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中国人Wilson病基因(ATP7B基因)第9、14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141便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第9及14外显子的分子结构改变。结果:通过用PCR-SSCP对患者和正常人的DNA的电泳带迁移作对比分析,发现在患者中第9和14外显子PCR扩增产物迁移异常者分别为6例(2.1%,6/282)和42例(14.9%,42/282)。结论:依据DNA单链构象与分子电泳迁移的关系,这一初步结果提示该组病人中ATP7日基因的第14外显子可能存在着较高的突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ATP7B基因)第14外显子(exon14)的突变情况,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的第14外显子片段,通过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筛选,以PCR产物(PCR-DNA)循环测序双鉴定。结果;在8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39例正常人的PCR-SSCP均呈现两种泳动常型(Ⅰ,Ⅱ型),我们分别对两组中各种带型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中国人Wilson病(WD)基因的第18外显子(exon18)突变及多态。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16个WD家系54例个体和18例正常人ATP7B基因exon18分子结构改变。结果:在WD家系中发现有3种单链构象,其中1种为正常构象,1种为突变,另1种可能为正常DNA多态;17例WD患者及其37例一级亲属中分别检出突变者10例和11例,突变率分别为29.4%和14.9%。其中一级亲属检出的突变者中有3例经血清铜氧化酶及眼科K-F环检查证实为WD症状前患者。结论:exon18是中国人WD基因突变热点之一,大多数WD患者为复合杂合子;应用PCR-SSCP技术分析ex-on18是一种有效的WD基因筛选方法,也可为无家族史的WD可疑者提供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4.
肺小细胞癌p53基因分析mdm—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SCLC)的p53基因改变的mdm-2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的方法,对14例SCLC的石蜡切片组织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阳9例,阳性率为64.3%(9/14);mdm-2蛋白阳性4例,阳性率为28.6%(4/14)。p53基因海5、6、7、8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21.4(3/14  相似文献   

5.
PCR直接测序在Wilson病基因第8外显子检出一个突变热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寻找中国人Wilson病(WD)基因突变热点。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30例Wilson病患者WD基因第8外显子进行了突变筛查。结果在14例患者中发现同一种错义突变Arg778Leu,其中4例为这一突变的纯合,其余为杂合,突变率为30%。结论WD基因第8外显子778位密码子(CGG→CTG)系中国人的突变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WD基因第14和18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disease,WD)基因第14和18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与国外报道的这两个外显子的高突变频率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PCR-SSCP)结合DNA测序技术,对44例无亲缘关系的WD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进行突变检测。结果一例患者在14号外显子发生了Arg1041Pro(3121G→C)纯合错义突变,另一例患者在18号外显子发生了Asn1270Ser(3809A→G)杂合错义突变。结论Arg1041Pro为未报道过的新型错义突变,Asn1270Ser突变与国外报道一致。但均未呈热区分布。  相似文献   

7.
Wilson's病8号外显子突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中国人WD基因8号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方法对中国人Wilson's病(Wilson'sdisease,WD)45例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8号外显子进行SSCP分析,对有异常者进行测序,根据突变点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对所有患者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正常组未见异常。患者组发现ex-on8有泳动异常,序列分析证实G2273T置换,即Arg778Leu突变。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对45例患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该位点酶切分析,表明正常组未见异常,患者组有2例突变纯合子,占患者总数4.4%,11例杂合子,占12.2%。外显子8的Arg778Leu突变率占WD突变基因的16.67%。检测了2个突变家系。结论8号外显子突变可能是中国人WD发病的较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癌基因及p53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HPV16E6、E7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及抗癌基因p53外显子7特异性引物,PCR-SSCP技术对35例进展期子宫颈癌组织进行研究,发现:(1)35例标本中HPV16E6、E7DNA的总检出率为71.42%(25例),其中同时检出E6、E7为31.42%(11例),另外8.57%及31.42%(3例及11例)仅分别检出E6、E7序列。(2)全组未见1例有p53基因外显子7的点突变及等位基因缺失。该结果说明HPV16与本地区妇女子宫颈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癌组织中HPV16E6、E7亚基因的分布是不均一的,p53基因外显子7的改变并不常见。在实验中我们还建立了使用生物素标记的dUTP进行PCR-SSCP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人朊蛋白基因外显子Ⅰ及其上游序列具有启动子样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鉴定朊蛋白(PrP)基因转录启动子位置。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人PrP基因外显子Ⅰ及其上游序列,序列鉴定后插入CAT报道质粒pBL-CAT6,分别转染HeLa、COS7和Sh-sy5y细胞系,检测CAT表达值;提取三种细胞蛋白,以条带移动实验检测细胞转录激活因子SP1含量。结果 人PrP基因外显子I及其上游序列为GC富含,带有多个SP1可能性综合位点,但无明显TATA盒;瞬时转染结果显示这段序列可诱导2~3倍的CAT表达增强;定量移动条带实验证明HeLa细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SP1,而COS7和Sh-sy5y细胞中SPI含量极低。结论 人PrP基因外显子I及其上游序列具有启动子样功能,为弱的非TATA盒启动子;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中SP1含量不同,在神经细胞系Sh-sy5y中人PrP基因外显子I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睾丸女性化(Tfm)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并主研究雄激素受体(AR)结构与功能关系提供资料,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4例Tfm患者的基因8个外显子中的7个(B-H)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AR基因的上述外显子经PCR扩增后均出现与外显子相应长度一致的条带,表明没有明显的缺失或插入突变。2例患者外显子G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分别有  相似文献   

