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妊高征患者母血脐血中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例妊高征患者,15例正常妊娠妇女母血和脐血中心钠素与内皮素含量。结果:妊高征组母血和脐血中心钠素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高征组母血中内皮素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而两组脐血内皮素无明显差别(P>0.05),各组心钠素与内皮素之间均有明显正相关(P<0.01)。说明内皮素在妊高征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心钠素在抑制妊高征发生中应起一定作用;心钠素与内皮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我院对284例正常妇女及孕产妇(母血、脐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骨钙素简称BGP)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正常妇女与妊娠33周前孕妇血清骨钙素差异显著P<0.01,34~42周血清骨钙素明显低于33周前,两组对比P<0.01。分娩后一分钟母血BGP与脐血BGP比较P<0.01。提示:妊娠期总血清骨钙素是低的,其规律是妊娠周数增加血清骨钙素下降。分娩后一分钟脐血骨钙素明显高于母血。BGP这一规律变化与临床钙的代谢及妊娠中晚期妇女所出现的症状相符。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孕期的275例被动吸烟孕妇和1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中儿茶酚胺(CA)含量,并对其与低出生体重儿(LBW)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被动吸烟A组(平均每日被动吸烟5~14支)和B组(平均每日≥15支)孕妇孕中期和孕早期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显著高于同孕期正常妊娠组(P<0.05),且B组孕中期含量升高尤为显著(P<0.01);多巴胺(DA)含量与正常妊娠组比,仅B组临产前含量显著降低(P<0.05);被动吸烟A、8两组LBW发生率分别是正常妊娠组的2.27倍和3.21倍,其中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分别是正常妊娠组的2.91和3.50倍。提示被动吸烟所致孕妇血中NE明显升高与LBW的发生可能有关系。因此,社会和家庭对孕妇被动吸烟可能给胎儿发育所带来的危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妊高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变化以及对胎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对正常妊娠妇女27例,正常未孕组20例9对照组),妊高征患者52例(妊高征组)的血浆、新生儿脐血(23例)中NO和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妊高征组ET-1水平较对照组高,以中重度妊高征组增高显著(P〈0.01)。NO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中重度妊高征者中,合并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组(IUGR)母血和新生儿脐血ET-1水平明显高于 且。NO水平则明显低于未合并IUGR组。结论:NO的合成、释放减少与内皮细胞损伤ET-1释放增加,在妊高征发病中超重要作用。并且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孕期的275例被动吸烟孕妇和1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中儿茶酚胺(CA)含量,并对其与低出生体重儿(LBW)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被动吸烟A组(平均每日被动吸烟5 ̄14支)和B组(平均每日≥15支)孕妇孕中期和孕早期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显著高于同孕期正常妊娠期(P〈0.05),且B组孕中期含量升高尤为显著(P〈0.01);多巴胺(DA)含量与正常妊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本地区母婴血清和羊水β2-微球蛋白(β2-MG)正常参考值,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作为母婴产前与前后监护指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名正常未孕妇女血清和55对正常母婴及12对重度妊高征母婴血清和羊水中β2-MG水平。结果:(1)正常孕妇组中母血β2-MG水平极显著低于脐动脉血与羊水(均P<0.001);后二者间也有差异(P<0.05);三者中仅母血与脐动脉血间存在相关性(r=0.586,P<0.001)。(2)妊高征组母血和脐血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分别P<0.001,0.005)。结论:(1)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有待商讨。(2)高水平的β2-MG可能是妊高征形成的原因之一,而不仅仅是其后果;且测定β2-MG可作为评估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胎盘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应用NADPH一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采用镇铜镉还原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法)测定了新生儿脐血血浆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IUGR孕妇胎盘组织NOS活性较正常足月妊娠明显下降,新生儿脐血NO2-/NO3-低于正常新生儿(<0.01),而MDA水平高于正常(P<0.01),中药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NO2-/NO3-与MDA呈明显负相关(r=-0.6124,P<0.05)。