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与直接造影术对照诊断胰胆系疾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明确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与直接造影术,如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相比,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疑有胰胆系疾病的患者在,MRCP后4小时内行ERCP,其中1例患者因ERCP未成功而改行PTC。MRCP应用呼吸触发,非屏气,脂肪抑制、重T2加权及超快回波技术进行扫描,然后采用量大强度投影技术进行处理,获得胰胆系结构图像。ERCP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最后将MRCP的冠状斜位像  相似文献   

2.
该文的目的是评估一种新型的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在72s内对动脉系统成象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研究者在6周内对5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28岁,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3~46岁)及6例病人(平均年龄69岁,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范围48~76岁)进行了检查,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做为参考标准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5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别行MRCP和ERCP,其中1例行ERCP失败者改行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MRCP采用重T2加权及超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进行,ERCP和PTC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MRCP与ERCP(或PTC)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50/55)和98.2%(54/55),对恶性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3.7%(14/19)和94.7%(18/19),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30/30).结论:MRCP为无创性检查,漏诊率较低但误诊率较高,在明确阻塞性黄疸病因时虽可作为首选方法,但不能取代ERCP(或PTC),两者结合使用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提高对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少是由无症状颅外颈动脉病变所致,及时采取内科和外科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卒中的发生。本文综述了颅外颈动脉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分类、卒中危险度、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对照研究,评价MRCP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疑有胰胆系疾病的患者在PhilipsGyroscanNT1.0T超导系统上作MRCP检查,ERCP采用常规方法检查.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34岁~68岁,平均56岁.28例先行MRCP后再作ERCP,12例先行ERCP,大部分患者两者间隔时间1d~2d,最长达7d.两者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本组资料中,MRCP对胰胆系疾病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89.1%、特异度100%、准确度90%,ERCP总的诊断价值为敏感度84.2%、特异度100%、准确度85%,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x2=0.11,P>0.05).结论MRCP具有无创伤性,与ERPC相比较,在诊断胰胆系疾病方面具有同等的价值,但没有治疗作用,目前尚难以取代ERCP.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PE)诊断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急性PE的通气/灌注(V/Q)扫描结合临床可作出非损伤性准确诊断或排除PE。现就肺血管造影术对PE诊断的准确性、危险性进行评价。方法患者1111例,平均年龄57±17岁,其中男性513例(46%)。分为两组;第1组762例,在V/Q扫描前行肺血管造影证实有异常V/Q,其中755例完成造影,7例仅插入导管。以上患者V/Q扫描均有报告。第2组的349例为V/Q扫描疑患PE者,由主治医师根据临床判断行血管造影术,完成造影者348例,未完成1例。两组患者均插入心导管,但3例因技术问题无法实施。术后随访1年。血管造影时,先注少量(5~8ml)对照物检查下腔静脉是否畅通。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与直接造影术比较对胰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张澍田于中麟马大庆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是近年来用于诊断胰胆系疾病的新技术,现介绍其发展概况、适应证、诊断价值,并将其与诊断胰胆系疾病的“金标准”——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相似文献   

