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慢性泌尿生殖道炎症的病原体种类我们对重庆地区87例男女患者采用PCR技术检测。结果54例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中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9.2%、33.3%和7.4%。33例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NG、CT和UU的检出阳性率为54.5%、45.5%和39.4%。在54例男性分泌物中同时检出NG与CT合并感染的10例,检出NG与UU合并感染的为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继发不育男性患者泌尿生殖系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与药敏试剂盒,对继发不育男性患者泌尿生殖系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与药敏测试。结果572例继发不育男性患者,泌尿生殖系支原体培养阳性278例,阳性率为48.6%,其中Uu占90.3%(251/278);Mh占1.4%(4/278);Uu合并Mh占8.3%(23/278)。药敏试验表明:喹诺酮类耐药率最高,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最低。结论支原体感染是男性继发不育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药敏测试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支原体感染与男性泌尿生殖道炎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男性泌尿道炎症中5 种支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男性(85 例)泌尿道炎症棉拭子中人型支原体(Mh),解脲脲原体(UU),穿通支原体(Mpe),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的感染率。结果(1)男性淋菌性尿道炎(32 例),支原体(M)16SrRNA基因检出率为37.5%(12/32),12 例M 阳性标本中发现Mh12 例,UU12 例,Mpell 例,Mg 7 例,Mf0 例。(2)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53 例),支原体(M)16SrRNA基因检出率为22.8%(10/53),10 例M 阳性中检出Mh 10 例,UU8例,Mpe7 例,Mg 3 例,Mf0 例。X2 分析表明:男性泌尿道炎症中M的感染率为25.9%(22/85),男性淋菌性与非淋菌性尿道炎M 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淋菌性尿道炎时UU、Mpe、Mg 显著高于非淋菌性尿道炎,P<0.05。结论 男性泌尿道炎症中有支原体的合并感染,其中主要是Mh、UU及Mpe 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系感染者精液解脲支原体(IUI)感染的检测研究。方法:取精液标本检测,以源于解脲支原体尿素酶基因序列为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解脲支原体DNA进行扩增。结果:所试几种非解脲支原体培养物均阴性。解脲支原体阳性出现1条418bp的DNA扩增带。3824例男性生殖道感染者,UU阳性检出率29.1%。其中急性淋菌性生死道炎感染率为48.1%,淋菌后生殖道炎感染率为30.2%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12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2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082株,检出率为50.96%,其中解脲支原体检出率最高,为24.30%;所有送检标本中,尿道拭子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为60.09%,混合感染率为12.74%;精液标本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前列腺液(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是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男性泌尿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以尿道拭子为宜;男性不孕是否与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不孕妇女79人进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检查,结果UU-DNA阳性56人占(70.9%),CT-DNA阳性26人(占33%),其中18人UU-DNA和CT-DNA均为阳性。这些患者在治疗不孕症过程中首先治愈UU或CT感染,其治疗效果与51例同类病例进行比较,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果提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症有密切的关系,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聚合酶链反应调查男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合酶链反应调查5160例门诊就诊的泌尿生殖道炎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女性中(46.55%)高于男性中(19.58%),P〈0.01。解脲支原体感染者中,合并1-3项其它性传播疾病(NGH、CT、HPV)感染的占50.69%,UU感染可能存在在非性接触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嘉兴地区临床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PCR技术,对每份标本同时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结果:324例患者中共有阳性214例,占受检人数的66%。其中单项阳性145例,二项同时阳性47例,三项同时阳性22例。214例阳性患者中以NG感染最多(132例),CT、UU次之(各为89、80例)。从阳性患者年龄分布看以18-35岁最为多见,占总阳性数的73.3%。结论:嘉兴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不容忽视,尤以NG感染较为突出,CT、UU感染也与国内高发地区相近,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防治工作的重点对象是青壮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1187例可疑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及不孕不育症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37.6%,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检出率最高,占25.2%;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hominis,Mh)检出率占2.6%;Uu+Mh感染检出率为9.8%。药敏试验显示:在所选的抗生素中,Uu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及克拉霉素较敏感;Mh对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环酯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及甲砜霉素较敏感;Uu和Mh混合感染仅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美满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率,而对其它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Uu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的支原体感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支原体感染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芜湖地区应用PCR技术检测女性泌尿生殖道UU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PCR技术,对1996年10月至197年9月间992例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宫颈(UU)检测,检出阳性12例,阳性率为123%,提示UU已成为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一定的检测和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盐城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炎者NUC感染状况以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我们分别应用NG-PCR、UU-PCR、CT-PCR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通用引物PCR技术检测了1712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结果显示:NG、UU、CT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23.7%、11.3%和43.3%。结论:NG、UU、CT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是盐城地区女性生殖道炎症的常见病原体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生殖支原体(Mg)抗原,探讨江门地区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患者Mg感染状况。方法采用Mg多克隆抗体,标记酶结合物,建立检测Mg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MIg抗原检测。结果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检测到5μg/ml蛋白浓度,除肺炎支原体外与其他泌尿生殖道常见支原体和细菌无交叉反应;共检测了174例标本,Mg抗原阳性33例,阳性率为18.97%,其中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9.88%和7.69%;男性患者中,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前列腺炎患者的Mg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3.43%、62.5%和4.84%。结论STD门诊患者存在Mg感染,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g抗原具有一定的灵敏度,且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合临床筛查Mg抗原。  相似文献   

13.
