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Graves病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36例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6例Graves病患者中,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前即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49例,使用ATD治疗后粒细胞减少或缺乏87例,其中以口服甲巯咪唑片者为高(66例),且多发生在ATD强化初治阶段[(15.7±9.4)天],与ATD剂量有关;对严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者除口服常规升白细胞药物外,需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甚至加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结论在ATD治疗前和治疗中,尤其强化初治阶段应密切监测白细胞的变化,一旦发现粒细胞减少,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升白细胞综合治疗措施,以减少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蒋景敏 《内科》2013,8(4):387-388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致白细胞减少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甲亢患者并使用抗甲状腺药后致白细胞减少的31例病例资料,分析服用抗甲状腺药后容易致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提出防治对策。结果25例患者在首次用药后3个月内出现白细胞减少,3例为甲亢复发后再次用药后1个月内出现白细胞减少,3例为131I治疗半年后甲亢未治愈再次服用抗甲状腺药后出现白细胞减少。31例患者给予升白细胞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无效的3例粒细胞缺乏患者住院给予粒细胞集落因子治疗后粒细胞恢复正常后转上级医院行131I治疗后未再出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结论使用抗甲状腺药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大部分发生在抗甲状腺药物大剂量治疗的最初2~3个月内或再次用药的1个月内。  相似文献   

3.
苏珊珊 《内科》2007,2(3):356-357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白细胞减少症是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多数是粒细胞减少的结果,故又称粒细胞减少症。其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明确病因有利于治疗。现将1999—2005年我院收住的180例白细胞减少症病例分析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s)治疗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ATDs药物为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propythiouracil,PTU)。ATDs治疗最严重的副反应是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0.2%~0.3%~([1])。一旦发生感染,病死率可高达70%~90%~([2])。针对粒细胞缺乏,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本研究回顾分析了G-CSF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我们采用穴位封闭配合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抗甲状腺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7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我院10年内收治的67例粒缺住院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外周血常规、骨髓象及病原学检查的结果。结果:67例中,以药物性的粒缺和感染性粒缺为主,分别为41例(61.2%)和16例(23.9%)。白细胞计数为(0.36-1.79)×10^9/L,骨髓增生程度从减低到明显活跃;病原学检查26例,其中血培养10例,阳性率20.0%;咽拭子培养16例,阳性率12.5%;粒缺治疗中除了抗感染、并发症的对症处理、加强环境保护及规范化护理外,57例患者使用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例使用利血生、强力升白片、鲨肝醇等治疗。治愈19例、好转45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结论:药物和感染可能是导致粒细胞缺乏症的直接诱因,同时加强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棘球蚴病多见于移民,但是有15个州亦有当地发生的病例报告。本病多数无症状表现,除非有包囊变性或破裂,合并感染或压迫邻近的组织等才出现症状,对有症状的病例施行外科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对口服大剂量甲苯咪唑(14g/d)时出现反应已有不少报告。本文报道了2例棘球蚴病人,在口服大剂量甲苯咪唑时出现严重的但可恢复的粒细胞减少症。例1:年67岁,由于体重减轻、右肋下有一无压痛的肿块来就诊。白细胞9,500/mm~3,  相似文献   

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严重慢性白细胞减少症”(包括先天性、特发性或者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有明显的影响。几乎所有病人对G-CSF有反应,粒细胞增加,感染减少,生存率改善。一些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反应者进展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这就提出了G-CSF在发病机制方面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仍以干细胞移植及多疗程的化疗为主。治疗过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感染和出血为此类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成人中性粒细胞0.5×109/L,称重度粒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具有极高的感染风险。有报道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 G-CSF)预防肿瘤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效果理想,但是尚无报道PEG-rh G-CSF用于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治  相似文献   

10.
问: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期间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或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中,推荐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O-CSF)吗?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的剂量要降低吗?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和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均系多种病因所造成的综合征。正常成人外周白细胞总数一般在5,000~10,000的范围内。凡低于4,000者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而低于2,000者,则因其中性粒细胞极度缺乏,而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由于嗜中性粒细胞占大多数,约为50~60%,故白细胞总数的变动,大多由其所造成。粒细胞缺乏症通常伴有白细胞减少。但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不一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下降,这是由于它种白细胞的代偿性增加的缘故,如患肠伤寒时,嗜中性粒细胞数虽减少到0.5%,但白细胞总数却  相似文献   

12.
重组人粒系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人粒系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中性粒系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促进其超化活性和周围血粒细胞增多。因此G-CSF已被用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本文就近年来G-CSF或基因重组人粒单系细胞集落刺激因素(GM-CSF)临床应用的进展概要综述如下:1粒细胞减少(缺乏)症1.1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白1989年以来,G-CSF用于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日益增多。为了评价G-CSF及GM-CSF治疗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O.IX10’几)的疗效,SPrikkelm等“‘总结7O例临床资料,结果表明外周血粒细胞均迅速恢复,死亡…  相似文献   

13.
经胎盘传播IgG抗体而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较为罕见,它是由母亲抗人中性粒细胞抗原(HNA)-1b抗体引起的,可合并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有效。本文报道1例由输血引起的严重而持续的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抵克力得(T组)、阿司匹林(A组)对糖尿病(DM)高纤维蛋白原(FG)血症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方法选择无明显异常心电图和感染及脑梗死病史的DM高FG血症患者47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抵克力得、阿司匹林治疗,以脑或心肌或皮肤梗死、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事件为观察终点,治疗时间8~47个月,观察两组FG等炎性因子和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T组的FG、WBC、hsC-RP明显降低,而A组则无明显变化;T组病人的心、脑、皮肤梗死和消化道、牙龈、皮肤出血倾向较A组病人明显减少;T组有6例发生白细胞减少症(A组0例),但均未发生粒细胞缺乏和感染,且停药或(和)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等升白细胞治疗后缓解。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抵克力得治疗DM高FG血症更有效,并明显减少患者的梗死和出血倾向,但白细胞减少事件明显多于使用阿司匹林。在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如过敏等)的病例可小心试用抵克力得。  相似文献   

15.
化疗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但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主要是粒细胞减少)较为常见,感染现象增多,导致化疗中断。近年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防治,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化疗后何时开始使用G-CSF则说法不一〔2〕。本文比较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G-CSF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药物,主要有甲巯咪唑(methimazole,MMI)及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皮疹、白细胞减少、血管炎、药物性肝病等.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易伴发各种感染,可出现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重视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81岁。主因“发现白细胞减少4个月”入院。4个月前患者查血常规示:WBC1.0×10^9/L,N 0.3×10^9/L,HGB97g/L,plt 89×10^9/L,骨穿示骨髓增生低下,后多次复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波动于0.5×10^9/L,考虑为粒细胞缺乏症、MDS可能性大,给予升血丸、利可君,口服,G-CSF 150μg,皮下注射后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用ELISA法测定正常人、Graves病粒细胞正常者及因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所致粒细胞减少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结果提示ATD致粒细胞减少并不是G-CSF缺少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大剂量利血生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抗甲亢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口服大剂量利血生片40mg/次,每日3次;B组30例,口服常规剂量利血生片20mg/次,每日3次;C组(安慰剂组)10例,口服维生素B1片20mg/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疗效对比。结果A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B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20%,P〈0.01),但A组优于B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利血生片有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大剂量利血生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尤辉 《山东医药》2011,51(47):86-87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结核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抗结核化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2H3R3Z3E3/4H3R3或2HRZE/4HR抗结核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加服鲨肝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临床症状(乏力、头晕、地热)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WBC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两组主要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结核化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