结论: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引起IUGR胎盘微循环障碍的中介因子之一,补肾益气活血方促进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与其抗自由基损伤,增强胎盘组织一氧化氮(NO)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一氧化氮与分娩发动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一氧化氮(NO)与分娩发动的关系,我们采用NO间接比色法,测定正常妊娠妇女150例血清NO含量,其中早期,中期,晚期妊娠,分娩期及产后期各30例,对照组30例,为非孕育龄妇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和臆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1例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A组)外周血和脐务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以35例早产孕妇作对照(B组)。结果:A组母血中TNFα、IL-8均显著高于B组(P〈0.05,脐血中IL-6显著高于B组(P〈0.02),母血中IL-6,脐血中TNFα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和心率监护和B超联合监测过期妊娠胎儿储备能力和宫内状况,判定分娩方式。对过期组126例及足月组100例均采用联合监护,作对比观察。结果:在胎儿宫内缺氧、Ⅲ级胎盘及羊水过少发生率、剖宫产率等方面过期组与足月组相比均为P〈0.05;而新生儿窒息率两组相比P〉0.25。表明联合联合监护对预测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状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健胎液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鼠血浆、胎盘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孕鼠血浆和胎盘一氧化氮(NO)水平探讨中药“健胎液”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机理,采用被动吸烟法建立IUGR动物模型,应用镀铜镉还原和内标比色法(Greis法),测定IUGR组、IUGR加健胎液组(用药组)孕鼠血浆及胎盘组织中NO的稳定代射终产物亚硝酸基/硝酸基(NO-2/NO-3)含量,并以正常孕鼠作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用药组相比,IUGR组胎鼠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降低(P<001),IUGR组血浆及胎盘组织中NO-2/NO-3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而用药组和正常组相比,胎鼠平均出生体重、血浆及胎盘组织中NO-2/NO-3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与NO的合成和释放显著降低,因而影响胎盘微循环,限制了母儿宫内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血及脐血抵抗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例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组(AGA组)、14例高出生体重儿组(LGA组)及14例低出生体重儿组(SGA组)母血及脐血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1)AGA组、LGA组、SGA组母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10.51±1.64、9.26±1.28、12.77±2.90μg/L,脐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20.43±1.78、18.63±1.70、24.41±4.80μg/L;(2)L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S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的差异也均有显著性(均P〈0.05);(3)脐血与母血抵抗素水平成正相关(r=0.869,P〈0.05);(4)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均成负相关(r=-0.662,P〈0.05:r=-0.678,P〈0.05)。结论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在胎儿出生体重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母婴血清蛋白质及其组成成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母婴血清蛋白质含量及其组成成份的构成比,探讨母亲和新生儿血清蛋白质及其组成成分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同时测定母亲、脐血、新生儿和成人对照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区分血清蛋白各组分,求出百分比值,将各组检测指标作显著性检验。结果:母亲、脐血、新生儿血清TP、ALB和GLB含量均低于成人对照组(P<0.05);新生儿和脐血血清TP和GBL含量低于母亲(P<0.05);新生儿、脐血和母亲血清ALB含量相近(P>0.05)。建立了母亲、脐血、新生儿和成人组血清蛋白组成成份的参考值。结论:妊娠母亲和新生儿都存在低蛋白血症,新生儿比母亲更低。建立的4组血清蛋白组成成份参考值具有实用价值。血清蛋白组成成份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5例脑梗塞患者血浆中ET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期血浆中ET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ET和NO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ET和NO敢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测定血浆ET和NO水平有助于脑梗塞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产前后母血、羊水中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胎盘滋养层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3例足月妊娠妇女分成两组,其中临产组28例,未临产组25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妇母血、羊水中ET-1的浓度,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胎盘滋养层细胞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1)临产组母血、羊水中ET-1水平均高于未临产组(P<0.05)。