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重任务行走时的步态参数与害怕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2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和单条目问题法进行害怕跌倒评估,采用起立-行走测试评价患者平衡能力,采用可穿戴式步态分析系统测量患者在常速和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的几种重要步态参数,探讨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与害怕跌倒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患者是否有害怕跌倒的心理,将患者分成害怕跌倒组(124例)和不害怕跌倒组(101例),对两组的问卷调查情况和步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与常速行走步态间各种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害怕跌倒组和不害怕跌倒组的平衡能力、是否患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参加运动锻炼、居住状态及近1年是否跌倒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两组之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的行走步态中,步速、步长及步态周期变异性等三个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步频和步态周期两个参数上两组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速、步长与害怕跌倒程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步态周期变异性与害怕跌倒程度呈正相关(P0.05);步态周期及步频与害怕跌倒程度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任务行走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实际的行走步态性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易发生步态参数变差。患周围神经病变、较少参加运动锻炼、独居及有过跌倒史的人更容易出现害怕跌倒的心理,说明害怕跌倒可能是比跌倒更严重的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重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穿戴式外骨骼助行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使用Kickstart穿戴式外骨骼助行器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每组步行累计时长≥1h/d,5d/周,共4周。两组干预前后测试内容包括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10m步行测试(10MWT)、6min步行测试(6MWT)和三维步态测试。 结果: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观察组的TUG、10MWT、6MW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步速、步幅和健侧步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步态周期、步频和患侧步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TUG、6MWT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10MWT有显著性差异(P<0.05),步态参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组间比较,TUG和6MWT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0MWT和所有步态参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4周Kickstart穿戴式外骨骼助行器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巾操运动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步态、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84名养老机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对照组自行进行日常活动,干预组实施16周毛巾操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老年人进行步态、平衡能力及ADL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平衡测试、步态测试、ADL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组干预前后平衡测试、步态测试、AD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干预前后步态测试、AD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毛巾操运动干预有助于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步态、平衡能力及ADL。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定制化矫形鞋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步态异常患者分为踝足矫形器组(AFO组)和矫形鞋垫组(简称鞋垫组),每组30例。AFO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AFO适配训练,鞋垫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定制化矫形鞋垫适配训练,2组患者均干预4周。于适配前、适配后8 h及适配后4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评估项目包括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S)、足底压力平衡指数、左右步长差值、步宽(足印法测试)、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下肢Fugl-Meyer评分(FMA-LE)、6分钟步行测试(6MWT)、躯干姿势控制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及Barthel指数量表(BI)等。 结果 适配后8 h鞋垫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AFO组有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配后4周时,鞋垫组TGS、平衡指数(赤足和穿鞋+辅具时)、左右步长差值、BBS及BI评分均明显优于AFO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衡指数(仅穿鞋、无辅具)、步宽、FMA-LE、TIS、TUGT及6MWT等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踝足矫形器比较,定制化矫形鞋垫能更有效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足踝生物力学异常,提高其平衡功能,有助于患者步态表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Halliwick技术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的影响,探索适宜于我国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的水中运动疗法的技术与方法。 方法:本研究选取在广州市脑瘫康复学校就读的痉挛型脑瘫儿童24例,自愿选择进入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智力、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增加Halliwick技术,于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儿童的步态功能进行评测。 结果:实验组步态时空参数组内前后对比(除负荷反应左、预摆动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和足底压力曲线图前后观察也有改善。对照组步态时空参数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足底压力重心偏移轨迹图和足底压力曲线图前后比较基本没有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组间比较跨步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都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运用Halliwick技术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儿童步态功能,是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现实环境中采用功能性步态训练(FGT)以强化恢复期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对其早期社区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信心的影响,以及对活动中跌倒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及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功能性步态训练。训练前、训练6周及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分别评估参与者的活动平衡信心。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估社区生活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收集跌倒相关数据。结果:训练6周后,2组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2组跌倒总人数和跌倒总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中跌倒者均未造成严重损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AQ及AB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中社区生活发生跌倒者的FAQ评分明显高于非跌倒者(P0.05),ABC评分明显低于非跌倒者(P0.05)。结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现实环境中强化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功能性步态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信心,对社区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训练对养老院老年人跌倒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的老年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VR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防跌倒运动训练,VR组接受VR训练。两组均每周训练3次,每次50min,共训练12周。分别采用平衡功能测试系统、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30s座椅站立试验(30s CST)、Tinetti步态评分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价静态平衡功能、动态平衡功能、下肢肌力、步态功能及跌倒效能。随访老年人训练结束后1年内的跌倒次数。结果:训练后两组养老院老年人的静态平衡功能参数指标、TUGT评定、30s CST评定、Tinetti步态评分和MFE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VR组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1年随访期内,两组老年人的跌倒次数均较组内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VR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能有效改善养老院老年人的平衡功能、下肢肌力、步态功能及跌倒效能等跌倒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跌倒次数且效果优于常规防跌倒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病病人步行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应用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病人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步行能力,对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Z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均按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康复训练4周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二维步态分析仪、表面肌电图机及相应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步态参数及步行功能分级)、踝关节控制肌群(胫前肌及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步行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步行能力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佩戴AFO能够促进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的运动认知能力与跌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的运动认知能力和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过去1年的跌倒经历将91名老年人分为无跌倒组和跌倒组。