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佐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智国防 《河南中医》2003,23(6):19-20
李东垣《脾胃论》中反佐药用药的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升降反佐,沉浮相辅;寒温反佐,补泻兼施;收散反佐,内外合一;服药反佐,以防格拒。其用药原则可概括为:协调升降,反佐从权;补泻反佐,依从运气;依随时令,分别三焦;君臣有序,用量权衡。其将反佐药应用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升降失常等复杂证候之中,而运用之成败贵在把握病机,熟知药性。  相似文献   

3.
程维玲 《陕西中医》2003,24(8):743-743
1 佐药的延伸 在长期临床工作中 ,中药复方的应用基本上还是应用几千年所总结演绎过来的复方 ,它还是在君、臣、佐、使的原则上组成中药复方。除君、臣二类药外 ,佐药的应用 ,都是围绕君、臣而促其功效。但我们有时在临床中往往出现了反佐应用。反佐即寒热同用 ,敛散互佐 ,升  相似文献   

4.
反佐法刍议     
文章论述了反佐法的渊源与本义,应用的原则与适用的范围.具体讨论了反佐法应用的形式,并进一步明确了反佐法的概念及与佐制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论反佐法     
重新确定反佐法的概念,论述了反佐法的起源与立法依据,并将反佐法概括为反佐六法.  相似文献   

6.
反佐法述略     
反佐法作为临床治病求本的变通治法 ,早在《内经·至真要大论》中就提出来了 ,其曰 :“奇之不去 ,则偶之……则反佐取之 ,所谓寒热温凉 ,反从其病也。”它作为反治法的一部分引起了历代医家的重视 ,可以说 ,能否熟练应用反佐法 ,是反映一个中医经验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反佐原则之所以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机理就在于无论是制方、制药还是用药、服药等都注意了“感以同会”(清·陈修园 ) ,因势利导 ,充分发挥了药物的最佳作用。现就反佐法的临证应用略述如下。1 制方的反佐原则—温清并用原则由于反佐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针对真…  相似文献   

7.
8.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相似文献   

9.
唐扬 《江苏中医药》2016,48(2):27-28
汪悦教授在治疗病证复杂的风湿病时,常于方中配伍少量与治法相反相成的药物,以切合病机、顺应脏腑生理特性,从而平衡阴阳,主要可归纳为:寓寒于温,以防传变;寓热于寒,顾护阳气;寓燥于润,以防壅滞;补泻兼施,以护阴液;寓敛于散,以防伤正。汪教授采用反佐法的配伍方式,为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反佐,即以性能、功效相反的药物相配伍,以减少药物的偏烈之性,或减低某些药物的毒性,防止不良反应,如运用得当,常常可收到满意效果。兹结合临床,试谈笔者实际运用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反佐法临症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沛荣 《新中医》1996,28(12):14-15
反佐法临症运用举隅谢沛荣*反佐法是中医立法处方特色之一,即用与主治药物性味、功用相反的药物作为辅助,以加强治疗效果。但反佐并非单纯在温热药中加少许寒凉药,或在寒凉药中加少许温热药的机械配搭,而是以准确的辨证为前提,审因论治的用药技巧。反佐不悖正治的原...  相似文献   

12.
反佐是方剂组织配伍中的法度之一,但长期以来含义比较模糊,通过与佐、佐制、反治、数法兼施并用等几个概念的比较,对反佐的含义作了较明确的界定,指出反佐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方剂中配伍与君药、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佐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反佐之法 ,考其源流 ,首推《内经》 ,其最初的含义是指对于纯粹的寒证 ,须在热剂中稍加寒品 ,对于纯粹的热证在寒剂中稍加热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 :“奇之不去则偶之 ,是谓重方 ,偶之不去 ,则反佐取之 ,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可见 ,《内经》所云反佐之法就是所使用的佐药与其他药物性质相反 ,而与其所要治的病证的寒热属性完全相同。这种反佐之法运用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患者拒药 ,发生格拒不受之现象。本来 ,中医治则治法本应“治寒以热 ,治热以寒” ,是谓正治之法 ,其所以反佐运用 ,是因为寒证多在下在内 ,热性药属阳 ,具有上升…  相似文献   

14.
反佐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  秦海光 《江苏中医》1999,20(7):42-43
反佐是方剂组织配伍中的法度之一,但长期以来含义比较模糊。通过与佐、佐制、反治、数法兼施并用等几个概念的比较,对反佐的含义作了较明确的界定,指出反佐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方剂中配伍与君药、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佐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略谈反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反佐的含义进行了阐述,认为反佐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邪甚柜药时加入与疾病性质相同的药物来辅助主药发挥作用及抑制主药太过之性的组方用药、服药技巧,与反治是两回事,亦不是简单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药物搭配,并举验案二例,辅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反佐法治疗牙龈炎2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佐法对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200例)和甲硝唑对照组(200例),按设计要求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5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运用反佐法治疗牙龈炎具有与西医西药同样的疗效,但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反佐用药包含两种意义,其一是组方原则上的反佐,系指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其二是指服药方法的反佐,如寒药热服、热药冷服。反佐用药虽为一般临床所不常用,然而在《脾胃论》所载63方中就有29方将反佐药应用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升降失常等复杂证候之中,可见反佐药的应用是东垣治疗脾胃病  相似文献   

18.
反佐刍议     
反佐法是方剂组方遣药的独特方法之一,临床若能灵活运用定能促进疗效,故笔者撷取各家之灼见,就反佐涵义及其应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反佐"属于中医反治法,是在疾病发展到阴阳格拒的严重阶段而出现假象时,或对大寒、大热证治疗时,根据病情需要配伍少量与主药药性相反,功用不同,反面协助主药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及反常服药的方法。在《景岳全书》"反佐论"篇对反佐法进行了专篇论述,本文就其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反佐”一词源自《内经&#183;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张仲景将反佐运用于临床,创制了许多经典方剂。历代医家对反佐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张景岳认为反佐是一种变通治法,明确提出反佐是一种顺从病性以防止寒热格拒的配伍及用药方法,目的在于因势利导。清代医家石寿棠将反佐推广到升降、开合领域,其在《医源》中云:“用药治疗,开必少佐以合,合必少佐以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