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区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抑郁症复发的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永凡  金泽验  王凡 《护理学杂志》1999,14(2):128-128,F003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社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各种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10%[1]。不少老年抑郁症病人经治疗好转出院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复发,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烦恼与负担。为此,我们对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社区骨质疏松症教育与干预的初步结果。[方法]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慈溪市16家卫生机构设立骨质疏松症干预点,共纳入85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459例列入干预组,给予骨质疏松教育与相应干预;395例为对照组,常规社区管理,未给予相关教育和干预。干预期为1年,与对照组比较,并比较干预前后研究对象对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认知的变化,以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和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骨质疏松和跌倒危险因素认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各项危险因素的认知率均明显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干预组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均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腰椎BMD和股骨颈BMD均无显著变化(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腰椎BMD[(0.7±0.1)g/cm2vs (0.5±0.1)g/cm2,P<0.05]和股骨颈BMD[(0.8±0.1)g/cm...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症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骨密度(BMD)检测对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69例患者经骨密度检测确诊老年骨质疏松症,给予药物、营养饮食综合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临床有效率根据有效的患者数/总治疗患者数;临床有效判断根据临床疼痛、乏力症状消失,X线无新发骨折。检测不同部位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8.6%。治疗后监测BMD所有部位骨量丢失明显减少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KP)结果较治疗前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比较治疗后无再发椎体压缩骨折。结论早期干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显著。骨密度和生化指标检测是早期老年骨质疏松风险预测、评价早期干预治疗后疗效的重要指标和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份在我们病区住院,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20例(Morse跌倒评估为高危风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遵医嘱指导病人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实施常规预防跌倒的干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训练。实施1年后,考察两组病人的疼痛评估、步态分析结果、下肢肌力测定、跌倒发生率等指标的治疗前后差异和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各项考察指标均有改善;其中,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轻微,实验组治疗前后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前者;且实验组的再次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程度两项指标下降明显。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能有效缓解OP患者腰部疼痛,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因此该训练是一项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有望成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路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骨质疏松症预防的干预方法。方法宁夏银川金凤区及平罗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配样本的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指导;试验组从饮食结构、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惯等进行综合干预,1年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及评价。结果试验组在缓解骨质疏松症状,提高骨密度、预防跌倒骨折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变,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宣教,持续综合干预,定时监测骨密度,对改善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值,减少跌倒骨折,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 高社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152例社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病残分级、日常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心理调节、饮食指导、气候环境指导、理疗针灸治疗、医疗体育锻炼及自理能力训练等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持续干预1年后病人病残分级、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满意度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P<0.01),干预有效率达73.0%。结论 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老年RA病人病情的良性转归,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术后患者4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4.2%(2/47)、23.4%(11/47),组间差异经统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了现察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在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争价值,本人自2009年8月以来选择社区门诊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每次600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每次1.5克.每日2次,两组疗程半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9%,对照组总有效率52.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和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造成的疼痛症状,且能消除小腿抽筋现象,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并且安全可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提高骨量的作用,对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由此导致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人数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在大型综合医院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比较规范,但在社区医院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仍然存在认知上的差异。面对社区骨质疏松症认知诊治率偏低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强化对社区全科医生的培训,使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和诊治水平得到提升,充分发挥社区全科医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进一步普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的自杀态度、自杀预防态度,开展自杀预防教育干预,为自杀预防教育干预实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便利取样法抽取济南市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8名社区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选择其中的36名参加自杀预防教育干预研究。结果社区护士自杀态度得分2.88±0.31、对自杀者态度得分2.53±0.42、对自杀家属态度得分2.60±0.43,均处于中立水平,对自杀行为持排斥、歧视态度,得分3.54±0.51。社区护士自杀预防态度得分38.24±6.00,存在对自杀预防的误解。自杀预防教育干预后,社区护士对自杀态度、自杀行为态度、自杀家属态度、自杀预防态度均有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对自杀者态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士存在对自杀预防的误解和对自杀者的歧视,教育干预能提高社区护士积极的自杀预防态度和对自杀、自杀行为及自杀者家属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1.