盐城地区女性生殖道炎症者NUC感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盐城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炎者NUC感染状况以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我们分别应用NG-PCR、UU-PCR、CT-PCR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通用引物PCR技术检测了1712份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结果显示NG、UU、CT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23.7%、11.3%和43.3%.结论NG、UU、CT和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是盐城地区女性生殖道炎症的常见病原体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解儿童生殖道感染病原谱状况。方法 从儿科门诊和病房中收集到58例生殖道感染的患儿的病灶部拭子标本进行淋病奈瑟菌(淋菌)、7种支原体、念珠菌、滴虫等病原体检测。结果 1.50例女童中47例(94%)检出淋菌,16例(32%)检出支原体,1例(2.0%)检出念珠菌;8例男童中6例检出淋菌,3例检出支原体。2.58例生殖道感染儿童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穿通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发酵支原体、梨型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24.1%、6.9%、3.4%、3.4%、1.7%、0%、0%。3.儿童淋菌阳性者(淋病)支原体合并感染严重(近三分之一)。结论 儿童生殖道感染者淋菌和支原体为主要的病原体群。  相似文献   

15.
NUC病原体已是我国育龄妇女生殖道炎症最常见的病原体群。NUC感染并可致不良妊娠结局。为了解江苏常熟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炎症者的NUC感染状况。我们应有 式PCR(nPCR)法检测了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的NG、UU、CT的特异性DNA。结果:①NUC nPCR检测特异性、正确性较好;②本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炎症者中NG、UU、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高达28.2%、26.7%、13.8%。本文对NUC感染的检测方法和危害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生殖道淋球菌(NC)、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65例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3种病原体基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阳性检出268例,总阳性率为57.64%,其中UU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占43.87%;重叠感染中以UU+CT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占3.44%。结论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中3种病原体感染率不尽相同,尤以UU感染率最高,是造成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多重PCR检测精液中3种支原体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确定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本和生殖支原体感染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用三种支原体通用引物和生殖支原体特异性引物检测108例男性不育者的精液标本。结果:三种支原体的总检出率为42.6%,溶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两种支原体的检出率之和为37.1%,两种支原体的共同检出率为4.6%,生殖支原体的检出率为6.5%。结论:男性不育者精液的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表明支原体感染男性精液是引起男性不育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使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试剂盒(液基型),对临床收集的489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发现在489例标本中,支原体阳性有202例,阳性率为41.30%,人型支原体单一阳性有24例,占11.88%,解脲支原体单一阳性有171例,占84.65%,混合感染有7例,占3.47%。女性、男性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52.36%、17.4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阳性患者以20~35岁为主,占66.83%。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性最高,敏感率分别为89.60%、88.12%和84.65%,对红霉素、司巴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低,敏感率分别为18.81%、10.40%、1.49%、6.44%和5.94%。结论 本研究证实支原体感染中主要由解脲支原体感染为主。临床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用药,经验用药时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最好,应避免使用司巴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商品化试剂盒对837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8375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2858例,阳性率34.13%,其中UU阳性患者2358例(28.16%),MH阳性患者107例(1.28%),UU和MH混合感染患者393例(4.69%);女性患者支原体阳性率为44.63%,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感染者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69.42%,其次是左氧氟沙星为38.35%;MH感染者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6.37%,其次是克拉霉素为80.67%;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7.54%,其次是罗红霉素为86.02%。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日益严峻,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定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盐城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炎症者中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Harasawa等推荐套式PCR(nested PCR,nPCR)技术对160例患生殖道炎症性疾病的育龄妇女宫颈拭子进行Uu和Mh检测,结果:1.160例者中一种以上支原体阳性者88例(55%),其中Uu阳性者60例(37.5%),Mh阳性者51例(31.9%),并存在有Uu与Mh合并感染者,Uu与Mh全部阴性者72例(45%),2.160例患者以单独Uu感染最为常见,占23.1%;单独Mh感染次之,占17.5%;Uu与Mh合并感染第三,占14.4%,结论:盐城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炎症者中Uu和Mh感染率较高,值得围产医学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