眼睑浮肿和上呼吸道梗阻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分别占12.9%和19.3%。结论眼睑浮肿、上呼吸道梗阻为小儿IM的早期重要表现之一,给予此类患者足够重视及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I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归纳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发热(100%),咽峡炎52例(86.7%),颈淋巴结肿大56例(93.3%),肝脾肿大51例(85.0%),部分患儿表现皮疹29例(48.3%),眼睑浮肿32例(53.3%),鼻阻31例(51.7%),腹痛13例(21.7%),咳嗽29例(48.3%)。白细胞及变异淋巴细胞在2~3周升高明显,表现典型。3d后测定EBV-VCA-IgM阳性率高。结论:IM临床表现多样,要动态观察,综合判断,结合变异淋巴细胞及EBV-VCA-IgM出现时间有选择性的检查,才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现将府谷县人民医院 1 976年以来收治的 31例原发性脾肿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 31例 ,其中男 2 1例 ,女1 0例 ,年龄 1 3~ 68岁。脾脏良性肿瘤 1 8例 ,恶性肿瘤 1 3例 ,恶性肿瘤病程 2月至 5年。2 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无症状 6例 ,左上腹包块或脾肿大者 9例 ,腹胀、纳差、呕吐 4例。恶性肿瘤表现为腹部包块、脾大 1 1例 ,腹痛 7例 ,乏力、纳差、消瘦 2例 ,发热 3例 ,贫血 8例。术前 B超诊断脾占位病变 83.87% ( 2 6/31 ) ,CT诊断占位病变 90 .31 % ( 2 8/31 ) ,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1 0 0 % ( 3/3)。3 手术及病理 良性肿…  相似文献   

18.
发热待查(FUO)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疑难病症之一,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才能做出诊断,引起FUO疾病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血液病及其他。结核病作为感染性疾病也是FUO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本文对我院2005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以发热待查收治的98例结核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符合FUO诊断标准的病例共779例,其中98例  相似文献   

19.
刘凯  张文娟 《中外医疗》2013,32(20):59-59,61
目的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避免出现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11例在该院经诊断确诊的成人IM患者临床资料,综合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成人IM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17~38岁。常见的临床表现、体征有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临床上可有包括肺炎、肝功能损害、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结论成人IM患者发病率较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外周血涂片找异型淋巴细胞>10%具有诊断意义,治疗上主要以休息及对症为主。  相似文献   

20.
17例弥漫性肺泡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肺泡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998年7月至2008年5月期间17例因弥漫性肺泡出血入住RICU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6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Goodpasture综合征1例,二尖瓣狭窄2例,特发性肺嗜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临床表现:发热76.4%(13/17),咯血47%(8/17),贫血100%(17/17),呼吸困难100%(17/17),低氧血症100%(17/17),白细胞升高76.4%(13/17)。血红蛋白(78.0±2.4)g/L。胞浆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滴度1∶(46.0±3.7);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滴度1∶(108.0±16.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血性35.3%(6/17);噬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计数阳性100%(17/17)。胸部CT呈弥漫性肺泡浸润实变影、磨玻璃影、网格影100%(17/17),15例呈两肺弥漫性阴影,2例呈右肺弥漫性阴影。死亡率29.4%(5/17)。结论弥漫性肺泡出血是危及生命的危重症,咯血、呼吸困难、贫血及胸部X线影像为诊断弥漫性肺泡出血提供线索。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弥漫性肺泡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