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问题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对50名女性分裂症患者的配偶(患者配偶组)和50名本市女性市民的配偶(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配偶组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4,2.54,2.48,2.11,2.36,2.94,2.73,2.63,2.08;P<0.05或P<0.01).患者配偶组GQOLI-74各维度及客观状态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86,2.86,6.42,6.03,3.1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分裂症的配偶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和他们的生活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钟氏领悟疗法对强迫症的疗效,并比较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69例病人,随机将其中的39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钟氏领悟疗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另30例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均系统治疗8周,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减分率评定两组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前SCL-90和Y-BOCS总分分别为3.42±0.87及25.11±6.87;治疗后为1.64±0.98和8.43±7.18,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t=5.69及5.66,P均<0.01).其治愈率为69.74%,显效20%,好转10.26%;对照组治疗前SCL-90和Y-BOCS总分分别为3.51±0.92和24.98±7.81;治疗后为2.51±1.16和16.24±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及3.67,P均<0.05)其治愈率为36.67%;显效16.66%;好转40%;无效6.67%;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χ2=5.60,P<0.05).结论:钟氏领悟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广场集体舞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坚持参加广场集体舞蹈锻炼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坚持广场集体舞蹈锻炼老年人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70,P<0.01);除强迫症状、敌对、恐怖等项目外.各因子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某军医大学184名学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学习生活,实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学习生活的基础上,给予5周的团体心理训练.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信赖他人量表,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和信赖他人水平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躯体化(t=2.414,P<0.05)、强迫(t=2.414,P<0.05)、人际关系敏感(t=2.119,P<0.05)、抑郁(t=2.236,P<0.05)、敌意(t=2.117,P<0.05)5个因子得分比训练前降低;干预后实验组SCL-90量表全部9个因子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的降低:躯体化(t =-4.435,P<0.01);强迫(t=-2.762,P<0.05);人际关系敏感(t=-2.411,P<0.05);抑郁(t=-3.344,P<0.01);焦虑(t=-3.465,P<0.01);敌意(t=-3.117,P<0.01);恐怖(t=-3.990,P<0.01);妄想(t=-3.554,P<0.01);精神病性(t=-3.969,P<0.01);实验组干预后信赖他人量表得分比训练前降低(t=2.609,P<0.05).训练干预后实验组信赖他人量表得分同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降低(t=-2.847,P<0.01).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对他人的信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神经症病人羞耻感的某些特征。方法:52名核心神经症病人填写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羞耻量表(Shame Scale)和童年创伤经历量表(CTQ)。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只填写羞耻量表。结果:神经症组的羞耻感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总分69.0±20.4/48.7±10.2,个性29.4±9.7/19.8±5.8,行为23.5±6.5/18.0±4.2,身体8.3±3.4/5.7±2.2,家庭7.7±3.9/5.2±1.7,t=3.15~5.09,P=0.001或<0.001);神经症组中男性与女性羞耻感总分以及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神经症组的羞耻总分及其各因子同SCL-90总分呈正相关(r=0.443、0.383、0.402、0.546、0.503,均P<0.001),同SCL-90各因子分多数呈正相关;神经症组的羞耻及其各因子同创伤总分呈正相关(r=0.56、0.51、0.40、0.17、0.66,均P<0.001),同创伤各因子大多呈正相关。结论:羞耻感强是神经症病人区别于正常人群的一个重要特点;家庭羞耻较其他因子更直接影响神经症心理症状;情感虐待因子较其他因子更直接影响羞耻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医院在职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采用正念减压疗法(MBSR)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0月某院8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NPPBS)、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然后按照MBSR训练方案干预8周并再次评估.结果:护士 MBI-HSS量表情绪衰竭(t = 20.668,P<0.001)、去人格化(t = 7.042,P<0.001)和个人成就感(t = 2.442,PP<0.05)评分均高于Maslach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 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性评分及总分(t = 5.103,3.514,4.309,6.357,3.673;P<0.001)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BSR干预后护士 NPPBS量表正向职业感知、良好护患关系、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自身成长评分及总分(t= 14.113,10.320,10.318,3.355,16.912,25.040;P<0.001)均明显升高;MBSR 干预后护士 MBI-HSS 量表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t = 20.717,20.140;P<0.001)评分均明显降低,亲友认同(t = 18.790,P<0.001)评分明显升高;MBSR干预后护士 SCL-90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精神病性评分以及总分(t =4.413,4.070,2.746,5.250,4.583,3.716,3.347,7.122,26.911;P<0.001)均明显降低.