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术的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修补治疗的51例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47例,自发性3例,医源性1例。根据漏口大小选择不同方法修补。结果 51例中,修补成功49例,2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2~5年,均未再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经鼻入路神经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内镜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外科技术及术中荧光示踪检查.方法 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诊治脑脊液鼻漏病人35例,25例行内镜经鼻手术,其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5例,自发性6例,其他原因14例.8例病人行术中荧光示踪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1次手术成功率为92%.2次及3次手术成功各1例,荧光示踪检查均能准确定位漏口,术后脑膜炎及梗阻性脑积水各1例.结论 内镜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漏口定位及处理、适宜的外科修补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荧光示踪能提高漏口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修补颅高压导致脑脊液鼻漏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高压导致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鼻漏持续5~150d,平均30d;鼻漏量≥300ml/d4例,鼻漏量300ml/d4例;伴颅内感染6例,无颅内感染2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修补,并结合降颅压治疗。结果配合多次腰椎穿刺,反复修补4次成功1例,1次修补成功4例;配合腰大池引流及永久性脑室-腹腔分流术修补2次成功3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内镜经鼻入路辅以腰椎穿刺放液、腰大池引流甚或永久性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助于伴有颅高压的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内镜经鼻入路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的可行性。并讨论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膨出物的位置,颅底骨质缺损大小,膨出物切除后颅底修补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 10例病人脑脊液鼻漏1次修补成功,1例病人2次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3个月未见复发,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膜炎并发症,经抗炎治愈。结论 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和鼻内镜修补术经验。方法共23例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脑脊液鼻漏均发生于垂体腺瘤术后1~5年,常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部MRI检查、脑池造影CT动态扫描和鼻内镜检查,明确漏口位置后行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漏口较大患者使用肌肉填塞,再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漏口较小患者直接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蝶窦内填塞明胶海绵和碘仿纱条。结果本组患者共住院3~5周,其中20例行1次鼻内镜修补术、2例行2次鼻内镜修补术、1例行3次鼻内镜修补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所有患者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残留肿瘤组织生长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由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适用于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手术安全且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鼻漏是神经外科较难处理的疾病,一般保守治疗2周无效后则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分为开颅修补法及颅外修补法.早在1948年就有脑脊液鼻漏颅外治疗方法的报告[1],但因为器械及技术限制,效果并不理想.自1981年Wigand[2]首次应用鼻内镜修补全筛切除术后筛顶漏口以来,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的病例不断增多,其安全和有效性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鼻内镜下经鼻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35例,外伤性20例,自发性12例,医源性3例,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以颅底CT扫描、脑池造影等获得诊断,采用自体阔筋膜片修补颅底缺损。结果 本组35例均在术后3-3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次手术修补成功32例,2次手术修补成功1例,1次手术失败后拒绝再次手术2例,手术成功率94%,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无神经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可以作为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2例,脊索瘤、视神经胶质瘤、上斜坡转移性腺瘤各1例,垂体腺瘤22例。内镜下发现脑脊液鼻漏后,根据漏口大小予以简单修补,或自体脂肪组织、人工硬脑膜及生物蛋白胶等多层材料修补鞍底。术后3~5 d若再漏,予以药物脱水降颅压或持续腰大池引流等处理。结果术中发现小漏口21例,予以简单修补;较大漏口6例,予以分层修补。修补术后再次发生脑脊液鼻漏3例,2例保守治疗,1例持续腰大池引流10 d后治愈。随访5~10个月,未再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在神经内镜视野下,术者可及时发现脑脊液漏口,术中多层严密封堵,术后有效对症处理,可明显改善脑脊液鼻漏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脊液漏病人的术前定位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手术治疗的54例脑脊液鼻漏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外伤性脑脊液鼻漏33例,肿瘤致脑脊液鼻漏14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7例。1次手术修补成功者44例(81%)。10例病人第1次手术失败后行第2次手术修补。术后并发脑积水3例,脑室炎1例,硬膜下积液1例,给予相应治疗,均治愈。结论漏口定位精确,同时注重手术中对漏口的探察与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种类型:额窦型22例,筛窦型8例,蝶窦型18例及混合型6例。根据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修补,额下入路30例,翼点入路1例,经鼻内镜修补23例。分析诊断分型与手术方法选择及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均见神经组织突入鼻窦,脑组织疝出部位与术前影像学所示完全一致。手术治愈53例,无效1例,经降颅压、腰大池穿刺等处理后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脑脊液积聚情况,对外伤性延迟性脑脊液鼻漏进行诊断分型,进而选择经颅或经内镜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体重指数、腰穿压力、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的结果。结果1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7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有2例患者接受了2次手术,5例1次性手术成功。8例患者术后随访6月-15年,均无复发。结论手术结合综合治疗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准确的术前定位、合适的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对颅内压的控制是治疗脑脊液鼻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其中13例(13/16)经首次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即成功,2例(2/16)经再次修补术成功,1例(1/16)改行开颅手术方修补成功。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头孢曲松后痊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肿瘤和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0例中,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5例,发生率为11.5%(15/1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25.0 kg/m2、术中脑脊液漏、再次手术是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0例采用腰大池外引流,5例采用药物脱水治疗;15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情况;出院后随访12~36个月,未再次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 脑脊液鼻漏是PA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切除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预后良好。对于体质肥胖、术中脑脊液漏和再次手术的PA,术后应密切关注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情况,可考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中及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并探讨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276例患者(其中垂体腺瘤270例,垂体脓肿3例,粘液囊肿2例,垂体转移瘤1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进行探讨。结果108例(39.1%)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4例(5.1%)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合并脑膜炎)。14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8例平卧5~7d后脑脊液漏消失;6例经蝶窦再探查,重新封闭后3例治愈,1例行腰椎穿刺置管脑脊液引流5d后治愈,2例引流1周症状无改善,经内镜修补漏口后脑脊液漏停止。未发现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类型、手术放疗史与术后脑脊液漏之间有相关性。结论术者经验是减少术中脑脊液漏的重要因素,积极重建封闭鞍底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及时重新蝶窦探查,封闭鞍底,选择性腰椎置管引流,必要时经内镜等措施修补漏口,可有效治疗术后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后迁延性脑脊液鼻漏手术方法.方法对10例外伤后迁延性脑脊液鼻漏病人采用额下硬膜外、硬膜下联合入路修补治疗.用CT脑池造影或MRI进行术前漏口定位.结果本组10例随访6~2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联合入路治疗迁延性脑脊液鼻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后迁延性脑脊液鼻漏手术方法。方法对10例外伤后迁延性脑脊液鼻漏病人采用额下硬膜外、硬膜下联合入路修补治疗。用CT脑池造影或MRI进行术前漏口定位。结果本组10例随访6~25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联合入路治疗迁延性脑脊液鼻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s been a recent renewal of interest in the extracranial repair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cranial approach. The authors describe an extracranial approach that involves packing of the sphenoid and ethmoid sinuses on the side of the CSF leak. A case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CSF rhinorrhea by this method is presented. The extracranial approach may be advantageous for the repair of CSF rhinorrhea and the authors advocate an increase in its utilization by neurosurgeons and otolaryngologists working as a team.  相似文献   

18.
微侵袭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鞍底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微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微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