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方丹参片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丹参片是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中药组成的常用中成药,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1]。复方丹参片在老年人群体中广泛用于疾病治疗与预防,而且用药周期比较长。有文献报道五味子、甘草、连翘等中药提取物对肝药酶有影响[2  相似文献   

2.
探究临床用量的复方黄黛片及大剂量君药雄黄对大鼠肝脏主要药物代谢酶(CYP450)酶活性的影响及在mRNA水平的调控作用。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受试药物给予14 d后,采用Cocktail体外孵育法结合HPLC-MS/MS技术对大鼠肝中CYP1A2,CYP2B,CYP3A,CYP2C各亚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亚型的mRNA水平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复方黄黛片显著诱导CYP1A2,CYP2B酶活性,抑制CYP3A酶活性,结果与m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但其单味药却呈现出弱于其甚至是相反的现象;不同剂量的雄黄组之间对酶活性及mRNA的表达结果亦呈现非常显著的不一致性。这些现象可能与复方黄黛片的配伍增效或减毒有关。CYP450酶的研究结果亦可以提示,复方黄黛片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有可能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药物代谢酶在中药配伍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药现代化研究中难点之一的配伍问题,分析了中药配伍在复方研究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了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CYP450)在药物配伍的复杂相互作用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中药不同配伍对CYP450药物代谢酶活性影响,构建中药配伍研究模式的设想,以冀使中药配伍研究得到新的发现和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四物汤复方及其配伍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大鼠口服灌胃四物汤及其配伍水煎液2周后,处死,用生理盐水灌流肝脏,制备肝微粒体,采用混合探针与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法考察四物汤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四物汤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 mRNA表达的影响。四物汤复方组CYP1A2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升高(P<0.05),熟地白芍、当归白芍、当归川芎以及白芍川芎组的CYP1A2和CYP2C19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复方组、单药组、2味药配伍组的CYP2B6的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复方组对CYP1A2的mRNA表达具有上调作用(P<0.05),4味单药对CYP2B1 mRNA表达具有下调作用的(P<0.05)。四物汤复方对大鼠肝脏CYP1A2的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熟地和当归组与对照组相比酶活性相当,但与白芍合用后显著下调了CYP1A2的酶活性。复方及其配伍对CYP2B6的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当归对酶活性下调作用较强。复方对CYP1A2以及4味单药对CYP2B1的mRNA表达的影响与酶活性水平相平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方丹参方及其单味药对大鼠心脏细胞色素P450酶(CYPs)主要亚型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复方丹参方 [0.32 g/(kg?d)]、丹参 [0.27 g/(kg?d)]、三七 [0.05 g/(kg?d)]、冰片 [0.003 g/(kg?d)] 或生理盐水连续ig诱导处理28 d,取各组大鼠心脏组织,利用Real Time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脏CYPs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方对大鼠心脏CYP1B1、CYP2B1、CYP2E1、CYP4A1和CYP4F4的mRNA表达有下调趋势(P<0.05)。丹参对CYP1A1、CYP1B1、CYP2B1、CYP2C11、CYP2E1、CYP2J3、CYP4A1、CYP4F4和CYP4F5的mRNA表达有下调趋势(P<0.05、0.01),而对CYP4A3、CYP4F1和CYP4F6的mRNA表达有上调趋势(P<0.05)。三七对CYP1A1、CYP1B1、CYP2B1、CYP2C11、CYP2E1、CYP2J3、CYP4A1、CYP4A3、CYP4F4、CYP4F5和CYP4F6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趋势(P<0.05、0.01)。冰片对CYP1A1、CYP1B1、CYP2B1、CYP2C11、CYP4A1和CYP4F4的mRNA表达有下调作用(P<0.01)。结论 复方丹参方全方对心脏CYPs 亚型mRNA表达影响弱于方中各单味药对CYPs的影响,显示复方对CYPs影响可能是各单味药作用的综合和叠加,同时全方及单味药对CYP2家族和CYP4家族的影响显示其对心脏均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考察芦荟大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体外代谢的主要条件,研究CYP450酶对芦荟大黄素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对空白对照组(0.5%CMC-Na溶液,10 ml/kg,ig)和PB组(苯巴比妥钠,75.0 mg/kg,ip)进行大鼠肝微粒体的诱导和制备,再将芦荟大黄素与大鼠肝微粒体进行体外孵育代谢,-80℃终止反应,三氯甲烷提取样品。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芦荟大黄素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0:30),激发波长435nm,发射波长515nm。结果:测定方法专属性,回收率高,日内和日间精密度良好,稳定性好满足生物样品检测要求。以芦荟大黄素代谢消失率计,在肝微粒体蛋白浓度为01.0mg/ml范围内成线性增加趋势,1.01.0mg/ml范围内成线性增加趋势,1.02.5mg/ml趋势不明显;孵化时间02.5mg/ml趋势不明显;孵化时间030min成线性增加,且高于60%。芦荟大黄素代谢消失率随其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达到一定浓度后成降低趋势。芦荟大黄素低、中、高浓度在PB、CMC-Na肝微粒中代谢消失率比较均为PPB-CMC-Na<0.01。结论:芦荟大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具有酶促动力学特征,CYP450酶对芦荟大黄素的代谢起促进作用,苯巴比妥钠诱导的CYP450亚型酶参与了芦荟大黄素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荣  董静  宓穗卿  王宁生 《中成药》2005,27(9):1092-1093