对 2 0例绝经后妇女和老年妇女分别给予尼尔雌醇用药 3个月 ,并于给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尿钙与肌酐 (Ca/Cr) ,羟脯氨酸与肌酐 (OHPr/Cr)比值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雌二醇 (E2 )、降钙素 (CT)的值。以探讨尼尔雌醇减缓不同绝经年限妇女骨量丢失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尼尔雌醇给药前后两组妇女血清E2 的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但其血清CT的水平均较给药前有程度不同的升高。空腹尿Ca/Cr、OHPr/Cr比值以及血清AKP水平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0 5及P <0 0 1)。故此提示 ,尼尔雌醇可能通过刺激甲状腺C细胞而增加CT的分泌或直接作用于骨组织等多种途径抑制骨质的吸收 ,维持其骨矿含量的相对稳定。因此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为尼尔雌醇用于减缓老年妇女骨质的丢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锦州市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方法 以锦州市60周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锦州市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 结果 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情况尚可,其中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见方法(16%)和女性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14.2%)的认知较差。获取骨质疏松知识的最常见途径为电视收音机等媒体117人(52%);所在社区从未有过骨质疏松知识宣传为196人(87.1%);身边有从事医疗的家人朋友的老年人为76人(33.8%);愿意采取预防骨质疏松措施为182人(80.9%);老年人希望了解骨质疏松知识的途径有专业人士讲授、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亲朋好友讲述,分别占25.8%、8.9%、32%、3.1%。不同年龄总人群和女性的骨质疏松认知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0~年龄组女性对骨质疏松认知情况优于男性。影响老年人骨质疏松认知情况的因素为愿意采取预防措施、社区宣传、有从事医疗的家人朋友、晒太阳、年龄。 结论 加强骨质疏松的专业健康教育,积极在社区或是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开展有针对性、简单易懂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活动,使老年人知晓骨质疏松的危害和正确的预防方式,能够以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预防和面对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长海医院风湿科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上海市骨质疏松的认知度及高危人群防治现状,为上海市民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教育、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愿参与,发放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2011年12月在长海医院风湿科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平均得分为(44.2±5.9)分,认知度与年龄无关,而与性别及文化程度成正相关,报纸电视等媒体为认知的主要来源.行骨保健咨询及骨密度筛查者、坚持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及规范治疗者比例低.结论 上海市骨质疏松认知度不高,关注度不足,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力度不够.应加大宣传骨质疏松防治的力度与深度,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根据其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以现代医学为主体的主流医学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补充和替代医学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补充和替代医学被定义为主流医学之外,能补充主流医学的不足并提供主流医学不能达到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这方法使医学的概念多元化并对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则进而把补充和替代医学定义为目前尚未被考虑为主流医学的构成部分的医学实践。补充和替代医学注重个体化治疗、整体治疗、提高自我保健、自愈、良好的营养、预防性措施以及认识每一个体的精神本质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实验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补充和替代医学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成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例筛选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例筛选、诊断以及对本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80例不同程度出现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状的40岁以上成年男性,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按年龄段(10年)分组统计BMD值,观察各年龄段骨质疏松与骨折发生情况。结合 病史及受检人群的社会、行为因素与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病例筛选、诊断与防治措施。结果 重庆地区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出现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状,或X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进行DXA检查骨质疏松症患者(T-score≤-2.5SD)的检出率较高。40岁到69岁期间的患骨质疏松症的男性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随年龄段上升呈缓慢增加趁势,70岁以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男性人群中存在日常膳食钙摄人量低、活动锻炼少、嗜烟酒等不良行为因素影响较普遍;部分人患有可能影响骨代谢异常的重叠性疾病。结论 40岁以后的成年男性临床出现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状,X片检查提示骨质疏松改变,如果DXA骨密度测定T值低于-2.5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较为客观。除高龄的因素外,成年男性人群中膳食钙含量低,缺少运动,不良嗜好,患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加快中老年男性骨矿物质的丢失过早患骨质疏松症。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与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唐山市高龄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分析骨质疏松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对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属的32个社区(分布于唐山市区东西南北中)辖区3448名≥75岁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患病调查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促进行为方式、孤独量表(UCLA)评定。