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成功行急诊PCI的下壁心肌梗死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临时起搏治疗84例,未行临时起搏治疗129例。结果:临时起搏并不减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住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长时间使用(48 h)或保护性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增加室性心律失常、感染、心脏破裂的机会,且延长住院日。结论:临时起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应严格把握指征并尽快拔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及时发现右室心肌梗死,探讨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4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合并有右室心肌梗死者12例,V3R~V5R呈QS型,以V4R更为重要,ST段抬高≥0.1mv,其后有ST—T动态改变。结论:心电图某些指标有助于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心动过缓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仔细分析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无1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危重病.作者运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拟比较经PTCA开通IRA和溶栓方法对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疗效性并与保守治疗作对照 ,旨在为进一步改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自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7月我院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AVB住院患者共 6 2例 ,其中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6 0~ 75岁 ,平均年龄 (70± 12 )岁。接受PTCA治疗的 16例患者 (A组 ) ,均排除已溶栓疗法治疗患者及TIMI血流>2级者 ,其中 4例胸痛发作在 12h内 ,12例 (A亚组 )胸痛发作在 12~4 8h ;14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B组 ) ;其余 32例…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女 ,6 2岁。因头晕、头痛 7天 ,于 2 0 0 0年 6月 1日入院。患者于 7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咳嗽、咳黄色粘痰 ,气短 ,无肢体活动障碍 ,无呕吐、胸痛及呼吸困难。头颅CT扫描示右颞叶脑出血 (出血量约 4ml)。既往有高血压史 10年 ,未规律服药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30余年 ,无糖尿病及药物过敏史。查体 :体温 37 8℃ ,脉搏 80 /min ,呼吸2 2 /min ,血压 2 0 0 / 10 0mmHg。意识清楚 ,颈软 ,颈静脉略充盈。桶状胸 ,肺肝界下移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心界不大 ,心率 80 /min ,律齐 ,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干预的意义。方法 :将急性单纯性下壁心梗患者列入第一组 ,将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梗的患者列为第二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2 17例患者 ,其中 ,第一组 96例 ,第二组 5 2例。发生低血压第一组 9例 (占 9.36 % ) ,第二组 31例 (占 5 9.6 2 % )。发生快速心律失常 (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频发室性早搏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第一组 12例 (占 12 .5 0 % ) ,第二组 17例 (占32 .6 9% )。发生缓慢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 )第一组 14例 (占 14 .5 8% ) ,第二组 2 5例 (占 4 8.0 8% )。诊断心功能不全第一组 11例 (占 11.4 6 % ) ,第二组 14例。血清肌酸酶平均峰值第一组 1349.2± 2 11.7U/L ,第二组 2 814 .6±35 2 .7U/L。以上数据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院内病死率第一组 8.14 % ,第二组 34%。静脉溶栓、急诊PTCA和未行再灌注治疗的院内病死率在第一组分别为 3.4 5 % ,4 .2 6 % ,和 30 % ,在第二组分别为 10 % ,11.76 %和 80 %。结论 :合并右室心梗时 ,急性下壁心梗患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严重 ,院内病死率增高。积极行溶栓或急诊PTCA治疗 ,可显著降低院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杨芳 《全科护理》2012,10(36):3391-3392
对7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拔除临时起搏器并发心包填塞的原因及抢救过程进行总结,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放置临时起搏电极者,应注意避免对坏死心肌的机械性损伤;拔除临时起搏时高度警惕,及早判断和发现心包填塞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同时配合心包穿刺术是抢救心包填塞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琳  郑凤兰 《护理研究》2006,20(3):689-690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易并发缓慢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死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及时、有效、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更多地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由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病情重、合并症多,行急诊PCI的风险性高,术中并发症多。为更好地做好病人术中护理,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2月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病人的术中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或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以提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08~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9例。将所有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与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第一个24h补液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4.44%vs 28.57%)。结论单纯下壁心梗与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组出现低血压休克分别为6.67%与28.57%,快速大量液体输入扩容是抢救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关键,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快速有效的开通罪犯血管可明显改善患者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结果:在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回旋支右65例,右冠状动脉为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心电图判断的灵敏度是95.38%,特异度是80.00%,误诊率是20.00%,漏诊率是4.62%,诊断一致性,P=0.00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把患者分为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左回旋支组V3ST抬高总和为(5.60±2.08)mm,要远高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左回旋支组Ⅱ、Ⅲ、avF ST抬高总和为(2.21±1.01)mm,要远低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右冠状动脉组ST抬高V1/V2≥1和S T抬高Ⅱ/Ⅲ≥1的患者比例分别是80.00%和66.67%,均要高于左回旋支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心电图特征。方法:57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指标A(STⅢ抬高>STⅡ抬高)、指标B(STavL降低>STI降低)、指标C(指标A B均阳性)以及指标D(指标A B均阴性),预测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阻塞的临床意义。结果:在右冠状动脉阻塞组心电图指标A、B、C阳性率明显高于左回旋支阻塞组。当两项均具备时,判断右冠状动脉梗死的正确率达100%,而两项均不具备时,判断左回旋支梗死的正确率为100%。结论:根据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可以简便准确地判断梗死相关动脉是右冠状动脉还是左回旋支动脉。  相似文献   

