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剖宫产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简易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3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数、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等。结果两组间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胎儿宫内窘迫不是该术式的禁忌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100%。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ark式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情况,以改进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方法对300例二次剖宫产术中粘连情况进行比较。其中Stark式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113例(A组),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89例(B组),在Stark式剖宫产的基础上缝合腹膜,子宫膀胱反折腹膜术后二次剖宫产98例(C组)。比较3组患者腹壁切口愈合情况,以及腹膜、大网膜、膀胱子宫反折腹膜愈合粘连情况。结果腹壁切口愈合良好,瘢痕纤细:A组76.11%(86/113),B组23.59%(21/89),C组83.67%(82/98)。大网膜、腹膜、膀胱反折腹膜粘连:A组粘连率70.79%(80/113),以子宫下段与腹壁下段粘连为主。B组31.46%(28/89)以大网膜与腹壁腹膜切口处粘连为主。C组21.42%(21/98)。以大网膜与腹壁腹膜切口处粘连为主。腹壁切口愈合情况:A组、C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大网膜、膀胱反折腹膜粘连情况:A组比B组、C组粘连明显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横切口愈合方面明显优于下腹纵切口。不缝合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黏连、肠梗阻,并发症少,术后胃肠恢复快,操作简单,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优越性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及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利弊.方法 对198例二次剖宫产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按既往剖宫产术式分为新式剖宫产史组(A组)100例、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史组(B组)9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T);开腹时出血量;膀胱下推情况;盆腹腔黏连状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1)观察组开腹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开腹出血量亦明显多于后者.(2)观察组与盆腹腔黏连状况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腹直肌黏连对再次开腹手术有一定的影响;不缝合腹膜并不会加重腹腔黏连;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多数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剖宫产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简易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3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数、术后病率、切口感染等。结果 两组间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有利于术后病人恢复,胎儿宫内窘迫不是该术式的禁忌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式新式剖宫产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在术式、手术指征、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切口撕裂、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采用了以色列Toel-Cohen开腹方式,钝性撕开脂肪及腹直肌,纵形撕开壁层腹膜,钝性撕开膀胱反折腹膜,子宫下段切口上下方向钝性撕开,术中缝合应用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的DG缝合线,用一根线依次全层缝合子宫下段,不缝合子宫反折腹膜和壁层腹膜。另一根线连续缝合浅筋膜及2/3层皮下脂肪,不打结折回皮内缝合皮肤,留线头5 cm。术后不拆线。结果 本术式术后排气时间由原来的48±5 h缩短至6±5 h,(P<0.01)术后疼痛时间由原来的24±1 h缩短至2±1 h,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 此术优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无切口撕裂,减少了产后出血,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排气快,术后切口不拆线,无硬结,术后病率少,疤痕纤细,切口美观,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新式剖宫产产妇中不缝合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与腹壁腹膜对于再次剖宫产手术造成的不利因素.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住院部76例再次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首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有缝合腹膜产妇38例作为对照组;首次剖宫产为新式剖宫产,没有缝合腹膜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时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产妇在手术出血量、切口愈合、住院时间等指标上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比子宫下段剖宫产严重,不仅增加了再次剖宫产手术难度,还延长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何小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53-1654
近年来,各地医院均广泛开展新式剖宫产术。我院经过传统式剖宫产术及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通过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观察和总结,对横切口剖官产进行改良,从1999年7月-2000年4月开展改良剖宫产术52例,产妇手术后排气早,留置尿管时间短,切口疼痛、牵拉感觉减轻,切口愈合快,全身状态良好,切口愈合后,疤痕不显,有美容功能,产妇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式剖宫产术,分析其与传统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的优点。方法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8例。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通过对两组手术步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刀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刀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因开腹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刀口甲级愈合率高、美容刀口,深受产妇喜爱而明显优于传统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成萍 《淮海医药》2001,19(6):458-459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分析56例施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42例施传统的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较,观察总手术时间,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等。结果:改良式剖宫产具有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自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缩短,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等优点,与传统术式相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较传统式剖宫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采取再次行剖宫产孕产妇224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方法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腹壁纵切口)104例,新式剖宫产术组(腹壁横切口)120例进行观察。结果新式手术组在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中腹腔粘连情况,住院时间上显著差于传统手术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局部损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积极有效的降低剖宫产术率,对剖宫产术适应证严格掌握,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中缝合腹膜,减少粘连,为下次剖宫产提供较为良好的腹腔条件。  相似文献   

13.
100例新式剖宫产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式剖宫产是一种精练,简化与美观的外科手术,这种手术方式的特点是采用Joel-Cohen耻骨上横切口的开腹方法,裁开筋膜,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膜,膀胱返折腹膜及子宫肌,单层缝合子宫壁,不缝膀胱返折腹膜及腹膜,只缝合筋膜层,皮肤仅缝3针。  相似文献   

14.
陈京亭 《安徽医药》2013,17(6):989-991
目的再次剖宫产时,分析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影响其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病例126例,对再次术中所见结合前次手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腹腔黏连的程度、子宫切口位置的高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前次剖宫产时机、剖宫产术后病率、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等与子宫切口愈合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27.8%,与腹腔黏连的程度、子宫切口位置的高低、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剖宫产术后病率有关,而与前次剖宫产时机、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胎儿的大小无关。结论对初产妇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选择子宫切口的位置,精细手术操作,对前次剖宫产情况不明、B超检查子宫疤痕厚度3 mm、剖宫产时间2年及有剖宫产术后病率者,再次足月妊娠时,最好选择剖宫产,以防子宫破裂,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的方法、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与同期15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24 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术后2~24 h出血量、术后病率、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术后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42 d复诊,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子宫大小均恢复正常。结论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同时也避免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第1次剖宫产时不同手术方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1次手术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5例(组1),新式剖宫产组57例(组2),对两组二次手术腹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开腹时间与术后病率及术后排气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组患者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患者相比,腹腔粘连严重,手术时间与开腹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排气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腹腔粘连严重,术中出血多,手术后恢复差,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慎重选择第1次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硬膜外持续吗啡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效果以及对泌乳、肠蠕动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年龄22~3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硬膜外持续吗啡镇痛)和对照组(术后按需肌内注射杜冷丁).通过观察其镇痛、镇静的效果以及对泌乳、肠蠕动的影响.结果 两组各时点VAS镇痛、镇静评分,泌乳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硬膜外持续吗啡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效果满意,且能促进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利于新生儿的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腹手术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腹手术时腹壁切口愈合及腹壁、腹膜粘连情况,比较不同术式的利弊。方法观察近6年来我院新式剖宫产与纵切口破剖宫产术后再次进腹手术时腹壁切口愈合及腹壁、腹膜粘连情况。结果新式剖宫产再次手术时腹壁粘连严重,但切口愈合好,外形美观,患者易接受。纵切口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时腹壁粘连不严重,腹腔有粘连,切口愈合慢,外形不美观,患者不易接受。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快捷,术后恢复快,切口愈合好,但腹壁粘连严重,给再次手术时进腹造成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下肢按摩及温水足浴对剖宫产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各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术后2h开始以40℃-43℃温水足浴30min,同时给予双下肢按摩,记录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出血量。结果各治疗组术后肠蠕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两组术后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下肢按摩及温水足浴可使剖宫产术后患者肠蠕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早期恢复正常饮食,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