结论:MBSR 训练有助于护士提升职业获益感,缓解职业懈怠,对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和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精神科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采用的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82名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精神科病房护士的SCL-90总分(138.07±31.33)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345,P<0.05),并且焦虑(t=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疗养院非现役文职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疗养院54名非现役文职人员进行量表测评,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现役文职人员SCL-90总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和军人常模(t1 =-6.12,P<0.01;t2=-11.14,P<0.01);本科生非现役文职人员SCL-90总分显著低于专科生(t=-4.28,P<0.01);非现役护士SCL-90得分高于其他专业组(F=3.54,P<0.05);SCL-90总分与忧虑性、紧张性等呈显著性正相关(r1=0.42,r1=0.44;P<0.01).结论 疗养院非现役文职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成瘾者和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654名,采用问卷法,将一般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GeneralizedPathological Intemet Use Scale,GPIUS)中文版、大学生网络游戏认知一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elfmting Checklist,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Eysene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同时施测.结果:在心理症状方面.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网络社交成瘾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恐怖和偏执因子外,网络社交成瘾者的SCL-90其余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游戏成瘾组(P<0.01).在人格特质方面,网络社交成瘾者的精神质得分高于游戏成瘾组和对照组(P<0.01).精神质、外向性、SCL-90各因子分和总分与GPIUS总分呈正相关(P<0.01).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网络社交成瘾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结论:网络社交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均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以网络社交成瘾者更为严重.精神质和外向性人格是网络社交成瘾的易感因素,未发现游戏成瘾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人格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多种诱发电位变异与临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诱发电位(BEP)的特征和治疗后的变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事件影响量表(IES),对86例军人PTSD患者(PTSD组)和56名健康军人(对照组)进行了P300、听觉诱发电位(AEP)、视觉诱发电位(VEP)、SCL-90和IES的测试,并对PTSD组于治疗后3.5个月进行了随访.结果:PTSD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300的P3(t=3.32,P<0.01)、AEP的N2(t=2.26,P<0.05)和VEP的P2(t=2.85,P<0.01)潜伏期均延迟,P300的P3波幅升高(t=4.35,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300的P3(t=2.80,P<0.01)和VEP的P2(t=2.34,P<0.05)潜伏期前移、P300的靶P3波幅降低(t=3.78,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BEP各指标与SCL-90、IES及其因子分,以及治疗前后的BEP各指标差值与SCL-90、IES及其因子分的差值,部分有显著性相关(P<0.05~0.01).结论:PTSD患者诱发电位的变化可能是状态标志,多项BEP指标联合可试用于监测军人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幸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马来西亚40名华人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测试.结果 ①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SCL-90的总均分与社会支持存在-0.422的显著相关,与幸福度存在-0.793的显著相关,社会支持与幸福度存在0.486的显著相关;②控制了幸福度后,SCL-90的总均分与社会支持的偏相关不显著,控制了社会支持后,SCL-90的总均分与幸福度仍有显著高相关;③幸福度中的负性体验对SCL-90的总均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主观幸福度是马来西亚华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关系的中介变量,即对心理健康起重要作用的是主观幸福度;主观幸福度的负性体验因子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9,自引:1,他引:138  
目的 :为探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及社会支持与心理控制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及 3个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 2 72 3名成年被试者进行测量。结果 :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社会支持水平低下、外控心理倾向的人主观幸福度低 ,心理症状多 ,心理健康水平低 ;同时还发现 ,内外控制感对社会支持水平也产生影响 ,内在控制感强的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结论 :提示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感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中介因素 ,研究这二个中介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 ,探讨心理障碍产生的心理机制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道家思想对老人心理及主观幸福度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道家思想在老年大学中讲座后对老年人心理和主观幸福度的影响。