13.
右心室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MI)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92例急性IWMI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IWMI合并RVMI组(34例)和单纯IWMI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主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单纯IWMI患者较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家族史(P〈0.05)。②IWMI合并RVMI的惠者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均为P〈0.01)。③IWMI合并RVMI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P〈0.01)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④IWMI合并RVMI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IWMI患者比较。IWMI合并RVMI患者冠心病家族史较少,低血压、颈静脉怒张、Kussmaul征均较常见。病死率较高,治疗上更多需要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2组,A组76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B组24例为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闭塞,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A组显著高于B组(P<0.05);ST段抬高STⅢ0.1mV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病变的患者数在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显著多于无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显著低于B组[(51±14)%vs(57±10)%,P<0.05];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组显著高于B组(P<0.05);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Ⅲ、Ⅱ及V4R导联ST段变化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病变,RCA闭塞所致下壁心肌梗死LVEF低于LCX闭塞者,但临床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严密心电监测,仔细分析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估,采取不同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护理,无1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区域心肌的坏死。下壁心肌梗死的短期预后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好,但如果合并右心室梗死则预后与前壁心肌梗死无大差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0%~50%的患者可累及右心室。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极少见,多数与左心室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同时发生,其临床表现也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干扰而被忽视,甚至漏诊。为此,本文比较分析下壁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并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在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8例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按心电图下壁导联 ST 段变化将其分为: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 段抬高组(ASTEMI + Ie)和急性前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 段压低组(ASTEMI + Id);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LAD)和多支血管病变(MAD)。结果心电图表现为 ASTEMI + Ie 者78例(31.5%), ASTEMI + Id 者170例(68.5%)。冠状动脉造影有132例(53.2%)。ASTEMI + Ie 与 ASTEMI + Id 组中 SLAD、MAD 比率无显著差异(χ2=0.033,P >0.05)。ASTEMI + Id 患者中,aVL、V6导联出现 ST 段压低累及 MVD 情况均明显多于SLAD(χ2=17.015,χ2=21.147,P <0.01)。累及 LAD 的 MVD 患者中,aVL、V4、V5、V6导联 ST 段压低的比率明显多于SLAD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当 ASTEMI 患者入院心电图下壁导联有对应性变化,前侧壁导联ST 段压低,则提示可能为 MVD 病变。  相似文献   

18.
薛静 《临床医学》2002,22(4):60-61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是在反映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随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增加。但在相当部分急性心肌梗死者中,除上述典型心电图改变外,还存在远离急性心肌梗死区ST段改变。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胸前ST段改变是常见的现象,我们旨在研究有无ST段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 ST段压低是临床常见现象。传统观点认为属心电图镜象改变 ,近来有人指出是心肌梗死区远距离缺血的结果 ,意义至今存有争议。现就此综述如下。1 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 ST段压低的发生率Tendera等 [1 ] 报告 2 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在发病 4小时内有 15例出现胸导段压低 ,发生率 62 % ,6小时后却仅有2 1%。 Birnbaum等 [2 ] 报道下壁心肌梗死中 64.4 %伴胸导 ST段压低。 Boden等 [3] 报道的 5 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 2 1例出现胸导 ST段压低 ,发生率 3 7%。而多数作者 [4~ 1 3]统计结果在 5 0 %~ 60 % ,即…  相似文献   

20.
“时间就是生命”。对于胸前区疼痛等症状发作在12h内或虽超过12h但症状持续存在的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入院后90~120min内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能迅速成功地再通血管,为缺血心肌重建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