结果唐山市高龄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1.5%;骨质疏松老年人的SF-36总分评分为(401.8±153.5)分,低于非骨质疏松老年人(456.4±15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老年人生理功能(54.2±29.0)分、社会功能(24.6±11.7)分、生理职能(44.2±43.8)分、躯体疼痛(68.4±23.5)分、精神健康(63.5±19.9)分、情感职能(46.2±44.2)分、活力(61.8±20.2)分、一般健康(38.9±15.5)分,均低于非骨质疏松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方式、是否因疼痛影响睡眠、日常生活能力、主观幸福感、有无接受过心理咨询、孤独感、收支状况、每天吃适量肉、蛋、鱼、豆类和干果、健康促进行为和尿失禁情况是骨质疏松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d cost-utility of treating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osteoporosi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fractures. The results are based on Swedish data for risk of fracture and costs. The treatment intervention modelled is based on treatment of a 62-year-old woman with established osteoporosis. The cost per hip fracture avoided is 350000 SEK, assuming a 50% reduction in the risk of fracture due to 5 years of treatmen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changes in the cost and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the risk of fracture and the discount rate is performed. The cost per life-year gained and the cost per quality-adjusted life-year (QALY) gained is presented to enable comparison of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reating osteoporosis with that of other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s. A comparison between treating the same woman for osteoporosis and mild hypertension shows a cost per life-year gained of 220000 SEK and 128000 SEK respectively. Cost per QALY gained is very similar for the two interventions: 105 000 SEK and 103 000 SEK respectively. This model provides a tool to enable clinicians, administrators and health policy makers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aspects of a major health policy issue.  相似文献   

18.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多种性激素的变化对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182例老年男性患者测定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为正常、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组,40例健康青年男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睾酮(TT)、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并计算游离睾酮(FT)、生物有效性睾酮(Bio-T)、游离雄激素指数(FAI)、游离雌二醇(FE2)及生物有效性雌二醇(Bio-E2)结果老年男性在股骨颈、Ward三角及大转子骨密度明显低于青年男性;随年龄的增长,除SHBG外,其他性激素均有明显下降;老年男性中,Bio—T及FAI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降低,其他激素无明显变化。结论老年男性骨密度降低与增龄引起的性激素下降密切相关,而具有生物活性的睾酮的降低是影响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Vertebral osteoporosis accounts for over 500,000 spinal fractures annually, the majority of which occur in older women. Despite these statistics, data regarding the rate of spinal bone loss in this population are conflicting. Moreover, the site of skeletal evaluation may significantly alter classification of osteoporosis in this age group. To examine trabecular-rich spinal bone loss with a measurement less affected by age-related artifacts that the AP spine, we measured lateral lumbar spine bone density (BMD) using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in 120 healthy, ambulatory, community-dwelling women 65 years of age and older (mean 70±5 years, range 65–88). We also examined cortical-rich sites in the forearm and total body along with AP spine and femoral BM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ite specificity using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lassification of osteoporosis. Significant losses in BMD were observed at the lateral spine (−1.1%/year,P<0.01), forearm (−0.77%/year,P≤0.01), total hip (−0.75%/year,P≤0.01), femoral neck (−0.70%/year,P≤0.05), and trochanter (−0.78%/year,P≤0.01), but not the AP spine. Using the WHO criteria, lateral spine BMD determinations classified 66% of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in contrast to 29% using the AP projection. Osteoporosis was diagnosed in 55% of women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femoral neck, 43% using the total radius, and 19% using the total body. We conclude that elderly women lose bone at trabecular-and cortical-rich sites (lateral spine and total radius,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o sustaining significant age-related bone loss at mixed cortical/trabecular sites such as the hip. Classification of osteoporosis in this age group more than doubles using lateral versus AP spinal projections, supporting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more uniform agreement on site-specific analyses.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丢失、骨的显微结构发生改变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机械振动作为一种短期、简便、无创、不良反应少的物理疗法受到广泛关注。机械振动的成骨效应已在多项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并获得临床试验的支持,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现有骨传导、肌动力、骨血灌注、脂质代谢、压电效应等多种假说。机械振动有多种应用模式,包括局部或全身振动、垂直或复合振动、间歇或持续振动、单独或联合应用等,但目前在不同模式的疗效及选择上仍有争议。因此,了解机械振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领域的应用概况及各种振动模式的特点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