对两组的睁闭眼起立-走时间测试(TUGT)的预测值、实测值与预测值和实测值差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闭眼预测值、实测值、睁闭眼预测时间差、睁眼预测与实测时间差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易跌倒的老年人对运动的认知能力受到视觉的影响,运动认知能力下降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双重任务训练与单一任务训练对健康老年人步态和平衡的改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Ovid、CINAHL(EBSCO)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双重任务训练与单一任务训练对健康老年人步态、平衡改善效果的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研究对象7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重任务训练对老年人步速和步长的改善效果优于单一任务训练(P<0.05),2种训练方式对老年人平衡的改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任务训练比单一任务训练能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步速和步长,降低其跌倒风险,对平衡功能的改善效果是否有优势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常速行走的步态特征与过去1年跌倒史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合肥市某社区的13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过去1年内,跌倒者23例,未跌倒者112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便携式步态分析仪采集老年人的人口社会学资料、健康资料、跌倒相关信息及10 m常速行走步态参数,比较跌倒者与未跌倒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比较两组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耗时、摆动强度、落脚强度、离地时脚的角度、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常速行走时,动态平衡能力、摆动强度、落脚强度越弱,离地时脚的角度越小,速度越慢,跌倒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多组分运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运动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住院于某高校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呼吸内科的68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试验组采用多组分运动训练,通过运动功能、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训练干预效果。 结果:试验组干预6、12个月的步行速度、5次椅子坐立、平衡测试及总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2个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6、12个月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在6min步行试验(six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T)干预1、6、12个月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干预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6、12个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st second,FEV1)、最大呼气压(maximum expiratory pressure,MEP)、最大吸气压(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version of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方面,两组患者在干预1、6、12个月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在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的各干预节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在干预1、6、12个月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多组分运动训练能减轻老年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改善呼吸功能,提升运动步速,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智能机器人步态模拟训练结合悬吊运动对脑卒中早期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方法: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减重跑台组(B组)和智能机器人组(C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悬吊运动训练,减重跑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减重跑台训练,智能机器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智能机器人步态模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C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及视频步态分析仪分别评定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下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三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智能机器人组在TCT、FMA-LE、BBS、FAC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除步行周期外,智能机器人组其余指标均显著优于减重跑台组(P<0.05);减重跑台组在TCT、FMA-LE、BBS、FAC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智能机器人步态模拟训练结合悬吊运动更能增强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躯干核心的稳定性,纠正异常步态,优化平衡功能,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运动训练在预防老年人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关于虚拟现实技术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54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虚拟现实训练组与传统干预组相比,老年人的步态及平衡功能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增强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减轻跌倒恐惧心理方面的作用无差异(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步态和动静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但关于虚拟现实训练对于老年人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减轻跌倒恐惧心理方面的影响仍存在争议,须开展深入研究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简化太极拳运动对社区老年人害怕跌倒心理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80名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太极拳运动,对照组接受健康宣教和随访,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评价两组害怕跌倒心理水平、平衡能力、是否跌倒等指标。 结果 两组共72名老年人完成研究。试验组简化太极拳运动干预集中练习和居家个人练习依从性较好,分别为75.68%和64.86%。干预后,试验组的害怕跌倒心理水平和平衡能力均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两组是否跌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简化太极拳运动适合害怕跌倒的老年人练习,能够显著减轻老年人害怕跌倒心理水平和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认为造成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肌肉无力、步态、平衡能力、视觉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自然步态下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分别对30名老年男性和30名青年男性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测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变化特征。结果与结论:老年组左、右足各区域峰力值小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左、右足足底各区域的负荷率均小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左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7个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10个区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青年人有较大区别,这些区别可能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外八字的脚外翻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目的:更进一步认识"外八字"步态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部分20~25岁的青年男性进行足底压力测试,通过分析筛选出双足步态均正常的青年男性39人为正常步态组,筛选出双足步态均为外八字的青年男性39人为异常步态组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异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峰力值明显高于正常步态组(P〈0.01),第5跖骨、足弓两区域骨峰力值明显低于正常步态组(P〈0.05)。正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1跖骨、第5跖骨两区域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异常步态组青年左、右足足底第2,4跖骨冲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异常步态组与正常步态组青年左足足底第3跖骨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足跟内侧、足跟外侧两区域冲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右足足底足跟内侧区域冲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外八字"行走会导致蹬伸时的推进力不是斜向向前,行走方向上的蹬地力较小;行走过程中足受力顺序不是沿足纵弓的方向,而是有一定的夹角,因此足弓不能起到减震的作用,冲量的增大也就增加损伤的概率。所以"外八字"步态者应当注意足底压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增加足与地面的接触时间,从而减小冲击力值,避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态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Pro-kin平衡仪、数字化跑台监控仪进行平衡与步态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评分、睁眼及闭眼状态下运动长度和运动椭圆面积数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平均步长及步频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步长变异性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且观察组平均步长优于对照组(P<0.05),步频及步长变异性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