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45例RDS新生儿,以胎龄为依据进行分组,可分为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足月儿(胎龄≥37周)3组,每组各有17例、15例、13例。对3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入院时间、住院天数、产前激素应用频率随胎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P0.05);早期早产儿多胎妊娠、不明原因早产、胎盘异常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晚期早产儿,足月儿最低;足月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P0.05),而胎膜早破、母亲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低于这两组(P0.05),出生窒息发生率低于早期早产儿(P0.05);早期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率最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时间及吸氧时间最长,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以白肺、支气管充气、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足月儿以气胸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愈率分别为66.67%、93.33%、92.31%,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明显低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P0.05)。结论在围产期高危因素、产前预防、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不同胎龄RDS患儿存在明显不同,选择性剖宫产严重影响足月儿RDS的发病,因此胎龄因素的考虑对RDS的诊断、治疗十分关键,且剖宫产指征的严格掌握有利于RDS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190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412例)和足月儿组(≥37周,618例)。对比分析各组RDS患儿资料。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RDS发生率分别为25.26%、7.77%和4.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Apaga评分、产前使用皮质激素、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和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使用PS和使用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S在34周胎龄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不同胎龄RDS患儿临床特点各不相同,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管理、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诱发早产的相关因素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2例(应用组)胎龄28~36周,体重950~2 850 g的早产儿,在生后6 h内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其呼吸症状的改善情况,疗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组的死亡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21.15%)(P<0.01);应用组呼吸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程缩短(P<0.05)。结论:早产与孕期感染,寒冷季节,宫内情况异常关系较大。同时,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降低其死亡率,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即早期应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策略,在RDS管理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胎龄≤32孕周,或出生体重<1 200 g,有自主呼吸的95例RDS高危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采取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57,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对照组(n=38,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接受早期呼吸支持策略,即预防性使用PS进行早期干预的RDS高危早产儿)。统计学分析2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或机械通气(MV)率、RDS发生率、RDS导致的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2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RDS高危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呼吸窘迫严重程度,以及胃液泡沫试验阴性率、剖宫产率、多胎率等RDS高危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RDS高危早产儿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880、11.515、13.068,P<0.001);而RDS发生率、生后5 d内MV率、RDS导致的死亡率及BPD发生率2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RDS高危早产儿于早期进行CPAP+选择性使用PS为主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可显著减少预防性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及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并且不增加RDS高危早产儿的不良预后(RDS导致的死亡率与BPD发生率)。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这一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是否值得基层医院借鉴,则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产前应用氨溴索在早产儿促胎肺成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孕28~35周早产或计划早产的孕妇120例,按用药不同分为氨溴索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各60例.氨溴索组:产前给予孕妇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0 ml加氨溴索1000 mg/d,连用3 d.地塞米松组:产前给予孕妇地塞米松5 mg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 d.分别观察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结果 在预防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氨溴索组(28~286周、29~296周、30~306周及31~316周RDS发生率分别为37.5%、11.1%、8.3%及0)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1.4%、44.4%、40.0%及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32周及以上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应用氨溴索促胎肺成熟,在预防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明显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30~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作用.方法 69例胎龄在30~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在生后<60 min无论有无缺氧均予nCPAP进行呼吸管理,同时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按以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以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RDS的发生率为33%(1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RDS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生后<72 h机械通气率为27%(9/36),对照组为51%(1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RD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以及减少机械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在30 ~ 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作用.方法 69例胎龄在30 ~ 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儿在生后60 min内无论有无缺氧均予nCPAP进行呼吸管理,同时行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照组33例患儿按以往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以及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使用率.结果 治疗组RDS的发生率为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7.58%(P <0.05).Ⅰ-Ⅱ级RDS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25.00%,对照组51.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是一种无创伤性技术,早期应用nCPAP联合大剂量沐舒坦静脉注射,对NRDS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减少外源性PS的应用以及减少机械通气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胎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高危因素和治疗、预后情况,探讨不同胎龄组新生儿RDS临床特征的差异,为及时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符合RDS诊断标准的135例RDS患儿根据胎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34周)75例,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33例,足月儿组(≥37周)27例,分别对各组患儿的发病率、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预后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RDS的发病率早产儿占多数;不同胎龄组RDS均以男婴发病率高;发病高危因素有各自的特点:早产儿主要有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多胎妊娠、出生窒息等;晚期早产儿RDS与多胎妊娠、急诊剖宫产相关;糖尿病、剖宫产,尤其是产程未发动的择期剖宫产对足月儿RDS的发病起主要作用。足月儿病情重,多为“白肺”样改变,而且使用机械通气比例明显增多,易发生气胸。 结论 RDS在不同胎龄阶段发病特点、高危因素、治疗反应与并发症方面均存在差异,其诊治需要考虑胎龄因素的影响。择期剖宫产对于足月儿RDS发病起主要作用,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14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胎龄、体重、出生窒息、性别、并发症、辅助通气例数和天数及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结果: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早产儿RDS发生率、死亡率、并发症、辅助通气例数和天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且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50例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三组,按胎龄分为≤32周、32~≤34周、34~≤37周三组,比较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结局与其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双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和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以感染(8.9%)、颅内出血(5.2%)、血糖异常(4.8%)、高胆红素血症(4.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9%)为主。