复方丹参滴丸是在复方丹参片基础上制成的一种滴丸剂,由丹参、三七、冰片3味药组成,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疗效确切.杨秋慧等[1,2]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能诱导大鼠肝微粒体P450中CYP1A2,CYP2B1活性的增高,而CYP1A家族特别是CYP1A1、CYP1A2对于催化各种内外源物质致癌有重要作用.因此复方丹参诱导CYP1A2、CYP2B1活性增加具有使致癌物质活化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连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盐酸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及盐酸药根碱等,了解其肠道吸收及肝脏代谢情况对于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及研究药物间相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众多国内外研究者运用多种体内、体外模型研究中药黄连及其活性成分的吸收机制和代谢类型,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系统总结,以期掌握黄连活性成分的肠吸收及肝脏P450酶代谢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心脏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系统考察附子与甘草配伍后对正常大鼠心脏的减毒机制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诱导剂苯巴比妥组(0.08 g·kg^-1·d^-1),附子组(0.5 g·kg^-1·d^-1),甘草组(0.5 g·kg^-1·d^-1)和附子-甘草组(0.5 g·kg^-1·d^-1)。检测大鼠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对药物代谢酶CYP2B1,CYP2C11,CYP2E1,CYP2J3,CYP4A1,CYP4A3,CYP4F1,CYP4F5,CYP4F6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附子组中大鼠血清AST,CK和LDH含量升高(P<0.05),配伍后AST,CK和LDH心肌酶的含量较附子组降低,但未出现统计学差异;同时病理学结果显示附子组大鼠出现心脏损伤,配伍后甘草可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损伤作用;在基因转录水平,甘草组能不同程度地上调CYP2C11和CYP2J3 mRNA表达(P<0.05),甘草与附子配伍后能上调CYP2B1,CYP2C11和CYP2J3家族mRNA表达(P<0.05),推测配伍可促进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生成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xpxyeicosatrienoic acid,EETs),附子能上调CYP4家族中CYP4A1,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 mRNA表达(P<0.05),其能促进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ydroxyeicosatetraenoicacid,20-HETE)的生成,附子-甘草配伍后能削弱附子下调CYP4A3,CYP4F1,CYP4F5和CYP4F6家族mRNA表达的能力(P<0.05),抑制20-HETE的生成,减轻由附子产生的心脏毒性。结论:附子-甘草配伍后可调控心脏CYP450酶的表达,使EETs生成量增加,20-HETE含量减少,起到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草、芫花合用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为了阐明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十八反产生相反作用的机制,选择相反药对甘草、芫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合用对主要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E1、CYP3A1/2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YP1A2、CYP2E1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CYP3A1/2活性.结果:甘草、芫花合用后CYP1A2、CYP2E1、CYP3A1/2的酶活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01).结论:两药合用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可能会使某些药物毒性成分在体内代谢特征发生改变,对药物的疗效或毒性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之间的代谢产物差异,采用UPLC-Q-TOF-MS对采自5个地区的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产物特征,利用OPLS-DA模型进一步分析,挑选出VIP> 5.0,r> 0.85的差异代谢物,再对差异代谢物进行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将满足P< 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1的化合物确定为区分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叶片代谢物差异显著,分析次生代谢物信息,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可分为二类,同时筛选获得区分二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23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的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267nm,分析时间80min;流速1.0mL·min-1,测定10批药材的色谱图,确立标准指纹图谱。结果指纹图谱标出雷公藤药材的29个共有峰,以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鉴定了其中18个峰。结论该分析方法的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较好,为雷公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其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但雷公藤毒性较大,毒副作用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主要表现在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因此,开展雷公藤的减毒增效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关于雷公藤及其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文献,分别针对雷公藤的炮制减毒工艺,制剂剂型改良,复方中药配伍,联合西药和针灸配合等方面展开调研工作。雷公藤的炮制之法自古有之,主要有净制,羊血炮制,加热炮制,近年又出现了微博煨制及双向固体发酵等新方法,均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雷公藤制剂剂型多样,多数口服后经肠道吸收,毒性较大,外用通过皮肤黏膜吸收毒性较小。因此通过剂型改良,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时间,增强药物的吸收利用,增加生物利用度。常见剂型包括:栓剂,缓释片,滴丸剂和贴膏等。研究表明甘草配伍雷公藤,能加速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代谢转换,降低毒性;配伍白芍能够减少肝损伤。合理的复方配伍也能降低雷公藤的毒副作用。除此之外,通过联合西药或配合针灸治疗均能对雷公藤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了RA治疗中雷公藤的减毒增效措施进行整理归纳,以期能促进雷公藤在临床上治疗RA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评价了雷公藤(TWP)用药者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情况.