方法:对105名老年大学学员进行为期2个月,每周一次,共8次的心理讲座,讲座内容渗透顺应自然,生死一体,重身轻物,知足常乐,知和处下等道家思想,并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小组交流活动,分别在讲座前及三个月后测查,老人信心量表(PGC),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健康状况自评,及人口学指标的调查,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人主观幸福度的因素。结果:老年大学学员讲座前,老人的焦虑,恐怖,躯体化,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常模(P<0.05-0.01),影响老人主观幸福度因素有:对健康状况自评,婚姻质量,家庭关系,经济收入和兴趣活动多少,讲座及活动三月后复测相关指标,发现老人的焦虑,恐怖,躯体化,抑郁分显著下降(P<0.05-0.01),主观幸福度明显提高。结论:道家思想渗透和群体交流活动有助于老人改善不良心理,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大学生身体锻炼与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某大学抽取在校本科生,使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PARS-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等人口学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但身体锻炼量存在性别和生源地上的差异:男性的身体锻炼量高于女性(t=3.92,P0.01),城市学生的身体锻炼量高于农村学生(t=2.89,P0.01);大锻炼量群体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都高于小锻炼量群体(t=7.83,8.15;P0.001);身体锻炼量与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三者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0,0.36,0.38;P0.01);自我效能感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身体锻炼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查社会支持在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71名大学生,采用宽恕性特质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以及四项目的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评定。结果:人格宽恕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宽恕性既可以直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通过影响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结论:社会支持在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大学生情感变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选用情感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层随机抽样,对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差异检验表明男性的负向情感多于女性(t=2.23,P<0.05),快乐感低于女性(t=-1.99,P<0.05),在正向情感上无显著性别差异(t=0.21,P>0.05);大一学生的快乐感和正向情感多于大四学生(t=2.08,2.22,P均<0.05),在负向情感上无显著年级差异(t=-1.76,P>0.05);除精神病性外(t=1.49,P>0.05),快乐感高的被试与快乐感低的被试在心理症状其余各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t=3.24~6.40,P<0.01).相关分析表明:快乐感、正向情感与多数心理症状因子相关达显著水平(r=0.21~0.59,P<0.05~0.01),负向情感与所有心理症状因子相关达显著水平(r=0.20~0.61,P<0.05~0.01).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大学学员心理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大学学员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以107名老年大学学员和43名一般老年人(非老年大学学员)为研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人口学指标调查表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大学学员的SCL-90得分(除阳性数目外)与一般老年人无显著差异。老年大学学员的SCL-90各项得分与家庭功能中的问题解决的能力,家庭成员的沟通,成员的角色及总的家庭功能呈显著相关,其中家庭成员的沟通,家庭成员的角度和家庭问题解决的能力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大学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一般老年人相似;其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因此 ,老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1- 7] ,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市老年人 ,关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极少。因此 ,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湖州市所辖三县三区各抽取 9个行政村 ,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 13~ 14个年龄在 6 0岁以上 (包括 6 0岁 )的老年农民进行调查 ,其中有 16人资料…  相似文献   

19.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学特征的改变 ,慢性疾病在我国的危害日趋严重。有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 76 %~ 89% [1] 。而当前对一些老年慢性病的治疗目的已不是为了治愈 ,而在于改善功能 ,减轻或限制病情的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因此 ,研究和关注这一特殊人群生活质量的问题将成为保健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对15 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评估 ,旨在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我科门诊或住院的年…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及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的关系,探讨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某一综合性大学2009届大一新生789名,收回有效问卷750份。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幸福感量表(GH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大学新生(P0.01)。幸福感得分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呈负相关(r=-0.51,-0.47,P0.01),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和自杀意念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6.8%。结论: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形成与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幸福感在生活满意度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