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分析尿沉渣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收入的25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中段尿作为试验样本,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以及尿液培养对患者送检的尿液样本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测定结果显示,250份样本中阳性159份,阳性率63.6%;尿液培养结果显示,250份样本中阳性157份,阳性率62.8%,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检验标准,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标本符合率为96.9%,阴性标本符合率为97.8%,两种方法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测定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的一致性很高,证明了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在尿路感染的诊断中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沉渣临床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在我院接受尿沉渣检验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离心后进行尿沉渣镜检,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0例患者中红细胞阳性者72例,占22.5%;白细胞阳性者80例,占25%;管型阳性者64例,占20%;上皮细胞异常20例,占6.25%。结论通过采取规范化操作和统一检验标准可以提高尿沉渣临床检验准确度,得到更为可靠的检验结果,降低临床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0i)检测尿液中透明管型及病理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UF-1000i与显微镜同时检测448个患者晨尿标本,以显微镜检结果为标准,对UF-1000i检测的总管型、透明管型及病理管型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UF-1000i检测总管型的结果与显微镜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F-1000i检测透明管型与显微镜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病理管型检测与镜检法差异无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1000i对尿液中有形成分尤其是管型检测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对于病理管型的检测较为准确,但由于尿液标本检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UF-1000i仅作初筛检测和治疗监控,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但不可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对于尿沉渣分析的检测管型阳性尤其是报告透明管型阳性的标本需要进行显微镜检查以进一步确认,从而提高尿沉渣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法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382例住院患者的尿检资料,对用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H-10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淀镜检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微镜红细胞阴性率均高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尿干化学分析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白细胞阴性率均低于尿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将仪器法检查和手工镜检相结合,从而提高尿液分析的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A W Endtz 《Nederlands tijdschrift voor geneeskunde》1972,116(17):681-685
7.
8.
目的分析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的相关性,探讨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尿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法检测490例患者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干化学法红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尿沉渣镜检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镜检法白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干化学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阴性、阳性结果之间均互有交叉现象。结论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有利于临床疾患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细菌及白细胞,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亚硝酸盐及白细胞与尿培养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标本,分别作尿培养、干化学及尿沉渣分析。结果:亚硝酸盐和白细胞对泌尿系感染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1.21%,98.35%和77.27%,74.22%;尿沉渣分析细菌计数对泌尿系感染的判断灵敏度为72.22%,特异度为84.58%。多项目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单独运用均不能准确预见尿培养结果,但综合两者结果并利用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期值高的特点可对检验结果可疑的标本进行筛选,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检出率。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故仍不可替代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6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和未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术中冲洗液用量、手术时间、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程度、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尿常规结果、尿培养结果等资料。结果 6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36例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为6.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合并糖尿病、术中冲洗液用量30L、尿常规阳性是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糖尿病、术中冲洗液用量、尿常规阳性有关,因此应当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术后严密监测、加强治疗,防止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干化学分析仪与UF-1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应用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2012年3-12月收治的220例尿路感染住院患者尿液分别采用尿干化学成分和尿沉渣检测及联合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干化学、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方法对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5%、47.3%、48.6%;3种检测方法除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联合检测组的特异度、阳性和阴性检出率及准确度分别为87.9%、87.3%、84.6%、84.5%,均明显高于尿干化学检测组和尿沉渣检测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组检测值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检测组。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临床尿路感染筛检及判断尿细菌培养时的结果特异性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IQ200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Mejer-7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单用或联合应用,对诊断尿路感染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4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疑似尿路感染患者188例为对象,采集尿液标本,分别以IQ100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Mejer-7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并以尿细菌定量培养为金标准,判断2种仪器检测方案单用或联用的诊断价值.