11.
30例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结直肠癌p53基因突变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银染技术对30例人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进行检测,发现16例(53.33%)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第7外显于7例,第5外显子4例,第6外显子3例,第8外显子2例。结果表明:(1)结直肠癌中普遍存在p53基因突变;(2)p53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3)PCR-SSCP银染技术是一种敏感、可靠且简便、快速和经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的样本筛选。  相似文献   

12.
套式PCR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病患者单个核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和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患者PBMC内TTV DNA存在情况。方法 采用套式PCR以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TTV DNA。结果 套式PCRSWIM2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PBMC内TTV DNA阳性7例。阳性率26.9%,非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X^12=14.3,P〈0.001);21例原发性肝癌(HBsAg阳性)虱PBMC内TT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讨睾丸女性化(Tfm)综合征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并为研究雄激素受体(AR)结构与功能关系提供资料,应用银染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4例Tfm患者的AR基因8个外显子中的7个(B~H)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AR基因的上述外显子经PCR扩增后均出现与外显子相应长度一致的条带,表明没有明显的缺失或插入突变。2例患者外显子G片段在行SSCP分析时分别有泳动变位,经DNA双链循环测序证实两外显子各有一点突变(Val866Met,T2919→Δ),这些突变均位于AR的雄激素结合区内。其中的缺失突变为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研究表明,PCR-SSCP分析是检测AR基因突变的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45例人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基因B~H外显子的突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前列腺癌(PC)发生发展及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的关系,我们首先建立了用PC的穿刺和石蜡切片组织检测AR基因突变的PCR-SSCP(双链构象多态性)-双链DNA循环测序法。并用上述方法检测了45例国人前列腺癌组织AR基因B ̄H我显子的突变。结果:在6例2的癌组织中证实有7个SSC溘 变位片段(其中一患者有两个外显子异常)。这6例 4例为低分化腺癌,其中2例已有远处转  相似文献   

15.
T细胞受体Vβ基因在识别HSV—2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和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课题主要研究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后Vβ基因发生重排,mRNA表达水平改变。用紫外线处理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HSV-2及PHA分别感染或刺激正常人的PBLs,培养4~6天后,提取mRNA,并采用RT-PCR、Southern杂交发现识别HSV-2的TCRVβ2、6、7、8基因在体外选择性扩增。在采用HSV-2攻击皮肤病患者发作期、缓解期以及再发作期的PBLs时,发现TCRVβ基因表达随着病程变化而改变,尤其Vβ7亚家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亚家族基因,这显示了TCRVβ基因的变化是恒定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1)基因位点位于13q14~21,与Wilson病基因位点相距4.4分摩(centimorgans,cM).中国人Rb1基因5′端第1个内含子中P123M1,8标记的等位片段与白种人相同,但杂合率有差异。中国人P123M1.8/BamH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2,并与Wilson病基因位点呈紧密连锁关系(θ=0.05,Z=3.846)。应用P123M1.8标记对9个Wilson病家系进行连锁分析,证实该标记可用于Wilson病的症状前诊断及杂合子检出。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转化实验,建立起细胞转化模型。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可诱导其表型改变,从转化集落分离的细胞经ABC-ELISA法检测出P^53蛋白增高,PCR-SSCP分析揭示抑癌基因P^53等7外显子发生突变,从PCR双链直接测离的结果发现第7外显子的247位AAC突变为AGC,即由Asn变为Ser。因此,P^53基因的改变可能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诱导人胚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陈艺华 JOD  M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6):327-329,T075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检测常规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点突变,结果显示60例乳腺癌中,14例有异常电泳带,表明这些病例相应DNA片段中发生了点突变,其中4例位于第5-6外显子,3例位于第7外显子,7例位于第8外显子,免疫组化法检测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13例为阳性,其中11例SSCP检测到异常电泳带,另2例突变可能发生在所检测的基因片段以外,而5例SSCP分析发现基因突变者,免  相似文献   

19.
软骨发育不全FGFR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人软骨发育不全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growthfactorreceptor3,FGFR3)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分析辽宁地区7例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者外周血DNA标本中FGFR3基因第10外显子区域。结果7例患者均检测到相同的G380R点突变。结论表明G380R为中国人ACH患者常见突变。应用PCR-SSCP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检测FGFR3基因突变是产前诊断和早期诊断ACH患者的简便、快速、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云南苯丙氨酸羟化酶酶基因点突变分布概况,以提高该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率。方法应用PCR-ASO探针斑点杂交,PCR-SSCP、ASPCR和DNA直接测序等技术,对13/14名云南籍PKU患儿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外显子4、5、6、7、10、11和12进行了鉴定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