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越高。34周后及出生体重≥2500 g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均维持在低水平。应加强双胎孕妇产前管理,减少早产尤其是32周以前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住的5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在生后6~24h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通过用药后20h(或约生后24h)X线片的表现与上呼吸机时间、并发症的比较分析,评价PS预防和治疗HMD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在使用呼吸机天数、住院天数和死亡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应用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可以积极预防HMD的发生,减少并发症,降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干预性早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收治的80例干预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干预性早产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为高度妊高征(PIH)(30.00%);与孕周〈34周的早产儿相比,孕周≥34+6周的早产儿的窒息、肺炎、黄疸及颅内出血的比率及早产儿的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重〈2000g的早产儿相比,体重≥2000g的早产儿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及围生儿死亡的比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妇女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孕28~33+6周孕妇103例,依据分娩后胎盘的病理结果,诊断为HCA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35例无HC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及新生儿结局,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CA发生率为66.0%(68/103).观察组破膜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28.2±1.2)周比(32.3±1.4)周],其分娩时CRP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8.3±4.7)mg/L比(5.4±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入院时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孕周、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颅内超声检查异常、新生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过少、破膜孕周<32周、分娩时CRP>8 mg/L、潜伏期48 ~ 168 h是发生HCA的危险因素(P< 0.01或<0.05).结论 HCA可导致PPROM患者的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升高;在期待治疗过程中破膜孕周、潜伏期时间48 ~ 168 h、分娩时CRP水平及入院时羊水过少均与HC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2周早产儿早期应用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000g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生后30分钟内无论有无缺氧均应用NcPAP进行呼吸道管理,观察早产儿NRDS,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应用率。结果治疗组NRDS,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机械通气应用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旱期应用NCPAP对〈32周的早产儿能减少NRDS,呼吸暂停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应用率。  相似文献   

15.
李嘉凌 《医疗保健器具》2012,(11):1935-1936
目的探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早产延长孕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至2012年收入我院的80例先兆早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使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正常分娩的百分比、延迟妊娠的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显效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实验组标准差较小,说明疗效更稳定。实验组新生儿的体重和Apgar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早产患者可以预防早产延迟孕周,提高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疗效稳定,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产儿早产原因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提出预防早产的措施,并为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及产科出生的共计43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大小将其分为28-31^+6孕周组(60例)和32-36+6孕周组(379例);按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出生体质量〈1 500g组(51例)和出生体质量≥1 500g组(388例)。回顾性分析其早产原因,并比较不同胎龄及出生体质量下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胎龄早产儿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孕母既往终止妊娠术史、胎膜早破及不明原因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其比例分别为44.6%,44.2%及21.0%(同1例早产儿可能存在2种或2种以上原因,如双胎合并胎膜早破)。28-31^+6孕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32-36^+6孕周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P〈0.05);出生体质量〈1 500g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出生体质量≥1 500g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酸中毒、低钙血症、呼吸暂停及新生儿硬肿症等。28-31^+6孕周早产儿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酸中毒、新生儿贫血为主,32-36^+6孕周早产儿并发症以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酸中毒为主。28-31^+6孕周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32-36+6孕周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母既往终止妊娠术史及胎膜早破易导致早产。对胎龄〈32孕周及出生体质量〈1 500g早产儿更应密切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救治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期待治疗对不同孕周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其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4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的怀孕患者,按照孕周及重度子痫前期分类标准将其分为A组45例、B组49例和C组52例。根据临床情况进行期待治疗,并观察和记录三组的期待治疗时间、孕妇并发症、孕妇结局以及围生儿情况。结果:A组和C组的期待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妇中C组的顺产率最高,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围生儿中A组的体重最轻,C组最高,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的死亡率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围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显示,A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控制性通气(CM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18例合并 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别纳入研究组(n=61,采用 NCPAP联合PS治疗),对照组(n=57,采用 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遂宁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均于入院2 h内分别进行 NCPAP联合PS治疗与CMV或 SIMV联合PS治疗,观察其不同时段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①两组合并 NRDS早产儿的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质量及 NRDS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合并NRDS早产儿不同时段血气分析结果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新生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PS较CMV或 SIMV联合 PS治疗早产合并 NRDS,可缩短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不会增加患儿病死率。NCPAP 是否为早产合并NRDS患儿更好体现肺保护性的通气治疗方式,尚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治疗:终止妊娠还是保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不同孕周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市妇幼保健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因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的620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本结果采用Χ^2分析法。结果28~31^+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治疗,容易导致宫内感染,但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P〈0.05)。32~33^+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保胎组的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4~36^+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除导致宫内感染率增加及剖宫产率增加外(P〈0.05),其余指标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处理有不同策略。由于医疗条件和水平的不同,国内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处理观点与国外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SPB)合并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的诱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分娩患者的病历资料,287例2837孕周的SPB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的119例SPB未合并PROM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的不同,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诱因。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除肺透明膜病外其他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7分、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死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生殖道感染是PROM最常见的诱因。结论 SPB合并PROM患者比SPB未合并PROM患者的新生儿感染率增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