结果 尿细菌定量培养显示,阳性51例,占27.1% IQ200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显示阳性61例,其中真阳性32例,检测灵敏度0.627、特异度0.788、阳性预测值0.525、阴性预测值0.850、检测准确率为74.5%;Mejer-7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显示阳性35例,其中真阳性18例,检测灵敏度0.353、特异度0,876、阳性预测值0.514、阴性预测值0.784、检测准确率为73.4%;2种仪器检测方案联用,检测准确率为83.5%,明显高于单用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Q200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Mejer-7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应用对诊断尿路感染有一定价值,能够作为早期诊断尿路感染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尿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为控制老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患者中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137596例为研究对象,对导致老年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137596住院患者,60岁以上患者3860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28.05%,发生医院感染934例,医院感染率2.42%;60岁以上患者插尿管患者564例,占1.46%,插管总日数共8070天,发生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共50例,千日感染率6.20‰。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入住ICU天数为留置尿管老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实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更能缩短插管总日数,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老年性尿管相关性泌尿系统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Sediment toxicity from trace contamination of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is an emerging water quality concern. Pyrethroids are highly hydrophobic, and their sediment toxicity is related to the freely dissolved concentration in pore wate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was evaluated as a selective method to analyze free concentrations of eight pyrethroids in sediment pore water, and SPME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to total pore-water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using a conventional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 method. Free pore-water concentrations detected by SPME (C(w-SPME)) were 4.1 to 37% of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given by LLE (C(w-LLE)) in pore water prepared from a freshwater sediment and only 3.2 to 13.3% in the pore water of a marine sediment. The difference suggested predominant partitioning of pyrethroids into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phase in pore water. The method detection limits of the SPME method were lower than the 10th percentile of the reported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s for aquatic organisms,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20% as determined over 200 analyses. The SPME method was further used to analyze field-contaminated sediment samples. Thos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phase distribution of pyrethroids in sediment was influenced by sediment type and other conditions. Our results show that SPME provides a sensitive, reproducible,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screening sediment toxicity from potential pyrethroid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郑州市区10岁儿童尿氟水平。方法 采用概率抽样法随机抽取10岁儿童即时尿样,并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结果 尿氟值呈对数正态性分布,P>0.05,且尿氟值分布无性别差异,P>0.05,几何均值G=1.18mg/L,95%尿氟正常值范围0.41-3.45mg/L。结论 尿氟水平与饮水氟含量密切相关,而氟中毒发病率同时也受营养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苯二甲酸诱导大鼠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对苯二甲酸(TPA)诱导大鼠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并为TPA诱导大鼠膀胱癌的可能机理提供线索,用喂饲法对大鼠连续染毒90天,收集膀胱和肾脏结石,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对结石进行元素构成分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的有机物构成,结果提示,结石主要由碳,氢,氮,钙,磷等元素构成,红外光谱显示两种结石中均可能含有发生对位取代的苯环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以及铵盐,碳酸盐等,但无TPA原形的存,在,提示TPA在体内经过了代谢,至少不完全以原形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食盐加碘干预后队列人群的尿碘频数,探索较为适宜且安全的碘盐浓度.方法 2007-2010年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观察对象,以抽样A、B县的各3个乡镇为单位进行不同食盐加碘浓度[(15±5)、(25±5)、(35±5)mg/kg]的社区干预,随访观察分析干预后队列人群的尿碘频数变化.结果 下调浓度后,2县4个试验乡镇人群尿碘中位数随着干预时间逐步降低.A县(15±5)mg/kg和(25±5)mg/kg组儿童尿碘频数主要集中在100~200 μg/L和200~ 300 μg/L.B县儿童尿碘频数>300 μg/L总体有所下降,100~μg/L和200 ~μg/L比例升高,但趋势较为缓慢.4个试验组尿碘频数100~300μg/L的比例较大且保持平稳,始终处于一个较理想的状态;对照组仍以>250 μg/L为主.结论 建议在重庆市逐步实施分类补碘,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将食盐碘浓度从现行的(35±15)mg/kg下调至(25±5)mg/kg,并继续随访其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医院尿路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住院患者医院内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05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97株,占49.49%,革兰阳性杆菌61株,占31.12%,真菌38株,占19.39%;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认为与尿路感染显著关联的因素有:年龄、留置导尿管时间、侵入性操作和白细胞数。结论及时明确医院内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合理控制,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对降低尿路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