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吸毒所导致的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接诊并接受外科治疗的10例静脉吸毒所致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人工瓣膜选择及手术技巧进行讨论.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三尖瓣置换术,所选择均为双叶机械瓣,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三尖瓣置换是治疗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必要的手术技巧有助于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4年4月至1999年12月共为3例静脉注射毒品所致的细菌性心内膜炎、三尖瓣严重损害患者进行了三尖瓣替换手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30岁。均有静脉注射毒品病史,反复出现发热、心悸气促及双下肢浮肿、腹胀症状。2例患者肝大平脐,2例贫血,血红蛋白分别为119及85g/L,低蛋白血症;另1例术前合并真菌感染,彩色多谱勒超声显示:三尖瓣严重关闭不全、瓣膜上见明显赘生物影。心功能均为Ⅳ级。  相似文献   

3.
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庆  陈华蓉  温定国  汪涛  赵萍  周钧 《河北医学》2003,9(2):136-138
目的:报告4例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三尖瓣赘生物切除、DeVega术3例,二尖瓣赘生物摘除、瓣膜置我术1例。结果: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吸毒所致感染性心脏瓣膜赘生物、瓣膜损伤必需尽早手术治疗,损坏瓣膜尽量修复保留。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1例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本院自1989年-2005年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了瓣膜置换手术.21例中,主动脉瓣病变7例,二尖瓣病变9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三尖瓣病变1例.对各种瓣膜病变均采用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在本组病人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至今,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采用瓣膜置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1例IE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26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吸毒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11例。所有患者都接受心脏手术。结果术后因败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5年,2例出现瓣周漏,再次行瓣膜置换,无晚期死亡。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早期诊断和积极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周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46-146
目的探讨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1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对本组患者原有心脏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均先给予内科治疗,均给予两种大剂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为4周。血细菌培养阳性的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相应敏感抗生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中,内科治愈共15例,3例患者外科治疗,其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了解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是其内科治疗关键,而对于瓣膜破坏严重,特别是因为赘生物导致瓣膜关闭障碍的,以免赘生物脱落情况下,要及早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4年4月至1999年12月共为3例静脉注射毒品所致的细菌性心内膜炎、三尖瓣严重损害患者进行了三尖瓣替换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48例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瓣膜炎患者,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1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二尖瓣16例。合并瓣膜赘生物27例次,合并瓣膜穿孔4例次。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结果患者术后1~2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4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4例均死于并发的肺部感染。结论心脏内畸形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立刻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细菌培养或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4周,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相似文献   

9.
42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48例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瓣膜炎患者,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1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二尖瓣16例。合并瓣膜赘生物27例次,合并瓣膜穿孔4例次。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结果患者术后1~2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4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4例均死于并发的肺部感染。结论心脏内畸形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立刻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细菌培养或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4周,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CSF-1和其受体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中的作用和其对瓣膜组织在赘生物形成中的影响.方法:比较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家兔心脏瓣膜MCSF-1和c-fms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与7只正常家兔对照;7只家兔静脉注射5×106CFU金葡菌;7只家兔行二尖瓣手术;7只家兔行二尖瓣手术 静脉注射金葡菌;7只家兔行三尖瓣手术;7只家兔行三尖瓣手术 静脉注射金葡菌.6 h后取出心脏瓣膜,应用RT-PCR技术测量MCSF-1和c-fm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二尖瓣和三尖瓣MCSF-1 mRNA在各自的房室瓣手术后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附加金葡菌注射后,二尖瓣MCSF-1 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提高(P<0.01),而三尖瓣无明显变化.二尖瓣和三尖瓣c-fms mRNA在各自的房室瓣手术后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二尖瓣和三尖瓣有不同的MCSF-1/c-fms表达反应,折射出左右心脏IE的不同临床发病特点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总结探讨3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0例IE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50岁(平均26.3岁);心功能(NYIIA)Ⅱ级5例,Ⅲ级19例,Ⅳ级6例。择期手术18例,急诊手术12例。施行二尖瓣替换术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6例(其中1例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同期行窦瘤切除修补术,主动脉二尖瓣双瓣替换术8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动脉导管直视缝闭术4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右室双腔心根治术1例。结果: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10%,分别为主动脉二尖瓣替换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室颤各1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27例术后随访9~250个月(平均86.4个月),晚期死亡2例,均为人造瓣膜心内膜炎。存活25例(83.3%)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者20例,Ⅱ级者4例,Ⅲ级1例。结论:外科治疗是难治性IE的有效治疗手段,IE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清除感染病灶和彻底根治心脏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12.
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法治疗,其中33例行主动脉辩置换,2l例行二尖瓣置换,6例行二尖辩成形术,9例行联合瓣膜置换,8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4例行动脉导管缝闭术,2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行肺动脉辩切开术,降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2例。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治愈,无1例手术过程中死亡。术中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3月~5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本研究证实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37例 ,其中主动脉瓣替换 17例 ,双瓣膜替换 10例 ,二尖瓣替换 7例 ,三尖瓣替换 1例 ,肺动脉瓣替换 1例 ,双瓣膜替换同时行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修复 1例 ,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 5例 ,室间隔缺损 4例 ,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 2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 (5 4 % ) ,随访无晚期复发。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时机的掌握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心脏超声检查在本病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3月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9例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应用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植术1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2例,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结果治愈24例(96%),术后早期死亡1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2例,二尖瓣置换术9例,双瓣置换术4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3例,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同期矫治合并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窦瘤破裂和右室流出道梗阻。结果:术后早期残废2例,病死率5%。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3.2年),无复发及晚期死亡病你。结论: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低。尽早手术可避免心肌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其中无原发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术后1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瓣膜成形术3例,异物取出1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6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4年,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13年6月连续收治的符合Duke诊断标准的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性死亡、二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2例,女4例,男女比为3:1,年龄25.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60.6(46.7±13.9)岁,行二尖瓣置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3例,30 d内病死率为18.8%(3/16)。随访12例,随访时间0137(42.3±5.0)月,5年生存率为80.0%,远期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仍是高病死率疾病,心脏彩色超声可以提高其诊断率,早期手术有利于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高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24例高龄(≥70岁)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治疗,年龄70~82(73.0±3.2)岁,男性20例,女性4例。全组共行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成形术2例,起搏导线拆除术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房颤消融术1例。  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2例(8.3%),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1例死于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2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20例(90.9%),随访时间21~137(76.6±35.6)月,1例双瓣置换术后47个月死于非心源性疾病,其余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  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是风险可接受的,术后早期和晚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