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依达拉奉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ivd,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两组疗效、NIHSS评分、BI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 vs 43.33%,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I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3.33%,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佳,能有效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gFang Data、SinoMed和VIP,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4月,纳入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均数差(MD)、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95%置信区间(CI)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共计1 0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提高临床疗效(RR=1.38, 95%CI:1.27~1.49, P<0.000 01),减少NIHSS评分(MD=-4.98, 95%CI:-6.85~-3.21, P<0.000 01)和NDS评分(MD=-7.98, 95%CI:-12.03~-3.93, P=0.000 1),有效地减少脑水肿体积(MD=-2.61, 95%CI:-3.99~-1.22, P=0.000 2)与脑出血体积(MD=-6.03, 95%CI:-11.35~-0.70, P<0.03);安全性方面因仅1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故无法评价。结论:七叶皂苷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NIHSS评分或NDS评分缩小患者的脑水肿、脑血肿的体积,但是其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C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注射液+小脑电刺激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21d。评估3组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双侧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血管搏动指数、脑循环储备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C组的72.5%(P<0.05)。3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3组治疗后Vp、Vm 均较前明显升高,DVp、DVm及血管搏动指数较前明显下降,脑循环储备功能明显改善(P<0.05);A、B组各项参数均优于C组(P<0.05),且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脑循环功能仪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纠正脑循环状态异常。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影响。方法: 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2周。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于发病24 h内,治疗第3天、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 6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 6水平相比较。结果: 治疗第7天开始观察组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此后NIHSS评分持续下降;对照组NIHSS评分则在治疗第10天开始显著下降(P<0.05)。治疗第7天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入院24 h内血清IL 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 6水平从治疗第7天开始逐渐下降,治疗第14天时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L 6水平在治疗第10天后逐渐下降,但对照组各时段血清IL 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开始观察组血清IL 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血清IL 6水平最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最高值(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降低其血清IL 6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情况。对He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幅度与年龄、入院N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丁苯酞联合降脂、联合一般降脂、联合强化降脂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CRP、MDA、TC、TG、LDL、oxLDL、MMP 9、c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Hc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值与丁苯酞联合降脂呈正相关,而与强化降脂的相关性更高(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抑制动脉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奥拉西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拉西坦胶囊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侧支循环开放率,以及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降低(P<0.05),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总分和记忆力得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MoCA总分和各单项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侧支循环开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对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纠正事件相关电位P300异常,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po  qi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po tid。两组均连用6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氧化脂质(L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MDA、ox LDL和LPO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SOD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UC疗效较显著,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MDA、ox LDL和LPO水平,升高SOD水平,保护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丁苯酞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5 mg,ivd,q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梗死灶容积、临床疗效以及外周血 EPCs 数量、bFGF含量和侧支循环开放率。结果:丁苯酞组总有效率为83.7%,侧支循环开放率为7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arthel指数则较前明显增高(P<0.05),梗死灶面积较前明显缩小(P<0.05);且丁苯酞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PCs 数量、bFGF含量均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丁苯酞组EPCs数量及bFGF含量治疗前后变化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辅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明显增加患者外周血EPCs 数量和bFGF含量,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治疗7 d,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得分则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点 (P<0.05)。两组脑出血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及软胶囊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1例起病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25分的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序贯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程均为90 d。治疗前行NIHS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后比较两组随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两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I分别为(88.55+16.74)和(70.67+26.18),mRS分别为(1.87+1.02)和(2.53+1.4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能改患者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90 d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田毅 《中国药师》2016,(2):290-292
摘 要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予以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药、硝酸酯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qd,睡前口服,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20 mg,qd,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变化,比较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MDA和LPO水平较前明显下降,SOD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调脂治疗UAP患者的安全性较佳,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DA和LPO水平,提高SOD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与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阎云芸 《中国药师》2015,(8):1336-1338
摘 要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神经肽Y(NPY)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新生儿HIE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吸氧、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抗惊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 im,qd。对照组患儿加用胞磷胆碱注射液100 mg,ivd,qd,均连用10~14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PY 和NSE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及药品不良反应,随访1年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NPY和NSE水平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和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1),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出现明显药品不良反应。随访观察1年,观察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HIE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促进受损神经元细胞的修复,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其作用与降低血清NPY和NSE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9%(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崔燕  刘军田  张辉  孙永强  高霞  王锋 《中国药师》2015,(8):1333-1335
摘 要 目的: 评价中药新药脑脉欣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以NIHSS量表评分、患者生活能力评定为主要效应指标,同时观察对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证候疗效;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完成观察病例177例,其中脑脉欣颗粒组60例、阳性对照脉络通颗粒组59例、安慰剂组5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经4周治疗后,在NIHSS量表评分改善、生活能力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脑脉欣颗粒试验组与脉络通颗粒对照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脑脉欣颗粒试验组疗效也明显优于脉络通颗粒对照组(P<0.05)。脑脉欣颗粒试验组,脉络通颗粒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7%,1.69%和1.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脑脉欣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颅内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对患者的脑保护效应。方法:硬膜外血肿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丙泊酚复合麻醉和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血清学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内皮素(E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术后GCS评分与血清NSE、ET水平均明显优于采用丙泊酚复合麻醉的患者,且不良反应明显较少,提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患者的脑保护效应更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2010年10月-2016年5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急诊救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和丙二醛(MDA)]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的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NSE、S100β蛋白、AOPP、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协同提高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且发挥协同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协同改变血清NSE、S100β蛋白、SOD、AOPP、M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杨静  张保华  裘丽红 《医药论坛杂志》2011,(21):152-153,15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尤瑞克林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血清NSE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与依达拉奉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NSE水平开始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观察组NIHSS在治疗后第7、14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8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14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以及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变化。观察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P<0.05)。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而ADL评分较前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NDS及ADL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改善患者NDS及ADL评分,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金属蛋白酶(MMP)-2、8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控制血压、颅内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MP-2、8水平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MMP-2、8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0.05),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安全性较好,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MMP-2、8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20.
秦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0-2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ET、MMP-9及NSE水平升高,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它们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