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CT和MR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该次研究将给予对照组患者CT诊断,而观察组患者将采用M R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实施相应诊断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研究表明,磁共振(MR)能够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小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从而进一步降低影像科总体上的漏诊率、误诊率指标,逐渐完善医院诊断机制,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超声显像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显像探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杨利霞①近年,国外诸多学者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肝硬化结节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提出再生大结节(MRN)是HCC的癌前病变[1~4]。我们应用超声显像联合AFP检查,对35例结节性肝硬化患者连续追踪监测,...  相似文献   

4.
MRI鉴别诊断肝硬化退变结节与小肝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肝硬化退变结节和小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18例24个肝硬化退变结节(DN)和15例26个小肝细胞癌(sHCC)的磁共振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8例24个DN中,同、反相位T1WI上呈等信号者4个,呈稍高信号者20个,占DN的83%(20/24);26个HCC结节中,同相位T1WI上呈稍高信号者6个,其中3个在反相位T1WI上呈低信号;同、反相位T1WI上均呈等-低信号者19个结节,占76%(19/25).抑脂T2WI上DN组24个结节均为低信号;而小HCC组26个结节中,呈稍高或不均匀等-高信号者24个,占92%(24/26),2个在T2WI上为低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扫描,14例中15个DN呈缓升速降型14个,占93%;14例中24个HCC呈速升速降型19个,占79%(19/24);HCC包膜强化率占增强病灶中的70%(17/24),而13个DN见不规则纤细网状纤维隔强化,占86%(13/15),仅1个DN呈假包膜样强化.结论综合分析高场强MR不同序列及动态增强像特点,能够区别绝大多数大DN和HCC.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应用核磁(MR)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将本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疑似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65例患者均接受M R和C T检查,将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进行比对,明确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病理结果证实,2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43例小...  相似文献   

6.
早期阶段肝细胞癌及其相关结节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阶段肝细胞癌及其相关结节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研究朱文江①综述田建明丛文铭②审校肝细胞癌(hepatocelularcarcinoma;HCC)大多数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因为慢性肝病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在我国绝大多数HCC患者有慢性肝炎史,特别是慢性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与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小肝癌和19例肝增生结节患者的MRI资料。采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提取T1WI、T2WI、频率选择性预脉冲脂肪抑制T2WI及T1WI增强扫描图像中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的方法选择最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进行纹理分类。同时由2名MRI诊断医师共同评估所有影像学资料。比较纹理分析与医师鉴别诊断两种病变结果的差异。结果 52例中,共60个病灶。鉴别小肝癌与增生结节的纹理特征主要来自T2WI,误判率最小为8.33%(5/60)。纹理特征选择方法中,FPM的误判率(8.33%~26.67%)均低于MI (20.00%~38.33%)、Fisher (18.33%~41.67%)和POE+ACC (8.33%~40.00%)。纹理特征分类方法中,NDA判别两种病变的误判率(8.33%~20.00%)均低于RDA (26.67%~41.67%)、PCA (28.33%~43.33%)和LDA (21.67%~45.00%)。影像医师的误判率为23.33%(14/60),高于采用纹理分析鉴别两种病变的误判率(5/60,8.33%;χ2=58.73,P=0.002)。结论 常规MRI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与增生结节。  相似文献   

