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RV)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早期、快速、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胶体金法)对来本院就诊的275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275例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占22.5%,7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阳性率占25.9%,其次为0~6个月感染率占19.8%,3~5岁感染率为0.0%。月份感染率,2月份感染率占8.3%,3月份感染率占20.0%,4月份感染率占23.1%,5月份感染率占30.0%,6月份感染率占25.5%。结论对婴幼儿急性腹泻采取及早进行RV抗原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婴幼儿腹泻的感染病因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长春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分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轮状病毒 (HRV) 1973年由Bishop等人发现 ,它是引起婴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全世界每年约有 6 0 0 0 0 0名 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与HRV感染有关[1] ,营养状况对HRV发病危险影响不大 ,改变卫生条件对轮状病毒的预防并不十分有效 ,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 3~ 5岁儿童均感染过HRV[2 ] 。HRV血清型是由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不同区分的。分别为P (VP4 ,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 ,P型目前分为13个不同的血清型 ,其中 8个感染人类 (1A、1B…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病率特点。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对1297例腹泻婴幼儿和30例对照婴幼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作年龄和性别相关性分析。结果1297例腹泻标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率34%,其中0—5个月腹泻患儿阳性率37%,6~11个月腹泻患儿阳性率35%,≥12个月腹泻患儿阳性率23%;对照组阳性率3.3%。男女患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适用于各级医院门急诊腹泻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了解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间7237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723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1754例,检出率为24.24%,高发期为1、11、12月,高发年龄为6月~2周岁,粪便常规检查以蛋花汤样便和脂肪球增多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常规及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轮状病毒为双股核糖核酸(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有11个RNA片段,直径60~70nm。分A-G7个组,A、B、C组引起人兽共患病,其他4组引起动物患病。仅A、B组引起人类严重发病,A组致婴幼儿腹泻,B组与成人腹泻有关,C组虽可引起人类腹泻但较少。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与年龄和季节的关系,本文对在本院就诊的1200例腹泻患儿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 08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8.14%;>0.6~≤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20%;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12月,其次是1~3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婴幼儿腹泻RV检测结果。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00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阳性率22.4%(448/2 004);RV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本地区高峰期在1月、11月和12月,检出率分别为41.4%、55.6%和36.6%;男女感染率分别为23.7%和2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东莞地区腹泻婴幼儿RV感染普遍,感染情况不容忽视,流行高峰期应尽早对腹泻患儿进行RV检测,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42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424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63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8.4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秋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 A组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2007年8月~2009年2月腹泻患儿粪便标本413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A组轮状病毒基因,阳性者再采用巢式 RT-PCR 分别针对病毒 VP7,VP4基因保守区进行 G/P型别检测。结果413份粪便标本 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52.5%(217/413),轮状病毒腹泻在深圳的主要流行季节是10~次年1月份,2岁以内的患儿占全部患儿总数的91.2%(198/217)。对217份轮状病毒阳性样本进行G/P分型,流行的轮状病毒G型分型依次为G3(52.1%),G1(31.3%),混合 G型感染(6.0%),G2(1.8%)及 G9(1.4%);P型分型依次为 P[8](85.7%),P[4](6.0%)及混合 P型感染(1.4%);G型和P型的组合以 G3P[8](47.5%)最为常见,其次为 G1P[8](30.4%)。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G3P[8]和 G1P[8]是2007年~2009年深圳地区的主要轮状病毒流行株,此外混合型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2.
13.
轮状病毒感染的人群分布及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轮状病毒感染的人群分布并介绍一种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快速方法,以便及早确诊病人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从而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eridan公司生产的快速EIA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试剂盒检测该院有腹泻症状的病人粪便标本。结果从2001年6月到2004年2月三年内累计检测了825例病人粪便标本,总阳性率为19.27%(159/825),且好发于秋冬季,其阳性率为26.28%至34.04%;而春夏季的阳性率仅为0~5.84%。所有阳性病例中6mo至2y的婴幼儿占64.15%(102/159);10y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占13.2%。结论6mo至2y的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采用美国Meridan公司生产的快速EIA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试剂盒在15min内便可确定粪便中是否有轮状病毒,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防止社区/区域性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样指导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培养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7月某院肠道门诊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173例患者。所有患者自行留粪采样后,均再由专职护士指导后采样;指导前的采样标本为A组,专职护士指导后的采样标本为B组,两组均为173份标本。将两组标本送检志贺菌、肠埃希菌、沙门菌、弧菌等肠道致病菌培养,分别计算致病菌的检出率。结果173例患者中,共检出有致病菌者113例(65.3%),包括志贺菌63例(36.4%)、大肠杆菌21例(12.1%)、沙门菌7例(4.0%)、弧菌属17例(9.8%)、其他菌属5例(2.8%)。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81,P〈0.05),两组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61,P〈0.05)。结论采样指导可以有效提高粪便致病菌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肠道外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腹泻与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腹泻患儿RV阳性组(观察组)与RV阴性组(对照组)两组间肝脏转氨酶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血清ALT、AST、LDH、CK-MB和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肌酸激酶(CPK)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肝转氨酶及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对社区康复认知需求状况。方法在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深圳市宝安区33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完全后分析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的认知状况与需求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分析调查问卷发现,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的知晓率较低,知晓者仅占2.46%,比较知晓及一般知晓者占40.49%,不大知晓及不知晓者占57.04%;社区康复需求方面心理支持需求11.27%、日常活动支持需求17.96%、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27.64%、并发症支持需求16.20%,其他方面需求26.93%,其中以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比率最高。结论深圳宝安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知晓率较低,而需求较高,尤以后遗症应对支持需求最明显,社区康复具有可行性,应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患儿粪便中幽门螺杆菌(Hp)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通过金标准确诊的78例Hp感染患儿的粪便Hp抗原和血清Hp抗体,同时分别检测46例治疗后的Hp感染患儿的粪便Hp抗原和血清Hp抗体。结果以金标准作为Hp感染的标准,HpSA检测的敏感度为94.87%(74/78),特异度为94.55%(52/55),准确性为94.74%(126/133);Hp-IgG检测的敏感度为92.31%(72/78),特异度为96.36%(53/55),准确性为93.99%(125/133)。以13C-UBT检测为标准,HpSA检测Hp治愈率为86.96%,与13 C-UBT检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检测Hp治愈率为15.22%,与13 C-UBT检测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粪便HpSA检测是较理想的非侵入性的Hp诊断方法,适用于婴幼儿Hp感染的检测,并可作为长期根治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以52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测定其大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315例,阳性率为60.6%。将6 mo~2 y婴幼儿组与<6 mo婴儿组、2~6 y幼儿组作比较(x2检验)P<0.05及P<0.01,表明6 mo~2 y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同一年龄组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较敏感的方法,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8(IL-8)在轮状病毒肠炎(RV)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6例RV肠炎患儿血清和大便的IL-8水平。结果:RV肠炎患儿急性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均显著升高(H=8.467,20.968,P<0.01),恢复期血清和大便IL-8水平迅速下降(H=5.644,7.141,P<0.01),但大便IL-8水平仍高于对照组(H=9.642,P<0.01)。结论:IL-8参与了RV肠炎的炎症反应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