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技巧。方法 23例共21例经MRTA检查确认面神经REZ存在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对比观察术中发现责任血管情况,并随访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21例经MRTA检查术中20例在面神经REZ发现了责任血管并进行了充分减压,术后21例病人抽搐症状完全消失,2例术后症状减轻,1月后症状消失;术后出现1例患者在术后5d出现迟发性面瘫,经针灸、理疗、药物治疗等处理,1月后治愈;无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颅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血管源性面肌痉挛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MRTA评估、术中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不同成像序列在诊断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术前均行MRTA检查,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成像序列(3D-TOF)、超快平衡场回波序列(B-TFE)、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激发序列(THRIVE)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观察血管神经走行关系,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MRTA检查共发现责任血管115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13例;术中观察发现责任血管122例,三叉神经无血管压迫6例。MRTA检查与术中观察情况一致121例(95%)。本组治愈106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 MRTA检查对发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与神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3D-TOF、B-TFE、THRIVE及MIP序列扫描可显示责任血管,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术前评估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而肌痉挛手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观察神经根进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压迫血管;在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松解情况、垫棉的位置和压迫血管移位后的状态。结果 6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中,56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减轻;40例面肌痉挛病例中,37例术后痉挛消失,3例减轻。平均随访3.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辅助使用神经内镜,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消失86例(94.5%),明显缓解、服得理多能够控制满意者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入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25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 术前对12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所需要的器械、物品,术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及时回访病人.结果 125例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人中,121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改善不明显,后经射频治疗疼痛消失,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运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27例MRTA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术中显微镜下可确认责任血管19例,神经内镜确认责任血管6例,全程探查三叉神经脑池段后未见明确责任血管2例。25例可明确责任血管中,9例责任血管为动脉,15例责任血管为静脉,1例为动静脉同时压迫。显微镜难以观察责任动脉时,神经内镜可以清楚显示三叉神经根部解剖情况,明确责任动脉。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3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随访4~43个月,27例症状无加重或复发。3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经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缓解。结论 神经内镜可提供更多的观察角度,辅助MVD治疗MRTA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报告了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其中11例发现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动脉压迫神经根,将压迫血管与神经根分离,在其间植入纤维蛋白海绵或聚四氟乙烯片维持分离状态,术后除1例疼痛减轻外,其余疼痛完全缓解,另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但在神经根远侧段发现有粘连,将粘连松解,使神经根游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或缓解,所有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去除病因的手术方式,对已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亦可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还认为,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顺应了当今微侵袭外科的趋势,将有望被更多地用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46例患者三叉神经均存在血管性压迫,责任血管为单根者共40例,其中动脉压迫34例、静脉压迫6例;多根责任血管者6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39例(84.8%),疼痛明显缓解7例(15.2%)。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治疗手段,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慎密的手术计划、明确责任血管、适当的减压材料、充分的减压三叉神经以及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术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l angiography,MRTA)结果与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三叉神经痛MVD术前MRTA影像学检查资料,结合手术所见压迫血管的类型,对比分析MRTA中有无责任血管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患者术后获6个月~6年随访,平均3.5年.随访结果按优、良、差进行分类.结果 144例术前MRTA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23例术前MRTA阴性的患者(P<0.01).术中为单一动脉压迫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有静脉参与压迫或未发现责任血管压迫的患者(P<0.01).术前MRTA阴性且预后差的7例中,4例为单纯静脉压迫,3例神经根周围未见责任血管而仅有蛛网膜增厚粘连.结论 非动脉压迫因素是三叉神经痛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MRTA有助于术前判断MVD手术的预后,为术前筛选手术病人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前瞻性分析总结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技术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术前MRTA影像上存在明显血管压迫,且经济条件允许的83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进行MRTA复查,并且进行1~4年的随访。同时对这一组患者手术前后MRTA影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83例患者术后MRTA均反映出MVD手术中的改变,见到责任血管的移位,面神经减压充分。68例患者(81.9%)术后面部抽搐立即消失,并且在随访过程未出现任何手术侧面部抽动。15例患者(18.1%)症状消失延迟至术后1周~6个月,其中5例患者表现为术后2~3d面部抽动消失(静止期silent period)、抽动复现、抽动完全消失三个不同阶段。患者术后面肌痉挛(postoperative hemifacial spasm)的发生与责任血管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MRTA为判断MVD手术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若术后MRTA影像显示减压满意,即使发生术后面肌痉挛也往往是一过性的,在恢复过程中能够白愈,不需要再次手术探查。MRTA为术后疗效预测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及神经内镜在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TA检查,术中垫入隔片前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 结果 本组患者MRTA阳性率为77.6%(38/49),MRTA检测为阳性者在术中均得到证实,无一例假阳性.4例术中无法判别可疑血管是否为责任血管者应用神经内镜予以了明确.49例患者中术后47例(95.9%)疼痛消失,1例(2.0%)疼痛减轻,总有效率为97.9%. 结论 MRTA及神经内镜技术有助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MRTA) and neuroendoscope in determining 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Forty-nin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performe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were chosen; their clinical data, imaging data and operative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reoperative MRTA; and before placing intraoperative Teflon, 30° neuroendoscope was applied for multi-angle exploration. Results Positive rate reached 77.6% under MRTA. All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 under MRTA were confirmed, without a false-positive. Neuroendoscope help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suspect vessels were the offending vessels in 4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49 patients was 97.9%; pain disappeared in 47 patients (95.9%) and pain relieved in 1 (2.0%).Conclusion MRTA and neuroendoscope can help to determine 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MVD.  相似文献   

12.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磁共振检查后行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MRI及术中均见面神经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例,椎动脉1例;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3例。行微血管减压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术后立即消失5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消失2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微血管减压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患三叉神经痛的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26例有明确压迫血管。将压迫神经的血管用小绦纶片隔开,使之距神经5mm以上,未发现明确压迫血管的4例将附着在神经表面的静脉电灼切断之,同时将三叉神经感觉根的2/3切断。结果:26例疼痛完全消失,4例疼痛明显减轻。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特点、可能发病机制及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例术中证实的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14例术后1 d疼痛立即消失且随访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较术前缓解。结论 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所致的ITN多见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术前3D-TOF-MRA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及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术中针对不同的病因行不同的细节处理,充分松解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及环池段周围蛛网膜有助于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围手术期应控制血压平稳,防治血管痉挛,防治急性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83例三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中复发的46例病人行再手术研究。结果近期复发原因为遗漏责任血管和(或)血管、神经之间隔离物移位脱落,再手术时再次仟分离、垫隔。远期复发原因为术区严重黏连致新生的责任血管或同一血管重新压迫神经,冉手术时分离黏连及压迫血管后用肌片隔离,同时行感觉支部分切断。结论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和近期复发原冈各不相同,再手术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远期复发病人在分离黏连及压迫血管后用肌片隔离的同时行感觉支部分切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例复发性舌咽神经痛,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采用MVD治疗。术前应用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寻找和判别责任血管,以指导临床手术。结果术前3D-TOF-MRA检查30例中,28例证实有明显的责任血管,并在术中得到证实;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3D-TOF-MRA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其中1例术中发现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区腹侧受到基底动脉明显压迫,另外1例术中可见小脑上动脉有多支细小动脉攀附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给予MVD+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0例患者中,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缓解4例。结论 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责任血管的判定及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悬吊法"对43例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43例患者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无伤残及死亡病例,术后总有效率达100%,随访2~42月,平均24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面部麻木1例,出院时均治愈。结论利用"悬吊法"对三叉神经进行减压,减压充分,能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