9.
杨明  张文杰 《胃肠病学》2000,5(3):174-176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55列阻塞性黄疸患者分别行MRCP和ERCP,其中1例行ERCP失败改行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MRCP采用重T2加权及超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进行,ERCP和PTC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MRCP与ERCP(或PTC)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50/55)和98.2%(54/5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10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的评价。方法收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5例,按年龄段分为青中年组、中老年组和老年组,同时设无明显临床症状者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接受颅外颈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和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比较其血管狭窄情况。结果105例有临床症状者(127个部位)颅外颈部动脉各部位狭窄发生率为椎动脉起始端狭窄31.49%、椎动脉远端颅内段狭窄18.11%、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和全程细窄18.11%、椎动脉迂曲走行伴有椎动脉局限性硬化狭窄16.53%、颈内动脉硬化狭窄12.60%、颈总动脉硬化狭窄3.15%,同时合并2个以上部位狭窄者17例(39个部位)。按不同年龄分组,各部位狭窄发生率按上述顺序分别为:青中年组30.77%、25.64%、28.21%、7.69%、7.69%和0%;中老年组36.59%、19.51%、14.63%、17.07%、9.76%和2.44%;老年组27.66%、10.64%、12.76%、23.40%、19.15%和6.38%。结论颅外颈部动脉病变中椎动脉起始端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随年龄增长,椎动脉及颈动脉硬化狭窄发生率增加;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MRI及MRA,之后1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从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三方面判断MRI联合MRA在诊断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DSA证实共存在53支颈动脉狭窄,并对其中13支重度狭窄血管行手术治疗;以DSA结果为检验标准,MRI联合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98%,特异度为98.17%,准确性为92.45%,MRI联合MRA与DS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MRI及MRA图像质量优30例、良4例、差2例,优良比为94.44%;MRI联合MRA对斑块成分及软硬度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断准确客观,且能清晰显示脑出血及脑梗死等继发病变,MRA可有效减少信号噪音,直观显示血管整体情况。二者联合应用,对诊断斑块成分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结果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相比较,旨在评价三项检查术对MCA狭窄诊断的可靠性。 作者在两年间依据TCD标准选出18例患者共22根(14例单侧、4例双侧)狭窄的MCA进行了检查对比。其中成人17例,儿童1例,年龄7~67岁,  相似文献   

14.
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准确诊断是优化脑卒中预防策略的需要。无创性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作为动脉血管造影的替代方法。该研究目的是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诊断性的荟萃分析,以确定时间梯度(TOF)MRA和对比增强(CE)MRA对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ICA高度狭窄(70%~99%);2)ICA闭塞;3)ICA中度狭窄(50%~69%);  相似文献   

15.
颅外颈动脉动脉瘤(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s,ECAA)较罕见。1687年,国外文献报道了首例ECAA。1836年,Cooper首次用结扎颈总动脉近端的方法成功治愈1例ECAA。1963年,我国张振湘首次报道用结扎颈总动脉的方法治疗3例颈总动脉动脉瘤。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该病的死亡率较高,未经治疗的ECAA病死率高达70%。近年来,随着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病的诊治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作者就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以NASCET法计算狭窄率,MRA分别以NASCET法和截面积法计算狭窄率.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32例128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MRA以NASCET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8.1%,Kappa=0.593;MRA截面积法诊断的敏感性63%,特异性100%,准确性79.7%,Kappa=0.622.结论 MRA在诊断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筛选可疑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使大部分患者免除DSA检查,但MRA尚不能代替DSA.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主要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技术对老年不同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 MRI和 MRA方法对 1 0 8例脑血管疾病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经 MRI诊断脑梗死 84例 ,经 MRA证实 68例 ,占 81 %。动静脉畸形 (AVM) 1 5例 ,动脉瘤 9例 ,均经 MRA得到证实。结论 在不同脑血管疾病中恰当而灵活地选择应用 MRA不同成像技术 ,以提高对老年人各种脑血管疾病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卷片状支架(coiledsheet design,NexStent)是一种新型支架,与传统的管状设计支架相比,有更好的柔软性,更容易通过迂曲的动脉节段。最近,J Neurosurg报道了NexStent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对其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进行了评价。 试验仅纳入那些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的有症状或无症状患者。主要终点指标为置入过程取得技术上的成功使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的残留狭窄程度<30%,且术后30d内无死亡或同侧卒中;次要疗效终点指标为术后31d至1年无卒中;第三疗效终点指标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残留  相似文献   

20.
颈内动脉 (ICA)高度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经颅多普勒 (TCD)可发现ICA狭窄远端有血流异常 ,轻、中度狭窄时TCD信号很少改变 ,严重狭窄者波形改变明显 ,表现为流速减慢、搏动性减弱。搏动性减弱的指标与有症状ICA闭塞具有相关性。作者对TCD波形变钝与颅外ICA严重狭窄(80 %~ 99% )的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996年 1~ 12月查出有ICA狭窄 (80 %~ 99% )的病人 114例 ,其中女性占 37% ,平均年龄 (72 4± 9 0 )岁。有症状者 46例 (40 % ) ,2 3例为完全性梗死 ,2 3例表现为狭窄ICA供血区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