(2)临产组胎盘滋养层细胞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未临产组(P<0.05)。(3)母血、羊水中ET-1的浓度变化与bcl-2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T-1及bcl-2介导的胎盘滋养层细胞凋亡在启动分娩发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ET-1可能对bcl-2的表达存在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PCR技术同时检测30例胎膜早破(PROM)和22例非胎膜早破(NPROM)的新生儿咽吸出物、胎盘组织及脐静脉血清中解脲支原体(Un)感染率,发现PROM组咽吸出物Uu阳性率为36.67%,NPROM组咽吸出物Un阳性率为9.09%,差异显著(P<0.05)。胎盘,脐血中Uu阳性率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ROM产妇中,新生儿咽吸出物Uu+的平均IMRD为45.08小时,Uu-的平均IMRD为28.34小时,差异显著(P<0.05);而孕妇胎盘组织、脐血Uu+组与Uu-组平均IMRD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羊水解脲支原体感染能导致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在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I)的作用。方法: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分别预先加入NO前体L-精氨酸(L-Arg)、NO供体SIN-1或硝普钠(SNP)、NOS抑制剂L-NNA或NOS诱导剂脂多糖(LPS),经缺氧120min,复氧60min处理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亚硝酸盐(NO2)含量及细胞诱导型NO合酶(iNOS)活性等指标的改变。结果:①与常氧组比较,缺氧-复氧HR降低细胞存活率(23%,P<0.01),增加LDH漏出(62倍,P<0.01),iNOS活性(77%,P<0.01),NO2含量(617%,P<0.01)。②HR前预先加入SIN-1、SNP或L-Arg,均引起LDH漏出进一步增高(P<0.01),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P<0.01或P<0.05)。③L-NNA2mmol/L,单独应用对细胞损伤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与L-Arg联合应用,则减弱L-Arg的细胞损伤作用。④LPS1μg/mL,增加iNOS活性(26倍,P<0.01)和LDH漏出(56%,P<0.01)。结论:NO加重心肌细胞HRI,是心肌细胞HRI的损伤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在高血压发病和治疗学中的意义。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依那普利(5~10mg/d)及阿罗洛尔(20~30mg/d),疗程为6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结果 EH患者血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01),组内Ⅰ、Ⅱ期患者间亦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依那普利组血ET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p〈0.05),Ⅱ期变化幅度较Ⅰ期大(p〈0.05)。阿罗洛尔组ET、NO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 ET、NO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依那普利可改善血管内皮,阿罗洛尔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浓度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后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动态变化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及比色法对 3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 6h内、 6h后、 24h、3d、5d、7d连续测定其血浆ET、NO浓度。结果脑梗死发病6h后至7d前血浆ET、NO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两者浓度均在发病6h后始增高(P<0 .05),24h达高峰(P<0.01),持续3d后始下降,7d后接近于正常(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其血浆ET、NO浓度明显高于无两病史者(P<0.05~0.01)、结论ET和NO是致脑梗死发展的重要因素,ET、NO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脑梗死及选择治疗时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大鼠急性缺氧前后血浆和呼出气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吸人10%,20min后,血浆NO_2/NO_3浓度从23.56±7.13升至41.63±10.10μmol/L(P<0.01);呼出气NO浓度出0.099±0.055增至0.162±0.108ppm(P<0.01).提示急性缺氧时NO生成增多可能在缺氮性肺血管收缩(HPV)中起调节作用。为探讨吸入NO对HPV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呼吸给缺氧大鼠吸入40ppmNO,发现动物缺氧(10%O_2)1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而缺氧同时吸入40ppmNO10min,mPAP和PVR较缺氧时明显降低(P<0.01),与基础值无显著差别(P>0.05),且发现△PVR%为2.94±9.85%,较缺氧时66.18±23.39%明显降低(P<0.01),但吸入NO对体动脉压、体血管阻力,心输出量、血气和高铁血红蛋白无明显影响。从而提示吸入NO选择性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且完全逆转H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