以"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oxicity","side effect","adverse","safety","tolerability"为关键词在CMCC,CBMDisc,CNKI,VIP,万方,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8个数据库(均从最早至2013年5月25日)中,系统检索了雷公藤用药者发生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随访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采用MetaAnalyst软件进行了血液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Meta分析,并按照年龄、用药方式、观察时间和就诊科室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共纳入49篇文献,拆分后形成54个研究纳入分析,因率的Meta分析各研究之间总是存在较大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总的TWP用药者血液系统不良事件平均每1 000人发生61次.针对3个主要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加权合并的发生率分别为5.6% (95%CI,4.3% ~7.3%),1.7%(95%CI,0.5% ~5.0%),1.8%(95%CI,1.0% ~3.1%). 54个研究中,45个为高质量研究,敏感性分析显示高质量研究合并后与总的合并值接近.由结果可知,TWP用药者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血液系统不良事件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严重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与推广。有毒中药一直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古云"有毒宜制"。以雷公藤和炮制为主题,经检索中国知网和Sci Finder等国内外数据库,发现雷公藤炮制研究基本为国内报道。本文就近30年来有关雷公藤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炮制对雷公藤毒性、药效及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雷公藤的深入炮制研究、新药开发及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逍遥散对雷公藤水煎剂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0.06 g·kg-1)对照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生药量3.38,6.75,13.50 g·kg-1)。除正常组外,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连续ig 4 d,再以雷公藤水煎剂(生药量3.75 g·kg-1)ig 4 d造模。处死大鼠,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力,做肝脏病理学检查,并测定肝匀浆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指数及血清ALT,AST的活力明显升高 (P<0.01),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5),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各组和甘利欣组大鼠的肝指数、血清ALT和AST的活力、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及肝匀浆上清IL-1β,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0.01)。 结论: 雷公藤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与其引起炎症因子IL-1β,TNF-α释放增加进而形成炎性损伤有关,逍遥散可通过抑制IL-1β,TNF-α的释放而对雷公藤致大鼠急性肝损伤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翁庚民  赖先阳  胡永红  陆付耳 《中草药》2002,33(11):1053-1055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提取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近5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其提取物诱导细胞凋亡的角度,对其药理机制进行了细胞分子水平的探讨,现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雷公藤萜类成分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雷公藤转录组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以雷公藤悬浮细胞为研究材料,克隆Tw CYP88A1基因。方法: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雷公藤Tw CYP88A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其组织表达谱。结果:Tw CYP88A1 c DNA全长1 594 bp,编码491个氨基酸,等电点9.16,相对分子质量55.957 k Da,具有半胱氨酸铁血红素配体信号活性催化位点。植物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w CYP88A1基因在雷公藤叶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最低。结论:从雷公藤悬浮细胞中克隆得到Tw CYP88A1基因全长c DNA,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组织表达谱,为深入分析雷公藤细胞色素P450酶、解析雷公藤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下游途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在甘草水提物对急性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1·d-1)及阳性药甘草酸二铵组(75 mg·kg-1·d-1),每组10只。以预防给药1周后采用雷公藤多苷片270 mg·kg-1单次灌胃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作用18 h后采集样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血清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及肝细胞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药物代谢关键酶CYP2D6、CYP3A4的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减毒的化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其他药味后,雷公藤中毒性成分雷公藤甲素的溶出规律,从化学角度探索其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为雷公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结合“组分剔除法”、“药味组合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络通痹全方、雷公藤各配伍组合中雷公藤甲素溶出含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雷公藤药材、雷公藤单味药、雷公藤配伍三七、雷公藤配伍青风藤进行化学成分的全成分分析,比较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等成分的溶出变化。结果:在雷公藤投料量相同的情况下,雷公藤甲素溶出的趋势为:全方去三七>全方去青风藤 >全方去地黄 >全方去僵蚕 >全方;青风藤配伍雷公藤 >单味雷公藤 >地黄配伍雷公藤 >僵蚕配伍雷公藤 >三七配伍雷公藤;统计分析表明,三七能明显降低雷公藤甲素溶出(P<0.05),青风藤能显著增加雷公藤甲素溶出(P<0.05)。全成分分析研究中,雷公藤配伍三七,配伍青风藤后与雷公藤药材及单味药提取物相比,溶出规律与前述结果一致。结论:通过清络通痹方中雷公藤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溶出含量变化可以初步推断,三七配伍雷公藤能降低雷公藤的毒性,而青风藤配伍雷公藤能增强雷公藤的毒性。该研究结果为雷公藤的临床配伍减毒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