8.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灰阶超声造影(CEUS)观察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3cm)的显像特征,探讨不同性质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技术(CPS)研究68例肝硬化患者合并的75个肝脏实性局灶性小结节的CEUS显像特征。所有病灶均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15个大再生结节(LRN)、27个增生不良结节(DN)和33个小肝癌(SHCC),将各组结节的CEUS增强特征与常规超声和CT增强扫描进行对比。结果CEUS可持续观察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内造影剂进入直至消退的整个动态过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病灶的微血管灌注及增强特点,CEUS准确判断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性质的能力优于常规超声(P〈0.01),CEUS和增强CT对本组病灶不同时相增强显像结果一致(P〉0.05)。结论CEUS对于肝硬化癌变相关局灶性小结节具有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价值,对病灶内血流灌注的评估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34例肝硬化合并小结节病灶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18例20个病灶为小肝癌,16例18个病灶为增生结节,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观察两类病灶增强时相、类型及模式,并行定量参数比较研究.结果 ①小肝癌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等或低增强,延迟相低增强较多见;肝硬化增生结节增强表现多样化,以三期等增强最多见,两者各时相增强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多均匀增强,不均匀增强较少见,两者增强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小肝癌病灶中,11个为快进慢退型,9个为快进快退型;增生结节病灶中,1个为中晚期增强型,3个为早期延迟增强型,14个为同步增强型.④增生结节与同深度肝硬化组织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小肝癌与同深度肝硬化组织及增生结节比较,始增时间、达峰时间短,峰值强度高,曲线尖度大(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下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异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是肝内结节样占位病变,具有较高的恶变风险,被视为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尽早诊断DN并随访能有效发现早期肝癌。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DN的常用方法。常规超声、CT、MR诊断效果有限;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能区分部分DN与HCC,临床仍需要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查以确诊。普美显增强MRI等新型分子影像学检查对于DN的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Feridex增强MRI对小肝癌的检出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与常用造影剂Gd DTPA的比较来评价新型造影剂Feridex对小肝癌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5 3个病例 10 7个疑似小肝癌病变首日行平扫及Gd DTPA的动态增强扫描 ,次日行Feridex增强扫描 ,对照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比较平扫联合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与平扫联合Feridex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率。结果 Feridex增强扫描小肝癌信号保持不变 ,而良性肝占位的信号随肝实质降低。平扫联合Feridex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较平扫联合Gd DTPA增强扫描的略高 ,但两者的定性诊断率在统计学上相差不显著。结论 Feridex增强的原理、强化方式直至临床应用方法、特点与Gd DTPA均完全不同 ,两者互相补充和印证 ,Feridex增强扫描不仅可进一步提高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 ,而且可进一步帮助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比研究了14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的CT和MRI表现,发现CT对观察骨质破坏方面优于MRI检查,MRI在确定咽后壁、顶壁、颅内侵犯和咽后外组淋巴结转移方面优于CT检查,文内提出了CT检查对上述诸方面诊断意见和检查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MRI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通过分析MRI征象,建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28例肝细胞癌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男24例,女4例,年龄32~80岁,平均52岁。检查使用0.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常规SE序列T1W成像.TSE序列T2W双回波成像。采用双盲法作前瞻性回顾分析。结果:MRI能清楚显示肝细胞癌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周围组织关系及继发改变。其MR信号变化具有一定特征性,即T1WI多呈低信号强度,T2WI第一回波(PDWI)呈稍高信号强度或等信号强度,T2WI第二回波多呈不均质性稍高信号强度。结论:根据MRI表现,尤其是信号变化特征,对肝细胞癌能作出定性诊断。并建议把SE序列T1WI,TSE序列T2WI双回波成像技术作为肝细胞癌的常规和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在超声、CT及MRI的影像特点,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证实的40例肝血管瘤病人,均进行超声,CT及MRI检查.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及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声,CT及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为70%、92.5%、95%,特异性为68.4%、89.5%、94.7%,不同方法之间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P<0.005),MRI对肝血管瘤的敏感性高于超声及CT.结论超声可做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采用螺旋CT或/和MRI在定性方面上加以证实,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分析48例SHCC影像表现,US检查48例,常规CT44例,MR126例及SPECT1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US检查48%呈强回声,50%低回声,而<2cm者低回声占68.8%,2~3cm者则为41.2%。声晕征出现率24%。MRI检查T_1WI80.8%呈低信号,15.3%等信号和3.8%高信号,PDWI和T_2WI高信号分别占84.6%及76.8%,轻度和中等度低信号为84.6%(T_1WI),61.6%(PDWI)和65.4%(T_2WI)为轻度和中等度高信号,且T_2WI信号多不均匀呈“斑驳”样。常规CT增强前后均呈低密度区并有强化。SPECT胶体显像呈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血池延迟显像原稀疏或缺损区无过度充填。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碘油栓塞治疗后磁共振成像(MRI)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影像一病理对照,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判断原发性肝癌(HCC)碘油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坏死和残存的准确性。方法:23例TACE后行Ⅱ期手术切除的HCC患者,手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包括SE序列和FMP-SPGR多回合动态增强扫描。手术后沿MRI扫描平面作5~10mm层厚肿瘤连续切面和HE染色病理大切片。结果:23例患者MRI共显示31个病灶,采用动态增强和T2W1相结合,MRI准确判断28个病灶的肿瘤坏死和残存,准确率为90.3%。2个纤维间隔包裹和1个包膜下少量肿瘤残存未能显示。结论:动态增强和T2W1相结合,MRI能准确评价碘油栓塞后肿瘤坏死和残存,但对于纤维间隔包裹或增强早期无强化的包膜下少量肿瘤残存的判断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对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异型增生结节(DN)的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期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并获病理学证实的39例患者的39个高分化肝细胞癌病灶和7例患者的8个DN病灶,分析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特征。采用χ2检验,计算Kappa值,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绘制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2种诊断方法中,69.2%(27/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动脉期表现一致(Kappa=0.482),53.8%(21/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延迟期表现一致(Kappa=0.168)。DN病灶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呈“等增强-等增强”模式(87.5%,7/8),增强MR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模式(62.5%,5/8),所有DN病灶在超声造影延迟期均未出现廓清。超声造影、增强MRI、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同时满足或只满足一种)4种检查方法中,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只满足一种)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敏感度(66.7%)和准确性(61.7%)最高,而超声造影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特异度(100%)和ROC曲线下面积(0.658,95%CI:0.482~0.834)最高。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DN的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波谱技术诊断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1.5T单体素1H-MRS技术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对所得的波谱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对20名健康志愿者和20例肝硬化患者行常规MRI和MRS检查,利用Philip公司波谱软件包得出各波峰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接受检查者均获得MRS结果.正常组Lip出现率100%,Cho出现率为95.00%,Cr出现率为85.00%,Glx出现率为80.00%,肝硬化组Lip出现率10o%,Cho出现率为100%,Cr出现率为70.00%,Lac出现率为75.00%.Glx峰在肝硬化组病例中出现率仅为为20.00%,正常组中无乳酸峰.两组中Lip峰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ho和Cr峰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体素1H-MRS技术能够分析肝硬化病理改变后的各代谢物质的变化,是无创性检查和评估肝硬化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SENSE技术支持下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在诊断肝硬化和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肝硬化、30例肝癌进行上腹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其ADC值。结果在b值为300、1000和1500s/mm2时,正常肝脏ADC值范围分别为(1.520±0.169),(1.200±0.132),(1.068±0.118)×10-3mm2/s;肝硬化ADC值范围分别为(1.305±0.1181),(1.137±0.124),(1.006±0.107)×10-3mm2/s;肝癌ADC值范围分别为(1.163±0.206),(0.898±0.155),(0.803±0.140)×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在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